连续铸钢与电磁搅拌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96
连铸工艺参数对45#、70#钢铸坯冶金效果影响的探讨詹书申白瑞娟赵良江晁霞董文利(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通过对45#、70#钢铸坯低倍组织情况的分析以及连铸工艺参数的总结,探讨出钢水过热度、拉速、塞棒自动控制、二冷配水及电磁搅拌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铸坯低倍组织的影响。
通过对45#、70#钢中心碳偏析分析,表明随着钢中碳含量升高,连铸拉速、钢水过热度的增加,铸坯中心碳偏析有增大趋势。
关键词:铸坯的低倍组织;过热度;二冷配水;电磁搅拌参数;拉速;中高碳钢;中心碳偏析。
前言连铸工艺参数对钢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对优质钢的质量影响更大。
2004年9月份开始,河南济源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济钢)逐步开发生产了中高碳优质碳素结构钢。
用户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
为此,炼钢厂对影响连铸坯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摸索。
为了进一步改善中高碳钢连铸坯质量,减轻中心偏析,提高等轴晶比例,又应用了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连铸工艺参数和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对产生优良的连铸坯低倍组织,减少中心偏析有明显的作用。
现以济钢所炼45#、70#钢铸坯的低倍情况和中心碳偏析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1、连铸机的基本情况济钢3#连铸机系上海重型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制造安装其基本参数为:流数:4流间距:1200mm弧形半径:8m结晶器长度:900mm连铸坯规格:150mm ×150mm电磁搅拌方式:结晶器电磁搅拌M —EMS 液面控制方式:塞棒自动控制系统2.1所取45#、70#钢铸坯低倍样的炼钢工艺流程及执行标准,济钢品种钢铸坯低倍样连铸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铸坯低倍样炼钢工艺流程图2.2执行标准为:GB226-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浊检验方》和YB/T153-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评级图》。
3、铸坯低倍组织试验 3.1试样的制度从现场红坯上割取150mm ×30mm 的横剖样及150mm ×250mm 的纵剖样。
炼钢连铸工艺流程介绍将高温钢水浇注到一个个的钢锭模内,而是将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到一个或者几个用强制水冷带有“活底”(叫引锭头)的铜模内(叫结晶器),钢水很快与“活底”凝聚在一起,待钢水凝固成一定厚度的坯壳后,就从铜模的下端拉出“活底”,这样已凝固成一定厚度的铸坯就会连续地从水冷结晶器内被拉出来,在二次冷却区继续喷水冷却。
带有液芯的铸坯,一边走一边凝固,直到完全凝固。
待铸坯完全凝固后,用氧气切割机或者剪切机把铸坯切成一定尺寸的钢坯。
这种把高温钢水直接浇注成钢坯的新工艺,就叫连续铸钢。
【导读】:转炉生产出来的钢水通过精炼炉精炼以后,需要将钢水铸造成不一致类型、不一致规格的钢坯。
连铸工段就是将精炼后的钢水连续铸造成钢坯的生产工序,要紧设备包含回转台、中间包,结晶器、拉矫机等。
本专题将全面介绍转炉(与电炉)炼钢生产的工艺流程,要紧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纵要求等信息。
由于时间的仓促与编辑水平有限,专题中难免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连铸的目的: 将钢水铸造成钢坯。
将装有精炼好钢水的钢包运至回转台,回转台转动到浇注位置后,将钢水注入中间包,中间包再由水口将钢水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
拉矫机与结晶振动装置共同作用,将结晶器内的铸件拉出,经冷却、电磁搅拌后,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板坯。
连铸钢水的准备一、连铸钢水的温度要求:钢水温度过高的危害:①出结晶器坯壳薄,容易漏钢;②耐火材料侵蚀加快,易导致铸流失控,降低浇铸安全性;③增加非金属夹杂,影响板坯内在质量;④铸坯柱状晶发达;⑤中心偏析加重,易产生中心线裂纹。
钢水温度过低的危害:①容易发生水口堵塞,浇铸中断;②连铸表面容易产生结疱、夹渣、裂纹等缺陷;③非金属夹杂不易上浮,影响铸坯内在质量。
