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国际私法学发展轨迹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三章国际私法立法与学说的历史发展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国际私法的立法和理论发展历史,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说,及其在国际私法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国际私法的几种主要学说(一)法则区别说1.意大利法则区别说代表人物巴托鲁斯,14世纪。
是国际私法的鼻祖。
11世纪,罗马法作为普通法在意大利各城邦普遍适用,但各城邦根据已流行于各自领域内的习惯,制定了作为特别法的“法则”。
为解决各城邦法则之间的冲突,产生了法则区别说。
学说的内容:主张将法则区分为三大类,即“人法”、“物法”和“行为法”。
认为凡是物法,只能在本城邦内适用,人法则可随人在域外适用。
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抓住了法律的域内域外效力这个法律冲突的根本点,开国际私法之先河。
2、法国法则区别说代表人物杜摩兰及达让特莱。
16世纪。
杜摩兰:为顺应新兴的商人阶级希望建立一个比较自由的市场的需要,提出著名的“意思自治”原则。
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习惯法。
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合同法律适用中的首要原则。
达让特莱:主张严格的法律属地主义原则。
在人法、物法之外又提出了“混合法则”的概念。
认为,虽然“混合法则”既涉及人法,又涉及物法,但更接近于物法,具有属地法的性质。
3、荷兰的法则区别说代表人物胡伯。
17世纪。
创立了国际礼让说,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1)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在其领土的界限内有其效力,并拘束其全体居民,但在此界限以外无效力;(2)在一国领土界限内的一切人,不论是定居还是暂时居住,都应视为该国的居民;(3)各国的统治者出于“礼让”,应互相尊重他国法律,使其在适用于本国境内以后,在其他国家也保持其效力,但以本国主权及臣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为限。
胡伯的国际礼让说对英美国际私法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二)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萨维尼,19世纪。
创立了法律关系本座说。
该学说认为,各国的法律形成一个法律的共同体,而每一法律关系依其性质总是与一定地域的法律相联系,也就是说每一法律关系都象人有其住所一样,都有其本座,找出其本座,该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及对当代的启示中国国际私法是指国内私法与国际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是国际法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国际关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也处于恢复和发展的良性轨道上,为中国与世界的全球化提供了有效的法律规范和保障。
可以说,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发掘,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不仅能够提供我们有关法律的智慧,更能够给我们提出当今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以及茶马古道开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的历史,贸易、投资和战略活动之间伴随着法律法规的发展。
如汉代,出现了《九使规则书》等规定,从实践中形成了外国在中国的行为要求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以及有关国境外外国人个人权利的一系列相关法律,如《汉传四库全书》中的《甬道令》和《秦等法》、《秦九韶》。
这些法律,尽管属于古老的内容,但关于对外活动的法律原则,多少预示了未来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发展路径。
明朝时,国际私法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完善并调整了以前所制定的法律和相关制度,如《开明大体》、《开元章》、《宽太宗海关大理》、《熟门廷舆》等,使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性。
同时,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新的国际私法的发展内容,如官国权利关系、世交法、贸易法、人权保障法等等,有助于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和更新。
近现代,鸦片战争后,针对外国人,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屈从了对方的压力,开始了一种开放式政策。
这时期,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约法广则》、《治安约法》、《山东等条约》等相关公法,开始进入大促进国家法律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其中,也充分考虑了国际私法在当时中国法律体系里的体现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开始尊重外国企业的权利和利益,搭建起外国企业与中国政府合法合作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国际私法制度。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文献综述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中国国际私法是指处理与国外关系有关的民事案件的法律规则。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私法的重要性和需求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国际私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际私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过程。
在传统时期,中国的国际私法主要依据国际条约和外国法律来处理跨境案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私法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学者开始系统研究国际私法理论,并对国际私法在中国的适用进行深入探讨。
三、国际私法的相关法律体系国际私法的适用涉及多个法律体系,包括国际条约、国内法律和国际惯例等。
在中国,国际私法的适用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法律的规范。
中国还加入了多项国际条约,如《海牙国际私法公约》等,以规范国际私法领域的适用。
四、中国国际私法领域的研究现状当前,中国国际私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涵盖了国际私法理论、国际私法实务和国际私法立法等多个方面。
学者们通过对国际私法理论的分析和探讨,加深了对国际私法原则的理解;他们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为国际私法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中国国际私法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国际私法在中国的适用范围和深度将不断扩大。
未来,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国际私法理论研究,提升国际私法的学术水平;二是完善国际私法的实务应用,促进国际私法与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三是加强国际私法立法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私法法律体系。
