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诊断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前国内外公认⾻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组织(WTO)推荐的,即根据双能X线⾻密度测量仪(DXA)测量腰椎和股⾻近端所得的T值,加以判定受检者是正常、低⾻量或⾻质疏松。
具体判定标准是:
T值⼤于或等于-1(T值≥-1)为正常;
T值⼩于-1并⼤于-2.5(-2.5<T值<-1)为低⾻量;
T值⼩于或等于-2.5(T-值≤-2.5)为⾻质疏松;
如患者患有⼀处或多处⾻折、其T值⼩于或等于-2.5可诊为严重⾻质疏松。
值得指出的是:DXA腰椎和股⾻近端的报告通常有3个部位(感兴趣区)的T值,分别是腰1-4、股⾻颈和全髋部位的T值,上述判断标准中的T值是⽤3个T值中选最低的T值加以判定的。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
骨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对于及早干预
和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专业组织的指导,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
首先,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
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
扫描(QCT)。
根据WHO的定义,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
松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T值在-1.0到-2.5之间为骨量减少,T值在-2.5及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另外,骨密度测量还可以评估骨折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其次,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内容之一。
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吸烟
和饮酒等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根据临床风险
因素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的风险。
除了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
对骨密度的影响。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类固醇治疗等都可能影响骨密度的测量结果,需要在诊断过程中予以考虑。
总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评估。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从而及早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减少。
在发达国家,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骨质疏松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
还有一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比如慢性肾病、类固醇、抗癫痫药物等。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比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吸烟和酗酒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骨折的发生。
由于骨量减少和骨质减少,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尤其是髋部和脊椎骨折,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骨质疏松也会导致患者身高缩短、驼背、骨疼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是骨质疏松预防的重要手段。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类、鱼类等,可以帮助骨骼保持健康。
2. 合理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和重力负荷运动对骨骼有益。
比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做一些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强骨骼。
3.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减肥等不良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4. 定期健康体检: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应该定期关注自己的骨密度,积极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及时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骨化抑制剂、生长激素等新型药物。
骨质疏松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骨骼疾病。
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我们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保持骨骼健康。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及时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骨折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表现为骨折、背部疼痛、身高减少、驼背等症状。
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骨骨折。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X 线检查可以观察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状况,CT和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骨骼的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3.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通过测定患者的骨密度数值,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4. 临床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判断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5.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研究基金会(ISCD)的共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骨折史;2)骨密度测定T值≤-2.5;3)骨密度测定T值介于-1和-2.5之间,且存在骨折危险因素。
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总结。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综合运用各项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研究进展刘帼静;呼晓雷;何发忠;张伟【摘要】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体内血糖升高。
糖尿病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一般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激素失衡、钙磷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及骨微观结构改变。
由于现代人摄入营养物质过剩、运动量下降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且2型糖尿病的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该文就2型糖尿病对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Diabetes is a kind of metabolic syndrome, always hap-pening in the case of insufficient secretion of insulin 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ing the increase of blood glucose. While, dia-betic osteoporosis is a kind of 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hich happens when insulin secretion is absolutely or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nd then the insufficiency induces imbalance of hor-mone, calcium phosphorus metabolic disorders, thus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hange of bone micro-structure. The overnutrition, less exercise and the environment change lead to the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iabetes. For all the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accounts for about 9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how the increasing risk of fractur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type 2 diabe-tes on bones.【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4页(P1333-1336)【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高糖;胰岛素;药物;炎症因子【作者】刘帼静;呼晓雷;何发忠;张伟【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8;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8;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8;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8;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36;R587.1;R681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出现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8.019从脾肾亏虚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王东,方莲,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文章系统总结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经验。
