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博士用互联网思维卖水果引关注
- 格式:docx
- 大小:17.38 KB
- 文档页数:1
诸天大圣人_天大博士创业“卖菜” 估值过亿徐传超总是快人一步。
在他连续跳级、16岁便从山东农村考上大学时,就有人预言,这孩子脑子聪明能念到博士。
然而,他们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
徐传超确实在23岁就考上了博士,结果却又成了一个卖菜哥。
这个19分钟就能跑完5000米的学霸,又把神速用在了卖菜上。
徐传超用互联网+实体店的模式创办了以季莳鲜为品牌的农产品生鲜超市。
不到两年时间,在天津中心城区已经开了22家连锁店。
如今,季莳鲜已经成了天津单体最大的连锁生鲜超市,日均流水过百万元,员工370多人。
创新农超对接模式真正实现物美价廉烟台苹果、陇南蜂蜜、内蒙古土豆、玉田白菜在天津市南开区西湖道的一家季莳鲜生鲜超市里,400多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
这是一家围着老百姓厨房转的生鲜超市,最大的特点便宜!徐传超指着一种广西蜜橘举例说,这是从产地直采的蜜橘,,而对面的罗江路菜市场,。
为什么价差这么大?这就是徐传超的季莳鲜最大的秘诀,真正实现农超对接。
简单地说,农超对接就是让生产基地直通终端门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徐传超说,一个苹果,原来要经过产地合作社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6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菜篮子里,现在把中间环节减掉,让农民增收,也让普通消费者得利。
听起来容易,然而保证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一整套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这恰好用到了徐传超读博士时学的专业物流供应链。
而他做的是一件正在颠覆这个行业的事情。
他正在着手搭建一个农超对接的种植可视化与过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最终将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地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已经有人出一个多亿想收购徐传超的公司,被他婉拒,建立农产品超市仅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徐传超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真正的目标是要打造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塑一个行业。
曾失败两次赔了百万元买来成功经验徐传超总是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武汉飓风无限广告有限公司田甜农产品电商的「网红经济」——管大叔如何互联网“催熟“大樱桃a a a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CONTENT 目录第一部分客户背景前期准备第二部分推广过程第三部分执行效果第四部分案例总结第五部分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管大叔与樱桃①管大叔是山东烟台本地的一个质朴农民,拥有10年樱桃种植经验,家有樱桃园2亩;②接触微博营销工具粉丝通之前,只做传统的线下生意,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互联网销售;③管大叔售卖的樱桃系正宗烟台大樱桃,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
a a a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营销痛点⏹虽然种植时间长达10年,但品牌声量仅限于当地,知名度不高⏹仅专注与线下销售,市场份额受到生鲜电商挤压,存在滞销问题⏹线下销售环节冗长,且成本高a 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利用互联网提升知名度,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产生实际销售”a a a a a aa a a a a a a a a a a a☐农产品电商网红经济火热:微博衍生出南疆小哥、冬枣小哥等农产品电商红人,销售转化率好☐樱桃属于中高档水果,目标人群为中高消费人群,而微博平台聚集着大量具备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微博人群属性年轻化:更容易接受新的营销模式;愿意尝试网上订购送货到家的服务☐微博社交属性,曝光量大,可以圈粉沉淀粉丝、可以转发评论互动产生转化,可以直接引流到淘宝店促进转化☐定向精准,可与樱桃的消费人群匹配定向a a a a a aa a a a a aa a a a a a利用社交平台打造新农人网红形象,扩大品牌声量,提升线上销售转化a a a a a a。
大学生创业网上卖水果的故事(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学生创业网上卖水果的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网上卖水果的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实验室聊天聊出创业想法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牛人”姜军和王健乐是“菜小二”项目的两个股东,都是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菜小二”的创业想法来自两个合伙人一次在实验室的聊天。
