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2 测区概况

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与广西交界,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24°20′~25°00′之间。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全县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0%左右。县城西距省会昆明198公里。

测区主要位于县城,中间沿“江召”一级公路呈250m宽的条带形,地貌以滇东高原丘陵和盆地坝子为主,县城海拔1850米,位于平坝区,西部及南部山势较高,植被覆盖度较大。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调查区面积为平方公里。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总参测绘局 1976 出版的 1:50000 地形图,作为四等 GPS 控制网设计布网之用。但由于该图成图时间较早,地名、道路等要素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使用是应加以注意。

甲方提供的2006年1:10000 “某县城市规划区影像图”可作为测图范围及地籍测量的街坊划分的参考用图。

由某县国土局提供的1991年由云南省测绘局资料中心为某县城建局施测的4个四等控制点,作为某1991城建坐标系的起算点。但因该成果未进入云南省基础测绘资料库,经向省测绘局请示,最后决定不予采用。

经了解,某县城建局现采用1997某城建坐标系,该坐标系的控制网是由原云南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于1997年施测的四等GPS控制网,由14个点组成,起算点为国家四等点镇山,起算方位为镇山至洗水洼坡,另有国家三等点大黑山、二等点祭羊山参与计算。

经与某县城建局联系,该控制网14个点的成果因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经多方查找,均未能找。因本次任务工期很紧,为顺利完成某县的现决定采用该坐标系的各项参数重新布设某城建控制网。

经实地勘察,洗水洼坡、大黑山、祭羊山标石保存完好,其中大黑山瓷标志受损,

但尚能判断标志中心;祭羊山林木覆盖太密已不适合GPS观测。因此能利用的只有2点,由于此2点集中在县城西北部,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又在测区中部找到1个国家四等三角点,名为马背山,进行联测。最终决定本次控制网采用以下3点作为已知点,即:

三等:洗水洼坡、大黑山

四等:马背山

根据云南省测绘条例第九条和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之规定,本期测绘采用“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参数及上述3点作为四等GPS控制网的平面起算数据和平差计算之用。

高程控制起算成果:测区有国家二等水准水准路线陆以II线经过,经实地勘察,找到一个水准点,即陆以II14,以此点为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路线约46Km,联测5个新布设的GPS点作为高程拟合的起算点。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作业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97;

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原国家土地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原国家土地局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实施细则;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10月制定的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甲、乙双方签订的测绘合同;

本设计书及批复意见。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南方9600 双频静态GPS接收机4台套及数据处理软件1套;

南方RTK灵锐 S82 动态1+2一套及数据处理软件2套;

Leica TC602, TC702 全站仪 2"各2套及配套设备;

南方 NTS302R+ 全站仪2台及配套设备;

南方平差易PA2005;

作业汽车3台;

MAPGIS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6作业仪器的检验

所有仪器都经过具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检验,状态良好,能满足作业要求。

7 控制测量

坐标和高程系统的选择及主要技术指标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控制点需提供1980国家坐标系成果,参数如下: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105°;3°带第35带

长半轴a =6378140m

扁率257

=

/1

.

298

7.1.2 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自己设计

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具体参数如下: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 104°00′50″

投影面:测区平均高程面1850米

测区平均纬度为:北纬 24°49′

测区平均曲率半径:6364257+1850=6366107m

测区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为29m

7.1.3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控制网布设方法

7.2.1 按从整体到局部,在2个三等、1个四等三角点的基础下,布设四等GPS 控制网,以四等GPS控制网为基础,使用RTK在测图区加密布设一级图根点,少数不能施测RTK的地区,根据情况使用全站仪加密一、二级导线,再以此布设一、二级图根

点。

7.2.2 四等GPS 控制网以三角形为基础,按网连式构网,应有良好的网形和图形强度,除联测已知三角点外,边长不应过长。四等GPS 控制网的布设见附后的GPS 控制网图。

