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7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0年武汉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信息技术)真题试卷一、填空题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传染性、______、______和______。
2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数值计算、______、自动控制、______、社会领域自动化、______。
3 通常,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存储分配、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在操作系统的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则发生______。
5 从目前我国流行的局域网看,其硬件基本上由网络(文件)服务器、______、______及构成。
6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开放式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在通信子网中通常只有三层,依次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7 在Internet扣,WWW的工作原理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 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目前使用的标准网络管理协议包括:______、和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9 下列各组软件中,全部属于应用软件的是______。
(A)财务处理软件、金融软件、WPSOffice2003(B)MiCrOsoftOffice2003、Photoshop、WindowsXP(C)文字处理程序、编辑程序、UNIX操作系统(D)程序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10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A)实时性和分布行(B)实时性和信息量大(C)分布性和交互性(D)集成性和交互性11 在Word文档中,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标记,段落标记的位置在______。
(A)段落的首部(B)段落的中间(C)段落的结尾处(D)隐藏在段落中,用户找不到的位置12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中,当文档中有一个表格,选定表格中的一行后,单击“表格”菜单中‘‘拆分表格”命令后,表格被拆分成上、下两个表格,已选择的行______。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专题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了解信息辨别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网络信息进行辨别,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警惕性,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方法。
2. 信息辨别过程中的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网络信息,让学生思考这些信息是否真实。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基本方法,如:查证信息来源、关注信息发布者、对比多个信息来源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具体操作步骤。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网络信息,让学生进行真伪辨别。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辨别结果及理由。
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辨别结果及理由。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自己在信息辨别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信息辨别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展示环节,评价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3. 信息素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价值观,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信息的真伪辨别方法,掌握判断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能力。
2014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基本功竞赛考试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 A D A D B C C D D C D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1.动画与视频都可以用来表达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但又有各自特色,请简要描述动画与视频在信息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4分)参考答案:(1)动画是对事物的模拟表达,可以采用幽默、夸张、突出细节等手法,使要表达的思想或意图更形象、深刻、有趣味(1分);而视频是对现场的真实记录,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之感(1分);如有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2)动画的画面不会因为拉伸而失真,显示效果一般不受分辨率影响(1分);而视频的画面在拉伸时会有模糊或失真,显示效果受分辨率影响(1分);如有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注意:若回答的是动画与视频在制作方法、实现方法、文件大小等方面的差别,不给分。
2.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通常都有指法练习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指法练习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
请问:(1)你会因为学生厌倦打字而放弃指法练习吗?为什么?(2)如果坚持指法练习的教学,你会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减少学生打字练习的枯燥感,请列举出2条合理的方法。
(4分)参考答案:(1)否定的回答(不会放弃)(1分),理由合理(1分);(2)游戏教学法(1分),竞赛教学法(1分),如有其他回答酌情给分。
三、操作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1.在素材“2012年案例大赛评审结果最终通知.doc”中含有一个“附件2:案例获奖名单”,请根据下述要求重新排列形成一个新的案例获奖名单(保留原有WORD表格样式不变),请将重新排列后的Word文档命名为“第1题.doc”提交。
重新排列要求:凡“案例名称”中有“动画”关键词的案例为一类,排列在最前面,然后是“案例名称”中有“图片”关键词的案例,接下来分别是“案例名称”中有“程序”关键词的案例和有“网络”关键词的案例,最后排列的是没有上述关键词的案例;且每一类案例内部需按1、2、3等奖排序。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语1.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3.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清楚,布置的作业和问题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本节课的设计合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学习机会。
6.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