2012年12月的一天,王健乐在实验室做实验,姜军给他送吃的,看见王健乐在写东西,姜军很好奇。
王健乐告诉他自己想做社区生鲜蔬菜配送的想法,这一下激起了姜军的兴趣,与王健乐不同,姜军想的是做高端写字楼的生活服务配送。
但这个想法只是放在脑袋里面,他们没有付诸实践。
2013年1月,两人决定一起创业,不过创业服务的对象不一样,于是两人先对市场进行了分析。
因为对学生市场很熟悉,目标人群最终锁定在整个邮电大学,配送暂定为水果,做好了再拓展至生鲜。
项目确定后,接下来他们开始着手组建团队,2013年2月,“菜小二”成立,他们找来了一批大学实验室里的`技术达人,做网站、APP、微信平台的技术研发、运作,还划分小二事业群、前端、后台、产品、安卓、IOS、游戏等。
重庆邮电大学附近一个80多平米的套间是他们的创业基地。
目前,“菜小二”团队约有20人,从研究生到本科生,聚集计算机、经管、传媒、通信、软等专业的各大牛人。
目标锁定“水果杯”网上下单线下配送想吃水果,吃两个太多,吃一个不过瘾,想吃多种水果,又怕每一样买点吃不完容易坏,去买路边的拼盘水果,又担心卫生问题,这让这个团队看到了商机。
在“菜小二”的网站,看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分成个人套餐和商务套餐专区。
价格最高的是“女神套餐”水果拼盘,包括桑葚、芒果、木瓜、圣女果、草莓、火龙果等,还有“英语不挂科”等等奇特的名字。
项目成员焦运森透露,各种水果制成的水果杯都是他们在非常干净卫生的环境下切好、装盒的,因为品种多,价格低,外面根本买不到,所以生意非常好。
龙源期刊网 北邮“合伙人”微信卖水果,每天盈利200元作者: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19期北京邮电大学三名学生合作经营微信公共号“微果吧”,通过微信在同学中卖水果。
9月9日上线至今,“微果吧”已吸引了1200余名客户。
8月,北邮人论坛上出现一则抱怨校内水果店的水果“价格高、质量差”的帖子,近一个月时间内“被顶了8500层楼”。
热帖也引起了通信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杨畅的注意,他萌生了通过微信帮同学们买水果的想法。
大二时在学校的创业工作坊,杨畅认识了工业设计专业的张皓,两人曾合伙管理人人网的“书友会”客户端。
新的创业点子,得到张皓的认同。
9月9日,两人从生活费中各抽出1000元作为创业资金,并在微信客户端用张皓的身份证实名登记了公共账号“微果吧”。
上线两天内,“微果吧”便积累了1000多名用户,“主要是女生。
”张皓说。
一周过去了,每天的订单接近100个,盈利200多元。
订单太多,人手不够。
杨畅开始在微信账号上招聘助手,一番长谈后,同学徐嘉伟也成了“微果吧”的“合伙人”。
杨畅和张皓先在微信中接受同学们的订货,晚上整理好一天的数据后,第二天拿着订单去批发市场进货。
为了运货方便,他们花1000元买了一辆二手电动三轮车,“租车一天30元,这样也节省了成本。
”目前,他们把“仓库”放在北邮科研楼下的地下车库。
张皓和徐嘉伟会挑拣几个雪梨,送给车库保安,感谢允许他们在地下车库存放水果。
“现在最缺的就是一个水果仓库。
”杨畅他们卖水果不论斤称,而是按“个”数卖。
原来,学生们买水果往往喜欢多几个品种,每种少买一点,杨畅他们便摸索出了这种销售方式。
导语:近日,就读于北航的国内最年轻博士生张炘炀,因媒体报导了他的争议言论而备受关注和非议。
他先是要求父母全款给自己在北京买房,并且声称这样做只是“希望活得有尊严”,继而直指“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
在这些奇谈怪论的背后,张炘炀会有着哪些同龄人所没有的想法和烦恼呢?他的处境又暴露出了“神童”教育的什么问题?与那些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相比,已经是博士生的张炘炀无疑是幸运的,然而,过早的智力开发又让他失掉了很多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乐趣。
学途顺畅但跨越成长焦虑多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
很显然,对于不断跳级,高考和考研相继成功的张炘炀来说,他的学途是顺畅的。
但过早地进入大学,也让他承受了很多跨越式成长带来的焦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焦虑是超出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
比如,刚进入大学时,他就担心自己重蹈曾经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的覆辙,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最终退学。
而且因为长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
他在大学期间曾埋怨北京房价高,但却被同学一句“滚出北京”给深深打击了,受了刺激的他不惜以论文答辩来“逼迫”父母为自己在北京买房,尽管这看上去不乏怄气的成分。
子承父志却压力山大无人知我们可以从报道中获知,张炘炀的父亲当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MBA,因支付不起高昂学费不得不放弃。
儿子天资甚高,实现他的未圆之梦希望很大,那么他刻意引导、督促儿子超常规地读书、升学,在今日文凭格外重要的中国,也是很正常的。
用张炘炀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升学轨迹,似乎是“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