7.2.3 高程控制以4个四等水准高程点为起算点,采用GPS 平面拟合方法进行计算。

7.2.4 一、二级导线点的高程采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方法,按五等技术规程进行施测。

7.2.5 RTK 布设的一级图根点,采用四参数校正,即两点校正,一点检查。

主要技术指标

表2 一、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 起算点至结点、结点至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得超过⨯7.0符合导线长度

* n 为测站数,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不归零,当观测方向数不多于6个时,水平角应在一组内观测。

a ——测距仪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 mm

b ——测距仪标称精度的比例误差系数 mm/Km

D ——水平距离 Km

D —测段长度 Km

表6 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n为转折角个数。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使用仪器:DS3

四等GPS 网: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5±≤厘米;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45000/1≤。 一、二级导线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5±≤厘米;一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4000/1≤,测角中误差"5±≤;二级导线全长闭合差10000/1≤;测角中误差"8±≤。四等广电测距高程导线网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mm 20±。

四等GPS 控制网的选点与埋石

7.4.1四等GPS 控制网应按设计图布设,四等点间至少应有一个方向以上通视。点位应稳固,易于长期保存,通行方便有利于观察和使用。

7.4.2四等GPS 点标石的规格及埋设应符合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附录18的要求,标石质料为混凝土,标志中心为直径15mm,长度为20cm,顶面刻有“十”字形的螺纹钢筋,钢筋顶面应高出标石顶面5mm 。

7.4.3四等GPS 控制点应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 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台、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站等 200米以上,应离开高压线、变电站等50米以上。点位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在15o

以下,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以及有强烈干扰

卫星信号的物体。

7.4.4四等GPS 控制点须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绘制按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附录10的要求进行。绘制应详细准确、说明清楚,并注明相关位置尺寸,点名以山名、地名、单位名称等命名。并办理委托保管书。

四等GPS 控制网的观测及计算

7.5.1四等GPS 控制网采用7台南方9600 双频静态GPS 接收机观测,基线解算、平差计算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随机软件完成。

7.5.2 观测基本要求:

7.5.3 作业前应做卫星星历预报,根据测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可靠的观测计划和应急计划以保证有效的同步观测。

7.5.4天线高度大于1米,测前测后个量一次,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中数作为天线高,取位至1mm 。

7.5.5 观测过程中不应在距接收机15m 范围内使用对讲机,作业车辆不应停放在距接收机50m 范围内,观测区内有雷电时应及时关机,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7.5.6 观测手薄应在现场认真记录各项观测要素,星组变化时应作记录。失锁时应在备注栏中说明,记录字体字迹要清晰、工整、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7.5.7 观测数据的剔除率不得超过10%,观测后应及时解算基线,并作同步环、独立环及复测基线边长的检核,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10(102

2

mm d ⨯+=δ

7.5.8 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环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

7.5.9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是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独立的不超过10条的基线构成独立环进行检验,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小于)(2mm n δ,环线全长闭合差小于)(32mm n δ n 为边数。

7.5.10 复测基线的边长较差不得大于)(22mm δ。

7.5.11 上述各项检核符合要求后,首先进行WGS —84 系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

δ3≤∆X W δ3≤∆Y W δ3≤∆Z W

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采用软件或人工方法来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要求。

7.5.12 在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在“1994年某城市坐标系”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在二维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三维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的改正数较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δ2≤∆X V W δ2≤∆Y V W

如达不到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是否存在起算数据精度不够,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直至符合要求。坐标取位至1mm,拟合高程取位至1mm 。

一、二级导线点的选点与埋石

7.5.1 一、二级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在城区或村庄的点位应选在人行道、交叉路口、街道村庄的巷道口,而且通视条件应做到最好。在郊外,点位应选取在路边、田梗、地埂、堤坝、上坡等有利于地形测量使用的位置上。

