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在降低炼钢成本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短流程炼钢成本
短流程炼钢是一种高效的炼钢方法,通过简化炼钢工艺,减少设备和能源消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炼钢成本。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短流程炼钢成本降低措施:
1. 采用先进的高炉技术:使用高效节能的高炉技术,如高增益高炉和燃煤煤气化工艺,可以提高炼钢效率,降低原料损失和耗能。
2. 提高冶炼温度和炉内保温:增加冶炼温度和优化炉内保温措施,可以加快炼钢速度,减少能耗和生产周期。
3. 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原料配比,提高炉渣含铁率,减少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
4. 最小化下游处理流程:采用高质量的原料和高效的炼钢工艺,可以减少下游处理流程,如热处理、轧制和表面处理等。
5. 采用节能设备: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电弧炉、铁水预处理设备和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以降低能耗和成本。
6. 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流: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短流程炼钢成本降低措施,具体的成本降低效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实施。
钢铁企业上半年降本增效经验小结_降本增效工作总结钢铁企业上半年降本增效经验小结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打造节约高效企业二炼轧上半年成本降低近1.2亿今年以来,第二炼轧厂围绕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的“达产创效”,积极展开攻关,不断优化生产组织,全方位实施降本增效战略,持续挖掘“新线”成本潜力,实现了“产量垂直提升、成本直线下降”。
上半年,累计产钢60.03万吨、材44.32万吨,分别完成攻关目标的102%和132%,全厂实际总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11928.34万元,降低率高达4.09%。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网络。
元月份,在该厂全面预算管理小组的统一组织下,从工艺、设备、原材料、易耗品等各方面展开全面预算管理,把成本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成本控制网络。
元月份,开始实行厂级成本月核算;2月份,实现了厂级成本日核算;3月份,开始了车间级成本日核算,把成本考核细化、核算到了每炉钢、每块料。
赶超先进,不断挖潜成本指标。
今年以来,该厂瞄准行业先进指标,不断对比、分析,查(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找差距,制定赶超措施;4月份,开始了“指标上墙”,树立了挖潜目标,进一步增加了降本增效的动力;同时,还完成了高强度板“提铌降钒”试验,从工艺技术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种钢效益。
上半年,该厂钢铁料消耗达到了1094kg/t钢,钢水收得率达到了97.32%,轧钢综合成材率达到了93.69%,均稳定在了较高水平。
抓薄弱环节,不断减少效益流失点。
年初,针对能源消耗“超高”问题,该厂配合攻关组,积极完善能源计量手段和工艺管理制度,每天对工序能耗进行统计、核对,每周、每月组织现场能源巡查,实现了“产量升高、能耗下降”。
上半年,由于第二炼轧厂品种钢开发力度较大,在生产、调试、产品开发中,该厂谨慎安排批量生产,通过降低废品率,减少了效益的流失。
该厂还实行了备件动态管理和逐级审查制度,降低了备件库存资金和消耗,并制定了照明管理规定和设备启停管理制度,做到了“不开一盏不该开的灯,不流一滴不该流的水,不开一台不该开的设备”,保证了成本指标的持续降低。
炼钢过程中的连铸技术改进与优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炼钢是制造钢材的关键过程之一,而连铸技术在炼钢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炼钢过程中连铸技术的改进与优化措施,以提高钢材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连铸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流程连铸技术是指将炼钢炉中液态钢水直接注入连铸机中,通过结晶器的作用,使其快速凝固为连续坯料。
基本上,连铸技术分为结晶器区、中间区和加热区三个部分。
结晶器区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促使钢水迅速凝固形成坯料。
中间区则起到支撑坯料并保持其形状的作用,加热区则用来提供所需的坯料温度。
二、连铸技术改进的原因尽管连铸技术已经成为钢铁生产中主要的浇铸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空间。
首先,连铸坯料的质量不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熔铸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流速、结晶器形状等,坯料的结构和性能可能会出现变化。
这导致了产品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
其次,连铸过程中易产生气孔和夹杂物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气孔和夹杂物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此外,传统的连铸技术在能源消耗和生产效率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
