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配置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基本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请基本条件一、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一)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英文简称PET/CT,含PET)(二)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三)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四)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5T及以上MR)(五)直线加速器(含X刀、不包列入甲类管理目录的放射治疗设备)(六)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包括用于头部、体部和全身)(七)XX市范围内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二、配置条件以下均为单台设备的配置要求,新增二台及以上设备时,人员相应增加(人员在第一台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均需取得相应设备上岗资质。
下述所有人员不包括多机构执业备案医师、兼职和顾问人员。
申请配置乙类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应设置有肿瘤科和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应设置有医学影像科。
PET/CT医师、技师应取得核医学类上岗资质。
人员要求:医师不少于3名,其中副高级以上医师不少于2名,中级医师不少于1名;技师不少于3名,其中中级及以上医师不少于1名;物理师不少于1名。
医疗机构配置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正电子核素的,化学师不少于1名。
(二)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学科要求:医疗机构至少有两个学科分别满足腔镜手术量比例超过各自科室总手术量的1/3以上。
人员要求:两个学科每学科各有医师不少于10名,其中每学科副高及以上医师不少于3名。
医师执业范围专业应与申请学科一致,副高及以上医师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开展三级以上腔镜手术5年以上。
(三)64排及以上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CT)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应设置有医学影像科。
CT医师执业范围应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CT医师、技师应取得CT类上岗资质。
三级医疗设施医疗设备标准配置1. 引言为了满足三级医疗设施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政策规定,本文档明确了三级医疗设施的医疗设备标准配置。
2. 医疗设备分类根据其在医疗服务中的功能和作用,将医疗设备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康复设备和辅助设备四大类。
3. 诊断设备3.1 影像学设备-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3.2 超声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二维超声诊断仪3.3 内镜设备- 胃镜- 肠镜- 支气管镜3.4 实验室设备-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 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4. 治疗设备4.1 心血管介入设备- 心血管造影机- 心脏起搏器4.2 神经介入设备- 脑血管造影机- 神经介入导管4.3 放射治疗设备- 直线加速器- 伽马刀4.4 外科手术设备- 腔镜系统-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5. 康复设备- 电动起立床- 体外反搏装置- 空气波压力治疗装置6. 辅助设备- 呼吸机- 麻醉机- 心脏除颤器7. 总结三级医疗设施医疗设备标准配置涵盖了诊断、治疗、康复和辅助设备,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全面性和先进性。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8. 附录附录中可包括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医疗设备配置清单等,以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用房设置要求(通用版)
放射治疗用房宜设在底层、自成一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护标准的规定,其中治疗机房应集中设置,放射治疗科用房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治疗机房(后装机、钴60、直线加速器、γ刀、深部X线治疗等)、控制、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物理计划、模具间、候诊、护理、诊室、医生办公、卫生间、更衣(医患分开设)、污洗和固体废弃物存放等用房;
2)可设会诊和值班等用房。
2、治疗室内噪声不应超过50dB(A)。
3、钴60治疗室、加速器治疗室、γ刀治疗室及后装机治疗室的出入口应设迷路,且有用线束照射方向应尽可能避免照射在迷路墙上。
4、防护门和迷路的净宽均应满足设备要求。
5、防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后装γ源近距离卫生防护标准、y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等的规定设计。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诊疗的管理,确保放射诊疗的安全有效进行,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放射诊疗是指利用放射线或放射性物质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及研究的活动。
第三条放射诊疗活动包括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诊断治疗等。
第二章放射诊疗机构第四条放射诊疗机构是指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
第五条放射诊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能够满足放射诊疗的需求;(二)有合法的执业医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放射诊疗活动;(三)有符合安全规范的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四)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和质控制体系;(五)有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六条放射诊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申报、审批、备案等程序,并定期接受监督检查。
第三章放射诊疗人员第七条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放射诊疗资质,通过国家认可的考试,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八条放射诊疗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保证操作安全,并定期接受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放射诊疗人员应当保护好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佩戴防护设备。
第四章放射诊疗设备第十条放射诊疗设备应当具备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监督部门的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第十一条放射诊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定期检查和维修。
第十二条放射诊疗设备的购置、使用、报废等事项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不得擅自处理。
第五章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第十三条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应当获取相应的许可证,并定期验收和检测。
第十四条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保管、报废等事项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确保安全使用。
第十五条放射源和放射性医疗器械的保管人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并定期检查和报告。
