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1.高中生有旺胜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实干家罗斯福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设计理念】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平阴县第一中学刘玉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问题设问和学生讨论式自主探究为主要授课方式,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突出“巧、新、活”的特色,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和各种图片、文字描述,给学生以直观和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师生情感的真情互动中顺利完成本课授课内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从现代化角度讲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
联系我们国家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用罗斯福总统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流程设计:1.课前伴随悠扬的背景音乐,播放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并以此导入新课——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大部分同学都有过生病的经历。
人会生病,社会也一样。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就染上了一场大病,这就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即大萧条2.话题一:诊诊病症、查查病因。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经济大危机开始的标志、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以及经济大危机的特点,进而引领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和提供的材料分析经济大危机的深刻原因,在明确了症状和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进入话题二。
3、话题二:开开药方、看看疗效。
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形式让学生快速回答德国日本应对危机的措施和美国总统胡佛采取的措施。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
作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方法
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和正确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影响,分析其原因;掌握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的背景、内容、
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运用课本史实及文字、图片资料,加深理解,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培养其独立处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勇于担当
的人生态度,更能体会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背景知识链接】
拓展一 胡佛的自由主义 胡佛是美国最后一位“标准的自由派”,是政府不应干预市场学说的最
后一位捍卫者。他认为,这次萧条是欧洲经济崩溃的产物,而“不是国内弊政的结果”。因此,胡佛
主张采取自然调节的政策,让危机自然而然地过去。他反对联邦政府干预经济,以保持“美国个性”。
对待经济危机,他有几个赞成和不赞成,即:赞成援助大企业、大银行,不赞成援助失业工人,以
免培养“懒汉”;赞成举办联邦需要的公共工程,但不是以安排失业者为目的;赞成贷款,不赞成赠
款;赞成以救济款买饲料喂牲口,不赞成把救济款用来救济农民;赞成由私人和当地办一些救济活
动,不赞成联邦来办,以避免联邦“集权”。
拓展二 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20世
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富兰
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
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
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拓展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
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拓展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导语:视频中这一震撼人心的事件对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冲击,美国如何应对的?这种成功的应对之
举为什么引起世界的关注,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第15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展示课题解读学习目标:
导语:罗斯福在怎样的形式背景下走进了人民的视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走进新政—临危受命
1、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自主学习一】
3分钟 阅读课文P69—70第二目,思考1929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以及影响。
问题1:概括这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表现?
问题2:这次危机有何?
问题3:这次危机带来怎样的影响?(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方面)
生:落实反馈,回答展示
导语:这场危机破坏性之大,影响之严重,因此也称作大危机、大萧条,那么造成这次大危机的原
因是什么?
生:先自主阅读史料,然后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第一目所学,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
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
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材料三: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
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生:学生代表逐一分析,回答展示
生:胡佛政府对危机自由放任,危机恶化
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3、美国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
二、再现新政——力挽狂澜
〖路在创新求探索〗
【自主学习二】
5分钟阅读课本P70-71第三目,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史实,完成下列表格。
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归纳展示
问题 应对措施 作用
生: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生:政府发挥了作用
生:结合材料,讨论交流,然后展示
〖变与不变〗
【合作探究二】
材料1 1930年12月19日胡佛对国会说“经济萧条不能靠立法行为和行政表态来医治,经济创伤
必须有经济躯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基层单位的行为来治愈。合作行动可以更有效地加快康复过
程。
1. 结合材料1相比较胡佛政府,罗斯福实施的新政“新”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项目 新政前 新政后
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 的 模 式
特点:
生:阅读分析材料并讨论
材料2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1938)
2. 结合材料2相比较胡佛政府,罗斯福新政的不变之处是什么?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生:阅读史料,讨论分析,归纳展示
〖走出困境后人评〗
【合作探究三】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材料三 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
“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大危机,还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的预期管理,重建了社
会信心;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监管型市场经济制度;调整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
关系,建立了中央适当集权的现代国家制度。
---高世楫、张军扩在《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五:罗斯福新政提出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具体包括:调整经济结构,以改革来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长;合理分配社会财富,防止扩大两极分化;政府承担解决社会福
利的责任,不允许企业自行其是。
---周穗明在《“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资本主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归纳说明罗斯福新政在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提示:(1)经济机制上:
(2)政治机制上:
(3)社会保障机制上:
导语:罗斯福新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新,也正是基于创新的成功之举,罗斯福被称为20世纪伟
大的改革家。
三、感悟新政——创新不已
结合所学谈谈感悟体会?
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危机爆发-----应对之策 胡佛 (失败)
罗斯福(成功)---开创新模式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