例如,冷却设备和传输系统的耗能较高,同时生产线上的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改进钢铁行业的连铸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钢铁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三、连铸技术改进与优化措施1. 结晶器改进结晶器是连铸技术中最关键的部分,对坯料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进结晶器的设计和材料,可以提高坯料的凝固性能和整体质量。
现代连铸技术使用先进的结晶器涂层和陶瓷材料,以减少坯料表面张力和增加热传导率。
此外,优化结晶器的几何形状和冷却系统,可以提高坯料的结晶行为和熔体流动性。
2. 连铸过程控制技术连铸过程中的温度、流速和加热条件等参数对坯料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技术,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装置,可以实现对连铸过程的精细控制和优化。
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炉温、浇注速度和结晶器温度等参数,以确保坯料的一致性和质量。
铁水转炉吹氧脱磷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铁水转炉吹氧脱磷工艺是钢铁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去除磷元素的工艺方法。
在铁水中磷元素的含量对钢铁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去除。
吹氧脱磷工艺通过向铁水中吹入氧气,利用氧气与磷元素的化学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将磷元素氧化移除,从而减少磷元素含量,提高钢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铁水转炉吹氧脱磷工艺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对该工艺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吹氧脱磷的作用机制和优势,为钢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铁水转炉吹氧脱磷工艺,通过对该工艺的原理、步骤、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吹氧脱磷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通过总结工艺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促进该工艺的广泛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铁水转炉工艺概述:铁水转炉是一种用于炼钢的高炉,它是一种旋转的容器,通常由耐火材料和金属外壳构成。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铁水转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铁水转炉工艺通常用于生产高品质的钢铁,其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并能够满足不同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钢铁生产。
在铁水转炉中,主要通过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使其氧化,从而提高炉内温度,促使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达到脱除杂质的目的。
铁水转炉通常配有各种喷嘴和氧气喷嘴,以确保充分的氧化反应和高效的燃烧过程。
铁水转炉工艺的优点包括:1. 生产效率高:铁水转炉可以持续生产,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2. 能够生产高品质钢铁:通过吹氧脱磷等工艺,可以去除杂质,生产高品质的钢铁。
3. 适用范围广:铁水转炉可以生产各种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钢铁,适用性广泛。
总的来说,铁水转炉工艺在钢铁冶炼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优点包括高效、高质以及适用范围广泛,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吹氧脱磷的原理2.3 吹氧脱磷的步骤:吹氧脱磷是铁水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吹氧开始: 在铁水转炉底部喷入高纯度氧气,形成氧吹。
近代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现代炼钢法的进展现代炼钢法的进展古代人知道钢的性能远优於普遍的铁,也能将铁炼成钢,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由於钢的制作过程既慢且难,成本过高,以至於是贵重的物品,因此没有普遍地使用。
在工业革命之前,铁制器具才是大众使用的器具。
1856年英国的柏塞麦(Henry Bessemer1813-1898)成功发展了「柏塞麦炼钢法」,将生铁冶炼成钢,使钢的价格降低到从前的七分之一以下。
18世纪,由於使用焦炭作为冶金的燃料,并发展功率强大的鼓风机,在英国和欧陆出现大规模的钢铁和机械加工业。
但在19世纪前半,钢主要用掺碳法和坩锅法生产,产量与品质都受到限制。
英国是当时主要产钢国,在转炉炼钢法和敞炉(或称平炉)炼钢法诞生后,钢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得以大量生产,逐渐取代熟铁。
英国发明家柏塞麦在研制有来福线的炮膛过程中,因铸铁质量差,发生炮身炸裂,炸死炮手的事故,促使他决心炼制耐高压的铁。
当他加大风压吹炼生铁时,发现在风口处有一块未熔的生铁块,显现出高温脱碳的一些特徵,启发他试验用强风吹铁除碳的冶炼方法;他又发现除碳过程不需要燃料,只要二次强制吹风,就会由於杂质燃烧出现自然增温,从而使铁水脱碳,转化成钢。
1856年,他在伦敦自己的工厂里建一座熔炉,用6个风口从底部送风,一次能炼350公斤铸铁,又设计制造一种容量5吨可倾斜的转炉。
用转炉炼钢十分钟可将10吨铁水炼成熟铁或钢,而用搅拌法需几天,木炭炉则需几个月,其高效率震惊冶金业。
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生铁多含硫、磷,转炉即无法使用。
美国於1864年引进转炉法,因为美国的铁矿含硫磷量低,转炉法就很成功,得以大规模发展。
1846年起,从德国移居英国的西门子兄弟研究改进搅拌炉热效率的方法。