六、个人观点和总结中国国际私法发展的文献综述,不仅有助于对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的全面了解,也为中国国际私法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加重视国际私法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促进国际私法与国际社会的融合与交流,为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私法之发展史,代表人物(有可能会在填空题出题)简练版:一、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史★ 1、中国唐朝《永徽律》2、欧洲1756年的《巴伐利亚法典》3、1794年的《普鲁士法典》4、1804年有《法国民法典》二、国际私法的国际立法史(一)统一国际私法的国际组织及其成就★ 1、最有成效、最富影响的当首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其历史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2、泛美会议3、美洲国家组织国际私法会议(二)统一私法的国际组织及其成就★ 1、首推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学会”。
它是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从事私法统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其次则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三、国际私法学说史(一)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代表人物是意大利人,巴托鲁斯(二)法国的法则区别说★1、法国人,杜摩兰2、法国法学家,让特莱(三)荷兰的国际礼让说:代表人物:胡伯(四)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德国人萨维尼,被喻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五)英国的既得权说★牛津大学的法学教授戴西,标志着国际私法新里程碑。
(六)库克的“本地法”说:美国法学教授库克详细版:中国唐朝《永徽律》中有“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样的冲突规范。
在欧洲,通过国内立法来系统地制定成文的冲突法,曾受到18世纪荷兰学派“国际礼让说”和萨维尼“法律关系本座说”的重大影响。
最早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则的,在欧洲可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和1794年《普鲁士法典》。
但对以后的国际私法立法发生更大影响的还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关于冲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属人法方面,把自“法则区别说”以来一直在欧洲实行的住所地法改为国籍国法。
(2)通过单边冲突规范只规定对什么问题适用法国法。
(3)《法国民法典》采取分散在有关编章中规定实体民法规范的同时,附带规定相关冲突规范的立法方式,对以后许多国家的立法也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国际私法发展史第二章国际私法发展史第一节国际私法的学说史“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范围(法律关系)准据法问题:1、为什么要适用外国法?2、如何进行法律选择(法律选择的依据)?法则区别说之前的冲突法史1、七世纪中叶:唐《永徽律》第一篇《名例章》:“诸化外认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依法律论。
”(最早的冲突法规则)2、12世纪的欧洲:阿尔德里克斯(Aldricus):“如果属于几个不同省份的人们在审判员面前诉讼,而这几个省份又有不同的习惯法的时候,就发生审判员应该适用哪个省份的习惯法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审判员应该适用他认为是最好并较为有用的法律。
”(优法方法的起源)学说:时间、人物、背景、内容、评价一、传统的冲突法理论(一)法则区别说(二)国际礼让说(三)既得权说(四)法律关系本座说(比尔理论)二、现代的冲突法理论(美国冲突法革命)三、当代的冲突法理论(规则与方法的融合)一、传统冲突法理论(一)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Statute Theory)1、产生的时间:13-14世纪2、代表人物:巴特鲁斯3、背景:a.经济:各城邦之间商业交往频繁。
b.法律:各城邦有了自己的法则。
c.冲突:城邦法与城邦法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罗马法没有给予回答。
d.理论:后注释法学派的兴起。
4、核心内容:(1)从研究城邦的法律是否具有域外效力(即法则的适用范围)问题入手(2)法则的适用范围取决于法则的类型(3)对城邦的法则进行分类:人法、物法、混合法。
人法是属人的,适用于本城邦的属民,具有域外效力;物法是属地的,只适用于城邦内的物,具有属地效力;混合法是涉及行为的法则,适用于制定者领土内订立的契约。
提出许多重要的法律选择规则,如:-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问题,依属人法。
-法律行为的方式,依行为地法。
-合同的成立,依缔约地法。
-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
-诉讼程序,依法院地法。
20世纪国际私法学发展轨迹概述 20世纪国际私法学发展轨迹概述 彭欢燕* (武汉大学 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20世纪国际私法学挣脱冲突法的禁锢,在研究范围、基本理论
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国际私法学的性质也由“国内法”向“兼具国内法与国际法”方向发展。笔者概述其发展轨迹,并简述其对21世纪中国国际私法学发展的两点启示。同时认为,20世纪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轨迹已清晰地昭示出,正日益走向成熟的国际私法学将在21世纪得到持续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关键词:国际私法学 发展 轨迹 启示 趋势 On the Track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20th Century Abstract: In 20th century,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broke loose the durance and has made great improvement from research score, foundation theory to research measures and so on. The nature of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has changed from National to Betwee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narration on the track of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20th century and explains two apocalypses to help develop Chinese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21st. At same tim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rack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f 20th century has told us clearly that the trend will not be reversed for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maturing increasingly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in 21st century.