第六章质量保证和质控制第十六条放射诊疗机构应当制定质量保证手册,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并定期组织评审和改进。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8.27•【字号】粤卫[2010]132号•【施行日期】2010.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粤卫〔2010〕132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明确审批程序和要求,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08〕8号)和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转发卫生部等三部委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卫〔2005〕113号),我厅制定了《广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七日广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规范审批工作,明确审批程序,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一、审批内容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下达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规划控制数和配置标准,结合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负责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更新的审批,以及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更新的初审工作。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见附件1。
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程序(一)申请。
医疗机构申请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向其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其他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受理申请的县(区)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和规划控制指标,对配置申请提出审核意见,并将通过审核的申请材料逐级集中上报至省卫生厅审批。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下)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1.电离辐射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改为“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弱,但其电离作用强。
”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其电离作用较小,但贯穿本领较大。
5.X射线和γ射线均为不带电粒子。
6.正确的排列是A.α<β<γ<中子。
7.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删除该段。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中子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11.删除该段。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医学应用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
14.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包括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外污染和辐射照射。
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2.唾液腺不属于辐射高度敏感的组织或器官。
3.删除该段。
4.按辐射作用机理,辐射效应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5.改为“随机性效应是指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
”6.随机性效应是指剂量越高,发生几率越大,但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属于躯体效应。
而确定性效应则通常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可以是躯体效应或遗传效应。
7.危险系数适用于随机性效应,用于衡量某种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8.急性放射病主要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
9.胎儿智商低下不属于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而是遗传效应。
10.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效应,如辐射致癌和遗传效应;而确定性效应则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如放射性白内障和急性放射病。
1.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标志是能量的传递,这是辐射效应产生的基础。
医院放射科基本布局标准要求一、放射科诊断部门基本布局要求(一)二级医院1.设有候诊区,候诊区包括患者等候区、更衣室(处),若有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设在投照室内,以做好患者隐私保护。
候诊区应宽敞舒适,配有候诊椅,检查通道应保持通畅。
候诊区内或毗邻诊区应有厕所,以方便患者尤其是满足肠道X线造影患者的需要。
2.诊疗区主要包括登记室,透视室、X线摄影室、胃肠造影室(可兼透视室)、CT检查室及其配套的辅助用房。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磁共振成像检查室。
3.机房面积:单管头200mAX线机机房最小的有效使用面积为20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3. 5m;双管头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30昭,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4.5m;CT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30昭,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4. 5m;乳腺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10昭,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2.5m;牙科X线机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5昭,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2m。
各机房应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
4.有独立的诊断报告室、独立的读片室或兼用读片室。
5.有合适的值班、办公、更衣和盥洗用房。
6.有条件的在CT室附近应设放射科专用注射室和观察室,为行CT 或MRI增强检查患者预留留置针及检查完成后予以观察提供场所。
(二)三级医院1•设磁共振成像检查室。
2.有独立的读片室。
3.其他要求同二级医院。
有条件的医院放射科应分别设有候诊区、患者通道和放射科工作人员通道。
二、放射科导管室基本布局要求1.设有候诊区,候诊区应宽敞舒适,配有候诊椅,检查通道应保持通畅。
2.导管室:应为相对独立分隔的区域,主要用房包括DSA室(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控制室及其辅助设备用房、更衣室、洗手消毒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导管存放室或导管存放柜和污物临时存放处。
3.导管室空间布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放射防护要求,工作流程要合理,污物出口与无菌区域无交叉。
医疗照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概况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放射卫生法规和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来规范医学诊疗行为,作为医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现状十分必要,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标准的同时,关注对患者、受检者以及扶持者的辐射防护,对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会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概况现行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由三种标准组成,即国家标准(GB)、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和卫生行业标准(WS)。
