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6例的方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94 KB
- 文档页数:3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在医学上,更年期是指从中年向老年转变的一个阶段,一般女性在45岁~55岁,男性为55岁~65岁。
对女性来说,绝经是女性更年期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绝经期与更年期不是同一个概念,更年期应是“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的总和。
除绝经外,女性更年期还有或多或少的以下生理变化:性欲减退,房事不适或疼痛;易激动,爱发脾气;郁郁寡欢,有时多疑;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等。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或轻或重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潮热、潮红、出汗及精神、神经症状。
而对男性来说,更年期的标志主要是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潮热、出汗、性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比较而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群比女性的少,因为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降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处方用药,以女性为例,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型论治:(一)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头晕,耳鸣,面颊阵发性烘热,出汗,腰膝酸痛,足跟疼,或皮肤干燥,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一般用左归丸和二至丸。
若出现双目干涩等症,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用百合地黄汤或甘麦大枣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
(二)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处方用右归丸加减。
(三)肾阴阳俱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处方一般用二仙汤和二至丸。
常用中成药可根据症状而加减,如肾虚症状明显,就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等地黄丸类中成药;失眠、烦躁类症状明显,就选用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安志丸等安神丸类中成药;抑郁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加味逍遥散类中成药。
自拟滋补肝肾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滋补肝肾组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调养和滋补肝肾的功能。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综合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多汗、失眠、烦躁易怒、性欲减退等。
本文将自拟一种滋补肝肾组方,探讨其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处方名称】滋补肝肾组方【处方组成】1. 黄芪10g2. 人参10g3. 海狗胆10g4. 何首乌15g5. 川芎10g6. 丹参10g7. 酸枣仁10g8. 防风10g9. 生地黄15g10. 红花10g11. 甘草5g12. 熟地黄10g13. 天麻10g14. 细辛10g【功效主治】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益精补血,安神定志。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身体症状和心理症状。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药物功效】1.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
2. 人参,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的功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虚火上炽症状有效。
3. 海狗胆,能够清热解毒、利胆排石,对潮热、多汗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何首乌,具有补血养肝、滋阴补肾的作用,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身体症状。
5. 川芎,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月经不调症状有效。
6.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有效。
7. 酸枣仁,能够养血安神、滋阴补肾,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有效。
8. 防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关节痛、筋骨疼痛等症状有效。
9. 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作用,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面色晦黯、头晕乏力等症状有效。
10.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片的功效,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胸闷、心烦易怒等症状有效。
11. 甘草,能够调和诸药、消除副作用,对滋补肝肾组方中的配伍问题起到辅助作用。
12. 熟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益气补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身体症状。
藏药治疗隆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目的: 探讨藏药治疗隆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和体会。
方法: 观察75例隆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服用藏药后的疗效。
结果: 痊愈者21例, 显效者42例, 有效者9例, 无效者3例。
治愈率28%, 显效率56%, 有效率12%, 无效率4%, 总有效率96%。
结论: 藏药“仁青芒觉”“舒更胶囊”“二十五味鬼臼丸”“二十九味能消散”“三十五味沉香丸”“安神丸”对治疗隆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 妇女隆型更年期综合征;藏药;治疗藏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理论抽象, 疗效神奇, 逻辑推理性强。
本文对藏药治疗隆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1藏医对妇女隆型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藏医妇科学是研究以妇女独具的子宫、阴道、月经、乳房等疾病和妊娠、分娩为主要内容的专门科学。
藏医认为, 饮食精微和血、肉、脂、骨、髓、正精等维持生命活动的7种物质(又称7精华)中, 最后一种物质正精又分为白精、赤精2种, 白精的一部分存在于中脉的上端, 赤精的一部分存在于中脉的下端, 两者的其余部分遍布于全身, 营养机体。