Keywords: Science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development track apocalypse trend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20世纪,驶入21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为此而做出回应。国际私法学,一个不算年轻,但却自其诞生时起,就在概念、范围和基本理论上,被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所不断争论的法律科学,在21世纪之初,面对眼前的诸多挑战与许多机遇,该如何应对与发展呢?这是一个不仅让国际私法学界,也是让世人关心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笔者在此回眸百年,以期探寻其发展的轨迹,以此远望新世纪的国际私法学。
20世纪国际私法学发展轨迹概述 瞻前先顾后。在21世纪来临之前,许多国际私法学者已对20世纪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 一、塞缪尼德斯教授对法律选择问题的回顾 1998年7月26日至8月2日,在波士顿召开的第15次比较法国际大会上,塞缪尼德斯(Symen C.Symeonides)教授围绕着“20世纪末国际私法究竟进步还是退步”这一主题作了总报告,报告就法律选择问题归纳了18个国家的有关实践和理论,对20世纪国际私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评价与反思。主要包括五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多边、单边的和实体的方法之间的对立或并存。总报告人给出了多边主义、单边主义和实体法三种方法的定义,并指出:在整个历史上,法律选择的思维除了这三种基本方法外,一直没有进展。报告人认为,在历史上,第一种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是实体法方法。但在罗马帝国崩溃前,实体方法就消失了。当罗马法在西欧被“复兴”的时候,在所涉各法律中进行选择而不是融合的思想开始出现,现代冲突法因此而产生了。首先适用的冲突方法是单边方法。但到十九世纪单边方法遭到了萨维尼强有力的批评。20世纪初,双边或多边的方法已极大地压倒了单边方法,几乎主宰了国际私法界。20世纪末期,双边的或多边方法继续居于主导地位。不过,单边方法也以几种形式部分地恢复了原来的地位。实体方法则以许多的国际实体法,即国际公约和其他形式出现,从而部分地降低了冲突方法的主导地位。 第二,法律的确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张力关系及法律选择规则与选择方法之间的对立或并存。报告人认为,法律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及统一性的要求与法律的灵活性、衡平性及具体案件具体解决的需要之间的张力关系就像法律本身一样古老。在20世纪初期,大多数国际私法制度,特别是那些更多的依赖成文法的制度里,对法律确定性的重视高于灵活性(或提高了确定性的价值与地位)。但20世纪末,几乎所有的制度都从不同程度上转向了灵活性。美国与欧洲国际私法的发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式。 第三,管辖权选择规则和“内容导向”规则或方法之间的对立与并存。报告人认为,传统的法律选择规则只要求法官选择案件所要适用法律所属的国家,而对法律的实体内容毫不理会,即是一种“管辖权选择规则”。20世纪末,在法律冲突的解决中更理智地考虑这些法律内容的方法,即“内容选择方法”已有了更广泛的基础。而且,各国法律制度对法律内容的考虑并不是简单地抛弃“管辖权选择规则”,而是注意将二者融合。这在20世纪初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第四,“冲突公正”与“实质公正”之间的两难问题。报告人认为,国际私法的古典学派主张国际私法的目的在于从空间上对法律冲突实现最佳解决,即“冲突正义”。20世纪末,这种观点依然盛行,但“实质正义”的观点已经开始产生影响。而且传统观点也接受了实体正义在许多案件中对冲突正义的修正作用。因此,报告人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非此及彼”,而是追求冲突正义时何时、怎样、多大程度上考虑实质正义的问题。 第五,国际统一目标和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之间的冲突。报告人认为,国际私法的传统观念总是将判决结果的一致性作为法律选择过程的唯一目标。但20世纪国际私法的发展史表明,这种目标是那么遥远,于是许多国家开始将国家利益也作为法律选择的目标之一。[1] 此报告建立在翔实的材料基础上,因而颇有深度和广度。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时间限制,他只就法律选择问题进行了回顾。因此就国际私法学而言,这种回顾缺乏全面性。特别是在国际私法学的范围还存在争论的今天,这种回顾无疑不利于我们对国际私法学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而且,其法律解决方法的轨迹线路也与我国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不同,如他认为法律冲突的实体解决方法(罗马法时代的“万民法”)先于冲突解决方法,而我国大多数学者则主张冲突法解决方法先于实体法,认为由于万民法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也不是法律适用规范,外邦人所属城邦的法律还没得到罗马法学家的承认。所以,当时并没有产生国际私法。 [2] 二、韩德培教授对当代国际私法学晚近发展的总结 我国国际私法学著名教授韩德培先生通过广泛研究世界各国国际私法在法律选择方面的一些改革,归纳出当代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主要表现在:(1)弹性连结原则被逐渐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最密切联系原则、选择性连结因素和补充性连结因素的采用;(2)政策定向和结果选择方法在法律选择中受到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保护、适用对弱者最有利的法律、法院根据政策和结果的需要可以较灵活地自由裁量等;(3)在当事人选择法律和法院地法优先适用方面,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一方面在某些类型的契约方面有受到限制的趋势,另一方面其适用范围又扩大到契约领域以外,甚至扩大到家庭法领域,而当事人选择法律往往导致法院地法的适用,法律适用的“回家趋势”仍然存在;(4)“直接适用的法律”和实体法解决方法的新发展。