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生态文化

黄河生态文化

黄河生态文化
黄河生态文化

1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以河水含沙量高和历史上水灾频繁而举世闻名。 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灌溉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2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半坡氏族是中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4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到宋元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自宋元以后,直至近现代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人口的压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3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4 黄河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实长江流域的文明可能比黄河

流域的文明起源更早,但因为没有被直接延续下来,所以就被世人所遗忘了。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与之相反,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古遗址却不多,这可能与南方高湿高温的气候有关。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分布的是印纹陶文化。

5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6黄河流域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有相当大的区别,因为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气候变化大。黄河的河道变化不定,无法进行正常的灌溉,只能种植不需要灌溉的粟(小米),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就是粟文化。

7洛神湖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县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XX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1.1工程概况 (5) 1.2投资主要指标 (5) 1.3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5) 1.4编制依据 (7)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8) 2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2.3社会经济状况 (12)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4)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14) 4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年限 (14) 4.1建设目标 (14) 4.2建设任务 (15) 4.3建设年限 (16)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1封禁方式 (16)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3监测方案 (23) 5.4监测表格 (26) 6年度实施计划 (35)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6) 7.1投资概算 (36) 7.2投资筹措方案 (39) 7.3分年度投资 (39) 8组织管理 (41)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 8.2组织管理措施 (41) 8.3政策保障 (42) 8.4资金管理 (42) 8.5质量管理 (42)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43) 9效益分析 (44) 9.1生态效益分析 (44) 9.2社会效益分析 (44) 9.3基础效益分析 (44) 1、附表: (1)生态修复项目区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 (2)项目区行政区划与人口、劳力、耕地情况表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4)生态修复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表 (5)生态修复项目措施规划表 (6)生态修复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7)投资概算总表

黄河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活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还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湿地某些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2]。目前,新乡市黄河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壤盐碱沙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已成为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3-4]。因此,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的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湿地进一步退化,现将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概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 1湿地恢复的概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5-6]。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湿地水域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滩涂湿地的恢复等方面[7]。一般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滩涂或开放水体等,湿地恢复为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无法完全模拟原有特性[8]。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演替、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湿地范围逐渐萎缩 围河造田、建设用地、泥沙淤积,使区内湿地面积萎缩,削弱了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和缓冲功能[9-10]。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新乡黄河湿地面积达2.478万hm2,估计目前该湿地面积不足1.5万hm2,由一个完整的通江河的大面积湿地被分割为几部分,面积明显缩小。 2.2野生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降低 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内鸟类由156种减少至130多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鸟类由39种减少至29种;鱼类由7目10科32种减少到25种;组成本区湿地植物有多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这些植物也大量减少[11-1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建设、生境的破碎、环境污染和外来种入侵。 2.3水源干枯,沙荒盐碱面积扩大 湿地的需水量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需要的量,可以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自身存在、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则侧重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由于新乡黄河湿地水源补给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方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水源问题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丧失,最终导致沙荒盐碱地面积扩大[12-15]。 3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 3.1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湿地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16]。不同的环境状况,花费的时间也就不同,甚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恢复很难进行。新乡黄河湿地具有暧温带内陆平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综述 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

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自XX 年9月12日开始至XX年9月25 日,历时13天。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水文站、黄河沿水电站、龙羊峡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以及沿途自然、生态、经济状况。通过实

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20100713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1)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010年2月12日 (2)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3)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4月 (4)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图,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5)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8月18日 (6)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批复,包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7月20日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排水工程》(91SB4-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1S3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 (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BB/T14529-93)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港口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8) (17)《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7-94)(2000版)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7)《防洪标准》(GB50201—94) 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等。

青海省环境生态现状

首页?青海简介?环境保护 青海简介历史简介地理位置区域划分地貌江河湖山脉人口民俗特产特色饮食野生动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下面这些是来自周华坤的《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演变趋势及保护对策》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的描述 ?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草场大面积退化 ?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源减少,河湖萎缩 ?水土流失严重 ?生物多样性渐趋贫乏 ?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环境污染趋于加重 以下信息摘自:《青海地理》作者:张忠孝 严峻的生态形势 1. 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 青海省受风、水、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6.4%,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受侵蚀面积的35.3%。黄河流域是全省受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7.5%。省内黄河干流平均含沙量1.8kg/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8814万吨,年侵蚀模数650.6t/平方千米。致使下游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河床越来越高。内陆河流域和其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42.5%。 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仍以每年0.2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全省轻度侵蚀面积约占50%,中度侵蚀面积约占29.9%,强烈侵蚀面积约占20.1%。近年来,东部和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程度、危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面积远高于全国水平。 水土流失危害极大,一是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仅湟水流域每年损失耕地9000亩;二是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全省300万亩浅山耕地平均每年流失氮、磷、钾养分20万余吨;三