7.5.2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视线应高出和旁离障碍物1.0米以上,避免旁近光对观测的影响,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7.5.3 导线点应避免强电磁干扰源,离开高压线应大于5米,应避免测距时视线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7.5.4 导线不宜过长,一级符合导线长度不宜超过,平均边长为300m,二级符合导线长度不宜超过2.4Km,平均边长为200m,符合导线边数不宜超过12条,导线网中起算点至结点、结点与结点间长度不宜超过相应等级符合导线允许长度的倍。

7.5.5 一、二导线点标石的埋设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附录C 的要求,标石规格

为cm cm cm 602012⨯⨯,标石质料为混凝土,标志中心为直径15mm,长度为20Cm,顶面刻有“十”字形的螺纹钢筋,钢筋顶面应高出标石顶面5mm 。

7.5.6 在水泥和城镇道路上可用电钻打孔埋设 直径15mm,长20cm 螺纹钢筋或特制圆帽铁钉,标志顶面应刻有“十”字形或打直径1mm 的小孔,点位不得选取在路面收缩缝及不能长期保存的位置。

7.5.7 沥青路面钉 直径15mm,长25mm 大铁钉,周围浇灌混凝土。

7.5.8 埋设一、二导线点时应将标石底部及周围的松土夯实,以防标石下沉或松动影响观测精度。

7.5.9 一级导线点编号从I01顺序编起,二级导线编号从II01顺序编起。

一、二级导线网和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网的观测及计算

7.6.1 一、二级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按表2、3执行。

7.6.2 使用全站仪观测,观测使用的全站仪、温度计、气压计,应按规定进行检验。

7.6.3 观测记录采用手薄或电子记薄,手薄记录须认真,记录字迹要清楚,记录和整饰项目齐全完整,距离观测时每站应记录一次气温 读至o

5.0 、气压 读至1mmHg ,距离读数取至1mm,仪器高、觇标高应在测前测后各量测一次,读至1mm,当两次量测值不大于2mm 时取中数用,方向值中数取位到"1.0,各项限差均须检核并符合表3、4、5的要求。

7.6.6 光电测距边应进行气象改正、仪器加乘常数改正、高程归化改正。高斯投影改正可忽略不计算。

7.6.9 一、二级导线观测数据各项验算合格后,在“1990某城市坐标系”下,先在已知的GPS 控制点下进行一级导线网的平差,然后再进行二级导线的平差。

7.6.10 一、二级导线的平差必须使用南方平差易PA2002进行严密平差,并写出平差报告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8 产品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

各作业单位和作业小组要认真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录,严格按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测,控制各工序的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

测绘产品严格按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实行三级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作业中,各作业小组自查互查,公司由责任工程师和检查人员负责过程检查,检查须有过程检查意见及记录,作业员对分院所提出地意见及问题须有处理结果和记录,并将记录向上传递以便复核,公司质量检验处负责最终质量检查并作出质量评定,检查须有检查意见及记录,作业组及作业员对院质量检验处所提出的意见及问题须有处理结果和记录,并将记录向上传递以便复核,对无过程检查意见及记录行为,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及意见未修改不完全的图幅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在检查中发现未完成测量或内业编辑工作的图幅,将返还作业小组并作出相应处理。

作业人员对所完成的测绘产品质量终生负责,各级检查人员对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各作业单位的领导对本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工程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产品质量负责。作业员、检查员应对产品签名负责。

公司质量检验处必须对四等GPS控制网及一、二级导线控制测量进行全面检查,对地形图、地籍图进行100%实地巡视检查和内业检查,对宗地图的绘制、界址边长的勘丈进行全面的检查。院质量检验处在作业单位过程检查的基础上对四等GPS控制网及一、二级导线测量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对地形图、地籍图按10%的比例抽样检查,并编写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一、二级导线测量计算书、一、二级导线点成果表及埋石点成果表均按A4规格装订。最后测绘成果资料由甲方组织验收。