二、钢水在钢包中的温度操纵:根据冶炼钢种严格操纵出钢温度,使其在较窄的范围内变化;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从出钢、钢包中、钢包运送途中及进入中间包的整个过程中的温降。
连铸简介1 连铸的发展及机型介绍1.1 连铸的发展历史常规连续铸钢的最早提出者可以追溯到美国炼钢工程师B.Atha(1886年)和德国工程师R.M.Dlaelen(1887年)。
前者采用了一个垂直固定、底部敞口的厚壁铁质的结晶器,并与中间包相连接来实施间歇式拉坯;后者采用固定式水冷薄壁铜质结晶器,实施连续拉坯,并进行二次冷却,同时也应用了引锭杆垂直贮放装置,飞溅切割等,显然这已经很接近今天使用的连铸机了。
连续铸钢技术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试验开发,50年代开始步入工业生产,60年代弧形连铸机出现,70年代由于世界能源危机推动的大发展,80年代日趋成熟的技术和90年代面临的一场新的变革,整整经历了6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
1866年:美国B.Atha提出以水冷,底部敞口固定结晶器为特征的常规连铸概念;1933年:德国S.Junghans实现了结晶器以可变的频率和振幅做往复振动的想法;1951年:世界第一台工业生产性的立式半连续式连铸机在前苏联红十月钢厂投产,断面尺寸180×600mm;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双流立弯式连续浇注的连铸机在英国巴路钢厂投产,主要生产50×50mm和180×180mm的小方坯;1954年:加拿大阿特拉斯钢厂投入使用方板坯兼用的不锈钢连铸机,可以生产一流的168×620mm板坯和双流的150×150mm的方坯;1960年:日本新日铁钢厂引进世界第一台不锈钢宽板坯连铸机,板坯宽度为1050mm。
1.2 连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和应用连续铸钢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
1956年,重工业部的钢铁研究所在一台半连续铸机上浇铸了ф80的圆坯;1957年,上海钢铁公司中心实验室建造了立式连铸机,浇铸了我国第一根75mm×180mm的小方坯连铸钢。
1960年,在北京钢铁学院试验场建造了一台弧形连铸机简单的试验装置,浇铸出了200mm×200mm方坯。
关于连铸的演讲稿关于连铸的演讲稿篇一《《连铸工艺与设备》讲稿》《连铸工艺与设备》讲稿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1讲0 绪论1连续铸钢技术发展的概况连续铸钢简称连铸。
早在19世纪中期美国人塞勒斯(1840年)、赖尼(1843年)和英国人贝塞麦(1846年)就曾提出过连续浇注液体金属的初步设想,并用于低熔点有色金属的浇铸;但类似现代连铸设备的建议是由美国人亚瑟(1886年)相德国人戴伦(1887年)提出来的。
在他们的建议中包括有水冷的上下敞口的结晶器、二次冷却段、引锭杆、夹辊和铸坯切割装置等设备,当时是用于铜和铝等有色金属的浇铸。
此后又经过许多先驱者不懈地研究试验,于1933年德国人容汉斯建成一台结晶器可以振动的立式连铸机。
并用其浇铸黄铜获得成功,后又用于铝合金的工业生产。
结晶器振动的实现,不仅可以提高烧注速度,而且使钢液的连铸生产成为可能,因此容汉斯成为现代连铸技术的奠基人。
在工业规模上实现钢的连续浇铸困难很多,与有色金属相比,钢的熔点高、导热系数小、热容大、凝固速度慢等。
要解决的这些难题,都集中在结晶器技术的试验研究上。
容汉斯的结晶器振动方式是结晶器下降时与拉坯速度同步,铸坯与结晶器壁间无相对运动;而英国人哈里德则提出了“负滑脱”概念。
在哈里德的负滑脱振动方式中,结晶器下振速度比拉坯速度快,铸坯与结晶器壁间产生了相对运动,真正有效地防止了铸坯与结晶器壁的粘连,钢连续浇铸的关键性技术得到突破。
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连续铸钢步入了工业生产阶段。
世界上第1台工业性生产连铸机于1951年在前苏联“红十月”冶金厂建成,是1台立式双流板坯半连续铸钢设备,用于浇铸不锈钢,其断面为180mm³800mm。
1952年第1台立弯式连铸机在英国巴路厂投产。
主要用于浇铸碳素钢和低台金钢,是50mm ³50mm~100mm³100mm的小方坯。
同年在奥地利卡芬堡钢厂建成1台双流连铸机,它是多钢种、多断面、特殊钢连铸机的典型代表。
摘要高效连铸通常定义为五高:即整个连铸坯生产过程是高拉速、高质量、高效率、高作业率、高温铸坯。
本设计的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介绍了我国与世界铸钢技术的发展轨迹与未来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
简单的介绍连铸机机型特点与选择使用的方法。
本设计主要是从提高连铸机拉速和提高连铸机作业率两方面着手。
从而提高连铸机设备的坚固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达到长时间的无故障在线作业,提高连铸机作业率水平。
