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56.07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训背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缺氧的一种严重病症。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母婴安全,我们进行了新生儿窒息救护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2.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救护流程及操作技能。
3. 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训内容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1)Apgar评分法:出生后1分钟内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和肤色进行评分,总分10分。
评分≤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2)临床观察: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等生命体征。
2. 新生儿窒息的救护流程及操作技能(1)立即进行复苏: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进行复苏,包括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正压通气等。
(2)保暖: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避免体温过低导致代谢减慢。
(3)供氧:给予新生儿吸氧,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
(4)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复苏剂、抗生素等。
(5)密切观察: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 实训操作(1)模拟新生儿窒息:在实训过程中,模拟新生儿窒息的情景,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2)复苏操作:学员按照救护流程进行复苏操作,包括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正压通气等。
(3)观察与评估:实训老师对学员的操作进行指导与评估,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员改进。
四、实训体会1.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医护人员迅速反应,准确判断,及时进行救护。
2. 新生儿窒息的救护流程及操作技能需要熟练掌握,才能提高救护成功率。
3. 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只有默契配合,才能确保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实训过程中,学员要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救护能力。
五、总结本次新生儿窒息救护实训,使学员掌握了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救护流程及操作技能,提高了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窒息后的新生儿需要及时进行复苏,以恢复呼吸和心跳,降低死亡率。
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每位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迅速地进行复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一、基本知识和技能考核。
1. 对新生儿窒息的认识,包括窒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
2. 紧急呼吸道管理,掌握新生儿窒息时的急救措施,包括通气、氧疗等。
3. 心肺复苏技能,熟练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包括按压、通气比例、手法等。
二、操作考核。
1. 快速判断,能够迅速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操作规范,在模拟窒息复苏的场景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复苏,包括正确的通气、按压手法等。
3. 团队协作,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配合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各项操作。
三、实际应用考核。
1. 模拟场景操作,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包括判断、急救措施的实施等。
2. 熟练程度,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对突发情况。
四、考核标准的重要性。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能,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为新生命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能,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触觉1.保持体位2.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3.必要时触觉刺激,仍无啼哭B呼吸如果有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1.用气囊和面罩给新生儿正压通气30秒2.然后评估C循环充分正压通气后心率仍V60次/分1.在继续正压通气的同时吗,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支持循环,通气与按压比例3:12.30秒后再评估,通气与按压比例3:130秒的按压与通气后,停下来测60秒心率如>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100次/分,停止正压通气,触觉刺激3.如<60次/分,按压与通气继续进行应用肾上腺素,考虑气管插管D气管插管指征:1.羊水粪染且新生儿无活力2.正压通气需延长3.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4.需注入肾上腺素E支持呼吸及循环1.肾上腺素的应用2.纳洛酮的应用3.扩容药物的应用4.纠正酸中毒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见图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治疗新生儿窒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我国围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宫内窒息(胎儿缺氧)早期有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分;晚期胎动减慢甚至消失,胎心率<100次/分;羊水胎粪污染。
2.窒息程度评定(Apgar评分)Apgar评分是简易、临床上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但国际上评估窒息的金标准是血气分析。
注:分别于生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进行评分,8~10分为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分钟评分反映窒息严重程度,5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
如需复苏,15、20分钟仍需评分。
3.多脏器功能损害不同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易感性各异,脑细胞最敏感,其次心肌、肝和肾上腺,纤维、上皮及骨骼肌细胞耐受性较高,各器官损伤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差异,如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呼吸系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心血管系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等;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加重或时间延长等;代谢方面:低血糖或高血糖、低血钙及低钠血症等;血液系统:DIC(常在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血小板减少(骨髓缺血性损伤可致骨髓抑制,5~7d后可逐渐恢复)。
4.诊断标准(1996年7月AAP与ACOG制定)①Apgar评分0~3分并且持续时间>5min;②脐动脉血提示严重代谢性或混合性酸中毒,PH<7.0;③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肌张力低下等;④多脏器受损。
二、辅助检查出生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示PH降低,PCO2升高,PO2下降;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新生儿复苏需争分夺秒,Apgar评分不是决定是否开始复苏的指标,更不是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复苏的决定一句,等待一分钟结果出来再开始复苏会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