9 提交资料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各4份;

四等GPS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2份;

四等GPS点点之记 2 份;

一、二级导线测量平差报告各2份;

四等GPS控制点成果、一、二级导线点成果表及埋石点成果表各5份;

控制点成果表、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四等GPS控制测量平差报告、一、二级导线测量平差报告、四等GPS控制点成果、一、二级导线点成果表及埋石点成果表宗地图光盘 5套;

控制点展点图4份;

10 附图

附图四等GPS控制网设计略图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石家庄学院(南校区)校园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指导老师:*****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编写 人:***** **级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班 ****年***月

1.控制测量的目的、任务概述 (1) 1.1控制测量的目 (1) 1.2控制测量的任务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任务 (1) 2.2对测量工作的要求 (1) 3.测区概况 (2) 3.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 3.2测区人文环境概况 (2) 4.已有资料及成果 (3) 4.1测区地形图 (3) 4.2控制点及其保存情况 (3) 4.3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利用情况 (4) 5.测量依据 (4) 6.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 6.1坐标系统的选择 (5) 6.2布设的具体方案 (5) 6.3通视行分析 (6) 7.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6) 7.1水平角观测 (6) 7.2距离测量 (6) 7.3水准测量 (6)

8.现场踏勘 (6) 8.1场地的概况 (6) 8.2需要调整位置的控制点 (7) 8.3设计时没有考虑或发生变化的特殊因素 (7) 9.控制测量布点及测量方法 (7) 9.1测量布点 (7) 9.2测量方法 (7) 10.人员组织及仪器设备 (8) 10.1人员组织 (8) 10.2所选的仪器设备 (8) 11.上交资料 (8)

1.控制测量的目的、任务概述 1.1控制测量的目 概述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按照设计要求将沿石家庄学院(南校区)2号楼楼体周围布设控制网。 1.2控制测量的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沿学院2号楼楼体测区的控制网。通过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将完成闭合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导线边长的丈量任务,并计算出个导线点的坐标,进而完成水准网的控制测量,为学院施工提供高精度的施工数据。 2.工程概况 2.1工程任务 通过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将完成闭合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导线边长的丈量任务,并计算出个导线点的坐标,进而完成水准网的控制测量,为学院施工提供高精度的施工数据。 2.2对测量工作的要求 设计精度为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级水准测量。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完成测量任务。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 一、概述 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 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水准点应选在 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 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 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

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 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 和时间段。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 差计算、坐标转换等。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2.实施阶段:按照测量方案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 初步数据处理。 3.检查阶段:对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质量和精度符合 要求。 4.成果提交阶段: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坐标、精度 评估和质量检查报告等。 5.资料整理与归档阶段:整理并归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技术资料, 以便后续查阅和使用。 六、质量保障措施 1.人员培训与技术交底:对参与控制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确 保他们熟悉测量方案和技术要求。 2.设备检验与维护:在测量开始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 能和精度符合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控制网设计技术测量工程设计书

. 一、概述控制网设计技术是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提 高测绘成果的质量起带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控制测量施测前必须篇写既 合理又经济的技术设计书,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有 的控制测量成果,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精度估算, 使得该设计方案能保证精度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二、控制测量工作 流程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 GPS-->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三、业务来源及围业务来源: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一班指导老师唐保华的委托对学校 周围进行测绘。围:测区 5 公里围北邻石子路口,南邻京珠高速,东邻水 渡河,西邻机电学院。测区以黄土为主,少量的山地农田。四、作业目的 工程测通过控制测量设计能让我们了解到控制测量是研究精确测定地面 控制点空间位置的技术,它在工程建设的各个不同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建 立控制网,以精确确定控制点的位置。能让我们对整个的控制网有所了解,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不在盲目,有了一定的方向。五、已有资料利用 经过对测区周边高等级控制资料及图纸的收集,有下列成果可供利用。1、在测区及周围经过踏勘查实有以下国家基准点为 G0007.0008 位于学校后角,成果为 1954 年坐标系点位可靠。六、布网依据规及方案论证布设控 制网,原则上应该满足各种工程建设和测绘不同比例尺地形的需要,各种 工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对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要求也相差很远。根 据控制的精度要求以定合理的布局