连铸工序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得单线布置紧凑,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连铸机型方坯连铸铸坯质量结晶器优化AbstractEfficient continuous casting is usually defined as five high : that the entire billet production process is high speed 、high quality 、 high efficiency、high operating rates. High temperature slab.The design cover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world stee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ath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Brief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models and select the method used. This design is mainly to increase speed and improve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f two aspects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equipment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reliability and automation level, to achieve long trouble-free online operations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per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uses a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king single compact layout, product quality, production cos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optimized.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Slab qualityMold Optimiz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11.1连续铸钢技术简介11.2世界连铸技术的发展11.3连续铸钢的优越性71.3.1传统连铸进入工业成熟期的技术发展71.3.2连续铸钢技术的最新发展与未来81.4我国铸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2第二章连铸机的机型和特征142.1连铸机的机型和特点142.2连铸机的结构特征162.3连铸机机型的选择17第三章总体设计183.1总体方案的确立183.2弧形连铸机总体设计计算与确定183.2.1铸坯断面193.2.2冶金长度(液心长度)203.2.3拉坯速度233.2.4连铸机生产能力的计算263.2.5连铸机生产能力的计算273.2.6校核铸坯是否完全凝固283.2.7带液一点矫直的可能性293.2.8连铸机流数的计算30第四章振动装置设计与计算314.1结晶器的振动参数314.2振动机构的驱动功率(P)334.2.1振动总负荷334.2.2动负荷334.2.3驱动功率P的计算34第五章 PROENGINEER软件简介34PROE的简介:34第六章结论41参考文献43附录45致48第一章绪论1.1 连续铸钢技术简介连续铸钢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铸成形的节能新工艺,它具有节省工序、缩短流程,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能量消耗,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钢种扩大,产品质量高等许多传统模铸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摘要高效连铸通常定义为五高:即整个连铸坯生产过程是高拉速、高质量、高效率、高作业率、高温铸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介绍了我国及世界铸钢技术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
简单的介绍连铸机机型特点及选择使用的方法。
本设计主要是从提高连铸机拉速和提高连铸机作业率两方面着手。
从而提高连铸机设备的坚固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达到长时间的无故障在线作业,提高连铸机作业率水平。
