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
5.1 线段、射线、直线【学习目标】1.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及表示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事实,积累活动经验。
【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1.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射线、直线。
2.说说线段、射线、直线各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直线、射线、线段三者有什么联系?【问题导学】阅读教材P 2—3,完成下列问题: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直线呢?小组内交流,各举一个例子。
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或 或 .表示方法:注意:表示 的字母必须放在前面,即端点字母不同为不同的射线.表示方法: 或 或 .4.⑴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⑵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自学检测】1. 判断正误。
(1)延长直线AB . ( )(2)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 ) (3)直线比射线长。
( )(4)直线AB 大于直线CD 。
( )(5)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是一条直线。
( )(6)线段AB 和射线AB 都是直线AB 的一部分。
( ) 2.填空题(1). 射线可以看做由线段__________形成的。
(2). 直线可以看做由线段向__________形成的。
(3).射线OB 和射线BO 是同一条射线吗? _________ (说明理由) 。
3.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 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这是为什么?【典例解析】例.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直线?用字母表示出来(2)图中有几条射线?以点B 为端点的射线如何表示? (3)图中有几条线段?用字母表示出来【巩固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①.线段AB = CD ; ②.延长线段BA ;A B C D③.延长射线OA;④.反向延长射线OA;⑤.反向延长线段AB;⑥.直线AB = CD。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对顶角一、目标导学: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的性质进行角的运算及一些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说一说:直线与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三、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有相同的,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
在图中,和,和分别是对顶角。
练一练:1、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2、动动手:你能画出∠AOB的对顶角吗?四、对顶角的性质1.量一量。
用量角器量图中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度数。
2.比一比。
除了补角关系之外,你还发现有其他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吗?3.说一说。
请说明具有这种关系的原因。
对顶角的性质:。
五、典例精析1、如图,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已知∠1=30°,那么∠2、∠3和∠4各等于多少度?2、变式训练:如图,直线a、b相交,若∠1+∠3= 60º,求各个角的度数。
六、学以致用1.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七、拓展提升如图,直线AB 、EF 相交于点D ,∠ADC=90 º。
(1)∠ADE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2)若∠ADE 与∠EDC 的度数之比为1:4,求∠CDF 、∠EDB 的度数。
八、课后作业 基础题:1.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是( )A .∠1和∠ 2B .∠1和∠4C .∠2和∠3D .∠3和∠4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若∠AOE =140°,则∠AOC =( )A .50°B .60°C .70°D .80°3.直线AB 、CD 、EF 交于点O ,则∠1+∠2+∠3= 度.FE DCB A4.如图,OC平分∠AOB,反向延长OC至D,反向延长OA至E,∠3=25°,求∠BOE的度数.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DOE=∠BOD,OF平分∠AOE,若∠AOC=28°,求∠EOF的度数。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并说出此线的地理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地理分界线,确定其分界的主导因素。
学习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两侧的地理差异。
学习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的主导因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1、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1-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淮河发源于,向东流经、和省,注入湖后分成两支。
(2)秦岭、淮河的走向(流向)都是方向。
其中秦岭是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是平原,南侧是谷地。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主要有、和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2、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4-5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集体的力量能战胜一切)1比较内容秦岭—淮河北侧秦岭—淮河南侧2、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A与B的界线是我国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2)A与C的界线大致是以季风区及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D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级阶梯与第阶梯的分界线。
(4)B和D两个地区分界线是大致以山脉为界,C、D两个区域分界线处的山脉是和。
三、课堂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获取较大的进步)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2、我国的四大区域分别是:四、达标测评(相信自己,我能行)1、山东省属于四大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下列各省区中,没有被秦岭—淮河线穿过的省份是:()A、安徽B、江苏C、甘肃D、河北3、以下地理区域中,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是:()○1北方地区○2南方地区○3西北地区○4青藏地区A、○1○2B、○2C、○3○4D、○1○44、地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省区是:()A、青海B、四川C、陕西D、甘肃5、综合题(1).请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图中字母)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A 气候因素B 地形因素C 季风因素(2).请将下图地理事物的代号填在右图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应位置。
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3):《延续文化血脉:文化自信》【学习目标】1.描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力量,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探讨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难点)【预习案】预习课本P58--62,思考下列问题(在书本上划出答案):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2.中华文化有什么价值?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案】探究一: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说文化自信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二:根据图片,自主思考,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
合作探究: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馈案】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由此可见,中国承办北京冬奥会能()A.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彻底满足人民需求B.迅速完善健身设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C.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快速跻身发达国家D.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开展茶叶贸易,交流分享茶文化。
