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信阳师范学院普通本、专科学生专业课期终考试试卷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秘教育专业04级本科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现代汉语试卷(B)班级学号姓名试卷说明:1、试卷满分100分,共8页,九个大题, 120分钟完成试卷。
2、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 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叫。
2、固定短语可分为和两类。
3、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叫;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语素叫。
4、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叫。
5、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叫合成词。
6、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它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
7、同义词有两种类型,即和。
8、反义义场有两种类型,即和。
9、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语境和语境。
10、一般词汇包括古语词、方言词、、、隐语、熟语等。
11、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分类的主要标准是。
12、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和三类。
第一页(共6页)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唯物论”包含的语素和词的数量分别为()A、2,2B、3,1C、3,2D、2,12、下列语言单位中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是()A、葡萄干B、莫斯科C、徘徊D、白纸3、“小王的父亲昨天才去菲律宾”这句话中词的数目是()A、7个B、8个C、9个D、10个4、“龟缩”一词词的构成方式是()A、主谓式B、补充式C、偏正式D、单纯式5、下列语素哪个不是成词语素()A、拉B、被C、幻D、呢6、“尤其、怪、多么”是()A、范围副词B、程度副词C、语气副词D、时间副词7、可以填入“他们的品质纯洁高尚。
”一句话空格处最恰当的连词是()A、和B、而C、并D、或8、()属于复杂短语(多层短语)A、前途光明B、科学文化C、学好汉语D、伟大而质朴9、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A、统一性B、相关性C、一致性D、相似性10、“韩老六的大老婆应声走出来,这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枣核样的女人,大枣核...存心把剩下的钱往小处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文学与“世界”构成怎样的关系,文学为什么而作,为什么人书写,关涉文学本质论。
(2)中国古代文论有从“世界"角度来理解文学本质的传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这一观点影响深远。
苏轼基本上遵循传统诗学中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认为诗文是创作主体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艺术呈现。
他在《南行前集叙》中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正是山川风物、贤人胜迹等自然与社会事物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鹃诗》中提出作诗应是“类有所感,托物以发”;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阐述了“境与意会”的妙处。
(3)无论因物触兴、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
苏轼强调文学创作是主体情感体验和内在情结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客现世界的感发,这样才能达到主客互融、天人合一。
(4)眼下,有些创作者忽视中国的现实土壤和传统文脉,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
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观念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辨清文学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基于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清晰准确的认知,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命题,可谓言之有据、内涵深刻。
静海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7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共6分)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传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色B.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重C.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D.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大家气度,什么叫作天才诗人。
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半期试卷(2004)一 选择题()''36312=⨯1 已知R c b a ∈,,,则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22bm am b a >⇒> B b a cbc a >⇒> C b a ab b a 110,33>⇒>> D ba ab b a 110,22<⇒>> 2 设023=-+y x ,则函数3273++=y x Z 的最小值是( )A311B 223+C 6D 9 3 函数11-+=x x y 的值域为( )A [][]4,31,3⋃--B [)+∞,3C [][]2,11,3⋃--D (][)+∞⋃-∞-,31, 4 和直线0543=+-y x ,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 0543=-+y xB 0543=++y xC 0543=-+-y xD 0543=++-y x 5 2≤x 是11≤+x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6 不等式组⎪⎩⎪⎨⎧<++>2122a x a x 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2-B ()2,2-C ⎪⎭⎫⎝⎛-21,21 D⎥⎦⎤⎢⎣⎡-21,21 7 过点A ()1,0和B ()2,1a - ()R a ∈的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 ⎪⎭⎫⎢⎣⎡ππ,3B ⎪⎭⎫ ⎝⎛4,0π C ⎪⎭⎫⎝⎛⋃⎪⎭⎫ ⎝⎛πππ,24,0 D⎪⎭⎫⎝⎛⋃⎥⎦⎤⎢⎣⎡πππ,24,0 8 若不等式23+>mx x 的解集为{}n x x <<4|,则m,n 的值分别是( )A 36,81==n mB 32,61==n mC 28,41==n mD 24,21==n m9 已知直线024=-+y ax 与052=+-b y x 互相垂直,垂足为()c ,1,则=++c b a ( )A 5B -4C 6D 010 已知函数()14-=x x f ,则()01<-x f 的解集为( ) A ()0,∞- B ()0,1- C ()+∞,1 D ()2,111 