作者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相当于中医的消渴并骨痿,并从脾肾亏虚对其进行论治。
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消渴并骨痿;脾肾亏虚;经验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8-1426-02Treatment of Diabetic Osteoporosis from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WANG Dong ,FANG Lian ,LI Jingli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osteoporosis.We believe that diabetic osteo-porosis is equivalent to Xiaoke and bone atrophy and it should be treated from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provid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diabetic osteopor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diabetic osteoporosis ;Xiaoke and bone atrophy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clinical experience收稿日期:2015-02-12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项目(2014)作者简介:王东(1971-),男,山东安丘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这种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骨骼、牙齿、关节和大脑。
该病由于骨密度减低而引起,患者通常会遗
传简单性骨质疏松症或复合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血清钙和磷检测、血清钙/磷测量、尿酸水平检测以及骨密度检测,它们都可以用来找出骨质疏松症的诊
断标准。
如果患者的血清钙/磷测量低于正常水平,就有可能患上骨质
疏松症。
同时,患者的血清钙和磷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这
两项值低于正常水平,就可以得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结论。
尿酸水平检测也可以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正常来说,患者的尿
酸水平应该在 3.5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测也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患者的骨
密度低于正常水平,可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测一般使用X
光断层扫描或DEXA扫描技术,它们可以测量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可以
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诊骨质疏松症,比如血清软骨碱
性蛋白和放射性葡萄糖脱氢酶等。
有些医生还会进行家族史调查来确
认是否是家族性骨质疏松症。
总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钙和磷测量、尿酸水平检测、骨密度检测、血清软骨碱性蛋白和放射性葡萄糖脱氢酶测量以及
家族史调查等,它们都可以用来确诊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门诊病历模板范文# 骨质疏松门诊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工作,如果退休就写退休]二、就诊日期。
[具体年月日],[上午/下午/晚上]三、主诉。
“大夫啊,我这腰啊,最近老是疼,就像有个小锤子在里面时不时敲一下似的。
而且我发现我这身高好像都变矮了呢,以前的裤子现在都有点长了,感觉自己都缩水了,您说这是咋回事啊?”四、现病史。
患者自述腰部疼痛大概有[X]个月了,疼痛程度时轻时重。
轻的时候呢,就像有个小蚂蚁在咬,还能忍忍;重的时候啊,那简直就像有人在腰上狠狠拧了一把,干啥都不得劲。
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有时候走着走着路突然就疼一下,有时候坐着站起来的时候也疼。
身高变矮是最近才发现的,大概从[具体时间,如半年前]开始,感觉自己越来越矮。
自己还以为是错觉呢,结果拿以前的衣服一对比,发现还真的是矮了不少。
日常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前能轻松爬几层楼,现在爬个一两层就气喘吁吁,还得歇一会儿,而且腰还疼得更厉害了。
弯腰捡东西的时候也特别费劲,感觉腰硬邦邦的,不像以前那么灵活了。
五、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疾病名称,如高血压]病史,已经患病[X]年了,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名称]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得还算平稳,平时血压大概在[具体血压数值范围]。
曾经在[具体年份]因为[具体疾病或受伤原因]做过[手术名称],术后恢复得还不错。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重大疾病史。
没有药物过敏史,就是有一次吃了一种新药,感觉有点恶心,不过也不确定是不是过敏,后来就没再吃那种药了。
六、家族史。
患者的母亲在老年的时候也有骨质疏松的情况,经常腰酸背痛的,还不小心摔了一跤就骨折了,在床上躺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恢复。
患者的父亲患有高血压,但是没有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
七、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患者平时饮食比较清淡,但是不太爱吃肉,尤其是红色的肉,觉得太油腻。
比较喜欢吃蔬菜,像白菜、菠菜之类的,每天都会吃一些。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采用QCT及BMD诊断的价值分析黄樱,黄妙清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珠海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珠海519000[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及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诊断的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以及骨密度指标[腰椎L2、L3、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结果两组FPG、2 hPG、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 FCP)、餐后2 h C肽(2 h C-peptide, 2 hCP)、HbA1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DXA和QCT的腰椎L2、L3、L4 BM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采用QCT及BMD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临床早期发现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定量CT;骨密度;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9(a)-0031-04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Osteoporosis Using QCT and BMDHUANG Ying, HUANG Miaoq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Zhuha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 and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 (osteoporosis group) ad⁃mitted to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glycemic in⁃dex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f lumbar L2, L3, and L4]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PG, 2 hPG, fasting C-peptide (FCP), 2-hour C-peptide (2 hCP), and HbA1c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umbar spine L2, L3, and L4 BM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XA and QC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QCT and BMD for type 2 diabetes with osteoporosis is high,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steoporosis; Quantitative CT; Bone mineral density; Diagnostic value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疾病之一,病理表现为机体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等,导致机体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血糖升高,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1]。
骨质疏松门诊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I. Introduction.I am writing this medical record for a patient who came to the osteoporosis clinic f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The patient is a 65-year-old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complaints of frequent fractures, back pain, and loss of height. She has a history of menopause and a family history of osteoporosis. After a thorough examination anddiagnostic tests,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osteoporosis. In this record, I will discuss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diagnostic test results, treatment plan, and follow-up recommendations.中文回答:我正在为一名患者撰写这份骨质疏松症的门诊病历。
该患者是一位65岁的女性,主要症状包括频繁骨折、背痛和身高减少。
她有绝经史,并且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史。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诊断测试,该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在这份病历中,我将讨论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诊断测试结果、治疗计划和随访建议。