1856年他们利用废气的余热给蓄热炉加热,再把热传递给空气和燃料,使冶金炉产生极高温,他们将这一技术用於炼钢炉上,以节约燃料。
1863年法国的马丁(PierreEmile Martin1824-1915)利用德国人西门子(Friedrich Siemens1826-1904)发明的再生炉,对柏塞麦炼钢法加以改良,发明新型蓄热炉,被称为「敞炉炼钢法」,他将废铁当作生铁一样冶炼,可以炼制大量的原料。
铁合金冶炼过程中的低能耗技术一、前言与背景铁合金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冶炼过程能耗高、环境影响大。
从工业革命至今,随着全球对钢铁及其他合金材料需求的激增,铁合金的冶炼技术经历了从传统高炉冶炼到现代电弧炉冶炼的转变。
这一过程不仅对能源消耗进行了优化,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铁合金冶炼的低能耗技术,对于推动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
二、行业/领域的核心概念及分类2.1 核心概念铁合金冶炼是指将铁矿石或其他含铁原料通过高温熔炼,与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如锰、铬、钒等)结合,制造成不同种类的合金材料的过程。
低能耗冶炼技术,即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 分类与特征2.2.1 高炉冶炼高炉冶炼是传统的铁合金冶炼方法,主要以焦炭为还原剂,在高温下将铁的氧化物还原为铁水。
其特点是设备投资低,但能耗高,产生的CO₂排放和粉尘污染严重。
2.2.2 电弧炉冶炼电弧炉冶炼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直接熔化金属原料,以电力作为能源,具有热效率高、操作灵活、可控制性强等特点。
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配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回收利用系统,能显著降低能耗和排放。
2.2.3 熔融还原法熔融还原法是一种介于高炉和电弧炉之间的冶炼方法,它采用熔融盐作为反应介质,具有较好的热效率和较低的能耗,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3 市场潜力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对高性能铁合金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低能耗冶炼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能提升铁合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也推动了低能耗冶炼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铁合金冶炼与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冶炼过程的能源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新型材料如碳纳米管、新型耐火材料的研发,也为铁合金冶炼的低能耗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关键技术或性能原理及最新突破3.1 关键技术3.1.1 热风炉技术热风炉技术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和炉温控制,减少热能损失,是提升铁合金冶炼能效的关键技术之一。
炼钢系统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总结很全面!随着冶炼生产技术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炼钢系统是一个集工艺、装备、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冶炼生产系统。
保证炼钢的物料及能量转化平衡、主要冶炼工序间物流供产平衡及时间平衡是节能降耗的基础,是炼钢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优化的目的。
安钢近年来结合自身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与产品特色,围绕产品、质量、成本对生产过程管理主要从工艺流、时间流、物质流、信息流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优化与不断探索,力求实现炼钢系统的结构优化升级和功能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终端产品、质量与成本较佳结合。
1 主要工艺装备主要工艺装备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工艺装备情况区域名称单位数量设计能力,万t/a炼钢区脱硫站座 2 360 复吹转炉座 3 550 LF钢包炉座 3 550 VD炉座 1 48 RH炉座 2 300连铸区超宽板坯铸机台 1 120 常规板坯铸机台 2 4102 冶炼工序基本生产流程冶炼工序的基本生产流程见图1。
图1 炼钢连铸工序生产流程由图1可见,冶炼设备较多,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各工序间交叉作业频繁;同时冶炼钢种主要有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船板钢、压力容器钢、汽车大梁钢、桥梁钢、管线钢、高强度钢、低碳低硅钢、Z向钢、高层建筑钢等,钢种较多,而对应的规格与性能要求又存在较大差异,故工艺流的选择较为复杂,生产组织较困难,时间流与物质流的平衡性、准确性不易控制。
以下主要从工艺流、时间流、物质流、信息流来说明炼钢系统产品制造过程管理。
3 工艺流工艺流主要指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集成,厂家不同其所拥有的工艺装备水平不同,所掌握的工艺技术、面对的终端用户均有所差异,在选择产品工艺流程及技术集群时,如何依托现有的工艺装备,充分发挥自身装备优势,并集中优势技术,以较为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用户各种性能需求的产品,是近年来冶金工作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