连铸工序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得单线布置紧凑,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连铸机型方坯连铸铸坯质量结晶器优化AbstractEfficient continuous casting is usually defined as five high : that the entire billet production process is high spee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high operating rates. High temperature slab.The design cover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world stee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ath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Brief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models and select the method used. This design is mainly to increase speed and improve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f two aspects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equipment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reliability and automation level, to achieve long trouble-free online operations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oper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uses a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king single compact layout, product quality, production cos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optimized.Key words: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Slab quality Mold Optimization第一章绪论1.1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检验,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其目的是: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设计一个零件的外观和结构,绘制出三维立体图,完成装配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
为什么高效连铸特别强调保证浇注钢水温度2010-03-19 22:02适宜的钢水温度(不同的钢种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可使高效连铸生产获得高质量的铸坯;而钢水过热度提高,钢坯坯壳减薄,钢水易于二次氧化,夹杂物增多,耐材严重冲蚀,易出现较肚、漏钢、柱状晶发达、中心偏析严重、缩孔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高效连铸的生产实践和理论都得出了相同结论,即低温浇铸是提高拉速及改善铸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温度低要有界限,温度过低会出现钢水流动性差、水口冻结、夹杂物难以上浮等问题。
所以高效连铸特别强调要保证浇注钢水温度;即钢水浇注温度均匀稳定地保证在规定的范围内。
高效连铸机的钢包支撑装置的特点高效连铸机的钢包支撑无论是回转台还是三包位行走小车,都应该做到换包快捷,易于上水口,易于阻挡下渣,最好能配有耐用的动态称重装置,以适合多炉连浇、保护浇铸等高效连铸的基本要求。
高效连铸机对中间包的要求(1)中间包容量大,钢水液面深度要保证足够的夹杂物上浮时间。
目前,年产60万吨的4机4流高效方坯连铸机中间包容量可达25吨,液面溢流标高900mm。
(2)中间包要有最佳温度场及热流分布(通过内腔形状,坝、挡墙等方法获取),以达到各水口之间的温度尽可能的均匀,即外侧水口与内侧水口温度差在±3℃为好。
(3)高效连铸由于连浇炉数高,要求中间包外壳体及底部不变形;炉衬经久耐用,最好是整体喷涂。
耐材不易腐蚀脱落污染钢水,尤其水口要经久耐用,最好配置水口快速更换装置。
高效连铸机对中间包车的要求高效连铸机作业率高,因此要求中间包车的事故率要低。
中间包车的升降系统要可靠耐用,升降平稳,以适应保护浇铸的要求。