II. 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reported a history of menopause at the ageof 50 and has been experiencing hot flashes and nightsweats since then. She also mentioned that her mother had osteoporosis and suffered from multiple fractures in her later years. The patient denied any history of otherchronic illnesses such as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She has never smoked and does not consume alcohol excessively. The patient mentioned that she follows a balanced diet and exercises regularly. However, she admitted that she doesnot take any calcium or vitamin D supplements.中文回答:该患者报告有50岁开始绝经的病史,并且自那时以来一直出现潮热和盗汗。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在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时,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
重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长期用药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体型和营养状况。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是否存在疼痛等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环节。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以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钙磷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相关疾病。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以观察患者的骨骼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骨折等情况。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五、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
当患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同时,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
六、鉴别诊断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医生需要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但治疗方法与骨质疏松症不同。
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标准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骨质疏松症是出现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指当钙和磷失去平衡时,骨骼中细胞会减少,骨骼中的固有组织会出现变化,最终骨量会减少,体积会变小,引起的疾病被称为骨质疏松症。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按照国家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有四个主要细分:1、放射性诊断:放射学著名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斑点检查是一种定量测试,通过神经核磁共振技术或单组成离子注射检查,能够发现骨质疏松症的核部和四肢骨密度的改变,从而判断临床诊断。
2、化学检查: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机制,钙、磷、初级骨物质生成和代谢的指标,包括血钙空腹钙、血钼、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末端磷酸酶等,通常也可以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
3、生物物理检查:这种检查通常是从营养水平和营养状况、神经生理,骨骼力学数据去考察患者的情况,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体情况更客观可靠,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健康检查诊疗中。
4、免疫分析:使用免疫分析技术来检测骨蜡烷氧化酶的活性、脂肪过氧化物的含量等,作为客观指标来判断骨质疏松症,符合动物实验结果,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指标的调节和临床发生的关系,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4个主要标准是:放射学诊断、化学检查、生物物理检查和免疫分析。
放射学检查可以反映患者骨密度的改变以及分析确认骨质疏松症;化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里的钙,磷,初级骨物质生成和代谢的指标,来判断诊断;生物物理检查反映患者的营养水平和营养状况,骨骼力学数据,反映骨质疏松症的更详细情况;免疫分析技术检测骨蜡烷氧化酶的活性、脂肪过氧化物的含量等作为检测骨质疏松症的依据。
上述4种方法均可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在放射性斑点检查、化学检查、生物物理检查和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判断病情,因此,规范的检查结果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诊断篇
骨质疏松症在医学上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的发生不知不觉,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病人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疼、腰弯驼背、身高变矮、稍遇外力即易发生骨折时,方回过神,却又常常被误认为是人老骨脆使然,因而不像那些立即危害生命的疾病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 亿,约1/2-1/3 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 确诊为「骨质疏松」。
但临床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重视与认知均不够。
为此,专题文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诊断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治疗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告别误区篇」应需出炉。
骨质疏松:被忽视的糖尿病继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往往不知自己已合并骨质疏松,多是出现骨折了才来医院就诊。
如笔者曾接诊一位患者,50 岁出头,有10 多年糖尿病病史。
患者由于平时工作较忙,饮食及用药都不规律,血糖控制得一直不太理想。
一次不慎被鱼刺卡喉,一阵剧咳之后,突感腰背疼痛,并不以为然,然而一周过去,腰背疼痛非但不见好转, 似乎还有加重的趋势,于是才到医院检查。
X 光片显示患者右侧第9 肋骨裂纹骨折,骨密度检测显示「重度骨质疏松症」。
话一话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容易发生骨折。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视力下降、低血糖风险、肌力及机体平衡能力减弱等因素,使其发生骨折的风险比同龄非糖尿病人高2-6 倍。
糖尿病患者骨折后需要卧床,因而容易出现血栓、感染及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导致再次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如果糖尿病人发生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后伤口不愈,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据统计,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约有15%-20% 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 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骨折可导致病人残疾,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增加。
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危害性比非糖尿病人更严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早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 以便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将骨质疏松的危害降至最低。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诊断要点
1. 从临床表现入手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尿钙升高(大于200 mg/24 h)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2. 骨密度仪检查确诊
经过骨密度仪检查发现骨量减少则可确诊。
国际公认的测量方法以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为参考点来进行比较与诊断。
现在多采用双能X 线吸收法(DXA)测量,用T-Score(T 值)表示,T 值=(实际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健康成年人平均骨峰值)∕ 标准差(SD)。
具体判定标准:T 值≥-1.0 为正常,-2.5 < T 值< -1.0 为骨量减少,T 值≤ -2.5 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3. 诊断骨质疏松症需注意几点
(1)低血钙≠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水平通常并不低。
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得以维持正常。
(2)X 光片结果正常不能排除骨质疏松。
因为该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 以上时,X 线才能有阳性所见。
所以,即便患者X 线片正常,也不能排除骨质疏松。
(3)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其水平反映的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状况。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吸收指标可升高,但这些骨代谢指标的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极差,所以,骨代谢指标(如骨吸收标志物)临床多用于对药物疗效的观察,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