是沟壑纵横,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大量泥沙的淤积导致地表坎坷不平,影响水利设置正常发挥作用,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2. 土地沙化日趋严峻 全省沙漠化面积12.5万平方千米,潜在沙漠化面积0.98万平方千米,合计占全省面积的18.7%,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和黄河源头区。目前,沙漠化面积以每年133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大。据1959年调查,全省沙漠化面积5.97万平方千米,而1977年为7.90万平方千米,年均递增1.66%。据1994年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普查,全省沙漠化面积年均递增2.14%。据相关研究资料推测,全省沙漠化面积在2030年将扩大到15.5万平方千米,全省将有1/5的土地面积被沙漠覆盖。 沙漠化的加剧,使省内一些地区生态趋于恶化,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沙漠在风力驱动下,吞噬了大片草原、农田、水面、道路甚至村庄,沙区群众深受其害。据有关人员研究,每年共和盆地大约有500吨沙粒落入龙羊峡库区,直接影响到龙羊峡库区的库容和安全。 3. 退化草原面积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加重 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73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20.3%;严重退化草地面积440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2.2%;沙化草地面积1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草地面积的5.3%。退化草地中以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冬春季草场最为严重,同20 世纪50年代相比较,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30%~80%,载畜量下降了 30.86%。 退化草地分为“黑土滩”型、沙漠化型和毒杂草型3种,其中“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面积333万平方千米,占退化草地面积的33.94%,“黑土滩”区植被消失,地表裸露,沦为无畜牧价值的裸地,主要分布在青南玉树、果洛、黄南三州及祁连山地西部、海南州的部分地区,植被类型依海拔3700米以上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主。 沙漠化型退化草地占全省退化草地面积的46.1%,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青南高原部分地区,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海拔3000~3800米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的温带荒漠、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和高寒草原等生态类型的草地上。其中共和盆地最为严重,沙漠化面积126.69万平方千米,约占共和盆地土地面积的91.9%。 毒杂草型退化草地占全省退化草地面积的19.96%,主要发生在温带草原和高寒草甸类草地上,狼毒等毒草比例大幅上升,如贵德芨芨草天然草地,据1981~1996年统计,毒草比例由0.3~上升到7.5%,产草量降低了73.27%,毒草比重上升了24倍。 4. 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a57272613.html, 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竞争性磋商文件 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七日

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竞争性磋商公告 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东营市城市管理局委托,就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以竞争性磋商方式实施,具体事宜按照竞争性磋商采购文件执行。 一、项目名称: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二、采购人名称:东营市城市管理局 地址:东营市东城辽河路号 三、采购代理机构 名称: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东营市东城沂州路与黄河路交叉口青年公社室 联系方式:- 四、项目内容及预算: 项目概况: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面积约公顷,项目估算总投资万元,测绘费计划投资万元人民币。 项目编号:DYZCC-# 采购范围:本工程施工范围内测绘的所有内容及技术服务。 测绘成果要求:地形图比例尺≧:,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和业主要求,并满足设计要求。 本项目共计一个标段。 五、供应商资格要求: (一)供应商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二)供应商必须具有满足采购文件各项要求的条件和全面履约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售后服务能力,包括拥有相应的设备和人员; (三)供应商必须具有测绘丙级(含)以上资质;

(四)参加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工程师职称证书; (五)供应商的财务资信状况良好; (六)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六、供应商报名时,需提供以下证件原件及加盖投标人公章的复印件: (一)营业执照副本; (二)资质证书副本;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如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参加时,须提供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名(或印鉴)并加盖供应商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本人的身份证原件; (四)拟派项目负责人工程师职称证书。 七、报名以及领取磋商文件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报名成功者现场购买磋商文件,每本元(售后不退,谢绝邮购),未购买磋商文件视为放弃投标。 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至:,:至:。 联系人:孔女士电话: - 地址:东营市东城沂州路与黄河路交叉口青年公社室 第一章总则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1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黄河水资源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健康生活的源泉,是黄 河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地区的文明进步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中游,目前,这一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缓慢,通过 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对改善本地区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平衡条件,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实现水资源为中西部经济建 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黄河上中游水利枢纽工程的灌溉、防洪、发电、生态、旅游等综合效能,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 人类社会发展服务。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后进入 内蒙古段,从宁夏石嘴山市入境至山西河曲出境,流经7个盟市,流程830,流域面积14.35万2。水量经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水利工程调蓄后,水量逐渐递减,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及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导致了该河段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物种群减少、水 生态系统自净能力降低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以入境站磴口二水文站近年来径流量资料为依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3,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3,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3,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