称重装置尤其应可靠,使用寿命长,保证监控中间包液面高度,使中间包液面稳定,波动小,满足高效连铸的需要。
中间包车的横向移动要平稳精确,保证水口与结晶器的准确对位。
目前小方坯上多采用高低腿门式中间包车,这种中间包车易于操作,采用液压驱动,更快捷、平稳。
转炉及精炼连铸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炉来的铁水用火车运送到炼钢厂倒罐站,兑罐后加入160t转炉;废钢由火车运送到炼钢厂配料跨配料后,用废钢料槽加入160t转炉;其它散状料经过炉顶加料系统加入160t转炉。
当转炉吹炼至铁水中的磷≤0.015%、碳含量满足要求时,分两包出钢运至LF精炼炉精炼后进入连铸机铸出钢坯。
转炉及精炼连铸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下图。
连铸工艺详解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将装有精炼好钢水的钢包运至回转台,回转台转动到浇注位置后,将钢水注入中间包,中间包再由水口将钢水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
拉矫机与结晶振动装置共同作用,将结晶器内的铸件拉出,经冷却、电磁搅拌后,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板坯。
连铸钢水的准备一、连铸钢水的温度要求:钢水温度过高的危害:①出结晶器坯壳薄,容易漏钢;②耐火材料侵蚀加快,易导致铸流失控,降低浇铸安全性;③增加非金属夹杂,影响板坯内在质量;④铸坯柱状晶发达;⑤中心偏析加重,易产生中心线裂纹。
钢水温度过低的危害:①容易发生水口堵塞,浇铸中断;②连铸表面容易产生结疱、夹渣、裂纹等缺陷;③非金属夹杂不易上浮,影响铸坯内在质量。
二、钢水在钢包中的温度控制:根据冶炼钢种严格控制出钢温度,使其在较窄的范围内变化;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从出钢、钢包中、钢包运送途中及进入中间包的整个过程中的温降。
实际生产中需采取在钢包内调整钢水温度的措施:1)钢包吹氩调温2)加废钢调温3)在钢包中加热钢水技术4)钢水包的保温中间包钢水温度的控制一、浇铸温度的确定浇铸温度是指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通常一炉钢水需在中间包内测温3次,即开浇后5min、浇铸中期和浇铸结束前5min,而这3次温度的平均值被视为平均浇铸温度。
浇铸温度的确定可由下式表示(也称目标浇铸温度):T=TL+△T 。
二、液相线温度:即开始凝固的温度,就是确定浇铸温度的基础。
推荐一个计算公式:T=1536-{78[%C]+7.6[%Si]+4.9[%Mn]+34[%P]+30[%S]+5.0[%Cu]+3.1[%Ni]+1.3[%Cr]+3.6[% Al]+2.0[%Mo]+2.0[%V]+18[%Ti]}三、钢水过热度的确定钢水过热度主要是根据铸坯的质量要求和浇铸性能来确定。
日本炼钢技术十年进步概况一、日本近十年钢产量及主要指标的变化从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是钢产量波动较大的时期。
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钢产量由1995年的1.016亿t跌到1998年的9355万t的低谷,后又转为上升,进入21世纪后连续4年超过1亿t。
特别是近年由于高炉大钢的合并和东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钢铁需求兴旺,2004年又超过1.1亿t大关而直追1973年1.1932亿t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电炉钢年产量亦由期初的2842万t上升到3425万t,特殊钢比例基本保持在18.4%~20%的水平。
而铁水预处理比则由44.9%猛升到67.6%。
至于二次精炼比,电炉钢由85%上升到95%,转炉钢由80%上升到86%。
连铸比则由96.9%上升到98.6%,其中特殊钢连铸比由87.2%上升到93.5%,而普碳钢则保持在99.8%的极限状态。
二、十年间有代表性的技术开发成果1.铁水预处理工艺的重组为取代过去在铁水罐车和铁水包内进行的预处理,各厂开发成功各种用转炉的预处理法(H炉法、SRP法、NRP法、MuRc法、LD-ORP 法),大幅提高了脱磷效率,减少了对外排渣。
个别工厂已实现全部铁水预处理。
2.环境友好型精炼工艺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十分重视减少钢渣外排技术的开发,使钢渣外排总量达原来的1/2,突出的如彻底脱硅的零排渣工艺。
还开发成功含碳渣用于烧结矿和铁水脱硫,钢渣制砼用于护岸材,用含铁粉尘制球团矿等再生利用技术。
有的厂已作到了炼钢固体废物为零。
3.电磁力应用技术的革新从初期的电磁搅拌和局部作用的电磁制动发展到后期的可适应钢水的加减速而切换的电磁设备、在铸坯宽度方向均匀磁场的静磁场制动以及结晶器内钢水流动的模拟计算软件。
4.高质量技术不断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开发,坚持了洁净钢技术开发。
在硬件方面,二次精炼中增加燃烧器后使RH多功能化,开发成功连铸坯防止裂纹缺陷的技术。