已知()()12log +=x x f ,且0>>>c b a ,则()()()cc f b b f a a f ,,的大小关系是( ) A ()()()c c f b b f a a f >> B ()()()a a f b b f c c f >> C ()()()c c f a a f b b f >> D ()()()bb fc c f a a f >> 12 不等式xa x log 32<在⎪⎭⎫ ⎝⎛∈31,0x 上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 ⎝⎛1,271B ⎪⎭⎫⎢⎣⎡1,271C ⎥⎦⎤ ⎝⎛91,0D ⎪⎭⎫⎢⎣⎡1,91二 填空题 ()''1234=⨯13 过点()2,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命题:① 两直线斜率相等是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② 若0=++C B A ,则直线0=++C By Ax 必过定点;③ 直线033:1=-+y x l 到直线012:2=+-y x l 的角是4π;④ 若直线的斜率是αtan ,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α,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 15 不等式组()()⎩⎨⎧<++>--052022k x x x x 的整数解只有-2,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6 已知y x ,满足⎪⎩⎪⎨⎧≤≥+≥+-1002x y x y x 则y x Z 42+=的最大值为______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数学统考卷(11月)一 选择题()''36312=⨯二 填空题()''1234=⨯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解答题17 ()'8解关于x 的不等式212≥++x ax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18 ()'8已知直线l 与点A ()3,2和点B ()5,2的距离相等,且过直线013:1=--y x l 和03:2=-+y x l 的交点,求直线l 的方程.19 ()'10⑴ 已知0>>y x ,求()y x y x -+162的最小值⑵ 设c b a ,,为ABC ∆的三条边,求证:()ca bc ab c b a ++<++222220 ()'8 某厂生产一种仪器,由于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会产生一些次品,根据经验知该厂生产这种仪器次品率P 与日产量x (件)之间满足关系:⎪⎪⎩⎪⎪⎨⎧∈>∈≤≤-=,,94,32,,941,961**N x x N x x xP已知每生产一件合格的仪器可盈利A 元,但每生产一件次品将亏损2A元,厂方希望定出适当的日产量.⑴ 试判断:当日产量x 件超过94件时,生产这种仪器能否盈利?说明理由; ⑵ 当日产量x 件不超过94件时,试将生产这种仪器每天的盈利额T (元)表示成日产量x (件)的函数;⑶ (只理科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日产量x 应为多少件?21 ()'8已知函数()264xx x f -+=,()2223a ax x x g +-=,()0≤a ,若不存在实数x 使得()1>x f 和()0<x g 同时成立,试求a 的取值范围.22 ()'10已知集合()(){}1log log |2422->=--a x x x A ,Z 为整数集,且{}0,1-=⋂Z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题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2023.11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长征永远在路上。
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丰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中国的方方面面。
现在,乘坐京沪高铁从北京南出发至河北廊坊,最快只要21分钟,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700亿元。
高铁的建设和开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铁路发展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民生改善创造了条件。
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可以有效增加钢材、水泥及其他建材的需求,对扩大就业、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铁路与相关产业投资1:10比例计算,其对相关产业拉动效益在1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基础制造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零部件生产设计核心层企业近100家、紧密层企业500余家,覆盖20多个省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链。
以CRH380动车组为例,其零部件数量超过4万个,涉及机械、电力、信息等大量上下游产业,一批关键设备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迅速成长。
不仅如此,高铁开通释放了既有线的运能,使全社会物流成本得以降低。
我国已开通运营的高铁可为货物运输腾出2.3亿吨的年运力,有效缓解了货运能力紧张的状况,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降低。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后,从北京至天津仅需30分钟。
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至上海最快不到5小时,实现了“朝发夕归”。
这种“同城效应”在沪宁、杭甬、广珠、沪杭等高铁沿线相继形成。
京广高铁通车后,北京至广州2298公里的距离只要8小时便可到达,环渤海、中原、长株潭和珠三角城市群连为一体,进入了跨区域间的“同城化”时代。
现在,上海到南京只需1个多小时。
在上海上班、南京安家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京沪高铁使它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时间距离缩短到18分钟。
高铁带来的全新速度,让原本并不遥远的两座城市变成了一个“社区”,昆山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在昆山居住。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从中发现、挖掘和塑造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顶层设计出发,努力填补现实英雄形象严重不足的短板,形成革命英雄、建设英雄、改革英雄、创新英雄等各类英雄形象百花齐放、相映生辉的当代英雄审美格局。
电影《战狼 2》采用宏大叙事,塑造了冷锋这样一个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当代典型英雄形象,堪称当代中国文艺英雄叙事中的标志性成就。
首先,冷锋的英雄行为建立在专业精英主义与团队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这一点不同于以往主要依靠某种崇高的意识形态信仰或桀骜不驯的另类性格而成就自我的英雄成长路径。
其次,冷锋的英雄行为既符合普遍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和人性逻辑,又彰显着鲜明的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比如,他一身正气,但也会因捍卫真挚的战友情谊而失控伤人,犯下大错。
最后,冷锋这一英雄性格是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如果没有冷锋这个典型性格,我们就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正义与善良、亲情与友情、爱情与仇恨、倔强与柔情的相映生辉;如果没有这个典型性格,我们也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大家与小家的矛盾冲突。