方案,利用地形地物的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三角网或者边角网对点的要求: 1 图形结够好,边长适中角距角大于 20 度。 2 是制高点三尖上或者建造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 3 视线高出或者旁提障碍物 1.5 米。 4 能埋建坚固的测量标志、且长期保存 5 充分利用测区有的点以节开支。 6 为了安全点为要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危(wei)险源。因此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基本要求为:精度上远期着眼,密度上近期着手,近远结合。七、现场踏勘报告我们小组通过测区的踏勘,对测区的地理位置气象地质交通通信人文等方面条件有一定了解。测区所属地理位置是县的一个郊区,在我们学校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测区的大致围在北边一水渡河为界,东边以京高速为界,南边以机电学院为界。 第一次对测区踏勘时我们小组的成员都还是怀着随便 看看的心态,对测区大致浏览了一便,有的小地方还没去踏勘,所以 对测区的一些地形地物的印象都不是很深,通过后来的几次踏勘才对测区有进一步的了解。测区由小型工厂,生活小区,学校,河流,小山以及土地和田组成,北边水渡河的地势整体比南边低一些,测区的面状地物主 要有各种房屋,线状地物主要有大车道,电线杆以及围墙,独立地物有水塔等,由于测区正在搞房地产工程建设以及道路,铁路修筑,所以测区的交通还不是很完善,其中主要有星沙 2 路公交车经过测区的潇湘西路和湘龙路以及星沙学院至信息学院的公交车路线,在前往水渡河那一块测区的路线则大多数由土马路组成,由于正在进行武广铁路的修筑所以施工车辆较多,灰尘也较多,还有几处正在建设的房地产工程,对测区施工的安全和设点也带来一些艰难。通过对整个测区地形,地貌的踏勘,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示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示例 马寨镇及周边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核单位:审批者:编写者:审核者: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2,任务要求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2,气候条件 3,交通情况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1,实习目的和任务 2,工程资料 四、布网方案 1,作业方法 2,一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1,仪器检校 2,观测顺序 3,观测记录 4,外业验算 5,平差计算 六、检查验收 七、提交资料 马寨镇及周边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学院要求,布设校区——工业路——曙光路——同兴街——明辉街——工业路——校区闭合的控制网。按设计要求将从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心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另外,还要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2,任务范围 本测区范围:北至工业路,南至同兴街,东至曙光路,西至明辉街。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大部分都有建筑物,地势较为平坦,由于建筑物及树木及商贩摊位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困难。该地区人口流动多,车辆密集,而且有风给外业测量工作带来不便。2,气候条件 测区全年气候主要特征为: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4.3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年降雨量640毫米左右,它四季各具特色,一年中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2度。 3,交通情况 测区四面环道,公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1, 实习目的和任务: 根据测量资料进行一级导线测量,然后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从而进一步熟掌握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工程资料 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 四、布网方案 1, 作业方法 根据测区环境,布设20个点,平均边长300米,每个导线点均以钢钉标记,并用油漆做好点之记。 2, 一级导线测量 测角测距采用全站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测内外角 内业计算采用平差易软件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表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综述 1.测图目的 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 2、任务范围 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3、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 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该 校规划发展提供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渭南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工作流程及标准约定 2.1 工作流程 本次测图工作工期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因此好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跟就本次项目的要求,制定入附图3-1所示的大致的工作流程。根据该工作流程图,可以归纳出如下六项主要任务:资料分析、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成图、质量检查和成果资料整理、上交。