截止到2011年10月底,共有102项标准,包括国家标准2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66项,卫生行业标准8项;强制性标准有58项,推荐性标准是44项。
按放射卫生专业特点分九大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职业照射防护、医疗照射防护标准、公众照射防护标准、应急准备与响应标准、检测规范与检测方法标准、防护设施与器材标准、管理标准和其他标准。
医疗照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概况医疗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和要求(3项):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79-2006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46-2002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
医用辐射防护标准(15项):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1-2002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本标准,GBZ131-2002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T147-2002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152-2002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5-2005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8-2005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6-200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T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4-2006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GBZ/T201.1-2007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
医疗机构肿瘤放疗室基本标准
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肿瘤放疗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基本标准。
以下是对肿瘤放疗室的相关要求:
1. 设备要求
- 放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合格。
- 放疗设备应具备精确计量能力,能够满足不同放疗治疗方案
的需求。
- 放疗设备应具有追踪患者位置和定位精度的功能,以确保放
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空间布局要求
- 肿瘤放疗室应设有独立的治疗区域和接待区域,以保障患者
的隐私和舒适度。
- 治疗区域应设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放疗设备和提供患者所
需的便利设施。
- 接待区域应设有舒适的等候区和咨询台,以提供患者和家属
的接待和咨询服务。
3. 设备维护要求
- 放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 设备维修应及时进行,以保证放疗室的正常运转。
- 放疗设备维修记录应完整保存,并按要求进行档案管理。
4. 安全管理要求
- 肿瘤放疗室应配备专职的放疗技术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和考核。
- 放疗技术人员应熟悉放疗设备的操作和安全规定,并能够快
速应对突发状况。
- 放疗室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
演练和评估。
以上是医疗机构肿瘤放疗室的基本标准要求。希望本文档能帮
助您进行肿瘤放疗室的规划和建设。如有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信息,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参数要求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1套,设备整机需原装进口,并为投标品牌厂家最新型最高端机型。
设备需满足下列参数要求:一、X射线球管1、阳极热容量≥350kHu。
2、需具有双焦点,小焦点需≤0.6毫米,大焦点需≤1.2毫米。
3、需具有高速旋转阳极,阳极转速需≥8500转/分钟。
二、X射线高压发生器1、高频逆变频率需≥220kHz。
2、高压发生器功率需≥80千瓦。
3、管电压范围需≥40-150千伏。
4、需具备自动曝光量控制功能。
5、最短曝光时间需≤1毫秒。
6、最长曝光时间需≥6秒。
7、最大输出毫安需≥1000毫安(80千伏)。
8、最大毫安秒输出需≥1000毫安秒。
三、单板无线数字平板探测器1、探测器需为整板,并为无线传输。
2、需为碘化铯或非晶硅整板探测器。
3、探测器尺寸需≥43cm×43cm。
4、探测器像素需≤140微米,采集矩阵需≥900万像素。
5、空间分辨率需≥3.6线对/毫米。
6、DQE需≥70%。
7、探测器重量需≤3.5公斤。
四、悬吊式X射线球管机架1、需为悬吊式球管机架,可以双向活动,球管在X、Y、Z轴方向的运动可由手动及电动驱动。
2、标准配置纵向轨道长度需≥600厘米。
3、标准配置横向轨道长度需≥400厘米。
4、X线管球垂直电动及手动升降范围需≥160厘米。
5、需具备探测器距离测量尺,并需有手动及电子焦点。
6、需具有自动跟踪功能,X射线球管可自动跟踪垂直升降的胸片架探测器。
7、需具有自动对中功能。
8、需具有自动定位功能。
9、需具备近台彩色触摸操作屏,可显示SID、角度、毫安秒、千伏、病人定位和检查类型等内容,并可调整摄影参数。
五、自动束光器1、需可根据解剖部位及SID自动设置投照视野范围。
2、需可手动调节控制视野范围。
3、需具备激光定位线。
4、需具备有延时功能的LED视野灯。
5、需具备内置X射线滤片。
六、电动胸片架装置1、探测器需可垂直电动运动,移动范围需≥150厘米。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放射治疗;(二)核医学;(三)介入放射学;(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肿瘤医院)LT目录1 基本情况 (1)2 运行绩效 (8)3 功能与任务 (9)4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技术标准 (11)4.1内科 (12)4.2头颈外科 (14)4.3胸外科 (17)4.4腹部外科 (19)4.5乳腺外科 (24)4.6泌尿外科 (25)4.7神经外科 (27)4.8骨科 (28)4.9妇科 (30)4.10放射治疗科 (31)4.11急诊科(或承担急诊功能的专科) (38)4.12麻醉科 (41)4.13 中医科 (43)5 医技科室服务能力 (44)5.1药剂科 (44)5.2检验科 (49)5.3病理科 (54)5.4内镜科 (58)5.5输血科 (60)5.6影像诊断科 (62)5.6核医学科 (68)6 医学教育 (70)7 科研能力 (72)8 质量与安全 (75)1 基本情况申报成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所处地理位置应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人口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必须齐全,有完善的医技科室与之配套,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按以下六大区划分: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蒙东);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地理位置地理优越,交通便利,3小时路面交通能够覆盖区域内人口≥ 70 %。
1.2床位规模⑴核定床位数必须≥ 1000 张;⑵内科、外科(指一级学科)占医院床位总数的百分比≥ 60 %;⑶重症加强治疗科(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 %;⑷急诊抢救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含ICU)≥3%;⑸放射治疗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百分比≥10 %;⑹病床使用率≥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放射治疗;(二)核医学;(三)介入放射学;(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NCC/T-RT 001-2017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2017-11-11发布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基本指南Basic guidelines of quality control for radiotherapyNCC/T-RT 001-2017目次前言. (I)引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放射治疗专业基本要求 (1)3.1 基本条件 (1)3.2 上岗证制度 (2)4 放射治疗人员和组织要求 (2)4.1 人员构成 (2)4.2 人员资质 (2)4.3 人员数量配置 (3)4.4 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 (4)5 放射治疗设备、技术要求 (5)6 放射治疗场所要求 (5)7 患者放射治疗流程要求 (7)7.1 放射治疗流程描述 (7)7.2 知情同意 (8)7.3 患者教育 (8)8 辐射防护与安全应急 (9)8.1 职业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 (9)8.2 患者的辐射防护 (9)8.3 安全应急 (10)9 文档记录 (10)9.1 放射治疗病历 (10)9.2 放射治疗临床电子数据 (11)9.3 设备档案 (12)9.4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档案 (12)参考文献 (13)NCC/T-RT 001-2017前言本指南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指南由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提出。