不得不说,过早进入成人社会的张炘炀,其学历、专业水准以及社会知识远远超过同龄人,但生理、心智还是一个男孩,正因如此,他才基于要糖果的小孩心理,提出只有成家的成年人所迫切需要的住房要求。
zhigong falutiandi职场人生作为资深吃货,90后清华博士吴文迪和许多人一样,曾有这样的苦恼:全世界的零食何止千万,但只有极少数能在国内买到。
有时,我们花很多钱买回一大堆零食,却发现不好吃,只能忍痛扔掉。
吴博士从这个“痛点”中发现商机,退学做起了进口零食生意。
因定位精准,又做出了“舌尖上的文艺范儿”,他独创的“疯兔盒子”零食大礼包,每月净赚百万元!惊人之举:90后博士退学当“试吃员”1990年出生的吴文迪因成绩优异,曾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
2014年3月,再坚持一年就要博士毕业的他,却突然向家人宣布:我要退学去卖零食!亲友们震惊了,这简直是自毁前程的“作死”之举啊!吴文迪向家人解释说:“高学历的人就不能从小事做起吗?北大才子陈生,把一家卖猪肉的企业做成了上市公司。
当时他也被很多人嘲笑大材小用,现在回头看看,无非就是我国少了一个知识分子,却多了一家做安全食品的集团公司!何况我要做的,也不是简单的零食小贩,我要用互联网思维把小零食卖出大名堂。
”最终,24岁的吴文迪提前退学,拉着一帮精英搭档迈上了“零食创业”之路。
事实上,他的这个惊人之举,并非因为一时冲动,而是来源于这枚吃货的“舌尖痛点”。
吴文迪和妹妹从小爱吃零食,那种美味食物带给舌尖味蕾和内心的惊喜感,令兄妹俩欲罢不能。
松软可口的曲奇也好,甜而不腻的软糖也罢,入口霎时,简直能把人的心都美美地“融化”了!清华培养的“刨根问底的学术精神”,没有被他用到科学实验上,倒是用到了平时品尝进口零食上。
京东淘宝、楼下超市、千里之外的外国小铺……能买到的、热销的零食,吴文迪基本尝了个遍。
但令他烦恼的是,国内商超货架上的进口零食品种很少,相对于全世界琳琅满目的美味零食而言,能轻松买到的寥寥可数。
而且,一不小心还会买回临近保质期的“陈货”,口感会大打折扣,但售价依然比国产零食高出数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吴文迪拿出做学术的精神,对进口零食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傅科:“水果大王”辞职创业网上卖水果傅科:“水果大王”辞职创业网上卖水果短短一周,550个订单,1.5吨芒果这几天上虞小伙傅科忙碌并幸福着,他小小的创业梦想总算踏上了正轨。
两周时间三省六地,足迹遍布云南昆明、广西百色、凭祥、南宁和防城港、海南海口,跨越数千公里这些日子来的辛苦,总算都有了点回报。
傅科毕业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之前一直在国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年收入30万以上。
2014年底,30岁的他,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选择在网上卖起了水果,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疑问,创业初期的艰辛只为圆一个他一直以来的未曾熄灭过的创业梦想。
一次芒果园的之旅点燃了他蕴藏已久的创业激情傅科的妻子是广西百色人。
2014年初,他和妻子回广西,刚好是芒果成熟的季节,于是,一家人便开车前往果园采摘芒果。
说是去果园采摘,其实只是看和吃而已,采摘全由果农帮忙完成。
30多度的高温下,果农采摘完后已全身湿透。
在跟果农的闲聊的过程中,傅科得知,果农夫妻二人经营两亩多的芒果园,全年辛苦劳作,刨去肥料、农药成本,就芒果这一块整年的收入非常微薄,联想到江浙一带芒果的售价,品相好的大芒果一般售价均在20元左右一斤,其中的大额利润全被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和零售商户赚取。
一边是果农的辛苦劳动仅换来微薄的收入,另一边则是消费者花了较高的价格买到了并不怎么新鲜的芒果。
有什么可以解决其中的矛盾?傅科第一时间想到了互联网电商。
到互联网上卖水果,将芒果以及其他水果,直接从田头送到消费者的手上。
想到这里,他一直以来的创业激情又再次被点燃,犹如一颗小火苗,在心中熊熊燃烧了起来。
毅然辞职,用努力为自己交答卷梦想被点燃后,傅科一方面开始从网上了解各种电商讯息,另一方面开始频繁走访附近各种水果产地,了解水果市场的价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研究,他终于鼓起勇气交上了辞职信。
说实话,我也30岁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个年龄放弃一切从新开始,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也是破釜沉舟了。
80后创业故事-清华小子独创果酷网,“鲜果切”切出大生意清华IT男贾冉辞去高薪工作,创设果酷网。
如今,他已凭借上千万的年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鲜切水果王”。
这位“80后”是怎样“切”出财富人生的?不当淘宝金领,清华硕士辞职卖水果贾冉1983年出生,200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系读研究生。
2008年硕士毕业后,贾冉先后进入BEA、IBM和淘宝公司做软件工程师。
在淘宝公司工作期间,贾冉每天对着电脑不停地忙碌,早上带到公司的苹果,往往又在晚上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家。
而这在同事中也是常见的事儿。
贾冉的不少同事选择中午跑去距离公司5分钟路程的星巴克,买上一杯不到10块水果切片的“水果杯”。