正是如此逼真的人性再现,才让我们对英雄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强烈情感共鸣。
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处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摘编自马立新、洪文静《新时代,文艺如何塑造英雄形象》)材料二:典型人物固然要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种共性、普遍性,但也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
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这个”即人物主体在典型性中显示的独特性,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体。
黑格尔精辟地分析了《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赫克托尔等人物形象,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北京交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2024.11本试卷共8页,共12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①,(4)天人协调。
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甲】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乙】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此外,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老子“自胜者强”之义。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伶俜(pīnɡ) 葳蕤(ruí) 踟(zhí)蹰 心有余悸(jì) B.愆(qiān)期 信札(zhá) 陨(yǔn)落 匪(fěi)夷所思 C.蒲苇(wěi) 忌惮(dàn) 城隅(yú) 殒身不恤(xùn) D.菲(fěi)薄 惩创(chuànɡ) 悄(qiāo)然 夙兴夜寐(m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氓隶 迷惘 豆蔻 既往不究 B.驰骋 暮蔼 糜烂 永不瞑目 C.晌午 磐石 骐骥 桀骜不驯 D.江渚 羁绊 廖落 鸠占鹊巢 3.下列各组词语及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开济(扶助) 悯然(忧郁的样子) 侵晓(渐近) 契阔(久别重逢) B.微漠(依稀) 秋士(暮年的知识分子) 出离(超出) 列缺(同“裂”,分裂) C.金风(秋风) 淮左(地理上以北为左) 菲薄(微薄) 浸渍(浸润,渗透) D.次第(依次) 伯仲(引申为不相上下) 阑珊(衰落) 长歌当哭(应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屡试不爽....的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是一个明证。
B.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C.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千万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中途松懈,功败垂成。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B.同学们在“庭院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的讨论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如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 ”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乐》《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乐》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7.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8.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9.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0.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①,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②,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③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④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平贾生列传》 注:①惨怛(dá):内心悲痛。 ②广崇:广大崇高。 ③濯淖(nào):濯,通“浊”。淖,泥浆。 ④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B.靡.不毕见 靡:没有、不 C.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深远 D.其文约,其辞微. 微:含蓄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③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④虽.与府吏邀,渠会永无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意关系相同的两项是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④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创作背景看,“不聪”、“蔽明”、“害公”、“不容”可以说是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 B.从屈原的遭遇看,“穷”和“怨”可谓其创作《离骚》的内因。 C.作者并未详评《离骚》的内容,而是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及其文学价值。 D.文段后半部分由论文推及论人,介绍屈原的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称小旨大”、“类迩义远”的思想基础,从而盛赞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二卷 (共108分) 四、(30分) 15.联系第一卷文言文,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通“险”,怪异;俭梳妆,即奇形怪状的梳妆打扮。 ②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⑴诗中贫女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⑵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皆为贫士写照”,指出了这首诗语意双关的特点。试选诗中两例加以说明。
17.将下面的长句分解成三个短句,注意保持原句的句意和语言风格(6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①
② ③ 18.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 ①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试场号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