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0.3373。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 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 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 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 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 冰凌灾害。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 纽工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 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 的重要保障。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 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 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 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 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

黄河流域自然本底状况

黄河流域自然本底状况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向东、由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黄河干流全长?5?464?k m,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份。流域面积?795?000?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面积?42?000?平方千米),涉及?9?省份?71?个地级行政区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提到的“黄河流域”涉及的地级行政区数有?91?个,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省份全域,以及内蒙古西部的?6?市?1?盟和四川的阿坝、甘孜?2?个州。 参照黄河干流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界点位置,本文将黄河流域按省级行政区单元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地区: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及内蒙古?7?个地市(盟)和四川?2?个州,中游地区包括山西和陕西,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和山东。 黄河流域气候的总体特点是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湿度小、蒸发大,冰雹、沙暴、扬沙天气多。黄河流域土地、能矿和生物等资源较丰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异。 与长江流域、沿海地区、京津冀地区相比较,黄河流域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的用地受到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本底的约束,中上游地区可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和山间盆地。 黄河流域煤炭、天然气、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能源资源富集,煤炭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4?省份的毗邻地区,天然气资源集中于陕甘宁地区,太阳能和风能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水能资源主要分布于黄河干流兰州以上河段和中游晋陕河段。 黄河流域钾盐、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全国最大的钾盐矿富集于青海柴达木盆地。黄河流域的生物资源汇集了我国大部分物种,种类较多、地域特色鲜明。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 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 、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代写论文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 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近20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 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湿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在我国, 更多的是对流域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 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 1 - 3 ] 。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 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 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 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 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 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 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此状态下, 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 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 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 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 若低于该水量, 系统会发生退化。代写毕业论文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 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2 理论及方法 2.1 生态需水量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 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 因此,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 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 能否满足黄河鱼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判别, 以体现保护鱼类生存繁衍和维持生境的生态水量需求。(1)tennant法: 脱离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现场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典型方法。该方法以河流水生态健康情况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观测值为基准, 将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河流流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推荐的标准值是以河流健康状况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数为基础。tennant法生态环境水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给出一个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本研究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框架思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框架思路 针对黄河流域的关键问题,结合近年出现的发展战略机遇,要使黄河流域的生态得到全面恢复和有效保护,必须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加以实现,生态恢复保护则是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和目标体现之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该按照“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的战略思路建构总体框架,通过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区”发展互动,解决生态恢复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及二者关系协调等重大战略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框架 基底-生态优先 该环节旨在解决国土空间中哪些区域适于生态保护、哪些区域适于农业和城镇发展等问题。“基底”是指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基础,“生态优先”是指在进行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基础评价过程中把生态放在诸多要素的首位。依据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要求,选择土地、水资源、生态、灾害、环境等要素刻画指标,对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将流域划分为适合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3?类功能区域。 承载-发展约束 该环节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旨在回答不同功能区域资源环境可承载人类活动的能力。针对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划定的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区,测算出各类功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界定不同功能区域人口和产业的可集

聚规模,进而提出功能区域差异化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策略。 驱动-内外关联 该环节关注不同功能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通过发展解决历史淀积生态问题和区域不协调问题,重点突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力问题。生态功能区域的措施要点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退耕减牧,以及超载的或贫困的农村人口向外转移等;农业功能区域的策略要点包括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基本农田整治、农业节水技术,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城镇功能区域的策略要点包括人口产业空间集聚、新型产业培育、已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国内外转移产业的引进等。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陕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摘要:陕西生态环境状况非常严峻,通过分析陕西水土流失、沙质荒漠化、水资源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降低以及森林生态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出陕西的生态环境问题局部得到缓解,总趋势却是日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使省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也影响着华北平原等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并提出了改善和保护陕西生态环境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陕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Abstract:Shaanxi ecologic enviroment is very severe.Basedon the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loss of water, degress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forest ecology in Shaanxi,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are locally controlled but become serious in the whole, which is threatening the ecological safety both of Shaanxiand peripheral area. In the end, the strategies of establishing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provided. Key words:Shaanxi;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Enviroment protection;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且具备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典型特征,在西部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国60多年来,陕西省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榆林治沙、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关中平原农田林网等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特别是九五期间,在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陕西是资源大省,也是经济弱省,目前正处于建设西部强省、经济强省,实现经济跨起式发展阶段。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本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陕西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环境恶化,水资源危机;森林分布不均,破坏严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生态环境局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情况的报告 州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通过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流域出境断面水质水量保持持续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在我州境内干流长174公里,有白河、黑河、贾曲河等重要支流,流域涉及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4县共23个乡镇92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87万平方公里。水质方面,2018年,黄河流域3个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达标率100%,经若尔盖泽修村流入甘肃省地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优良。大气方面,流域内4县长期稳定达标,若尔盖、红原先后进入全省183县(市、区)月通报排名前十名。土壤方面,全国土壤环境普查结果表明,流域4县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畜牧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自然保护区方面,2017年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以来,通过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流域内各级自然保护区完成规划调整,保护力度得到有效提高。核安全方面,若尔盖铀矿属于国家储备矿源,目前处于停产状态,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流域突出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业不断发展,流域范围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地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和污染

