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昆虫病原细菌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3
生物防治一、考查目标生物防治是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学科之一,包括两部分内容: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基本概念、防治原理和措施等;各论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昆虫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使用技术等内容。
二、考试内容(一)总论1. 发展历史(1)生物防治概念(2)生物防治的历史(3)生物防治的未来2. 理论基础(1)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2)侵入害虫的生物防治与本地害虫生物防治(3)害虫与敌间关系特点(4)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二)各论1.寄生性天敌昆虫(1)寄生性天敌昆虫特性(2)昆虫的寄生有多种方式(3)寄生昆虫的生殖方式:(4)寄生性天敌目和科2.寄生性天敌昆虫(1)寄生蜂类:赤眼蜂蚜茧蜂(2)寄生蝇类:3. 捕食性天敌(1)捕食昆虫种类(2)其他捕食性动物――农田蜘蛛4.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1)天敌引进(2)天敌的大量繁殖(3)天敌引进的程序:5.昆虫病原微生物概述(1)昆虫的传染病: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征,病症的表现,病症判断,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感染类型,感染过程中的破坏因素,致病性和致病力(2)昆虫疾病的流行:自然界中昆虫的流行病,影响流行病的主要因素(3)病原的专化性(4)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6.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1)细菌防治的作用(2)病原的增殖(3)昆虫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专性病原细菌,兼性芽孢细菌,潜能的无芽孢病原细菌,兼性无芽抱病原细菌(4)微生物杀虫病原细菌应该具备基本的属性(5)苏云金杆菌类群:苏云金杆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苏云金杆菌类群的分类,苏云金杆菌不同变种或菌株对昆虫毒力的差异,苏云金杆菌的致病机理,苏云金杆菌的生产,7.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1)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昆虫病原真菌的一般特征,昆虫病原真菌主要类群,引起昆虫僵病的真菌(2)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侵染过程,侵入途径,致死原因,真菌毒素的作用(3)真菌制剂的生产:白僵苗的生产8.昆虫病原病毒的利用(1)昆虫病毒类群和病毒诊断。
1。
下列害虫的成虫为雌雄异态的是(大X蛾)。
2. 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人我国,通常采取(植物检疫)措施.3。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中,基本单位是(种)。
4. 植物检疫可分内检和外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外检要求高于内检)。
5. 现有10 kg浓度为20%的杀灭菊酯乳油,需稀释成10%的药液,则需加水(10)kg。
6。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
7. 下列昆虫属于双翅目的是(潜叶蝇).8。
下列有害生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是(鼠妇).9. 下列属于社会性昆虫的是(家白蚁).10。
柳蓝叶甲属(食叶性)害虫11. 下列昆虫中属于夜出性的是(金龟子)。
12. 桃树流胶病属于(生理性)病害.13。
蛾类幼虫的口器为(咀嚼式).14。
下列昆虫属于缨翅目的是(蓟马)。
15. 灯光诱杀属于(物理)防治。
16。
下列害虫的成虫具有雌雄异态的是(大X蛾).17。
昆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区为(22-30)℃.18. 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其头式可分为(3 )种。
19. 樟巢螟属于(寡食性)昆虫。
20. 下列昆虫的成虫不危害植物的是(金星尺蛾).21。
昆虫的学名组成次序是(属名、种名、定名人).23. 昆虫的蛹通常分为(3)类24.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其基本单位是(种)25. (蚜虫)属于不完全变态.26。
昆虫的生殖方式常见有(3)种.27。
具有跳跃足的是(蝗虫)。
28. 蚜虫在越冬季节其繁殖方式通常是(两性生殖)。
29。
不完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历(3)个发育阶段。
30. 下列昆虫属于食叶性害虫的是(蝗虫)。
31。
在上海地区,斜纹夜蛾一般在(9-10)月发生危害.32。
昆虫体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33. 在昆虫学名中,(属名、定名人)的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34。
(蚧虫)能够诱发植物煤污病。
35。
引起昆虫滞育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36. 桑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的茧结在(地下).37. 下列昆虫属于同翅目的是(蚧)。
ΞΞΞΞ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3丛斌,王希华,王洪平(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沈阳110161)摘要: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
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关键词:共生细菌;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中图分类号:S4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125(2000)SI 20024207昆虫病原斯氏线虫科斯氏线虫属S tei nernem a 和异小杆线虫科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 2ditis 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性天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物。
二属分别与细菌Xenorhabdus (Thomas &Poinar ,1979)属和Photorhabdus (Boemare et al .,1993)属共同作用杀死寄主昆虫并将其做为食物和营养源而加以利用。
侵染期昆虫病原线虫在土壤中寻找到昆虫寄主,通过寄主昆虫体表或自然开口进入昆虫体内到达血腔,开始释放出携带于肠腔中的细菌,细菌开始增殖,最终将寄主昆虫杀死。