“直接适用的法律”不依赖于连结因素的指引,而是依据它所体现的政策与有关案件的关系程度,自己决定自己的适用范围,这种“直接适用的法律”主要是法院地国的法律,也包括在案件中有重大政策利益的外国法,其中还涉及外国的公法。与此同时,国际统一实体法在解决涉外因素或国际因素的法律案件中的重要性日渐为人们所认识。 [3] 三、其他学者对国际私法学的回顾 有学者将上个世纪国际私法学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至70年代;70年代至世纪末。并认为在这三个阶段,国际私法的发展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迅速,其成果卓著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在第一阶段,国际私法的理论发展十分丰富,孟西尼、戴西、柯里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将统一国际私法工作做得很大,如布斯塔曼特法典。由于缺乏经济实践发展的根基,之后代之专门性的公约和立法。第二阶段,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取得了长足进展。而最具代表性的是, 美国开展了“冲突法”革命,诞生了第二部《冲突法重述》,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取代了“既得权学说”,并且抛弃了硬性规则。第三阶段,国际私法的法典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国际私法的趋同化趋向则明显加强。 [4] 有的学者则从国际私法理论流变与西方法哲学思潮二者关系的角度,总结得出2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给国际私法提供了崭新的处理法律冲突的智慧与经验。 [5]笔者认为,此总结是对国际私法学在20世纪发展原因的深层剖析。 四、20世纪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轨迹概述 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20世纪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应该说,一百年来,国际私法学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只在一个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6]笔者以为,就国际私法学学科体系的整体而言,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轨迹:
(一)国际私法学的研究范围从起初的冲突法向冲突法、实体法、程序法并存发展。特别是国际统一实体私法已成为国际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际统一实体私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和相关具体领域的统一实体私法内容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7]关于国际私法学研究范围的问题一直是国际私法学中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20世纪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许多国际私法学者开始转变国际私法即冲突法的观点。如法国学者戈得曼(Goldman)和英国学者施密托夫(Schmitthoff)认为,随着统一国际民商实体法公约和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贸易惯例不断增多,应该把国际私法的范围加以扩展,把这些统一实体法也包括进国际私法。又如荷兰学者弗鲁恩德也认为国际私法是由以下三个基本事实构成的,即人们在处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需要选择法律;需要选择法院司法管辖权以及许多国家鉴于法律选择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同意制定的统一实体法。[8]而且对于统一实体私法之外的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实体法,有的学者以前不主张纳入国际私法,在20世纪末开始予以修正而提出此类规范也应纳入国际私法,如李双元教授。 [9]与此同时,冲突法在经历了20世纪初国际统一实体私法立法的强大冲击和70,80年代自身“软化”的努力后,也重新焕发活力,其在国际私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再次得以肯定。此外,一些带有公法性质的经济法规的冲突法问题也进入到国际私法学者的研究视野。 [10] (二)国际私法的国际性成分增加,其法律性质更趋于国际性。对于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到底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法律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各国国际私法理论及实际工作部门。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增多,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日益增强之势,如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联合国法律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等国际性、区域性组织都纷纷加强有关统一冲突法、统一实体法及统一程序法的立法工作。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使得国际统一私法规范的数量增加,特别是国际统一实体私法规范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私法学的性质从单纯的国内法向国际法方向发展。当然,国际私法的民族性决定了各国在婚姻、继承等方面的统一还难以实现。但国际私法学的性质至少已到了介于国内法与国际法二者之间的程度,正如有的学者所称“国际私法无疑已完成了由国内法向兼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性质的转变” [11]。 (三)国际私法的理论因研究范围的扩大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私法学由当初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