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昆虫病原细菌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3
生物防治一、考查目标生物防治是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学科之一,包括两部分内容: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基本概念、防治原理和措施等;各论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昆虫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使用技术等内容。
二、考试内容(一)总论1. 发展历史(1)生物防治概念(2)生物防治的历史(3)生物防治的未来2. 理论基础(1)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2)侵入害虫的生物防治与本地害虫生物防治(3)害虫与敌间关系特点(4)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二)各论1.寄生性天敌昆虫(1)寄生性天敌昆虫特性(2)昆虫的寄生有多种方式(3)寄生昆虫的生殖方式:(4)寄生性天敌目和科2.寄生性天敌昆虫(1)寄生蜂类:赤眼蜂蚜茧蜂(2)寄生蝇类:3. 捕食性天敌(1)捕食昆虫种类(2)其他捕食性动物――农田蜘蛛4.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1)天敌引进(2)天敌的大量繁殖(3)天敌引进的程序:5.昆虫病原微生物概述(1)昆虫的传染病: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征,病症的表现,病症判断,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感染类型,感染过程中的破坏因素,致病性和致病力(2)昆虫疾病的流行:自然界中昆虫的流行病,影响流行病的主要因素(3)病原的专化性(4)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6.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1)细菌防治的作用(2)病原的增殖(3)昆虫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专性病原细菌,兼性芽孢细菌,潜能的无芽孢病原细菌,兼性无芽抱病原细菌(4)微生物杀虫病原细菌应该具备基本的属性(5)苏云金杆菌类群:苏云金杆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苏云金杆菌类群的分类,苏云金杆菌不同变种或菌株对昆虫毒力的差异,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理,苏云金杆菌的生产,7.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1)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昆虫病原真菌的一般特征,昆虫病原真菌主要类群,引起昆虫僵病的真菌(2)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侵染过程,侵入途径,致死原因,真菌毒素的作用(3)真菌制剂的生产:白僵苗的生产8.昆虫病原病毒的利用(1)昆虫病毒类群和病毒诊断。
1。
下列害虫的成虫为雌雄异态的是(大X蛾)。
2.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人我国,通常采取(植物检疫)措施.3。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中,基本单位是(种)。
4. 植物检疫可分内检和外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外检要求高于内检)。
5. 现有10 kg浓度为20%的杀灭菊酯乳油,需稀释成10%的药液,则需加水(10)kg。
6。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
7. 下列昆虫属于双翅目的是(潜叶蝇).8。
下列有害生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是(鼠妇).9. 下列属于社会性昆虫的是(家白蚁).10。
柳蓝叶甲属(食叶性)害虫11. 下列昆虫中属于夜出性的是(金龟子)。
12. 桃树流胶病属于(生理性)病害.13。
蛾类幼虫的口器为(咀嚼式).14。
下列昆虫属于缨翅目的是(蓟马)。
15. 灯光诱杀属于(物理)防治。
16。
下列害虫的成虫具有雌雄异态的是(大X蛾).17。
昆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区为(22-30)℃.18. 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其头式可分为(3 )种。
19. 樟巢螟属于(寡食性)昆虫。
20. 下列昆虫的成虫不危害植物的是(金星尺蛾).21。
昆虫的学名组成次序是(属名、种名、定名人).23. 昆虫的蛹通常分为(3)类24.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其基本单位是(种)25. (蚜虫)属于不完全变态.26。
昆虫的生殖方式常见有(3)种.27。
具有跳跃足的是(蝗虫)。
28. 蚜虫在越冬季节其繁殖方式通常是(两性生殖)。
29。
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历(3)个发育阶段。
30. 下列昆虫属于食叶性害虫的是(蝗虫)。
31。
在上海地区,斜纹夜蛾一般在(9-10)月发生危害.32。
昆虫体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33. 在昆虫学名中,(属名、定名人)的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34。
(蚧虫)能够诱发植物煤污病。
35。
引起昆虫滞育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36. 桑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的茧结在(地下).37. 下列昆虫属于同翅目的是(蚧)。
ΞΞΞΞ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3丛斌,王希华,王洪平(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沈阳110161)摘要: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
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关键词:共生细菌;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中图分类号:S4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125(2000)SI 20024207昆虫病原斯氏线虫科斯氏线虫属S tei nernem a 和异小杆线虫科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 2ditis 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性天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物。
二属分别与细菌Xenorhabdus (Thomas &Poinar ,1979)属和Photorhabdus (Boemare et al .,1993)属共同作用杀死寄主昆虫并将其做为食物和营养源而加以利用。
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寻找到昆虫寄主,通过寄主昆虫体表或自然开口进入昆虫体内到达血腔,开始释放出携带于肠腔中的细菌,细菌开始增殖,最终将寄主昆虫杀死。
与此同时,昆虫病原线虫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系统活性进而支援细菌在昆虫体内的定殖与繁殖。