与此同时,昆虫病原线虫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免疫系统活性进而支援细菌在昆虫体内的定殖与繁殖。
昆虫病原线虫取食寄主昆虫组织以及菌体细胞而发育,成熟后交配产生子代,当子代发育到三龄阶段时,从虫尸中脱出,成为侵染期线虫,携带着细菌,重新开始寻找另一新的昆虫寄主,进行新的生活史循环。
这被认为,昆虫病原线虫分泌物质抑制寄主昆虫的抗菌免疫系统的活性进而帮助细菌在寄主昆虫体内定殖(G otz et al .,1981),昆虫病原线虫则需要其共生菌的帮助来满足其营养需要。
幼虫可取食共生菌细胞体,但侵染期线虫则绝不取食共生菌,因为它们需要这些共生菌的帮助以杀死下一个新的寄主昆虫(Akhurst ,1982)。
第十四章昆虫病原细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利用昆虫自然种群每代的死亡率总在80-99.9%之间,其中有不少死于微生物感染病,而细菌在昆虫病原微生物区系中占大多数。
因此,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昆虫种群数量的调节能起不同程度的作用。
其中某些类群已发展为微生物杀虫剂,大面积应用于森林害虫防治中。
于昆虫有关系的细菌已发现的有数百种,其中已被描述的昆虫病原菌细菌约有90种。
使昆虫致病的细菌多属于真菌目的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及假单胞菌目的假单孢属。
在分类上没有确定地位的无芽孢杆菌暂时归纳在无芽孢杆菌属中,包括了较多的病原菌。
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和侵袭性,这些细菌又可作如下分类:(一)转型病原体在自然解里仅仅在特定的昆虫体内增殖。
因为增殖必须具备特殊条件,所以用人工培养很困难。
一般宿主域窄,经口容易传染。
如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缓死芽孢杆菌等专性寄生,寄主范围窄。
(二)兼性病原体在自然界昆虫以外的场所繁殖。
因为增殖不需要特殊条件,所以能够人工培养基培养,在宿主消化管内繁殖,损伤宿主组织,并侵入血体腔内产生毒素。
某些细菌在孢子形成时产生毒素,如果这种毒素进入消化管内,及时细菌不繁殖,也能引起中毒,如能形成芽孢和晶体毒素的苏云金杆菌。
(三)潜在病原体在自然界分昆虫以外的场所增殖,就培养容易这一点来说与兼性病原体相似,不同的是毒素和酶的产生数量少,因而不能入侵血体腔内给宿主造成为害。
如果通过例外的方法侵入血体腔时,则增殖活泼,引起败血症。
作为宿主的昆虫种类很多,不是特特定昆虫种的病原体,如绿脓杆菌。
上述三类病原体中专性病原菌及兼性病原菌已广泛用于田间防治害虫,证明它们有一定的致病力,但是它们对干燥及阳光敏感,毒力变异较大,作为生物农药在田间施用,对于如何有效地处理无芽孢杆菌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有人尝试用保护剂与不形成芽孢的细菌一起使用,可行与否,有待进一步验证。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够引起昆虫疾病的病原细菌,并不是都可以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而能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病因细菌,应该具备下列基本属性:(1)毒力高,菌剂毒力足以压倒害虫的毒力,嫩稳定可靠地使害虫发病致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害虫综合治理包括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
2. 在防治策略上,防治r选择类害虫最适合的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
3. 在农业上,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称为(虫害)。
5. 草地螟的越冬虫态是(老熟幼虫),越冬场所是(土壤)。
6.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称为(植物抗虫性)。
7. 目前,在我国用于害虫防治实践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
8.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按测报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预测。
9.常见的昆虫田间分布型有(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B)。
A 生活空间B 温度C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 D 食物数量2.下列害虫可以在土壤中穿行造成作物受害的是(A)。
A 东方蝼蛄B 细胸金针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3.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D)。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4.田间发现大豆幼苗被害虫为害,其为害症状是大豆的主根被咬断,断口整齐平滑,地上部植株枯死,则该害虫最可能是(A)。
A 蛴螬类B 金针虫类C 蝼蛄类D 地老虎类5.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D)。
A. 10%B. 20%C. 40%D. 2%8. 下列害虫属于迁飞性害虫的是(B)。
A 华北蝼蛄B 粘虫C 甘蓝夜蛾D 菜蛾9. 下列贮粮害虫中,属于初期性贮粮害虫的是(C)。
A 赤拟谷盗B 锯谷盗C 玉米象D 黄粉虫10.下列蚜虫,在我国东北生活史类型为留守式的是(B)。
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在自然界中,昆虫是种类繁多的生物群体,其数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
然而,与昆虫共存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一系列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病原体和疾病的传播机制,不少研究人员致力于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
一、昆虫病原体昆虫病原体是指可以寄生于昆虫或者通过昆虫传播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毒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体,它们通过感染昆虫细胞来复制自身。
细菌也是常见的昆虫病原体,它们通过分泌毒素或者直接侵入昆虫体内来引起疾病。
真菌寄生于昆虫体表或体内,利用昆虫的生物活动来传播自身。
寄生虫则通过寄生于昆虫体内来滋生和繁殖。
二、昆虫疾病的传播机制昆虫疾病传播的机制复杂多样,不同的昆虫病原体和宿主昆虫会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
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传播。
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例,病原体通过感染了昆虫的体液、排泄物或体表结构,进而通过物理接触、食物摄入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昆虫。
这种传播方式往往发生在昆虫种群密集的环境中,如昆虫群体中的接触行为、食物共享等。
