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6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5.08 KB
- 文档页数:4
5.提高农作物产量微网构建考向探析针对练习1.(湖北模拟)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下列措施与对应原理或目的错误的是( )A.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补水,此时补水的原因之一是让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充分溶解,利于作物根系吸收B.稻田定期排水,可抑制水稻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防止植株烂根死亡C.在作物生长期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利于矿质营养的吸收D.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套种,可满足不同作物对不同光强的需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2.(重庆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以提高产量,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下列措施中达不到目的的最可能是( )A.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同时补充光源和提高温度有利于增产B.在作物生长期松土,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C.与单一种植相比较,将玉米和大豆一起套种,有利于增加经济收益D.给果树修剪多余的枝条,减少叶片相互遮挡,有利于提高果树净光合速率3.(辽宁锦州一模)《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贮存,温度控制在46 ℃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具有防霉防虫的作用,且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暴晒后自由水减少有利于储存B.种子贮藏时有一定强度的细胞呼吸C.46 ℃高温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D.降低含水量有利于抑制霉菌等有害生物的增殖4.(辽宁沈阳模拟)无子西瓜因没有种子且甜度高,受到人们的喜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瓜皮条纹纯合显性的2N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做母本与隐性亲本杂交,得到3N的种子。
第二年将这些种子与隐性种子混种,所结瓜皮条纹显性的即是无子西瓜B.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运用了杂交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C.无子西瓜是不可育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轻松解决每年需要制种的不便5.(天津一模)科研人员利用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培育出了八倍体小黑麦,流程如图所示,其中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热点6 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油率高的植株和产蛋白质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解析】选C。
产油率高的植株中有酶a无酶b,所以基因型是A_bb,产蛋白质高的植株中无酶a 有酶b,所以基因型是aaB_;过程①与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基因B的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单链能够与mRNA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题图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B.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B。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高产青霉素菌株是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子。
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子西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瓜少子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的B.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解析】选B。
热点3 实验试剂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片时,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水解时,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C.冲洗时,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D.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解析】选D。
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观察人体活细胞时需要的操作,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活性,故A正确;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故B正确;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防盐酸影响染色,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故C正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错误。
2.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C.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D.常温条件下,R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解析】选B。
胡萝卜汁本身呈现橙黄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可以检测脂肪;在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后加入,要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常温条件下,D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
3.下列有关对高中生物实验中酸、碱性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提供碱性条件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细胞相互分离C.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D.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进行染色【解析】选A。
热点6 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 )A.能稳定遗传B.高度不育C.有杂种优势D.为四倍体【解析】选A。
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全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2.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进行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
以下作物最适合用来做实验的是( )A.玉米B.油菜C.花生D.黄瓜【解析】选D。
生长素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但玉米、油菜和花生均是收获种子的,只有黄瓜是收获果实的,D正确。
3.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解析】选D。
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植株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品系乙为四倍体植株幼苗,由品系乙产生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植株可育,B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C错误;品系甲和品系乙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流水浸泡种子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B.去掉顶芽能抑制侧芽部分生长素的合成,以解除顶端优势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喷施赤霉素溶液或赤霉菌培养基滤液都能促进水稻生长【解析】选B。
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去掉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就发育成侧枝,而不是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掌握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及生物学原理和一般解题模型,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一、增产措施的生物学原理措施主要影响因素原理搭建温棚用无色透明薄膜覆盖适时通风夜间适当降温适时去除老叶、黄叶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适量施肥(农家肥、有机肥)中耕松土定时排水(水稻)除草天敌除虫除虫剂除虫育种方法原理特点举例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种(育种)立体农业(必3,77页)四、对点训练1、秋收的种子未经干燥处理,直接堆放贮存;第二年春天发现种子生活力降低。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两点)2、湖北稻虾系统靠科学设计,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稻田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能摄食害虫及虫卵。
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此生态农业增产的原理。
提醒:(1)“虾稻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
同时,“虾稻共作”系统不松土耕田也可以防止烂根,原因。
(2)从能理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3、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A.适时给农作物松土B.大棚中悬挂红色灯管C.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D.合理密植、间作、套种5、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定期排水晒田可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B.农田除草可使能量持续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 农田施用有机肥可使其中的能量转移到植物体内D. 轮作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6、“番茄一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土壤害虫种类及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无需施用化肥B.水旱轮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水旱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D. 水旱轮作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7、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农谚解释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péng)”适当提高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增加产量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增加产量五部分参考答案1、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的营养物质由于分解而损失过多;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的热量多,温度高,种子易发芽、变霉2、(1)、小龙虾的爬行、挖洞给农田松土,土壤含氧量增加,利于氧气流通防止水稻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同时促进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2)、下龙虾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农学巩固练习题农作物栽培技术农学巩固练习题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栽培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掌握科学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针对农学巩固练习题,重点介绍农作物栽培技术相关的知识。