昆虫病原线虫取食寄主昆虫组织以及菌体细胞而发育,成熟后交配产生子代,当子代发育到三龄阶段时,从虫尸中脱出,成为侵染期线虫,携带着细菌,重新开始寻找另一新的昆虫寄主,进行新的生活史循环。
这被认为,昆虫病原线虫分泌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抗菌免疫系统的活性进而帮助细菌在寄主昆虫体内定殖(G otz et al .,1981),昆虫病原线虫则需要其共生菌的帮助来满足其营养需要。
幼虫可取食共生菌细胞体,但侵染期线虫则绝不取食共生菌,因为它们需要这些共生菌的帮助以杀死下一个新的寄主昆虫(Akhurst ,1982)。
第十四章昆虫病原细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利用昆虫自然种群每代的死亡率总在80-99.9%之间,其中有不少死于微生物感染病,而细菌在昆虫病原微生物区系中占大多数。
因此,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昆虫种群数量的调节能起不同程度的作用。
其中某些类群已发展为微生物杀虫剂,大面积应用于森林害虫防治中。
于昆虫有关系的细菌已发现的有数百种,其中已被描述的昆虫病原菌细菌约有90种。
使昆虫致病的细菌多属于真菌目的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及假单胞菌目的假单孢属。
在分类上没有确定地位的无芽孢杆菌暂时归纳在无芽孢杆菌属中,包括了较多的病原菌。
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和侵袭性,这些细菌又可作如下分类:(一)转型病原体在自然解里仅仅在特定的昆虫体内增殖。
因为增殖必须具备特殊条件,所以用人工培养很困难。
一般宿主域窄,经口容易传染。
如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缓死芽孢杆菌等专性寄生,寄主范围窄。
(二)兼性病原体在自然界昆虫以外的场所繁殖。
因为增殖不需要特殊条件,所以能够人工培养基培养,在宿主消化管内繁殖,损伤宿主组织,并侵入血体腔内产生毒素。
某些细菌在孢子形成时产生毒素,如果这种毒素进入消化管内,及时细菌不繁殖,也能引起中毒,如能形成芽孢和晶体毒素的苏云金杆菌。
(三)潜在病原体在自然界分昆虫以外的场所增殖,就培养容易这一点来说与兼性病原体相似,不同的是毒素和酶的产生数量少,因而不能入侵血体腔内给宿主造成为害。
如果通过例外的方法侵入血体腔时,则增殖活泼,引起败血症。
作为宿主的昆虫种类很多,不是特特定昆虫种的病原体,如绿脓杆菌。
上述三类病原体中专性病原菌及兼性病原菌已广泛用于田间防治害虫,证明它们有一定的致病力,但是它们对干燥及阳光敏感,毒力变异较大,作为生物农药在田间施用,对于如何有效地处理无芽孢杆菌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有人尝试用保护剂与不形成芽孢的细菌一起使用,可行与否,有待进一步验证。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够引起昆虫疾病的病原细菌,并不是都可以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而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病因细菌,应该具备下列基本属性:(1)毒力高,菌剂毒力足以压倒害虫的毒力,嫩稳定可靠地使害虫发病致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害虫综合治理包括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
2. 在防治策略上,防治r选择类害虫最适合的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
3. 在农业上,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称为(虫害)。
5. 草地螟的越冬虫态是(老熟幼虫),越冬场所是(土壤)。
6.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称为(植物抗虫性)。
7. 目前,在我国用于害虫防治实践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
8.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按测报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预测。
9.常见的昆虫田间分布型有(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B)。
A 生活空间B 温度C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 D 食物数量2.下列害虫可以在土壤中穿行造成作物受害的是(A)。
A 东方蝼蛄B 细胸金针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3.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D)。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4.田间发现大豆幼苗被害虫为害,其为害症状是大豆的主根被咬断,断口整齐平滑,地上部植株枯死,则该害虫最可能是(A)。
A 蛴螬类B 金针虫类C 蝼蛄类D 地老虎类5.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D)。
A. 10%B. 20%C. 40%D. 2%8. 下列害虫属于迁飞性害虫的是(B)。
A 华北蝼蛄B 粘虫C 甘蓝夜蛾D 菜蛾9. 下列贮粮害虫中,属于初期性贮粮害虫的是(C)。
A 赤拟谷盗B 锯谷盗C 玉米象D 黄粉虫10.下列蚜虫,在我国东北生活史类型为留守式的是(B)。
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在自然界中,昆虫是种类繁多的生物群体,其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
然而,与昆虫共存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一系列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病原体和疾病的传播机制,不少研究人员致力于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
一、昆虫病原体昆虫病原体是指可以寄生于昆虫或者通过昆虫传播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毒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体,它们通过感染昆虫细胞来复制自身。
细菌也是常见的昆虫病原体,它们通过分泌毒素或者直接侵入昆虫体内来引起疾病。
真菌寄生于昆虫体表或体内,利用昆虫的生物活动来传播自身。
寄生虫则通过寄生于昆虫体内来滋生和繁殖。
二、昆虫疾病的传播机制昆虫疾病传播的机制复杂多样,不同的昆虫病原体和宿主昆虫会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
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传播。
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例,病原体通过感染了昆虫的体液、排泄物或体表结构,进而通过物理接触、食物摄入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昆虫。
这种传播方式往往发生在昆虫种群密集的环境中,如昆虫群体中的接触行为、食物共享等。
间接传播则是指昆虫病原体通过其他载体(如植物、土壤、空气等)介导传播的过程。
例如,某些昆虫病原体可以黏附于昆虫体外,通过昆虫的行走、飞翔或其他活动将其传播给其他昆虫。
此外,昆虫还可能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定植宿主,在其体内繁殖,并通过传精、传卵等方式将病原体传递给下一代。