间接传播则是指昆虫病原体通过其他载体(如植物、土壤、空气等)介导传播的过程。
例如,某些昆虫病原体可以黏附于昆虫体外,通过昆虫的行走、飞翔或其他活动将其传播给其他昆虫。
此外,昆虫还可能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定植宿主,在其体内繁殖,并通过传精、传卵等方式将病原体传递给下一代。
三、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昆虫的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昆虫病原体的精细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不同病原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致病机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昆虫病原体与疾病传播研究还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对昆虫传播的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开发出高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昆虫的病原传播昆虫作为大自然中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生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除了它们的重要性外,昆虫也可能成为各类病原体的有效传播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昆虫作为病原传播媒介的相关信息,包括昆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以及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昆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其中一部分可能引发疾病。
昆虫如蜱、跳蚤和蚊子等可以通过叮咬携带有细菌的宿主动物,然后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2. 病毒昆虫也可以通过叮咬感染了病毒的动物,将病毒带到其他地方并传播给新的宿主。
例如,蚊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病毒传播媒介之一,它们可以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和疟疾等多种病毒。
3. 寄生虫某些寄生虫也可以由昆虫传播给宿主。
例如,通过叮咬感染了寄生虫的昆虫可能将寄生虫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例如,蜱虫可以通过叮咬宿主动物携带和传播莱姆病等疾病。
二、昆虫传播的途径1. 叮咬传播昆虫通过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宿主动物,然后再叮咬其他健康个体将病原体传播出去。
这种传播途径常见于蚊子、跳蚤和蜱虫等昆虫。
2. 接触传播有些昆虫可以将病原体附着在它们的身体表面,通过接触带菌昆虫或被其污染的物体,病原体也可以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3. 粪便传播某些昆虫通过排泄或分泌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
例如,苍蝇是常见的粪便传播者,它们可能在飞行或停留在食物上时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三、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昆虫传播的病原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些病原体依赖昆虫作为它们的繁殖和传播媒介,如果昆虫数量过少或病原体传播不畅,可能会打乱生态平衡和食物链。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昆虫传播的病原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
通过昆虫叮咬或接触传播的疾病可能导致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
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莱姆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仅如此,昆虫传播的病原体还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和昆虫天敌三个方面介绍昆虫病理学的知识点。
一、昆虫病原微生物1.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之一,如白僵菌、黄瓜霉、炭疽霉等。
2.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昆虫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空气、水、土壤、寄主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昆虫后可在其体内繁殖生长,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3.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剂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二、害虫防治1.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天敌、寄生性线虫、病毒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高效等优点。
2. 化学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化学防治是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但也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使用。
3. 害虫防治中的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害虫防治体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三、昆虫天敌1. 昆虫天敌的分类:昆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害虫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2. 昆虫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昆虫天敌通过捕食害虫、寄生害虫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是一种天然的害虫防治手段,对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3. 昆虫天敌的引种与驯化:为了增强生物防治的效果,可以人为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天敌,如瓢虫、蚂蚁等,还可以通过驯化提高昆虫天敌在田间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昆虫病理学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