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山东省2007)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历史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最终解体3.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 054万两;1911年3 617万两)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4.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5.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
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A.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D.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6.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7.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破产B.外商企业的刺激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8.《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课时规范练2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广东四校联考,28)下面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43年税率为6.54%,1858年税率为5.72%,可见关税依然存在,无法体现关税自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根据表中印花布1843年税率为14.25%,而1858年税率则为4.98%,棉纱1843年税率为6.94%,1858年税率为4.86%,可见对棉纺织业的冲击最大,故B项正确;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应该以出口数据说明,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7)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C.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D.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皆为所夺”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二是标有“福新”“茂新”这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具有片面性,故A项错误;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强调“华民生计,皆为所夺”,并不能得出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外部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和内部民族企业的排挤而逐渐解体,故D项正确。
3.(2018安徽黄山一模,7)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英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但它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输入过多,依据价值规律价格会下降,英国总体输华值依旧会上升,这与图中的数据变化有升有降不相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48—1852年英国商品输华值呈现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C项正确;中国征收内地税,影响了英国通过扩大销售范围来增加商品输华值,但也不是英国商品输华值下降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了1760-1829年期间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概况(单位:银两)。
这一时期注:1780—1784年平均指数为100。
A.用鸦片换取丝茶B.用鸦片换取白银C.用白银换取丝茶D.用白银换取棉布解析:图片表明,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当时丝茶是中国出口的大宗,故C项正确。
答案:CA.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加剧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经济矛盾D.取代了外轮航运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解析: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B、D两项以偏概全,夸大事实。
轮船招商局的开创性业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权利,并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故A项正确。
答案:A3.《历史的裂缝》写道:“光绪皇帝颁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更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
”光绪帝的这一诏书A.适应了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清廷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C.适应了民族工业兴起的需要D.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更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说明清廷不再重视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而是倡导官督商办企业向商办企业转变,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廷推行鼓励商办企业发展的政策,而民族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即已兴起,C项错误。
“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意指官办企业向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这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相悖,故A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4.据统计,1858-1911年期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仅1901-1911年期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33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颗星 1到12题 25题和26题考点3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颗星 12到24题 27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来源】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点33 难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漂洋过海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洋火(火柴)、洋布(机纺布)、洋油(煤油)等,日益涌向中国市场。
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 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来源】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考点33 难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
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
材料说明A.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B. 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C. 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变革D.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分工更趋于细化3.【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点33 难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
由此说明A. 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 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 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 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4.【来源】【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考点33 中难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
山东省新人教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11必修2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年份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第应出口的比例1850年6% 2%1860年4% 6%1869年30% 13%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3、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 132001850年8919 230401854年14122 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是A.上海发昌机器厂B.江南制造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D.开平煤矿5、图一与图二相比,相同点有①都采用机器生产②其产品都直接投入市场③都雇佣工人进行生产④资金都很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1题)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海防篡要·卷七》作者说:“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作者观点基于()。
A.推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B.赞赏中外关系友好局面
C.希望保障国泰民安的状况 D.理解国人对夷货的态度
3.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2012年3月大庆市一模)陈真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
……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
材料说明的是
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
C.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接收的情况D.建国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
5.(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7题)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工业的繁荣。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挖命题【考情探究】5年考情考点主要内容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预测热度2015山东文综,16,4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015山东文综,17,4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014山东文综,17,4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013山东文综,28,12分晚清教育与民族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012山东文综,28,6分严复早期个人经历的时代背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011山东文综,11,4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011山东文综,29,35分近代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014山东文综,38,8分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2.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2013山东文综,28,12分晚清教育与民族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分析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命题考查。
(1)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及民族工业发展等是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以链接方式命题考查。
(2)命题主要运用图文材料,创设情境,考查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及影响,洋务运动的措施、特点及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原因、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分析理解和辩证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仍以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重点,适当链接近代列强侵华、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发展,理解认识其内在联系;要注意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从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注意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对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12年某某文综历史,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某某商人如果要在某某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某某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某某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2.(2012年某某历史,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6)X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X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 C.X之洞D.袁世凯【考点】洋务运动【解析】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某某)、奉天(今某某)和某某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答案】B4.(2012年某某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山东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解析】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一致,故A 项错误;“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此时仍未入超,故C项错误;材料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的信息说明市场促进江浙丝织业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4.(2013·山东文综·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考点】晚晴时期教育与思想文化、晚晴政治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二问也有两个小问,读表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中体西用办学思想,然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化影响,这样的大题要注意细分成小题来回答,条理清晰,可以得高分。
第三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概括文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20分)(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2012·山东文综·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解析】(1)材料一严复早期经历的大背景是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伴随着西学东渐,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
严复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与洋务运动创办兴办新式教育有关,他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的经历与洋务运动创建海军有关。
【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6.(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A.2 B.31 C.73 D.193【解析】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
【答案】D7.(2011·山东文综·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5分)【解析】第(2)题,作答时注意从利弊两方面来全面归纳对铁厂发展的影响。
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应全面作答。
【答案】(2)减少了办厂的阻力;便于对铁厂的管理和监督;使铁厂的管理和经营带有封建性,影响铁厂的发展。
8.(2009·山东文综·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解析】从楹联中的“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可知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思想。
【答案】C9.(2008·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析材料,分析问题与掌握主干知识的能力,仍然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
第(1)问的第一个设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全面的概括,本题容易失分;而第二个设问要从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回答其对经济的影响,由于思想守旧、政治专制,因此他们抵触西方文明,反对近代工业。
【答案】(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4分)。
(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3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8分)【考点】(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婚姻变革)【解析】(4)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4)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
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