三、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昆虫病原体的精细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不同病原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致病机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昆虫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还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对昆虫传播的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开发出高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昆虫的病原传播昆虫作为大自然中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生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除了它们的重要性外,昆虫也可能成为各类病原体的有效传播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昆虫作为病原传播媒介的相关信息,包括昆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以及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昆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其中一部分可能引发疾病。
昆虫如蜱、跳蚤和蚊子等可以通过叮咬携带有细菌的宿主动物,然后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2. 病毒昆虫也可以通过叮咬感染了病毒的动物,将病毒带到其他地方并传播给新的宿主。
例如,蚊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病毒传播媒介之一,它们可以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和疟疾等多种病毒。
3. 寄生虫某些寄生虫也可以由昆虫传播给宿主。
例如,通过叮咬感染了寄生虫的昆虫可能将寄生虫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例如,蜱虫可以通过叮咬宿主动物携带和传播莱姆病等疾病。
二、昆虫传播的途径1. 叮咬传播昆虫通过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宿主动物,然后再叮咬其他健康个体将病原体传播出去。
这种传播途径常见于蚊子、跳蚤和蜱虫等昆虫。
2. 接触传播有些昆虫可以将病原体附着在它们的身体表面,通过接触带菌昆虫或被其污染的物体,病原体也可以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3. 粪便传播某些昆虫通过排泄或分泌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
例如,苍蝇是常见的粪便传播者,它们可能在飞行或停留在食物上时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三、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昆虫传播的病原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些病原体依赖昆虫作为它们的繁殖和传播媒介,如果昆虫数量过少或病原体传播不畅,可能会打乱生态平衡和食物链。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昆虫传播的病原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
通过昆虫叮咬或接触传播的疾病可能导致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
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莱姆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仅如此,昆虫传播的病原体还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和昆虫天敌三个方面介绍昆虫病理学的知识点。
一、昆虫病原微生物1.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之一,如白僵菌、黄瓜霉、炭疽霉等。
2.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昆虫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空气、水、土壤、寄主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昆虫后可在其体内繁殖生长,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3.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剂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二、害虫防治1.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天敌、寄生性线虫、病毒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高效等优点。
2. 化学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化学防治是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但也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使用。
3. 害虫防治中的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害虫防治体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三、昆虫天敌1. 昆虫天敌的分类:昆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害虫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2. 昆虫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昆虫天敌通过捕食害虫、寄生害虫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是一种天然的害虫防治手段,对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3. 昆虫天敌的引种与驯化:为了增强生物防治的效果,可以人为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天敌,如瓢虫、蚂蚁等,还可以通过驯化提高昆虫天敌在田间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昆虫病理学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病虫害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草履蚧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刺吸式 C 咀嚼式 D锉吸式参照答案:B2.菟丝子旳为害一般使植物体现为()。
A矮化和黄化 B丛枝 C 腐烂 D畸形参照答案:A3.蚜虫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咀嚼式 C锉吸式 D刺吸式参照答案:D4.红蜘蛛属于()害虫。
A刺吸式 B虹吸式 C咀嚼式 D锉吸式参照答案:A5.红蜘蛛汇集于()吸取汁液。
A叶片 B叶背 C枝条 D花蕾参照答案:B6.尺蠖,人们常说旳吊死鬼,属于()害虫。
A食根 B食茎 C食叶 D食花参照答案:C7.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
A刺吸式 B锉吸式 C虹吸式 D咀嚼式参照答案:A8.悬铃木方翅网蝽一般一年发生()代。
A 1B 2C 3D 5参照答案:D9.国槐尺蠖一年一般发生()代。
A 1B 2C 3D 4参照答案:C10.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树木花卉达()余种。
