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_张利平
- 格式:pdf
- 大小:641.9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水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质量,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水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利用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
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因此,探讨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对于构建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体系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水资源供需失衡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失衡现象比较严重。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出现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 000亿多元。
在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约4.8亿,实际人均用水约为96m3,按照人均每年120 m3的标准,城市总缺水量为90亿m3。
目前,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200 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在农村约有3亿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资源供需失衡,缺水的形势在日益严重。
1.2 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全国的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0.8。
2000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78 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据统计,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30%~40%,而发达国家为75%~85%。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
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
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
青岛农业大学《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学生专业班级 10级食科三班学生姓名(学号) 于娟(2010)任课教师完成时间 2011—10-20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摘要: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人类就不能生存。
但是,现在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它,找出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水资源问题应对策略一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阻力。
我国当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下:1、人均水资源总量短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
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国,尤其是在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十分密集的河网。
虽然河流众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的国家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大,人口比例也较高,耕地也比较多。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人口比例一般,但是耕地比例就很高,而他的人均水资源是比较少的。
内陆河片,人口比例低,耕地比例也低,人均水资源却很多。
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80%。
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汛期(6—9)月径流量十分集中。
3、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河湖污染有加重之势。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度发达,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渣,所有的这些废弃物往往直接排放或倾倒入江河湖海,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 200 m3降至l 700至1 800m3,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①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②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③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而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 200 m3,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l%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高达五、六百倍。
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
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水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
二、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随着河流中上游水利工程的不断修建,引水量急剧增加。
河流的天然水文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造成进入下游地区的水量越来越少,致使不少河流发生了断流,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2.1 河道断流,功能丧失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海河是最早发生断流的大河。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评价与挑战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客观评价和挑战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评价1.水资源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十多个国家之一,但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此外,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非常不平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2.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在城市供水中,平均20%左右的水会浪费掉。
在农业用水中,由于传统灌溉方式的原因,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还造成了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因此,提高用水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减轻用水压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水污染问题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根据《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为51.7万吨,氨氮排放为98.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7.5万吨。
水污染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1.水资源的短缺随着中国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获得越来越多的竞争。
在南方地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虽然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相对来说,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常年缺水的情况也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问题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尚有改进的空间。
另外,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需要采取全面的、系统化的治理方法。
例如,单纯地推动水厂、工业企业等控制污染物排放,但对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化肥等“非点源”污染的管理措施尚不完善。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全球的水循环模式,也对中国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世界水日报告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世界水日是一个呼吁全球关注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日子,每年的3月22日被指定为世界水日。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利用却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将从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视。
水资源利用现状:首先,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总量有限,过度开采和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且每天有大量淡水资源被过度污染。
这些情况都在加剧全球水资源的不平衡和紧缺。
其次,农业、工业和城市居民的需求对水资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农业用水、工业制造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大幅增长,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再次,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稀缺,而在另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一些地区因水资源匮乏而无法良好发展,也加大了地区之间的水资源争夺和纠纷。
水资源利用问题分析:首先,缺乏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在开采、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也使得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对水资源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加剧了对水资源的破坏。
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给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
最后,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浪费也是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水资源被用于生产和消费不必要的产品,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令许多有限的水资源流失殆尽。
人们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动力,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
综上所述,全球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十分复杂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供应量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较为严峻。
一方面,水资源的供水量不足。
截至2019年,中国全国平均水资源量为2.15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供水缺口不断扩大,而且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利用结构存在重大问题。
据统计,工业、农业和城市配套建设行业在我国用水总量中占比逐年增加。
特别是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占比过高,造成了用水结构的不协调。
二、对策及建议1.加强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在改善用水结构的同时,还必须采取节水、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措施。
例如,积极推广节水型农业、工业技术和设备,大力开发再生水资源、雨水资源和海水淡化技术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机制。
对水资源领域的政策进行完善,使水资源管理和核定等方面的标准更加完善和透明。
此外,也要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水资源交易和定价制度。
3.落实水权制度和实行水资源区域性管理。
从源头上保护和优化水资源,拓宽水资源渠道,加强保护水资源,从而形成功能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强化水资源监测与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和监管平台,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普及水资源意识和技能。
在全社会开展水资源节约、环保宣传和教育,加强水资源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全民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总结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而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严重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关于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分析我国水文水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水文水资源的分析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水文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水文水资源的现状1.水文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是世界上水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2.水利设施我国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完整体系的水利工程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老旧的水利设施需要加强维护和更新改造。
3.水资源管理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面还需要加强。
1.水资源污染我国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已经被严重污染,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2.水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因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
这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尽管我国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老旧的水利设施和未完善的设施问题,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水资源之间的矛盾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我国水资源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国内的一些地区由于缺水问题已经发展不足,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
1.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