赤精的糟粕生化成经血, 满12~50岁的妇女每月行经一次, 因而成为月经。
藏医认为妇女50岁以后, 人体中五源逐渐衰竭, 机体的功能逐渐下降, 继而影响七精华的代谢过程, 导致“隆”、“赤巴”、“培根”平衡失调, 致使体质衰弱, 血不化精, 肮脏不滋而引妇科疾病。
藏医中妇科疾病主要包括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血病等各种疾病共同为因所引起的子宫疾病、虫病、妇血病、妇风病、痞瘤病等40种疾病。
在临床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时其分型尤为重要, 对症治疗的同时辅助调理“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藏医学中认为妇科疾病的总症状为腰和脐以下机体骨蒸疼痛, 小腹灼痛, 背部和膈膜等皆痛, 诸脉热闪跳, 颜面和全身没有感觉或麻木, 肌肉色红肿胀、发热, 经血滴漓或潴聚化脓等不同症状, 脉象皆显热象。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妙方更年期综合征(又名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生率高达85%左右。
本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及机体衰老合并存在有密切关系,亦与患者精神、神经、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此时期前,如卵巢受到严重破坏或手术切除更易发生此病。
中医称本病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多由妇女绝经前后,肾气虚衰,冲任二脉虚损,天癸渐竭,肾阴肾阳易于失和,因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证候。
一、有哪些诊断要点?1.发病年龄在45~55岁。
2.月经紊乱,周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渐至闭止。
3.“生”“殖”“器”“官”及“乳”“房”逐渐萎缩,白带减少,“性”“欲”下降。
4.血管舒缩综合征:常见为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等。
5.精神症状:常有忧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失眠,甚至喜怒无常等。
6.泌尿系统萎缩:有尿急、尿频、尿失禁,还可发生萎缩性膀胱炎症。
7.骨与关节症状: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最重要的并发症,且常伴有肌肉与关节疼痛。
8.心血管病变:常伴有心悸,心前区痉挛感,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收缩压升高且波动较大。
9.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变短,粘膜皱襞消失,弹性差,粘膜色浅,有炎症时可见多数出血点;宫颈小而光滑;子宫体萎缩变小;宫旁组织软,常扪不到卵巢。
10.激素测定: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增高,血浆雌二醇下降。
11.光子吸收骨密度检查:骨矿物质低下或正常。
12.X线检查:骨骼(尤其是脊柱、股骨、掌骨等)可显示骨质稀少或骨质疏松症。
上述诊断要点中,根据年龄及症状,一般不难诊断。
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诉和症状较多,必须排除有关的器质性病变,始可诊断,以免贻误治疗。
二、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1.“阴”“道”出血: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息肉及内膜癌相鉴别,诊刮较内膜活检为准确。
2.潮热:多种疾病有潮热的感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糖尿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感染病。
中医偏方验方治更年期综合征1.疾病综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更年期内由于生理功能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减退。
中年进入老年阶段的过渡期被称为更年期。
一般女性在45~55岁,男性在55~65岁。
更年期综合征的初期呈现为阵发性面部发红、盗汗、心悸、失眠、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怒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
其中女性的更年期表现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功能丧失,而生殖器官开始从萎缩向衰退过渡。
最明显的标志是月经的终止,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数年,是循序渐进地完成的。
而男性则体现在阳痿、性欲冷淡等。
在中医学理论当中,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气血津液损虚不足引起的,从而导致脏腑失于濡润滋养,素体的阴阳失于平衡,造成诸多更年期的症状。
2.民间验方⑴远志加白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如果保养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腰背酸痛、下痢便秘、恶心、疲劳等症状,而且,具体表现还会因人而异。
西方国家多采用注射雌性激素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安定,有时也用雄性激素来治疗,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
有位郭女士患了更年期综合征后,采用的是传统中医的偏方,效果不错。
这种方法不但没有副作用带来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激活身体机能,达到滋补保健的功效:远志、白术、仙灵脾、茯苓、仙茅、柴胡、白芍药、人参、茯神、甘草、酸枣仁各2钱,生地黄、党参、黄芪、胡桃肉、浮小麦各3钱,当归、龙眼肉各1钱半,薄荷5分,红枣6枚,把药材用一碗水煎熬成汤药,剂量达到1碗半为度,连服3天,停2天再服用2天即可。
⑵豆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李大婶今年快50了,近一段时间,在单位吃饭,她几乎每天都点一道豆腐菜,但是她原本并不爱吃豆腐,怎么就一下子这么喜欢吃豆腐菜了呢?李大婶自己为大家揭开了这个谜底。
原来最近她感到自己有不适症状,但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就是心烦意乱,虚火少寐。
到医院一咨询才知道,是早期的更年期综合征。
医生建议她补充些雌性激素,但她又觉得吃药会有副作用,况且现在她的症状还不算严重,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食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多吃豆腐。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
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
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
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
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解郁安神除脏躁病案:郑某,女,52岁,2007年3月22日。
主诉:情绪低落,郁闷不舒,善悲欲哭半年余。
病史:岁值更年,断经半年余,半年来自觉周身乏力,情绪低落,郁闷不舒,善悲欲哭,伴有烘热汗出。
初诊:乏力神疲,情绪低落,郁闷不舒,无明显诱因而悲忧不解,时而哭泣,伴有烘热汗出,双目胀痛,周身肌肉关节痛。