A 100B 120C 130D 15011.黄刺蛾每年发生()代。
A 1B 2C 1~2D 3参照答案:C12.黄刺蛾()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A 1B 2C 3D 4参照答案:D13.如下不属于生物防治旳是()。
A以虫治虫 B以真菌治虫 C以病毒治虫 D人工诱杀参照答案:D14.属于食叶害虫旳是()。
A梨小食心虫 B介壳虫 C黄刺蛾 D星天牛参照答案:C15.()属于地下害虫。
A天牛 B叶蜂 C蝼蛄 D蚜虫参照答案:C16.对于咀嚼式口器旳害虫,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可用()剂喷洒植物被害部位,或制成毒饵使用。
A触杀 B胃毒 C内吸 D引诱参照答案:B17.灌根法重要合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参照答案:B18.注射法合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参照答案:C19.为害植物地下部分旳害虫是()。
A弄蝶 B蝗虫 C叶甲 D蛴螬参照答案:D20.草履蚧需要经历卵-若虫-蛹-成虫四个成长阶段,在()时期防治最佳.A卵 B若虫 C蛹 D成虫参照答案:B21.几乎所有旳树种都易受到蚜虫旳为害,植物受害后,易诱(),使枝叶变黑,影响欣赏价值?A炭疽病 B叶斑病 C煤污病 D锈病参照答案:C22.美国白蛾,食叶害虫,食性很广,除了()树种不吃,其他旳通吃。
全部答案(共 1个回答)
昆虫是一种动物,也会像其他动物一样患病,昆虫病原微生物是指在自然界能使昆虫致病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在条件合适时能在害虫种群内引发流行病,致使害虫大量死亡,是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
细菌、病毒和病原线虫多经口腔、肠道进入害虫体内繁殖,并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食料,感染健康个体;而真菌则多从害虫的体表(体壁)侵入,在害虫死后,虫尸上产生大量孢子散发各处,感染健康个体。
害虫感染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后症状是不同的,患细菌病死亡的虫尸,色泽加深,一般为褐色或黑色,身体软化,失去原形,并有臭味,故又称为软化病;患病毒病死亡的虫尸表皮易破裂,并流出大量体液,有的虫体倒挂而死,但虫尸无明显的臭味;患真菌病死亡的虫尸表面则着生一层茸毛状菌丝,并含有大量粉末状的孢子,虫尸僵硬无臭味,因此亦称僵病。
(1)昆虫细菌
引起昆虫疾病的细菌种类多达90多个种和亚种,最为常见的是芽孢杆菌,其代表为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多种对昆虫有致病力的毒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内毒素(伴孢晶体毒素)和片外毒素。
苏云金杆菌可单用或与化学农药混用,可以防治多种农林。
第五章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应用近代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趋向是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快于真菌,直至近十多年来才发现到因真菌引起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而引起重视。
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利用虫生真菌的白僵蚕入药的记载。
冬虫夏草、僵蚕作为药物的记载都是虫生真菌的结果。
能侵染昆虫并使昆虫死亡的真菌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约有530余种真菌,分属于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有可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真菌主要是藻状菌和半知菌。
最常用于微生物防治的虫生真菌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菌、多毛菌、虫霉等。
其中绿僵菌和白僵菌多。
第一节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白僵菌)本节内容包括白僵菌(半知菌)的生活史与侵染循环、培养与培养物、大规模生产和制剂种类及其稳定性与应用。
通常所说的白僵菌,指的是白僵菌属的真菌。
生活史中有分生孢子。
一、白僵菌概述白僵菌属半知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
被白僵菌侵染的昆虫可从外形加以识别,多数情况下,虫体上长出白色菌丝体并变硬,在表面长出孢子层,普遍称为白僵病或硬化病1.形态:白僵菌菌丝体具隔膜、分枝,表面色泽白色至不同程度的乳色,或略带橙黄或红色,偶有绿色。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分枝,最后形成产孢细胞,产孢细胞多为球形,有时呈瓶状的圆柱形,弯曲或正直,孢子生于产孢细胞的呈线形的顶端,产孢细胞生于小枝梗上。
白僵菌在虫体上蔓延为白色菌丝,至后期呈淡黄色,有的很快形成粉层状孢子,有的继续保持絮状。
2.种类: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区别种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孢子的大小和形状。
经研究,白僵菌属可作为独立种的只有2个种,即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
这两个种的区别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50%为球形,而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约有98%为卵形。
之前曾有19个种被描述,后经研究将其归并。
白僵菌的寄主范围很广,有200多种昆虫和螨类,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白僵菌常常侵染的是幼虫。
二、白僵菌的感染途径及杀虫机理1.感染途径及侵染过程:白僵菌在虫体上及在培养基上均以无性繁殖完成世代交替。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5-5B菌株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昆虫病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已知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中,5-5B菌株是一种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对某些害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因此,对5-5B菌株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对进一步开发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确认5-5B菌株的分类地位,包括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反应、基因测序等方面的鉴定。
2. 对5-5B菌株进行优化的发酵条件研究,包括菌株的菌种活化、培养基配方选择、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方面的优化。
三、研究方法1. 确认5-5B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等方法对5-5B菌株进行鉴定。
2. 发酵条件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5-5B菌株的菌种活化、培养基配方选择、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和优化。