7.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9.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0.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11. 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12.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3.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14. 教师善于利用课外资源和实践活动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15.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16.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17.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尊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8. 教师注重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9.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暨优质课比赛笔试学校: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框中)1、关于信息共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2、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条件结构B.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模块结构C.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D. 模块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3、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都是采用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的核心是()A.采用输入设备B.采用高速电子元件C.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D.使用高级语言4、“我有一种想法,你也有一种想法,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想法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 物物交换B. 信息的时效性C. 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5、某同学打算为自己的数码相机配备一块能够存储400张约2MB大小的照片,他购买存储卡的容量至少应为()A.256MB B. 512MB.C.1GB D.2GB6、在网页制作中,可以实现页面布局的是()A.文字B.表格C.表单D.图片7、默认状态下,使用FrontPage创建的站点主页文件名是()A.index.htm B.iis.htm C.first.htm D.head.htm8、下列参数中是音频信息数字化的参数。
()A.采样频率 B.主频 C.压缩比 D.分辨率9、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地图导航系统,使其能根据用户需求缩放地图并自动搜索路径,最适合的地图数据应该是:()A. 高清晰灰度图像B. 位图图像C. 矢量化图形D. 真彩色图像10、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属于的应用领域是:()A.人工智能 B.科学计算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图表2是一张Excel工作表,根据此图表完成12-14题。
图表 111、A9单元格出现“########”,表示()A.语法错误B.公式错误C.列宽不够D.格式错误12、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利润=(销售价-进货价)*销售量-缴税”,H3单元格公式为()A.=(E3-C3)*D3-G3 B.=(D3-B3)*E3-G3C.= F3-G3 D.= E3-C3*D3-G313、若用柱型图反映每天销售光盘利润的情况,应选择的区域是()A.A2:A11,H2:H11 B.A2:A11,F2:F11C.A2:A9,H2:H9D.B2:B9,F2:F914、李平的数码相机的闪存卡为512MB,如果他所拍摄照片为24位真彩,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照片,则可存储的照片张数约为()。
2010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
(实用版)
目录
1.滨州市电教优质课的背景和意义
2.2010 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的具体内容和亮点
3.2010 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滨州市电教优质课是一项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
自 2000 年以来,滨州市电教优质课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
2010 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 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共有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近百节课程参赛。
这些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
每一节课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精心准备,他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这些课程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有的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有的教师运用三维动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有的教师则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0 年滨州市电教优质课的举办,对于滨州市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使更多的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它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电教优质课则提
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更加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023全国小学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基本功测试上机测试试卷(断网施测)(总分4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0分)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二进制数11011111,转换成十六制进数是()A. DEB. DFC. EFD. FD2.基于内容检索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 )。
A. 多媒体特征提取和匹配B. 动态设计C. 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D. 多媒体数据查询技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测编码是一种只能针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的方法B.预测编码是根据某一模型进行的C.预测编码需将预测的误差进行存储或传输D.预测编码中典型的压缩方法有DPCM、ADPCM4.古人云:“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这句话主要说明信息具有()。
A. 价值性B. 共享性C. 真伪性D. 不完全性5.智能手机越来越人性化,可以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屏幕亮度以满足人的需要。
这种功能采用的技术是()。
A. 纳米技术B. 物联网技术C. 通信技术D. 传感技术6.人工智能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从大量数据中自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这个研究领域是()。
A. 机器学习B. 专家系统C. 模式识别D. 深度学习7.近年来,某知名计算机公司展示了一些可穿戴原型设备,可以在运行大型视频游戏,参观游览博物馆等活动时,为使用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令使用者具有沉浸感的技术是()A. 虚拟现实技术B. 增强虚拟现实技术C. 大数据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8.一个有29个结点的二叉树,树的深度至少是()。
A. 3B. 5C. 7D. 99.以下关于线性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B.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C.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10.某小学的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经常被来自外网计算机的病毒侵袭,为保障校园网安全,该小学计划添置硬件防火墙。
安徽省20XX年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暨基本功竞赛基础知识考试试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方舟学校办公室中有一台电脑能上QQ,但无法浏览网页,其TCP/IP属性如下图,其中有一项设置有错误,该设置是( )。
A.IP地址 B.默认网关 C.子网掩码 D.DNS服务器地址
2.在用Photoshop处理图片时,需要增加新图层,可单击下图“图层” 面板上的( ) ④ ③ ② ① A.① B.② C.③ D.④ 3.张昊办公室4位老师经常用笔记本办公,前期网络布线时只留一个接口,他准备购买TP-LINK TL-WR941N无线路由器让4个笔记本无线上网,此路由器规格系802.11n,其数据传输速度最大为( )
A.54Mbps B.108Mbps C.150Mbps D.300Mbps 4. 方明的计算机出现故障,他想手动修改注册表,应在下图“打开”框中输入的命令是( )
A.scanreg B.restore C.regedit D.msconfig 5.岑坎明计划购买一块主板组装电脑,从经济考虑,他拟选择价格最便宜,下表中可以选择的是( )
编号 品牌 型号 价格 A. 精英 P55H-A 1300 B. 微星 890GXM-G65 ¥988
C. 映泰 TA880G HD ¥599