这反映了()①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展示③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同发展④中国作为发达国家的责任担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年初,央视推出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
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两相融合,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该节目的推出()①让经典诗词洋溢着生机和活力②能激发人们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③将传统文化改造成了先进文化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州南塘河因南塘街得名,南塘街依南塘河而建。
一、交变电流【学习重点】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分析及变化规律的推导;【学习难点】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学习过程】问题一交变电流(1)________随时间做_________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2)________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3)________和_______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_________电流;练习:如图所示的的几种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属于交变电流的是_______,属于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是______。
问题二交变电流的产生如图5-1-1所示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1.过程分析2.结论:(1)在线圈转动时,磁通量最大时,磁通量的变化率__________;磁通量为0时,磁通量变化率_______;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与___________无关。
(2)中性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有________、_________位置;磁通量的变化率__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________,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______次(3线圈平面处于跟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时,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线,磁通量为 ,磁通量的变化率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均 ,电流方向 . 问题三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推导:从中性面计时,t 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的推导: 1、 线圈转过的角度为 θ =__________2、 ab 边的线速度跟磁感线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3、 ab 边的线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4、 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N 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1) 交流电的电动势按正弦规律变化;(2) 当θ =90°,即线圈处于__________位置时,电动势最大,即电动势的峰值E m =_____________ (3) 交变电流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规律为 (4) 当负载为电灯等纯电阻用电器时:①电流按正弦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范例精析】 例1、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在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瞬间: A.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B.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C.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D.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突变。
5.1 电荷姓名:【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学习重点】: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学法指导】:1、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注意在课堂上解决。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学案自学】:阅读课本P98-P100,思考下列问题:做一做:(1)用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几下,然后让塑料尺靠近你准备的碎纸屑,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 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填一填: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电荷。
3、观察课本P98图5.1-2,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观察课本P98图5.1-3中的仪器,它的名称是,它是用来的仪器,想一想:(1)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答:(2)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答:5、通过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荷的多少叫,简称,单位是,符号是。
6、认识元电荷,e=猜一猜:结合物体的微观结构,猜一猜摩擦起电的根本原因。
7、常见的导体有常见的绝缘体有【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班级展示】展示一、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展示二、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细小纸屑。
展示三、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接触验电器。
《大雁归来》导学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积累作家作品、生字词。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3、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过程:①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积累1、识记作家作品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他就是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2、积累生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3、积累解词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②学习活动二: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细读课文,概括有关大雁的特点。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
(4)十一月份的大雁()。
(5)大雁特喜欢寻食()。
(6)大雁常()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
(8)大雁被作者称为()。
他和学生自称()。
③学习活动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 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和方法,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描述位置的用语•熟练描述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能够手绘图形所在位置的坐标系,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求解三、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判断图形所在位置并根据位置求解坐标值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位置和坐标系的知识判断图形位置和求解坐标值五、教学方法5.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且要求学生跟着模仿,掌握相应的规律和知识点。
5.2 课堂探究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同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在课后和家长探究。
六、教学步骤6.1 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老师要准备相关课件和文本讲义。
同时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提前掌握一些常用的位置和坐标的知识。