一、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
在农作物栽培中,我们需要重视土壤管理,包括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土壤pH的调节、土壤结构的改善等。
1. 养分供应: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阶段也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水平进行适当的调节,以保证养分的平衡供应。
2. 土壤pH调节:不同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农作物适宜的土壤pH范围在6.0-7.5之间。
如果土壤pH偏低(酸性),可以适量施加石灰来提高;如果土壤pH偏高(碱性),可以选择适当的酸性肥料或其他调节剂来进行调节。
3. 土壤结构改善: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水分和养分的存储和利用。
通过适时的耕作、有机肥料的施用以及改进排水系统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二、种子选用与处理1. 种子的选用:在种子选用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要选择无病虫害、无杂质、萌发率高的优质种子,以保证农作物良好的出苗和生长。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提高作物出苗率和抗性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泡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等待发芽,通过接种有益菌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或使用改良剂来增加种子的萌发能力。
三、适期播种与定植适期播种与定植是农作物栽培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同作物对播种时间、密度和深度的要求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播种计划。
1. 播种时间: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因气候条件和生长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春季适合播种早熟作物,秋季适合播种晚熟作物。
2.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的确定应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目标产量来确定。
热点6 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油率高的植株和产蛋白质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解析】选C。
产油率高的植株中有酶a无酶b,所以基因型是A_bb,产蛋白质高的植株中无酶a 有酶b,所以基因型是aaB_;过程①与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基因B的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单链能够与mRNA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题图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B.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B。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高产青霉素菌株是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子。
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子西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瓜少子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的B.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解析】选B。
热点6 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
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油率高的植株和产蛋白质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解析】选C。
产油率高的植株中有酶a无酶b,所以基因型是A_bb,产蛋白质高的植株中无酶a 有酶b,所以基因型是aaB_;过程①与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基因B的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单链能够与mRNA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题图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
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
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选B。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高产青霉素菌株是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子。
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子西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瓜少子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的
B.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
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
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
【解析】选B。
四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内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也无法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种子,导致西瓜少子;由于完全无子西瓜是使用萘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形成的,而萘乙酸只会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能改变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因此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萘乙酸可以促进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但将萘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获得完全无子西瓜时,需要对四倍体植株花做去雄、套袋处理,如果接受了其他四倍体西瓜的花粉,会产生有子西瓜,C、D正确。
4.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产量。
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______去雄,操作极为烦琐。
(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
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
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___性状。
②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
为研究突变体S 的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突变体S的花粉可染率(%)
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差异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_的合成量。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关系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变体S的育性是可以转换的,在________条件下不育,在________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请设计培育水稻杂交种并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F1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不能稳定遗传,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母本去雄。
(2)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说明不育性状为隐性性状,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指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并不编码蛋白质,因此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RNA 的合成量。
表中信息显示:在日照长度相同条件下,花粉可染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短日照高于长日照;柱形图显示:在日照长度相同条件下,pms3基因相对表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短日照高于长日照。
综上信息可知: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
分析图表信息可知:突变体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突变体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雄性不育,据此可知: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收获突变体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种。
突变体S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育性最高,因此可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
答案:(1)F1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母本
(2)①一对隐性
②RNA 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 长日高温短日低温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收获突变体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种。
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
【加固训练】
1.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片段缺失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选C。
由图可知,在紫株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受到了射线照射,导致带有PL基因的染色体部分缺失,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缺失部分恰好带有PL基因,所以带有Pl基因的配子与带有PL基因的配子结合后,子一代呈现绿株性状,故选C。
2.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10、n=10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解析】选C。
植物甲和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F1为二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5、n=5,B错误;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
正确;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