四、研究预期结果1. 确认5-5B菌株的分类地位,明确其属于哪一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
2. 确定5-5B菌株最适宜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菌量和杀虫活性,为开发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五、研究过程和时间计划1. 第一阶段(1个月):收集相关文献,深入了解5-5B菌株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阶段(2个月):对5-5B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等鉴定。
3. 第三阶段(4个月):对5-5B菌株的菌种活化、培养基配方选择、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研究。
4. 第四阶段(1个月):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六、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1. 确认5-5B菌株的分类地位,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分类和系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 优化5-5B菌株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菌量和杀虫活性,为开发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用以交配与产卵的器官,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
2.两性生殖: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结合后产生的受靖卵,发育成新个体。
3.孤雌生殖:昆虫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多胚生殖:昆虫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5.卵胎生:昆虫卵就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
6.幼体生殖:昆虫还在幼体阶段就能生殖产生后代生殖方式。
7.昆虫的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完成后脱卵壳而出的过程。
9.蜕皮:昆虫从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在旧表皮下形成新表皮,蜕掉旧表皮的现象。
10.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1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不完全变态的末龄若虫或稚虫、完全变态的蛹)脱皮而出的过程。
12.性二型:同种昆虫的雌雄两性个体,除产生性细胞的生殖腺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构造不同外,在个体大小和体型、体色、外部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体型、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4.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的说是从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
16.休眠:通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休眠分为越冬与越夏。
17.滞育: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但不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长期的历史性反映。
当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前,昆虫已经进入滞育。
一进入滞育,解除需要条件。
具有滞育现象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18.趋性:昆虫对某些刺激的趋向或背向性活动。
昆虫的病原体传播昆虫在传播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昆虫的病原体传播:昆虫在传播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全球交通的便利化,传染病的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在传播疾病的途径中,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昆虫作为病原体传播的重要角色,并分析其传播的机制。
二、昆虫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性昆虫在传播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传播范围广泛,速度快,且能携带多种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其中一些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昆虫可以通过叮咬、排泄物和接触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进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三、昆虫传播病原体的机制1. 叮咬传播蚊子、跳蚤和虱子等昆虫通过叮咬宿主将病原体引入宿主体内。
这些昆虫叮咬后会释放唾液,其中可能携带病原体。
当叮咬宿主时,病原体会被注入宿主体内,从而引发疾病的传播。
2. 排泄物传播某些昆虫,如苍蝇和蜱虫,可以通过排泄物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这些昆虫在排泄物中携带有病原体,当人类或动物接触到受污染的排泄物时,就可能被感染疾病。
3. 直接接触传播除了叮咬和排泄物,昆虫的体表也可能携带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例如,一些昆虫通过粘附在宿主身上将病原体转移给宿主,或者通过与宿主密切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
四、昆虫传播疾病的实例1. 疟疾的传播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蚊子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
感染疟疾的人会在被寄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时释放病原体,从而使蚊子成为疟疾的传播者。
2. 登革热的传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疾病,蚊子也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
感染登革热的人会在被叮咬时将病毒传播给蚊子,然后被受感染的蚊子再传播给其他宿主,继续传播疾病。
3. 蜱虫传播莱姆病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疾病,蜱虫叮咬感染莱姆病菌的宿主后,会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
莱姆病会损害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关节,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五、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昆虫传播的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