舌淡红,苔白微黄,脉沉细稍弦涩。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心境障碍中医诊断:脏躁辨证审机:肺虚肝郁,心神被扰。
治法:补肺调肝,解郁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丹芪散合五加丹(院内协定处方)加减黄芪50克柴胡15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当归15克甘草15克地骨皮25克淮小麦50克远志10克大枣5枚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郁金15克枳壳15克五味子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
另用刺五加膏10ml兑入水煎剂中,加芝麻香油3滴为引,再煎,早晚分服。
二诊:2007年3月25日。
药后善悲欲哭、烘热汗出症状基本消除,郁闷症状减轻,但仍感乏力神疲,肢节痛,目胀痛。
舌淡红略暗,苔薄,脉沉细。
方药:守前方,继服七剂而愈。
按语本案为女性更年期内分泌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心理障碍所出现的综合证候,以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为主。
因其以“善悲欲哭”为特点,故可纳入中医“脏躁”范畴。
《内经》云:“肺在志为悲,其声为哭”,故脏躁多责之于肺气虚,宜用甘麦大枣汤主之。
而所呈现的抑郁状态,则责之于肝,据其脉症当属“因虚致郁”,治当同案三,应重用黄芪佐以行气,以丹芪散加减。
至于所出现的更年期烘热汗出,则运用我院妇科研制的效验方“五加丹”(刺五加、生地、丹皮、赤芍、当归、丹参等)加减。
诸症并见则诸方合用,但其主旨仍不失解郁安神。
患者兼见的身痛目胀等症状,皆为躯体化障碍所致,郁解气行,经络疏通,则诸症自然消退。
中医药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引言: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或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潮热、情绪波动、失眠等。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中医药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方法、有效性评价、机制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方法1.1 临床试验方法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
1.2 实验研究方法除了临床试验,实验研究也是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动物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探索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来研究中草药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等。
二、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2.1 疗效评价指标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常用的评价工具有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upperman评分量表等。
2.2 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国内外已有许多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对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其中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中草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副作用较小。
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探索3.1 药物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白藜芦醇等,被认为对于改善绝经期患者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等方法来解析这些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关系。
3.2 药效物质与信号通路中草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如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炎症信号通路等。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型研究探索了中草药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四、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挑战与展望4.1 临床研究设计的改进目前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小、研究方法不完善等。
中医辨证施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2T15:44:48.7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作者:吴显勤赵凤英(指导老师)[导读] 分析中医辨证施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吴显勤赵凤英(指导老师)遵义市中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有利于调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分析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绝经前后性激素水平波动而产生的一种症状,患者可能产生生理、精神等方面的的症状,对其工作生活都有一定不良影响。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多通过药物方式调节其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进行纠正,但临床应用的效果局限性较大,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具有相对好的疗效,通过中医辨证分治能够帮助患者调经理气、滋阴疏肝,整体性的为患者提供治疗[1]。
为了具体分析中医辨证施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本文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34例,年龄44—58岁,平均年龄(50.36±3.28)岁;对照组患者34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0.71±3.46)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涤痰开窍、化瘀安神法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黄某,女,53岁。
初诊:1989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惊骇不宁半年。
患者形体丰腴,心悸怵惕,胸宇郁闷已达半年。
心电图反复检查无异常。
时或惊骇不宁,烦躁欲哭,状若痫证。
夜来不寐,梦事纷纭,咽中梗似炙脔,中脘痛或左或右,走注不定。
诊查:B超检查:肝、胆、脾正常。
脉细苔腻,舌质瘀紫隐约。
绝经于1988年11月。
辨证:肥人多痰多湿,肝气怫郁,气滞血瘀。
痰瘀交阻,蒙蔽心神。
治法:涤痰开窍,化瘀安神。
处方:石菖蒲10g 丹参30g 青龙齿15g 朱衣茯苓、茯神各15g 磁石30g(先煎)炙远志6g 胆南星10g 清炙草5g 红枣10枚柏子仁、枣仁各12g 赤芍、白芍各10g 陈皮10g 淮小麦30g制香附6g 8剂二诊:4月12日。
