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7.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用加减法列出算式,求解问题。
此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并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稍微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列错算式、计算错误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用加减法列出算式求解。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稍微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用加减法求解。
同时,通过游戏和分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2.准备相关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图片中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并用加法求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加法求解。
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列式和计算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操练(10分钟)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设计一个“算式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用加法解决。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式求解,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四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研究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2 页例 3 和练习九第 2-4 题,用红笔勾画出诱惑点,独立思虑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诱惑点,课上小组谈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1、会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责问题。
2、经过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形成优异的思想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情况挂图。
教法:引导学生在情况中研究,讲解法。
学法:独立思虑,自主研究。
一、导学目标(一)、独立试一试(预习)预习课本第 42 页例 3 和练习九第 2-4 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3 盘苹果,每盘放 4 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有 12 个苹果,平均放在 3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苹果?3、有 12 个苹果,每盘放 4 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商场购物或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并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2、显现本的学目。
(目 )二、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研究)1、授课例 3.①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一个地球要8 元⋯⋯)②解决个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并正。
)③怎解答?(小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④怎么知道可否正确?2、想:若是用 24 元了 6 小汽,每小汽多少?小,并自己是怎么想的。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并解答?三、自主、完成目(达 )。
1、九第2、3 。
学生独立完成,教巡并个指。
2、九第 4 。
①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②提出其他数学并解答。
3、7 个小汽可以装一盒, 49 小汽可以装几盒?4、二年有 63 人, 7 人成一,一共可以成几?5、学校体育有36 个小皮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练习题及答案。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2个苹果和3个香蕉,问: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完成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每组分配一些糖果,要求每组的糖果数量相同。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购物问题、分物品问题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解决问题》,主要围绕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大纲,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将涵盖基础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单位换算、以及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对长度、面积、重量等基本单位进行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难点1. 对乘除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单位换算的规则和方法。
3. 几何图形的认知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加减乘除运算卡片。
3. 长度、面积、重量单位换算工具。
4. 几何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课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巩固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加减乘除运算的步骤和单位换算的规则,同时配以相关的几何图形模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版教材的要求进行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章第二节的第3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5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橘子?”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小华有7个玩具,他借给了小明2个玩具,请问他还剩下几个玩具?”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小明有8个球,他借给了小红3个球,请问他还剩下几个球?”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例题,例如:加减法运算方法:+ ———— =5 2 3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好课堂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明有5块巧克力,吃了2块,还剩多少?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口头回答。
第二步:复习相关知识点1.要求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回忆。
第三步:教学新知识1.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
2.结合具体例子,教授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步:示范解决问题1.教师选择一个实际的问题,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解题过程,并参与讨论。
第五步:学生练习1.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2.学生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指出不足之处。
八、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本课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准备下节课讨论。
九、板书设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法和减法•问题解决步骤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还需加强。
下节课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