本指南由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赫捷 王绿化 李晔雄 戴建荣 马攀 胡志辉 刘清峰 田源 本指南审定人:于金明:山东省肿瘤医院于 洪:辽宁省肿瘤医院王 平:天津市肿瘤医院王小虎:甘肃省肿瘤医院王若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建华:河南省肿瘤医院王绿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邓小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石 梅: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卢 冰:贵州省肿瘤医院兰胜民:山西省肿瘤医院曲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朱小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广迎:中日友好医院朱 远:浙江省肿瘤医院刘士新: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孟忠: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 青: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折 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李文辉:云南省肿瘤医院INCC/T-RT 001-2017李 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金高:江西省肿瘤医院李宝生:山东省肿瘤医院李晔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永忠:重庆市肿瘤医院吴君心:福建省肿瘤医院何 侠:江苏省肿瘤医院余子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大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福泉:北京协和医院陈 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陈 明:浙江省肿瘤医院林少民:海南省肿瘤医院郁志龙: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金 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郎锦义:四川省肿瘤医院夏云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廷毅:空军总医院钱立庭:安徽省立医院徐向英:黑龙江省肿瘤医院郭小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席许平:湖南省肿瘤医院符贵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章 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蒋国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韩 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谢丛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潘建基:福建省肿瘤医院戴建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IINCC/T-RT 001-2017引言0.1放射治疗作用放射治疗是放射肿瘤学家安全使用限定的放射剂量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尤其是治疗恶性肿瘤。
医疗机构配置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基本标准
(试行)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英文名为Cyberknife,简称
射波刀)、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英文名为Tomo Therapy,也
称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近年新投入临床应用的大型放射治
疗设备,应用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
为规范新设备配置与利用管理,抑制医疗机构盲目装
备,保障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特制定医疗机构配
置射波刀和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基本标准。申请配置上述设备
的医疗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或相当于三级
甲等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规模和水平的医疗机构。
(一)综合医院。
1.编制床位数在800张以上,年门诊量不少于120万人
次,年肿瘤病人收治数在10,000人以上。
2.设置独立的放射治疗科或包括放射治疗科(组)的肿
瘤科,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工作10年以上,能开展三维适形
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已治疗病人至少各500人。
3.放射治疗科学术负责人应从事放射治疗专业工作10
年以上,具备高级临床专业技术职称。科室从事放射治疗工
作的临床医师不少于5人。具有专门从事放射治疗工作5年
以上、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物理师,物理师人数
不少于3人。
4.具备进行放射治疗的常规设备:直线加速器、CT模拟
定位机、逆向治疗计划系统,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设备和剂
量验证设备。
5.科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记录完整。
6.具有实力较强的影像科和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
7.具有应急处理相关不良反应的能力和技术条件。
(二)肿瘤专科医院。
1.编制床位数在500张以上,年门诊量不少于15万人
次,年住院人数在15,000人以上。
2.设置独立的放射治疗科,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工作10
年以上,能开展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已治疗病人
至少各800人。
3.放射治疗科学术负责人应从事放射治疗专业工作10
年以上,具备正高级临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放射治疗工作
的临床医师不少于20人。具有专门从事放射治疗工作5年
以上、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物理师,物理师人数不少于
5人。
4.具备进行放射治疗的常规设备:直线加速器、CT模拟
定位机、逆向治疗计划系统,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设备和剂
量验证设备。
5.科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记录完整。
6.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放射治疗工作的,须有神经外
科的支持。
7.具有应急处理相关不良反应的能力和技术条件。
(三)民营医疗机构床位、门诊量、开展肿瘤放射治疗
工作时间等业务指标要求可略为降低。
二、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
方案。
三、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
有保障。筹资方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四、符合各级卫生、环保等部门有关要求。
说明:按照《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
度(暂行)》等有关规定,此标准仅适用于试用期新设备配
置专家论证评审。新设备试用期结束后,我部将结合设备试
用情况和配置规划等进行修订。试用期间,其他医疗机构不
得以符合此标准为由申请配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