2.2标准约定 在本项目中,对设计的各种要素进行标准化约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就一下要素进行标准约定: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张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山地103万亩,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 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见表1。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该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350投影”。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高程点,经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见表1。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可利用C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表(1)

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情况。 本次测量任务和内容是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境内,为配合富源县城乡规划,需要在富源县石坝水库12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控制测量,任务如下: 1、测区内四等GPS控制网和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 2、测绘1:500地形图; 3、缩编1:2000地形图。 二、测区概况。 柏木井村隶属于中安镇石缸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中安镇西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中安镇32公里。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1970米,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水量803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836.08亩,其中人均耕地1.15亩;有林地5563.6亩。石坝水库位于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石坝村,为珠江流域南盘江一级支流块泽河的源头水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5′,北纬25°39′,坝顶海拔高程2061.2m。水库位于富源东北方向,距县城41km,距昆明168km,功能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工业用水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3528.0万m3。坝高25.8m,坝顶长120m;主要的建设内容为:水情自动测报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水库分中心站、光缆架设3.5km,控制室装修。 三、测区已有资料。 收集资料是进行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设计前收集到测区或工程各项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主要有: 1、各类图件:测区1:1万比例尺航空摄影图,大地水准面起伏图,交通图; 2、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国家或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等控制点测量成果、及相关的技术总结资料; 3、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四、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2、《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国家标准(GB/14912—94); 3、《CASS5.1测绘软件用户手册》;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五、控制测量。 1、GPS测量: (1)选点: ①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 ②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 ③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 ④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⑤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2)埋石与点之记: ①标石规格:上表面20cm×20cm,底面25cm×25cm,高60cm,埋石时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5cm,并在标石底部现浇混凝土约15 cm,长宽约40cm×40cm做底盘。 ②参照《GPS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护桩,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30687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30687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4) 2 测区概况 (5)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5) 4 作业依据 (7)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7) 6作业仪器的检验 (8) 7 控制测量 (8) 8 产品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 (16) 9 提交资料 (17) 10 附图 (18)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2 测区概况 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与广西交界,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 24°20′~25°00′之间。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全县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0%左右。县城西距省会昆明198公里。 测区主要位于县城,中间沿“江召”一级公路呈250m宽的条带形,地貌以滇东高原丘陵和盆地(坝子)为主,县城海拔1850米,位于平坝区,西部及南部山势较高,植被覆盖度较大。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部分),调查区面积为16.7平方公里。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3.1 总参测绘局 1976 出版的 1:50000 地形图,作为四等 GPS 控制网设计布网之用。但由于该图成图时间较早,地名、道路等要素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使用是应加以注意。 3.2 甲方提供的2006年1:10000 “某县城市规划区影像图”可作为测图范围及地籍测量的街坊划分的参考用图。

控制测量设计书

龙岩学院 控制测量设计书报告 ******** 学号:**********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2012级测绘班 实习起止时间:2015年8月--2016年4月实习单位:龙岩山水测绘公司 资源工程学院

目录 一、总述 二、测区概况 2.1工程概况及勘测范 2.2技术依据 2.3 组织措施 2.4 进度计划 三、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测量 3.2高程控制测量 四、地形测量及细部点测量 4.1 图根控制测量 4.2 地形图测绘 4.3 成品资料 五、应提交成果资料