这触发了贾冉的“生意直觉”:如果把洗好、切好的水果送到注重健康的白领上班族面前,一定会大受欢迎!通过一番市场调查,贾冉发现国内还没有人做“鲜果切”生意,市场空间很大!2007年,美国一家名为Ready Pac的鲜果切公司创造了7亿美金的销售奇迹,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标杆。
发现商机后,贾冉毅然辞掉了工作。
当时他在淘宝的年薪是30万元,公司还给他分了不少期权股票,辞职意味着他放弃了这诱人的一切。
父母和朋友听说此事后非常惊愕,坚决反对。
贾冉不得不请出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轮番请自己的父母吃饭,给他们讲做“鲜果切”生意的可行性,两位老人这才渐渐放下悬着的心。
2010年6月,贾冉拿出10万元积蓄,与两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果酷网——一家专门做“鲜果切”定制和配送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
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6层居民楼里,全国第一家专卖“鲜果切”的公司开张了。
“攻占”百度总部,生意起死回生把水果洗干净切了卖,这个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生意,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网站页面不好看,贾冉与合伙人每天编程到凌晨两三点;宣传不到位,他们天天顶着烈日在地铁口散发传单,访问量却总上不去;库房、加工车间都在位于顶层的公寓里,每天得爬十几趟楼梯,把讨价还价批回来的五六百斤水果,一箱箱地扛上去……然后搬到加工间切割、包装,最后再配送到客户手中。
在读博士用互联网思维卖水果引关注
2015年08月10日 17: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8月10日电(记者李凤双孟含琪段续)吉林省长春市“80后”姚婷第一次来到“果语堂”时,就被店内个性化的装修和包装精美的水果吸引。
在实体店购买了几次后,她开始在这家店的网络平台下单。
果语堂(长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开业当年营业额就达1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4200万元。
小小水果能带来如此收益,谁也没想到。
团队的创始人之一是一位1986年出生的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这一特殊的身份引起了各方关注。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魔力。
”他说。
2010年,王熙博本科毕业后远赴英国攻读新媒体与社会学硕士。
“这个专业当时在中国很冷门,但给我提供了非常深厚的互联网知识储备。
”他说。
2013年,王熙博刚回国时曾创办一家同城餐饮配送公司,后又和几位好友创办了“果语堂”。
历经几次战略调整,他们确立了“电商平台+实体店”的发展模式。
“先让消费者在实体店体验到水果品质,形成信任后更容易拓展线上市场。
”王熙博说,今年企业销售收入已近1700万,开设了10家实体店,培养了近1000名核心用户。
在他们的店铺,每位顾客的消费习惯都被详细记录和分析,梳理后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营销。
“最终的愿景就是,当用户想吃水果时,我们已将产品送到。
”王熙博说。
企业建立起与果农直接对接的机制,按照市场需求指导果农种植,还搭建平台促成果农与高校专家对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企业的管理别出心裁,巧妙的将互联网思维融入。
“我们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公司没有董事长和CEO,而是设立首席运营官和首席品牌官,以项目组的形式管理。
”王熙博说。
基础运营管理人员严谨细致,执行力强,项目组攻关人员思维跳跃,随时调整策略,两种运营团队在企业内各司其职,“这种结构适合初创企业,发展快、周期短。
”王熙博说。
“资金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我们现在更关注合伙人在资源方面的多样性。
”王熙博的创业观悄然改变。
如今,“果语堂”的7名合伙人在企业经营上各有专长,有人在生鲜渠道上经营多年,有人擅长企业品牌塑造,有人精通企业管理……
王熙博和他的伙伴们在未知、新兴行业敢想敢做,正是中国东北地区急需的创新精神,尽管是星星之火,却能起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示范效应。
尽管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尚不够浓厚。
但在王熙博看来,今年吉林省扶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力度在加强,环境也逐渐向好。
“果语堂”公司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创业孵化器和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搭建起来,为创业者提供房租减免、贷款贴息等补贴。
“2013年,我的研究生同学中只有我一人在创业。
如今也有人开始辞职?下海?。
”他说。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吉林大学时,王熙博还有幸与总理对话。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王熙博计划今年铺设30到40家实体店。
“如果还能有机会与总理对话,我希望交出更满意的答卷。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