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9.45 KB
- 文档页数:3
某医院静脉用药的合理性调查研究摘要】目的调查某医院静脉用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方法调查住院病历300份,收集与静脉用药相关信息,依据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106份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调查病历的35.3%。
溶媒选择不当(72份)、超剂量用药(68份)、无适应证用药(23份)、药物稀释浓度过高(16份)、疗程过长(12份)、给药次数不当(5份)、重复用药(5份)、滴注速度不当(1份)、序贯接瓶出现异常现象(1份)。
结论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用药的安全和疗效,应及时纠正。
【关键词】静脉输液合理用药用药分析静脉用药因具有奏效快、疗效好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体内血液,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其它给药方式高。
如药物选择不当、使用错误、输液操作不规范等,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药物资源的浪费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使静脉用药安全、有效,现特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静脉用药过程中,在药物选择、药物使用、输液操作等方面情况做一调查研究,了解静脉用药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规范用药。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取医院有代表性的临床科室(呼吸内科、胃肠腺体外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五官科)2010年9月~2010年10月的在架病历300份,其中男性患者168例,女性患者132例。
1.2方法根据静脉用药的要求及操作要点,设计《临床静脉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表》,主要内容有: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实际用药总数、适应证、用药次数、溶媒、剂量、用法、联合用药、药物稀释浓度、药物配伍、滴注速度、疗程、序贯接瓶后的现象、用药点评等。
调查过程中,认真逐一查阅每一份病历,将每份病历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辨证诊断、实际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并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参照药品说明书、《400种中西药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 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新编药物学》[3]以及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文献,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查看护士配制药物,特别注意配制药物的浓度,深入病房查看患者输液情况、滴注的速度、序贯接瓶后是否出现异常现象等。
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静脉输液满意度的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从6个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中随机选择住院时间≥3个月,且处于恢复阶段的12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在告知药物效用、注意事项提醒、语言规范、一次穿刺成功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
结论为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的静脉输液满意度,应强化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重视患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本文通过编制门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120例恢复阶段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从6个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中随机选择120例处于恢复阶段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岁;精神分裂63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4例,急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类型精神障碍6例。
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1例,高中或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21例。
方法①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状况等。
②静脉输液满意度指标,包括告知药物效用、注意事项提醒、语言规范、一次穿刺成功、操作熟练、输液巡视及核对基本信息等。
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本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
调查结果表明,本组患者对操作熟练、血管合理选择、输液巡视及核对基本信息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不满意的有告知药物效用、语言规范、注意事项提醒及一次穿刺成功,见表1。
门诊输液患者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7-11-28T13:55:32.8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陈苗[导读] 展开服务需求调查有助于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输液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东港院区 214199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危险性因素与护理方式。
方法:收集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60例,收集时间在2014年1月-2017年4月,将之分为参照组(32例)和试验组(28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是开展服务需求分析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整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面临的输液风险与就诊时间、病情以及心理有直接的联系,经护理后分析,试验组整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展开服务需求调查有助于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输液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门诊输液;服务需求;护理对策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疾病种类多药物选用情况杂[1]。
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必须拥有比较高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否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护患纠纷。
因此,对门诊急诊输液患者中服务需求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抽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60例,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28例)与参照组(32例),试验组中有男患15例,女13例,年龄在18-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9.5±5.7)岁。
而参照组中有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19-84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8.4±5.3)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儿各项资料经比较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
内科病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探讨内科病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方法收集2013年1月份至11月份内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中,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并制订防范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全科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安全控制意识加强,静脉输液安全受控,病人满意度提高。
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的认识,仔细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找出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实施,提高输液质量,保障病人输液安全。
标签: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防范措施临床资料2013年1月份至11月份,我科共收治住院病人294人次,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60.05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8.84%,发生静脉输液率为95%。
1安全隐患分析1.1液体配制中的隐患1.1.1配药时,违反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将直接导致加错药或造成药液污染。