一、总述 本阶段需要完成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1、布设并测量控制网(E级GPS控制点4个); 2、高速公路验收测量 3、选点作为测量漳永高速龙岩段高速公路验收控制点 4、静态采集控制点数据 5、进行高速公路沿线地形测量 二、测区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勘测范围 2.1.1工程概述 (1)开断部分 漳平侧开断点拟选在已建的平黄Ⅰ路#173塔、平黄Ⅱ路#22塔,线路从和春变出线后转向西南接入开断点,线路长度约0.7 km(折合双回),采用双、四回路混合架设,新建段导线截面采用2×630mm2。其中,平黄Ⅰ路#173塔为转角塔,本期改接后,线路转角变小,因此可利用原塔架线(单根400mm2),平黄Ⅱ路#22塔为转角塔,本期改接后,线路转角不变,因此也可利用原塔架线(单根400mm2)。 (2)短接部分 永安黄历~漳平220kV线路Ⅰ、Ⅱ回短接点拟选在已建的双回同塔平黄Ⅰ路#194塔(平黄Ⅱ路#3塔),该塔为转角塔,本期短接后,线路转角变小,因此可利用原塔架线;登榜~漳平220kV线路Ⅰ、Ⅱ回短接点拟选在已建的双回同塔平登Ⅰ路#3塔(平登Ⅱ路#3塔),该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书(范本)

1.前言 广州市是一个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之政治、经济繁荣发展之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广州人民之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学校承接了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学校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工程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工程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学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城市测量规范》

2、遵照国家颁布之《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导线控制点、IV 等水准高程测量。按M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一等点GPS导线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白云区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之万地形图,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2.3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 1>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 基本等高距1:500为0.5M。 3>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6365500m,大气折光系数K=0.14。 4)1:500图幅采用自由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之千M数表示,X 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之应标注图名。 5)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图幅上方右侧标注工程名称;图幅左下方标注测绘单位名称。

(完整)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 2.2。1 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离公路不小于50m。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布设南京奥体中心三等控制网。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市二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南京奥体中心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奥体中心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三个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2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任务范围 本测区范围:南京河西地区,北至纬八路西沿段,东面临近江东南路、西面至规划中道路,南面与河西开发指挥部所属区域相连接,中间隔一条规划道路,占地约1300亩.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南京市河西地区,面积约3km²,测区内已有建筑已拆除完毕,地势较为平坦,但小河塘及树木等较多,测区东南面是沼泽地,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生,水塘多,地面高低不平,交通不便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湿,早晨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580—2000mm,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44度,最低气温可至-11。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东面是江东大道,公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奥体中心控制测量优化设计和步网)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 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3.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测绘公司 负责人: 总工程师: 编制人员:

目录 一、目的和任务 (1) 1、目的 (1) 2、任务 (1) 二、测区概况 (1) 1、测区简介 (1) 2、测区GNSS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3) 三、测量依据 (3) 1、技术标准 (3) 2、已有资料 (4) 3、控制网起算数据 (4) 四、测量要求 (4) 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4) 2、GNSS网的布设 (5) 3、GNSS网点的选点、埋设 (5) 五、GNS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7) 1、GNSS外业观测 (7) 2、外业作业操作流程: (8) 3、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 (9) 4、GNS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10) 六、GNSS控制点高程测量 (11) 七、项目进度计划 (13) 7.1项目进度计划 (13) 7.2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4) 八、最终提交成果资料 (15) 九、D级GNSS控制点的管理与维护 (15) 1、控制点管理 (15) 2、控制点维护 (16) 十、仪器鉴定证书 (17)

附件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测绘资质(副本复印件)

一、目的和任务 1、目的 为满足A县全境测绘坐标系的统一,顺应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提高A县城区和周边乡镇D级GNSS控制点管理与应用,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要,统一全县境内批后管理坐标系,确保测区的成图质量,也为用图单位在征地、放桩等工程测量中的提高精度,做到平面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边长与矢量边长尽可能相符,为此而建立一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GNSS控制网系统,计划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2、任务 受“”委托,测绘公司负责承担其A县全境的D级GNSS控制网测量任务,现将本次测绘工作依据与作业流程做详细介绍。 二、测区概况 1、测区简介 1.1位置境域 A县县域范围位于东经115°7′12.35″~115°98′8.33″、北纬40°14′21.20″~40°65′7.40″。 A县地处省市东南部,测区为A县县域全境,涉及17个乡镇,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

