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22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及其特征,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和周长、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数学价值。
3.通过对圆的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对圆的知识分类归纳,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对单元知识归类整理,主动复习。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回顾整理圆的有关知识。
1.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2.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下来,包括易错的,有难度的,有趣的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检查学生课前圆知识整理任务单。
复习圆的基本特征,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整理和复习圆的有关知识。
二、再现知识,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教师概括并板书。
讨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组交流导学任务单,并互动质疑。
说思路,论方法。
并适时拓展引申,全面提升学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圆的周长问题:①小明的爸爸在农家小院里,用篱笆围了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养鸡场,问用了多长的篱笆?②小明的爸爸把鸡场拆掉,用这么长的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鸡场,问鸡场的直径是多少米?③用这么长的篱笆靠两面墙夹角为直角处围成了一个扇形鸡场,你知道鸡场每面靠墙多少米吗? 2.圆的面积问题:①分别求出三个养鸡场的面积。
②利用半径的平方求圆的面积。
③求环形的面积。
④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师要在学生的展示交流过程中,依交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说理”,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的学生及时肯定,把评价活动贯穿整个过程。
三、综合探究,深化认知3m1m路路 小养 5cm外周长62.8cm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适时小结,让学生读懂题意,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选择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完毕后要注意仔细检查。
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的知识点整理与复习(20180106项志军)知识点的整理一、圆的认识圆是由 _____ 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圆的各部分名称1、圆心:用圆规画出圆以后,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通常用字母_表示,圆心决定圆的半径:连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_。
2、直径:通过 _并且两端都在 _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 _表示。
____ 是一 -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心和半径的作用:____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三)圆规画圆的方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四)圆的主要特征1、在或内,有_______________ 条半径,有______ 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 _________ 所有的直径都________ 。
2、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_________ ,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___________ 。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d23、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圆的对称轴,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__________ 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1、围成圆的—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圆周率:任意一个___________ 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n (pai)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n _3.14 (填>、v或=)。
3、圆的周长的意义: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 ___________ 或C= ____ 。
《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知识点归纳,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导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今天我们就对学过的《圆》这个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圆的整理与复习)2.出示4个板块: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和扇形的认识。
小组内针对自己的板块交流课前整理内容(知识点和典型问题),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知识点:将组员整理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做好分工,准备汇报;(2)典型问题:与组员交流自己整理的典型问题及解答方法,讨论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互相补充学习。
3、小组依次展示四个板块的整理情况汇报流程:(1)展示本组知识点梳理,征求全班意见;(2)全班补充。
教师参与交流,适时点拨、总结,完成板书“智慧树”。
二、知识技能小检测1、出示检测题(满分100分),独立完成。
2、请学生来说答案并讲解,与全班互动。
3、自己评分、总结,教师统计自测情况。
三、生活中的数学1、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很多,所以我们可以学以致用,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问题:(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2)给圆桌配备一个正方形桌布,给方桌配备一个圆形桌布,桌布至少要多大?2、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之情1、欣赏同学们绘制的圆形图案。
第十单元圆的整理与复习一、重点知识归纳1、圆的认识:圆是曲线图形,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2、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4、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5、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S=πR2-πr2。
二、考点精题巧练1、填空。
(1)画图时,()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2)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直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3)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4)圆有()条对称轴。
(5)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它的3倍,面积扩大到它的()倍。
(6)一个圆原来的直径是6厘米,现在这个圆的直径增加到10厘米,这个圆的周长增加了()厘米。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8)把一个圆形纸片剪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它们的周长增加了10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2、判断。
(1)经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
()(2)一个圆中的半径总是直径的1/2。
()(3)半径是2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5)任意一个圆环,都有无数条对称轴。
()(6)一个整圆的周长一定比半圆的周长大。
()3、选择。
(1)在下面图形中,()有两条对称轴。
A.等腰三角形B.等腰梯形C.长方形(2)π是()。
A.有限小数B.无限不循环小数C.无限循环小数(3)两个圆的周长如果不相等,是因为它们的()。
A.圆心位置不同B.直径不相等C.圆周率不相等(4)钟面上,分针和时针走过的轨迹都是一个圆,这两个圆是()。
A.周长相等的圆B.同心圆C.同一个圆(5)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班姓名:()书写:()等级:()第五单元—圆(13)一.想一想,填一填。
1.画一个直径是12cm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cm,这个圆的半径是()cm,周长是()cm,面积是()cm2.2.张老师想用一张长20cm,宽16cm的长方形纸板剪一些半径是2cm的圆(不能拼接),制作成小笑脸,最多能剪()个。
计算: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直径就扩大到原来的()倍,周长就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4.小明将一张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份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如图)。
新组合的图形的周长是()cm。
计算:5.一个圆,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M,N),圆上一点的位置用数对(M,N+5).这个圆的面积是()。
(单位:cm)计算:6. 半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倍。
计算:7. 从直径2a cm的圆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面积是()cm2.图:(标数据)计算:二.选一选。
1.如图,从点M到点N有3条线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号路线最短 B.②号线路最短 C.③号线路最短 D.三条线路一样长2. 从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中,分别按照下面的三种方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片。
剪完圆片后,哪张铁皮剩下的废料多?()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一样多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B.半径决定圆的大小C.圆周率π=3.14 D.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二.解决问题。
(代入公式用递等式计算)1.李东以每分钟62.8m的速度绕一个圆形游泳池走了一圈,恰好用了5分钟,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城市绿化队准备在一个圆形湖的周围栽树。
湖的半径是200m,如果每隔8m栽一棵,那么一共要栽多少棵?3.设计师要制作一块直径为2.4m的圆形石屏风,她在屏风上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区域用来雕刻山水画,其他区域使用颜料。
使用颜料的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某市中心的圆形广场原来的直径是120m,扩建后的直径与原来的比的5:3.扩建后的广场比原来大多少平方米?5.小贤将面积相等的一块长方形纸和一张圆形纸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然后给长方形中未重叠部分涂色(如图)。
第四单元一、圆的认识1、圆的特征: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 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 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 表示。
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等圆的半径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圆的半径不同,位置相同。
把圆对折2 次就能找到圆心。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4、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没有对称轴。
只有 1 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只有3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只有4 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5、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在同一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倍,可以表示为d = 2r 或r = d÷2 。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意义: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直径大的圆的周长大,直径小的圆的周长小。
2、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3、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如果用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 =πd 或C =2πr 。
4、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 =2πr。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C =πd。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r=C÷π÷2。
(4)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d=C÷π。
5、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2 + 直径。
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三.圆的面积。
圆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圆的整理与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圆的整理与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P52-56的内容。
在第一单元,学生虽然掌握了有关圆这一章节所有的知识,包括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求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求法,但对于整理与复的方法是比较薄弱的,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所有知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研究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总体调皮,活泼,上课气氛活跃。
男生在课堂上思维敏捷性优于女生,但研究上缺少耐心与细心,2名女生相对男生来说研究认真,但分析判断能力却不及男生。
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初步认识,但都是直观表象的认识。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着重考虑到两点:一是关注学生的研究起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要引导他们自主去整理知识,以达到培养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严密性等。
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收拾整顿复,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骨干教师示范课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的方法,形成整理的意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研究的愉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研究数学的自信。
4.讲授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有关圆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准备课件,等腰三角形、圆、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
二、说教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利用等腰三角形、圆、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片吸引学注意力。
通过实物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巧妙设计情境,运用直观法、启发引导式和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整理,构建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充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