在软件方面亦开发成功预测产品质量的技术,使轴承钢中的含氧量由1994年的5ppm降到2001年的4.7ppm,最好时达3ppm左右。
天天向上独家原创前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特钢连铸在我国钢铁行业开始推广以来已有约二十年的历史,特钢连铸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江阴兴澄公司的特钢连铸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连铸工艺技术、品种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从刚开始只能生产一般的优碳钢到现在已能生产高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的汽车用钢、轴承钢等品种。
本文将对兴澄特钢连铸技术作一简介。
1.装备情况1.1.工艺流程情况目前江阴兴澄公司拥有三个炼钢分厂,分别配备40吨交流电弧炉3座、100吨直流电弧炉和100吨纯氧顶底复吹转炉各1座,后面配置相应的LF钢包精炼炉和真空脱气炉。
共有6台大、小方坯连铸机。
工艺路线:1).对一般要求的钢种为:初炼炉—LF钢包精炼炉—连铸浇注;2).对要求高的钢种为:初炼炉—LF钢包精炼炉—真空脱气处理—连铸浇注。
1.2.连铸概况1)小方坯连铸机共3台:为40吨交流电弧炉配置,均为4机4流。
其中1台弧形半径为6米,铸坯规格分别为150方、Φ150mm、Φ180mm;其它2台弧形半径为8米,铸坯规格为180方、Φ220mm。
2)大方坯连铸机共3台:为100吨直流电弧炉和转炉配置。
其中2台机为5机5流,弧形半径均为12米,铸坯规格为300×320mm、Φ350mm、Φ450mm、Φ500mm、Φ600mm。
另1台为3机3流,弧形半径为16.5米,铸坯规格为370×490mm。
2.特殊钢连铸面临的技术课题[1]兴澄公司主要生产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易切削非调钢、高压管坯钢、油田用钢、系泊链钢、硬线钢等特殊钢。
这些钢种比普通碳素钢对钢质有更高要求。
⑴由于特殊钢中的合金元素较多,含量较高,碳含量控制范围大(0.02%~1.1% C),因此其凝固特性与普通碳素钢有所不同。
⑵特殊钢的纯净度(气体含量、夹杂物数量及形态)、均匀性(低倍组织、微观组织)等要求比普通碳素钢高。
⑶特殊钢中常含有V、Ti、Nb、Al 等活泼元素,极易与氧、氮反应生成高熔点化合物;某些特殊钢中含有S、Al、N元素在浇注、凝固过程中极易形成脆性区或者坚硬质点,这给铸坯质量尤其是表面及内在质量带来一定危害。
亨利?贝塞麦是提出连铸思想的第一人。
他在1858年钢铁协会伦敦会议的论文《模铸不如连铸》中提出了这一设想,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连铸工艺才实现工业应用。
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钢的高熔点和高导热率等原因,研究人员遇到了许多问题。
在连续铸钢开始出现时,最先使用的是立式连铸机。
这种连铸机有一个用弹簧固定的结晶器,产量通常很低,且因为钢与结晶器粘结,漏钢并不少见。
振动结晶器的想法应归功于德国人SeigfriedJunghans,他首创了有色金属的连续铸造。
1952年,英国巴罗钢厂将这个概念引入炼钢领域,当时使用的是德国曼内斯曼提供的直结晶器立式连铸机。
这便是工业化连续铸钢的开端。
???? 由于技术上的缺陷,连续铸钢长期以来一直局限在电炉钢厂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70年才开始生产连铸板坯。
借助科学理论对凝固现象的深入了解推动了连铸的发展。
炼钢技术在同一时期内的发展也是连铸工业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低成本的电炉炼钢和联合钢铁厂的碱性氧气转炉炼钢比平炉更能保证连铸钢水的供应。
今天,在这些炼钢工艺中,比重最大的是氧气炼钢,占到了63.3%,相比之下,电炉和平炉分别占33.1%和3.6%。
???? 连铸工艺的主要优势可概括为:收得率比模铸提高10%~12%,成本降低20%;由于从钢水到终产品的生产环节减少了,所需人时降低;取消了脱模、加热和初轧,设备投资低;有实现全连铸和高度自动化的可能性。
???? 由于这些固有的优点,随着浇铸产品质量的提高,连铸延伸进了模铸的领域,普及度迅速提高。
???? 全球情况???? 1970年,连铸钢仅占粗钢产量的4%,而到今天,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8%。
世界钢铁供大于求的形势即将消退,供需平衡即将恢复,粗钢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4%。
2001年连铸钢产量8.503亿t;2002年增长了6.2%,达到9.036亿t。
2003年粗钢产量为9.648亿t,较前一年增长了6.8%;而2004年的粗钢产量达到了10.5亿t,增幅8.8%,该年连铸产量达到9.37亿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