防治压力持续增大。 (一)污水收集处理不彻底。流域内4县,县城均建有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阿坝县城、松潘县城属长江流域),但23个乡镇仅有4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站(若尔盖唐克镇在建),其余19个乡镇尚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也因管理经验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污水管网不配套等原因,造成运维困难,只能保障基本正常运行,流域水质保持形势严峻。 (二)垃圾收集处置不规范。“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地垃圾收集处置机制不完善,集中收集处置限于县城及周边乡镇,偏远乡镇仅有2个配备一体化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余乡镇依然采用原始地堆存、焚烧地处置方式。县城集中式垃圾处置也普遍存在收集率不高、技术陈旧、选址不合理等问题。阿坝县现用垃圾焚烧厂,缺少有效地污染防控设施,焚烧烟尘长期超标,红原县、若尔盖县受库容影响也需改扩建(红原新建)。 (三)环境科学监测不到位。流域内仅县城配套空气自动监测站,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均未设置水质监测自动站,所有水质监测依靠人工采样进行分析。4县生态环境局又不具备自主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地能力,空气和水质依靠州环境监测站或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送样距离远、监测成本高。如,若尔盖泽修村出境断面,地处偏远又属国家控制断面,每月开展例行监测,

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河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该系统贯穿了黄河流域不同自然地带,融合了不同自然地带的生态特点。由于不同区域河段的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存在很大的不同,故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分为源区生态系统、干流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三部分。 1黄河源区 黄河源区一般指黄河干流唐乃亥断面以上区域,集水总面积为12.20万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5.20亿m3,该区域属于高寒气候,内有高山、盆地、峡谷、草原、沙漠、湖泊、沼泽、冰川及冻土等地貌。虽然河源区流域面积只占全河的17%,但径流量占全河的35%,而且居高临下,被称作黄河的水塔,是黄河健康生命的动力源。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黄河源区的沼泽湿地属于高寒湿地,总面积1 501km2。黄河源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流域内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 近20多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源区出现了包括草场退化、湖泊萎缩、湿地消减、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流域产水量下降、黄河源头多次断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目前采取了包括管理、工程、生态等在内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态恶化速度,但受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异常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源区的生态环境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源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然条件恶劣,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将呈整体退化趋势。 2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是连结流域主要生态单元的“廊道”,是连结源区草甸湿地、上中游库塘湿地、中游灌区湿地、下游河道湿地及河口湿地等生态单元的基础,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条件。黄河干流生态系统受黄河水资源短缺和泥沙影响作用,水生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但湿地资源相对丰富,其中与黄河干流水力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湿地有9处,总面积约 1 541km2。黄河干流湿地在均化洪水、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小气候、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黄河干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者看到在这条总排干的沿线分布着许多造纸、焦化等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规模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姓名:徐文强班级:农学二班学号:0801014210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 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一)土地沙漠化。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6.7%,其中,干旱区沙漠化土面积87.6万km[2],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9.2万km[2]。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km[2],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km[2],年均增长率为1.47%,而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1] (二)水土流失。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截止2004年,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2] (三)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大陆,而且也影响港澳和邻近国家。 (四)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中国许多主要林区,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种有15%-20% 处于濒危状态,有4000-5000 种高等植物处于濒危边缘。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达300多种。[3] (五)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2cm; 湖泊自1949 年以来已减少500 多个, 面积减少186 万km2, 占现有面积的263%, 蓄水量减少513 亿m3; 42% 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 80% 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六)农业环境污染。土质退化严重,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重金属污染面积至少2 000万公顷,农药污染面积约l 300万~1 600万公顷;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放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农田退化面积占农Hj总面积的20%。此外,遗传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如山东黄河入口和黑龙江三汀源的野生大豆,云南、广东、海南的野生稻,由于石油开发、农田开垦和人畜侵害,其面积不断缩小,有的地方已经绝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