药后诸恙俱减,原方再进8剂。
三诊:4月21日。
诸恙减而未平,效不更张,守方以竣全功。
1原方8剂。
尽剂诸恙告瘳。
按语周老用药,往往在初诊时经深思熟虑,拟订一方,眼光到处,丝丝入扣,药后如熨帖无忒,复诊则守服不辍,以平为期。
清·曹仁伯在《琉球百问》中尝云:“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本案可窥老中医的守治工夫。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34,周贤良医案。
周贤良,男,1918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人。
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周老从医六十余年,曾于23岁跟随当地老中医学习,并在乡下行医。
解放后又到南通专区进修班学习中医。
继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毕业后回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工作。
周老学宗经典,兼取众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内科疑难病证颇有研究,闻名于省内外。
2。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6例的方式分析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
妇女在49岁前后月经便开始终止,称为“绝经”或“断经”,在绝经前后,往往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群,有的可延续2~3年之久,又称“断经前后诸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收效颇佳,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所观察的7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36岁,最大58岁,其中
45~55岁71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a,其中6个月~1a21例,1a~3a36
例,3a~5a19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肝、肾及妇科器质性疾病。
2治疗方法
肝肾阴虚型(32例)证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口燥咽干,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皮肤搔痒或如蚁行感,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宜益肾养肝,育阴潜阳,方用益肾养肝汤(自拟方)沙参20g,熟地20g,山药20g,茯苓12g,炙甘草6g;山茱萸12g,枸杞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首乌12g,龟板15g,龙骨15g,远志10g。
如皮肤瘙痒加丹皮,赤芍,刺蒺藜。
肝郁肾虚型(22例)证见情志抑郁,悲伤欲哭,胸胁胀痛,喜叹息,烦躁易怒,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宜滋肾安神,疏肝解郁。
方用滋肾疏肝安神汤(自拟方)熟地20g,山茱萸15g,首乌12g,女贞子12g,夜交藤20g,酸枣仁15g,合欢皮12g,生龙齿15g,柴胡10g,川楝子5g。
心肾不交型(15例)证见心悸不宁,虚烦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养心安神。
方用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加减:熟地20g,玄参15g,党参15g,丹参12g,茯神12g,柏子仁10g,远志10g,酸枣仁15g,天冬15g,麦冬12g,当归10g,五味子10g。
脾肾阳虚型(7例)证见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面浮肢肿,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肾扶阳。
方用右归丸加味:熟地20g,淮山药20g,山茱萸15g,枸杞10g,杜仲15g,菟丝子12g,鹿角胶10g,附子9g,肉桂6g,当归10g,仙茅10g,仙灵脾10g,党参15g,补骨脂10g。
以上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4周内临床症状消失;显效:4周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部分减轻;好转:4周内所有临床症状均减轻;无效:4周内症状无变化,或配合其他
药物治疗。
治疗结果痊愈16例(%),显效5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4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从育龄期到老年期的过度时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用以改善更年期症状,减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其治疗效果已被世界各国学者所肯定[3~4]。
但由于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而不被患者接受。
同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使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加[5~6]。
1999年11月5日美
国NIH宣布将人工合成雌激素列入致癌“黑名单”,因此,采用其他的疗法成为
医学关注的焦点。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探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故出现肾阴不足,又因肝肾同源,肾阴亏损,必致肝阴亦虚,阳失潜藏,肝木失涵,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之阴阳偏胜偏衰现象,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因此,肾虚是致病之本,补肾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肝郁肾虚,心肾不交,脾肾阳虚4种证型。
选方中熟地、首乌、枸杞、山萸肉补肝肾、益精血;仙茅、仙灵脾、补骨脂、鹿角胶、菟丝子补肾扶阳、调理冲任;玄参、天冬、麦冬滋阴;肉桂、附子补阳;淮山、党参健脾益气,助生化之源;酸枣仁、远志、合欢皮、五味子养心安神。
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抓住肾气虚衰,冲任功能衰减以致脏腑阴阳失调的本质进行补肾调冲,协调阴阳,并顾及精血生化之源,即后天之本脾胃。
采用滋补肝肾,健脾以调冲任,恢复机体脏腑阴阳的协调关系。
同时,还从整体观念出发,顾及脏腑气血之间相互关系,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9:180.
育宇吴.妇产科分册[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XX:174~182.
林守清.绝经后激素补充疗法的原则及其用药种类[J].实用妇产科杂
志,1999,15(4):176.
高伟,侯允天.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J],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曾富荣,熊宝福,周智群.更年期妇女焦虑状况调查与更年期保健[J].健康心理杂志,20XX,8(3):317.
陈敏,张春玲,崔振.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进展[J].黑龙江医学.20XX,25(3):188.
李晓辉,陆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63例[J].新中医,20XX,(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