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E级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E 级GPS 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为巩固此学期所学的GPS控制测量,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要求通过GPS定位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培养自身的测量能力,熟悉GPS技术。能使用GPS进行静态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处理,可以完整的整理出坐标数据。本次实习先布设E 级GPS控制网,再进行GPS控制测量。 二、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xxxx,地势相对比较平坦,视野也较开阔,我们选的点尽量选在地势较空旷开阔的地方,以减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扰。由于条件限制,有两个点位于马路边,由于马路边行人,大型车辆比较多,这可能给测量带来一定的不便和误差。其他总体情况还是比较良好。 三、测量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9); 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4、《数字产品质量要求》(GB17491.1); 四、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xxx和xxx三个已知点D1、X2、X1,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三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五、主要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此次实习所用的仪器是南方测绘型号的GPS,此GPS操作简单,只需进行静态选择,主要的技术指标是针对选点和外业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1、GPS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平均边长 表1 GPS网中各点平均边长 AA A B C D E 平均距离1000 300 70 10~15 5~10 0.2~5 (2)外业观测要求 表2 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 AA A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 (°) 10 10 15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 星数 ≥4 ≥4 ≥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 数 ≥20 ≥20 ≥9 ≥2 ≥4 ≥4 观测时段数≥10 ≥6 ≥4 ≥2 ≥1.6 ≥1.6 表3 观测技术要求 AA A B C D E 时段长 度min 静态≥ 720 ≥ 540 ≥ 240 ≥ 60 ≥ 45 ≥ 40 快 速 静 态 双频+P(Y) 码 - - - ≥ 10 ≥5 ≥2 双频全波- - - ≥ 15 ≥5 ≥2 级 别 项目 级 别 项 目 级 别项目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目的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的要求,布设xx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三等控制网。控制网要考虑与石家庄市的三个控制点进行联系,又要考虑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在石xx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范围内进行布设,设计精度为二级,本次布设二等控制点个数为七个。 2 任务范围: 任务名称:测区范围: 任务内容:收集已有控制测量资料;进行技术设计和优化;建立测区平面控制网(酌情改化与归算);建立测区高程控制网(酌情进行概算)。 工期:2014年5月26日——2014年6月11日 一、测区情况 1 地理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渤海湾经济区,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30′~115°20′之间,海拔30米到100米之间,中心位置经纬度为北纬38°02′00″;东经114°28′00″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为界。南北最长约148.01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75.383公里,周边界长760公里,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其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位于石家庄北二环处,具体位置是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四水厂路18号,占地面积约300亩,其北面是四水厂,其他三个方向被西古城新区所包围。由于其是学校,路面基本都属于硬化路面,所以其在进行控制测量时所选道路方便,但是学校内建设设施比较多,绿化范围大,所以在做控制测量时在是否通视等方面困难较大。 2 气候条件: 石家庄市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雨量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日照偏少,春季大风、扬沙天气较多。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此次任务实施处于夏季,炎热干旱少雨。 二、测区已有资料及应用

华北科技学院燕郊开发区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华北科技学院燕郊开发区G P S控制 测量技术设计书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February 3, 2021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情况 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河 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配合开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燕郊经 济技术开发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燕郊约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E级 GPS网; 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距天安门35公里、东距唐山144公里、距秦皇 岛260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是北京、天津、 唐山“金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市场广阔,腹地深远; 测区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米,燕郊开发区位于海河 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无霜期 2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183天,最 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3.测区范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 东径161°51′,北纬39°53′—39°57′; 测区位置及面积 X:718.0km—724.0km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1996年12月1:43500燕郊开发区总体规划图1幅,该资料采用1954北 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数;该测区的中央子午线经度117°;图中包括地 形、地物点;由于该图测绘时间久,同时图中无控制点、导线点,因此改图仅供参 考; 测区有国家三角点数个,其数据如下表: 本数据采用中央子午线经度117°,1954年大地北京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 椭球; 二、GPS控制网设计方案 1.技术要求与布网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