安钢近年来围绕用户多样化需求,分钢种、规格对产品工艺流进行了认真梳理与优化,并集中优势技术以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工序能耗,努力实现产品的清洁化生产。
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它经历了从最早的初级炼钢工艺到现代的高效、环保炼钢技术的演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1.初期炼钢工艺炼钢技术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炼钢工艺始于19世纪中叶。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转炉和坩埚炉等设备来生产钢。
这些设备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产量较低,而且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
这个阶段的炼钢工艺主要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
2.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发明是炼钢工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种方法使用了转炉设备,并引入了氧气吹炼的新技术。
氧气吹炼的原理是通过向熔融的铁水中吹入氧气,以氧化铁水中的杂质,从而降低铁水中的含碳量。
这种方法的出现使得钢的产量大大提高,而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3.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转炉炼钢法是另一种重要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碱性转炉来熔炼铁水,并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以降低含碳量。
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相比,碱性转炉炼钢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石灰等碱性材料来维持炉内的碱性环境,因此成本较高。
4.平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是一种同时使用氧气和燃料加热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高温下将铁水中的杂质氧化,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钢。
平炉炼钢法的优点是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种类的钢,而且生产效率较高。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氧气,因此成本较高。
5.电炉炼钢法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炉炼钢法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电能来熔化铁水,并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以降低含碳量。
电炉炼钢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由于电能的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因此电炉炼钢法的成本也较为可控。
6.现代炼钢工艺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现代炼钢工艺开始朝着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连铸技术、连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
辽宁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炉少渣冶炼与高效脱
磷新工艺
成果简介
转炉少渣冶炼可以同时降低石灰和钢铁料消耗,对降低炼钢成本以及节能环保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通过在转炉冶炼过程中采用留渣-双渣工艺模式实现少渣冶炼,借助含较高有效CaO和FeO的高碱度终渣的热态循环使用,获得了高效脱磷、终点钢水低氧化和原料低消耗的效果。
留渣-双渣新工艺的关键技术包括液态炉渣的快速固化技术、转炉前期的低温高效脱磷技术、快速足量的倒渣技术。
炼钢实践表明,与常用的单渣工艺相比,留渣-双渣工艺可以实现吨钢石灰消耗比单渣法降低10-15kg,转炉工序的吨钢钢铁料消耗降低1-2kg的效果;同时,低氧化性终点控制也为锰矿合金化以及提高中高碳钢纯净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技术进步在降低炼钢成本中的作用
摘要:从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钢铁产品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滑,这样对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工艺技术的视角出发,探寻有效的降低钢铁企业成本途径。
关键词:成本技术进步控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钢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不断上涨,而钢铁产品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滑,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降低炼钢过程成本成为钢铁企业的重要任务。
炼钢过程是高温条件下多相间进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反应过程,期间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形成炼钢的生产成本。
该成本由于是其自身的消耗形成,除固定成本外,95%以上在炼钢生产过程具有可控性。
调节控制好炼钢过程,对生产成本的变动空间影响很大。
该文从工艺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物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降低炼钢工序成本的方法。
