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2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认识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情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3.利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东部地区耕地多,西部地区耕地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提问:“请大家思考,这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引导: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展示土地资源破坏的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部分人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的破坏,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
阶段小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土地资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方面,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关于本节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和了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难点: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思维框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分布领域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五.课前准备本节课是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助手,推送微课和课件,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改编的《中国的土地资源》流行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课前反馈展示总结学生课前导学的提交和批阅情况,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
3.小组合作释疑小组探讨1:问题一:土壤、土地和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问题二:你能区分戈壁、沙漠与荒漠吗?问题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什么意思?小组探讨2: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要点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和特点(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2)我国土地利用特点①优势: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②不足: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③发展与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题1】下列属于难以利用的土地的是(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内蒙古高原点拨: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及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答案:A【例题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草地面积广大,所占比重最大B.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小C.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D.耕地、林地比重小点拨:我国草地面积广大,所占比重最大,为34. 48%;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答案:B要点二:地区分布不均(重点)1.我国耕地和林地的分布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1)东部湿润、半湿润区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2)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东南部的山地。
2.我国草地的分布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
3.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分布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例题3】有关我国耕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②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③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地区④南方以水田为主⑤北方以旱地为主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点拨: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独家文档原创文章,请勿搬运感谢支持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知道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资源。
重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讲授新课思路一:采取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讨论:我国地大物博,阅读教材第70页的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图例的颜色,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均匀,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如何。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从图中看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学生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等山区、边远地区及东南丘陵的山区。
学生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学生4:沙漠、戈壁等分布在西北内陆。
西北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分布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阅读、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等基本技能。
但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分布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分布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案例材料和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通过展示各种土地资源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并掌握它们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