6.2 导入教学教师通过简单的题目或科学常识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铺垫和基础。
6.3 呈现教学教师在教学板书上呈现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相应的规律和知识点。
6.4 操作练习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熟练掌握图形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同时熟练判断和求解坐标值。
6.5 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老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复习巩固。
七、教学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求解坐标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交线学案【学习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一、课前预习案1、知识回顾:①两个角的和是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②同角或 的补角 。
2、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1) (2) (3)3、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1) (2) (3)二、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邻补角、对顶角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 对。
对顶角有 对。
②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问题1:如图:(1)∠1的对顶角是( )A 、∠BOCB 、∠BOE 和∠AOFC 、∠AOED 、∠AOD(2)∠1的邻补角是( )A 、∠AOFB 、∠BOE 和∠AOFC 、∠BOCD 、∠BOC 和∠AOF探究点二: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1、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
如图:A OB 1 D CF E 1 2∵∠1与∠2互为邻补角∴∠1+∠2=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是由邻补角的性质推导出来的,想一想,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证明:∵∠1+∠2 = ,∠2+∠3 = (邻补角定义)∴∠1=1800-,∠3=1800- (等式性质)∴∠1=∠3 (等量代换)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
问题2: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
∠1=40°,求∠2、∠3、∠4的度数。
解:∵∠1+∠2=1800( ) ∴∠2=1800 -∠1=∴∠3=∠1= ,∠4=∠2= (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四、当堂检测(1)如下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为射线,那么( )A)∠AOC和∠BOE是对顶角B)∠COE和∠AOD是对顶角;C)∠BOC和∠AOD是对顶角;D)∠AOE和∠DOE是对顶角。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5.1 投影 第二课时主备:曹玉辉 副备:李春贺 孙芬 审核: 2014-9-19 一、学习准备:什么叫投影?投影包括哪些? 二、学习目标: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1.正投影的定义: 叫做正投影. P129 议一议 (二)合作学习: 例2 P130练习:P131 做一做 四、学习小结: 五、夯实基础:1.球的正投影是 ( ) (A)圆面. (B)椭圆面. (C)点. (D)圆环.2.底面与投影面垂直的圆锥体的正投影是 ( ) (A)圆. (B)三角形. (C)矩形. (D)正方形.3.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4.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形成阴影的示意图。
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
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0.36π平方米B 、0.81π平方米C 、2π平方米D 、3.24π平方米 5.正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 (C)矩形. (D)菱形.6.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是 ;7. (2011湖北宜昌) 如图,在一间黑屋子里用一盏白炽灯照一个球,球在地面上的阴影的形状是一个圆,当把白炽灯向远移时,圆形阴影的大心的变化情况是( ).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图35.如图4,丁轩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C 走向路灯BD ,当他走到点P 时,发现身后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C 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20m 到达Q 点时,发现身前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D 的底部,已知丁轩同学的身高是1.5m ,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m ,则两路灯之间的距离是( ) A .24m B .25m C .28m D .30m 六、能力提升:1、如图,在Rt △ABC 中,∠C=090,在阳光的垂直照射下,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D 点.⑴试探究线段AC 、AB 和A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一个圆柱的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圆柱的正投影是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求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布置作业: 【评价反思】图。
执教人 课题 5.1轴对称现象 课类 新授课
主备人 审定人 数学教研组 授课时间
____年___月___日
教
学
目
标
自学目标:(基础知识)
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
合作目标:(重难点知识)
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 ,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
探究目标: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 ,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 ,学为所用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
主要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主导步骤 (要点问题化) 学生学习步骤 (求解活动化) 时间
(分钟)
组 织 教 学 通过图片展示,引入学生交流合作交流,整堂课全面关注学生,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学习各环节适时组织调节。 组长指挥组间交流组间互动 细心讲课认真听课遵守纪律
2-3
展
示
目
标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2
导 学 达 标 问题探究一: 1、观察下面每一对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共同特征: 小组交流归纳得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折纸活动让学生感知对称轴。 3、练习:学生完成课本115页的议一议。 学生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同伴交流,组内成员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结果。 学生单独完成,小组间展示,并派代表汇报。
20-25
导
学
达
标
4、课本115页做一做
问题探究二
:观察下面每一对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
么共同的特征吗?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如果沿着虚线折叠,虚线两旁的两个
平面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两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
____,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那么,我们就说这
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____________。折痕所在的这条
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三:
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区
别?
学生小组合作完
成探究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检 测 矫 正 1、下面的几何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
考,
再同桌交流,
最后小组合作
并汇总结论发
言
10
总结提升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完成 3
布置作业 课本后 习题5.1数学理解第1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选做1题数学理解第3题 学生课后完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