1.1.2护理人员对微粒控制重视不够我国2000版《药典》规定,平均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引起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1]。
护士配药时注射器反复使用或“一把抓”式握持注射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及手上的细菌等随配液者的操作带入液体中造成污染。
1.1.3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护士对药物配伍禁忌的不熟悉,有些药物在配伍禁忌表上没有标示,给护理人员在合理配伍、安全使用药物方面带来了困惑。
1.2老年患者自身存大的问题1.2.1穿刺困难老年人的浅静脉血管多有硬化,血管壁的脆性也增加,皮膚干燥、静脉充盈度及弹性差、血管细而滑,临床穿刺较困难。
1.2.2局部渗漏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动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
住院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和钢针选择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住院患者对浅静脉留置针和钢针的选择,了解患者对浅静脉留置的认可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对2014年1月~5月入住上海华山医院泌尿外科病区需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对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和钢针的看法及意见。
标签:浅静脉留置针;钢针;静脉炎静脉输液是治疗手段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在现有静脉输液的针头中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钢针,在1957年前发明应用;另一种是浅静脉留置针。
钢针在我国的静脉输液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推移,在我国的临床护理上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逐渐增多。
由于留置针刺激性小,降低了刺破血管的危险[1~3],增进了患者舒适感,减少普通针头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特别是在病情严重、补液量大时,留置针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减少患者的血管损伤。
但普通钢针并没有被完全替代,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优势,如静脉补液完毕即可拔除,不影响洗澡等日常生活。
使用何种静脉补液方式除考虑临床治疗需要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选择、倾听他们的意见,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为相关专业人员对针头的设计改进提供参考,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接受静脉输注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留置针或钢针的选择及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5月在上海华山医院泌尿外科病区接受过留置针和钢针两种方式进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
排除不能进行问卷调查的患者如神志不清者,及只使用过一种方式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等;②静脉滴注相关问题:血管条件、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间、是否使用过钢针及留置针、有无出现肿胀状况、肿胀原因、对静脉补液方式的选择及其理由。
选择理由分为两部分:喜欢钢针的理由和不喜欢钢针的理由;喜欢留置针和不喜欢留置针的理由。
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其中一项为其它,可以填写自己的其他想法。
我院出院患者静脉输液药品使用量调查分析静脉输液药品是指容量在每瓶(袋)50ml以上(含50ml)可用于静脉给药的无菌制剂,分为基础性输液和治疗性输液[1],输液疗法就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2]。
因其疗效好、速度快,被称之为是“快餐式”治疗手段。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为了解出院病人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情况,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各科室使用静脉输液药品的种类、数量、出院病人数、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以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资料与方法從我院药库管理系统中调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各临床科室使用静脉输液药品的种类、数量、金额。
同时从病案管理科调取同期各科室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类: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将静脉输液药品分为电解质类、营养药类、治疗类、中药制剂和其他类[3]。
电解质类有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平衡液、碳酸氢钠注射液;营养类药物有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剂等;治疗类有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洛美沙星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等抗菌药物;治疗类还有白蛋白、球蛋白等生物制剂;中药制剂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等;其他类主要包括甘露醇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等。
结果静脉输液药品的种类、数量、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在21%左右,出院人次年增长率13.86%。
输液药品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由2008年的16.78%增至目前的20.53%。
出院病人人均静脉输液总量从2008年的46.75瓶/袋增至现在的55.89瓶/袋,增幅19.55%。
日均输液量也由2008年的3.32瓶增至目前的3.83瓶,增幅15.36%。
静脉输液药品使用基本情况,见表1。
我院使用的静脉输液药品以电解质类和营养药类为主,基本占总量的75%左右,而且随住院病人数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类药物的品种数和数量在2008~2009年增幅不是十分明显,从2010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这是由于抗菌类静脉输液药物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中药浓缩制剂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等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但受制药工艺和中药成分复杂、性质不稳定等的影响,中药静脉输液输液制剂使用品种和数量不是很多。
2级医院护士静脉输液中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2级医院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业防护认知情况及防护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业防护意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本院护理人员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职业防护的认知和预防行为。
结果: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职业防护的知识,对职业损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还认识不够;在化疗药物防护、预防针刺伤、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操作环节上自我防护行为不足。
结论: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制定职业防护相关制度,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
标签:静脉输液;职业防护;调查静脉输液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国内有研究表明,81% 的护士全天75% 的工作时间用于静脉输液治疗;90% ~95% 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2] 。
输液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职业伤害险,护士在冲配药液、静脉穿刺、处理用物操作过程中的职业感染和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
美国CDC的监测报道指出,全球每年最少发生100万次意外的针刺伤害,大量医务工作者都有被暴露的危险[3],所以,如果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没能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做好全面的职业防护工作,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2013年12月我们对本院200名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职业防护的认知情况及防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3年12月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为1:4:5比例采用分层抽样法中抽取护理人员200名。
纳入标准:具有国家规定的护士执业证书;在临床护理中能接触到静脉治疗。
200名护理人员中,职称:主管护师21名,护师79名,护士100名;学历:中专54名,大专115名,本科及以上31名。
护龄:0—4年92名,5~9年36名,10~14年27名,15~19年l4名,20年以上3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