D. 映通 G41P 399
6.学校要进行一项“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章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以宣传毒品的危害性,以此为例,下面过程较为合理的作品制作过程是( ) ①发布与评价 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 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 ④选择适当工具、实际制作 A.③②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7.一位同学使用Flash制作动画作品,其Flash时间轴如下图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2个图层,30个关键帧 B.有3个图层,2个关键帧 C.有30个图层,2个关键帧 D.有2个图层,3个关键帧
8.下图是用GoldWave软件打开某音频文件后的部分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音频文件( )
A.只有一个声道 B.时间长度约为1:52.634 C.采样频率为44.1kHz D.属于WAVE格式
9.阅读以下VB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求1+2+3+……+100的和,程序中For循环语句执行次数为(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Single, i As integer s = 0 For i=1 to 100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A.1 B.50 C.100 D.0
10.以下是“求实数a的绝对值”的算法流程图,虚线框中应填充的图形是( )。
输出-a的值 输出a的值 结 束
开 始 输入a的值
是 否 A. B. C. D. 11.赵晓同学以个人身份进入到某网站,补充了以前注册时未填写的信息,网站数据库系统将对数据表采取的操作是( )。
A.添加记录 B.修改记录 C.查询记录 D.删除记录 12.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按照规范的环节进行,这些环节包括( ) ①教学设计 ②组织教学 ③教学准备 ④课后反思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活动通常有( ) ①研读教材 ②上机操作 ③上网探索 ④相互交流 ⑤评价作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简答题(共7分) 1.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共3分) (1)提问的目的有哪些?(2分) 教学反馈 集中学生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口语表达 调节教学进程 (回答其中2项即可) (2)提问要注意哪些问题?(1分) 避免只重形式 避免频率失当 避免过分控制 避免随意提问 避免重复提问 避免只问不结 (回答其中2项即可)
A>=0 A>=0 A>=0
A>=0 2.信息技术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制作作品,一般需要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共4分) (1)评价的主体可能有哪些?(1分) 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其他人士 (回答其中3项即可)
(2)一般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那如何选择评价对象?(1分) 选择典型性、有代表性的作品
(3)评价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分) 鼓励性: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 客观性: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客观指出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 1.下面是初中《信息技术》(零起点)第二册第二章《加工动画信息》的第二节《2.2.1制作运动动画》的教学过程简述。(共5分)
上课之前,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把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一般的学生搭配按5人划分为一组,并对组内不成员进行分工。上课的内容是《制作运动动画》。 (一)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用了近10分钟时间观看《天安门升旗》视频,接着又用了3分钟欣赏一位同学的动画作品——《升国旗》。从而引入新课,这个动画制作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个动画的制作来进行我们今天的动画学习之旅。 (二)新课教学 先着重介绍“库”、“元件”、“图层”等几个概念,然后用教师机进行广播教学,演示“升国旗”动画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导入素材 (1)新建一个大小为360px×480px的Flash文档。 (2)导入素材到“库”面板。 (3)将图片“天安门”拖放到舞台,调整位置与舞台重合。 (4)将当前“图层1”命名为“背景”,并延长第1帧内容到550帧。 第二步:制作国旗影片元件 (1)新建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国旗”。 (2)分别将“库”面板中“国旗1.jpg~国旗8.jpg”8个图片依次拖放到连续8个关键帧上。 第三步:制作国旗升起动画 (1)回到“场景1” (2)增加“国旗”图层,在“国旗”图层里把刚制作好的“国旗”元件拖放到适当位置,并调整好大小。 (3)创建补间动画,并输入动作语句stop(); 第四步:添加背景声音 (1)添加“国歌”图层,将“国歌.wav”声音添加到舞台中。 (2)以“升国旗.fla”为文件名保存。 (3)以“升国旗.swf”为文件名导出影片。 接着让学生制作,老师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对操作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并注意观察完成较好的组。 (三)展示评比 教师先请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选出小组内最好的作品,并由该作品的作者到讲台上利用教师机讲解自己作品的特色之处及所用的方法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作品,最后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 根据以上教学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分组时,教师最好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把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能力一般的学生搭配划分为一组即所谓异质分组,请问该分组有什么优势?另外,按此分组方法,还有哪种分组方法? (2分) 异质分组优势:能让组内成员同步发展,人员分工比较合理(1分) 另外分组方法:同质分组,将性格、性别、能力等相近的学生分到一组。
2.本节课,教师从新课引入到让学生操作,用了接近25分钟,学生上机时间大概20分钟。其间,教师还在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时锁定学生机,使学生的抱怨声不断,请问,(1)你认为这个教师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为什么?(2)如何处理学生的抱怨?(2分) (1)教师不合理,导入时间太长,学生操作时间太短。 (2)尽可能少锁定学生机,锁定学生机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任务。 3.你认为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1分) 元件的制作和使用; 创建“补间动画”; 添加动作语句“stop()” 添加背景声音, (回答其中2项即可)
2.以下是一位教师的“规划家长会请柬”教学设计片断。(共5分)
探 究 请 柬 的 设 计
[展 示] 教师展示课件——请柬的文稿和设计草图样例。 [教师提示] 利用课件展示请柬的设计要求。 [实践应用] 请每一位同学当一回设计师,利用搜索到的答案,针对家长会特定的使用场合,撰写请柬文稿,并结合自身通过观摩、对比和分析,设计绘制出家长会请柬草图。 [合作学习]邻近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展示作品] 选几名同学的设计作品在电子展台上展出,并让其自我评价。 [作品评价] 针对自己设计请柬的过程进行评价,即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地方应改正。 (1)“请柬的设计”与信息技术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教材为什么要安排此内容?(1分) 从实际应用出发,突出技术应用的价值,将技术的学习融合在作品的设计中。同时,培养学生审美
(2)“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有没有必要,为什么?(1分) 有必要,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探究出各种题材、风格的请柬。
(3)展示学生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此教学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2分) 了解教学效果,选择作品要有代表性,且不能选择最差的作品。学生自我评价时,要说出制作思路、方法,优点和缺点。
(4)最后还需要添加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为什么要添加这个教学环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