1 工艺技术进步降低工序成本
炼钢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综合回收利用。
其中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的变化总耗量也跟着升降的项目,包括:钢铁料消耗、合金料、辅料等。
炼钢系统工艺技术人员就要对此部分进行分析,从降低单位钢坯消耗量或单位钢坯成本上入手,研究降本方案。
1.1 降低钢铁料成本
钢铁料成本占炼钢工序成本的30%左右,降低钢铁料消耗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方向。
降低钢铁料可采用主要法有:一是推进工艺进步,降低降低钢铁料消耗;二是使用含铁物料替代废钢铁水,以降低钢铁料成本。
1.1.1 工艺进步降低钢铁料消耗
炼钢系统钢铁料消耗的主要控制环节为转炉,转炉钢铁料消耗损失的主要部分为钢渣中带出,减少钢渣中带出,第一是要减少渣量,以渣中全铁18%计算,钢渣量每减少1kg/t钢,则吨钢钢铁料消耗降低0.18kg,吨钢成本降低0.5元。
钢渣量与白灰质量及铁水带硅量有关,在白灰质量稳定的条件下降低铁水硅可直接降低白灰消耗。
经测算,在白灰质量、渣中全铁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铁水硅每增加0.01%,由此带来的吨钢白灰单耗上升0.81kg、渣量增加1.52kg、渣中带走钢铁料0.26kg,合计成本上升1元。
从中可以看出,铁水硅含量控制对于降低炼钢工序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铁水脱硅工艺已逐渐在各大钢铁企业中采用[1]。
由于铁水脱硅就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需要一部分投资及周期,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改进操作,降低渣量是可最快见效的办法,笔者所在钢厂目前所采用的少渣冶炼工艺就是对原有工艺进行了大的调整,即将转炉吹炼分为脱磷期和脱碳炼钢两个阶段,利用前一炉留渣,在冶炼前期只加入少量渣料,在脱磷处理结束后,倒炉将将部分炉渣(60%左右)倒出,然后进行第二阶段
的脱碳吹炼,以达到降低渣料消耗的目的,经实际使用,此操作方法效果明显,转炉白灰消耗由2011年的62kg/t钢降低到目前的41kg/t 钢,轻烧白云石消耗由17kg/t钢降低到15.5kg/t钢。
吨钢成本降低13元。
1.1.2 增加含铁原料使用降低钢铁料成本
提高含铁原料单耗首先要从内部着手,尽量使用炼钢生产中生产的含金属固废,从价格上计算,固废中所含金属价格低于矿石及废钢中金属价格,以炼钢产生的OG泥为例,OG泥中含铁约55%(干基),回收价格418元/t,折算铁元素价格约760元/t,远低于铁水及外购废钢中铁元素价格,因此提高固废回收使用量可降低钢铁料成本。
对于转炉来说可以直接使用的有转炉及钢包翻包产生的渣钢,可直接从钢渣中人工捡出或采用磁选的方法选出,入转炉直接使用。
对于不能直接回收使用的,如OG红泥、氧化铁皮等可采用二次加工方式,去除其中的水份,并制成炼钢可使用的料块后入转炉使用。
总之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力争达到含金属固废全部循环使用,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2 降低合金成本
受目前市场的影响,普通钢种价格大幅降低,对于许多钢厂来说市场价格已远低于成本价格,但高端品种,由于有生产能力的厂家相对较少,价格方面还有一些赢利的空间。
但目前各厂家也在开发高端
品种上加大力度,造成度赢利空间也在逐步减少,降低炼钢工序成本就成为各钢厂努力的方向。
贵重合金使用是造成高端产品成本高的主要因素,降低合金成本也成为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攻关方向。
要降低合金成本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降低钢种合金成份要求,二是在合金成份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合金品种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降低合金成份要求,就要在后道工序上加强研究,充分利用轧机功能,如板材轧制可使用超快冷技术以提高钢板性能,在此基础上就能相应降低钢种合金成份要求,尤其是降低贵重合金的使用用量,以降低钢坯合金成本,以笔者所在企业生产管线钢X70,钢、轧联动降低合金成本为例,见表1。
调整合金品种结构,即在钢种成份要求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合金成本。
第一种方法是合金替代,在保证工艺条件的基础上使用价格较低的品种,如微碳锰铁比低碳锰铁价格低约2000元,两种合金有效成份锰含量基本相同,差异只在于碳含量,对此可优化冶炼工艺,降低终点碳,以使用低碳锰铁替代微碳锰铁,以吨钢消耗锰铁20kg计算,
则替代后成本降低40元/t钢。
第二种方法是推进新工艺降低合金成本,以笔者所在钢厂为例,由于脱氧用的铝制品价格较高,对此开发了弱脱氧工艺,即使用价格较低的硅元素替代价格高的铝元素对钢水进行脱氧,通过测算弱脱氧工艺比强脱氧工艺综合铝耗降低0.53kg/t 钢,吨钢成本降低10.16元/t钢。
按每月可采用弱脱氧工艺品种产量5万t计算,则全月合金成本可降低51万元。
1.3 辅料成本降低
副原料主要指白灰、轻烧白云石及石灰石等熔剂。
降低辅料成本主要方向就是改进冶炼工艺。
受成本影响,各钢厂都在降低消耗上下工夫,主要办法是抓日常操作工人的操作,但是真正能够大幅度降低消耗的办法还是要从改变现有工艺,进行工艺创新入手。
笔者所在钢厂就是与首钢技术研究院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应现有工艺设备的少渣冶炼工艺,白灰、轻烧白云石等熔剂消耗大幅降低。
转炉白灰消耗由2011年的62kg/t钢降低到目前的41kg/t钢,轻烧白云石消耗由17kg/t钢降低到15.5kg/t钢。
熔剂消耗量降低,转炉的钢渣量随之降低,也有利于钢铁料消耗的下降。
2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直接推进炼钢工序成本的降低,因此炼钢系统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优势,推进新工艺、新品种的使用及开发,以最大的限度的降低炼钢工序成本,以迎
击严酷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冯捷,张红文.转炉炼钢生产[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