2.优化水资源分布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的调配和开发利用力度,在保证东部地区供水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的补给和开发利用。
3.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更新政府要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修复一些老旧的水利设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中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调查报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水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对中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调查篇章一、中国水资源状况我们首先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据统计,中国的总水资源量达到了近50000亿立方米。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相对较少。
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中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二、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发现,中国农业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占据了绝大部分。
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和养殖业,而在一些地区,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中国工业和城市用水也在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可小觑。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国的水资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项。
政府通过建立水资源保护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和调控,并实施节水措施。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建议篇章一、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公众的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水资源宝贵性的认识。
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提倡节水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现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农业用水方式我们建议农业部门采取措施优化农业用水方式。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改进养殖水环境管理,可以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农作物和养殖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工业与城市用水管理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对工业和城市用水的管理监督。
通过实施严格的水资源审批制度,加强对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的管控,可以限制浪费现象的发生。
同时,鼓励工业和城市部门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四、注重生态保护与水资源调配我们建议政府注重生态保护工作,并合理进行水资源的调配。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中国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灾害频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中国水资源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包括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情况等方面,并深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减少水灾害的发生,从而为实现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本文概述,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包括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详细分析;第三部分为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和原因分析,深入剖析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为推动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气候条件的国家,水资源的总量相对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中国水资源现状的突出问题。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地理分布不均导致了许多北方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张丽平摘要:水利工程设计环节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节点,直接影响后期的施工管理、布置以及作业。
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分析,探究合理的优化对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该文主要对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优化1生态理念生态理念指的是人类为了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而提出的一种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生态理念可以应用于水利设计中,即在水利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发挥出保护自然生态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
2生态意识理解与水利设计相结合的原则2.1实用性原则在将水生态环保理念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水资源调控,防洪和抗旱功能,并在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在确保水利工程的实际功能同时,实现水利工程对环境生态保护的功能。
与此同时,水利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实践过程中,设计单位应综合考虑水利设施周围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因素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实用性强、经济性更高的生态设计方案。
2.2缓解原则自然环境可以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循环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污染净化调节功能。
所以,在水资源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的融入和渗透需要坚持缓解性原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超负荷的过度破坏,使自然界能够通过自身的污染修复能力实现自我净化。
2.3整体性原则在水利设计融入生态理念时,要将水利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当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整体性原则,结合当地的地址特点、气候因素、水文资源和动植物生活情况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行过程中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最大程度的降低水利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实现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有效融入。
第18卷第2期2009年2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 iro nm ent in the Yang tze BasinVol.18No.2Feb.2009文章编号:1004 8227(2009)02 0116 05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张利平1,2,夏 军3,胡志芳1(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2.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 要: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
认为21世纪中国的水资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安全文献标识码:A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
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剧增,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用水量急剧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
1997年联合国发布的 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 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1~6]。
中国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5~10]。
1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主要特点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 08万亿m3 (648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 77万亿m3。
其中地表水2 67万亿m3,地下水0 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 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 1万亿m3。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50m3。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1,12]。
表1是最近8年中国的水资源的变化。
表1 1999~2006中国水资源的变化*T ab.1 Water Reso urces Change inChina from1999to2006年份全国降水量(mm)全国水资源总量(亿m3)1999629.1028195.72000633.2027700.82001612.4026867.82002659.7028261.32003640.0026965.82004601.0024130.02005644.3028053.02006610.8025330.0 1999~2006年5年平均633.0527073.11956~1979年多年平均648.0028124.4*引自中国水资源公报收稿日期:2008 01 24;修回日期:2008 03 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61、40730632、40675070);科技部公益研究项目(2005DBI3J101)作者简介:张利平(1971~ ),男,湖北省黄冈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学研究.E m ail:zlpw hu@s 从中国大陆水资源总量的趋势看,最近的20多年中,由于环境变化,如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降水和水资源数量略有减少,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地区等),水资源数量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
北方缺水地区持续枯水年份的出现,以及黄河、淮河、海河与汉江同时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
目前我国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 77万亿m3,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度约284m 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6位。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平均占有量很少。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200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耕地的平均占有径流量为28.32 103m3/hm2,仅为世界平均数的80%[3,4]。
(2)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年际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比值,长江以南中等河流在5以下,北方地区多在10以上,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
年内分布则是夏秋季水多,冬春季水少[14]。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短期径流过于集中,易于造成洪水灾害的发生。
例如:1998年属于丰水年,全国河川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6247亿m3,其中长江偏多3491亿m3(多36 7%),松花江偏多693亿m3(多90 9%),长江、嫩江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
2001年干旱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河川径流量偏少,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比正常年份来水偏少23%~67%,长江也偏少6 9%,仅东南、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内陆来水偏丰。
(3)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 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 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
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
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
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m3,而北方只有9645m3,前者是后者的3倍[6]。
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性与全国人口、耕地和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构成了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不匹配的特点。
表2 水资源、人口、耕地、G DP人均与每公顷耕地平均水资源比较[4]T ab.2 Co mpar ison of W ater Resour ces w ith Po pulat ion,P lantatio n and GDP per Ca pit a分区占全国(%)水资源人口耕地GDP人均水量(m3)199720102050每公顷耕地平均水量(m3)东北(松辽)7.09.620.210.41646150112879900华北(黄淮海)7.734.739.432.45004493895595西北(内陆河) 4.8 2.1 5.7 1.748764140333123835南方(长江以南)80.453.634.755.534812952263464755全国10010010010022202050176028320(4)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的农业水灌溉利用系数为0.3~0 4,而发达国家达到0.7~0 8。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全国的污废水排放量快速增长。
目前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废污水排放量每年达445 108m3(未包括县以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其中80%左右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引起大面积水体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
2005年,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km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 类水河长占5 1%, 类水河长占28 7%, 类水河长占27 1%, 类水河长占11 8%, 类水河长占6 0%,劣 类水河长占21 3%[15]。
2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治水害、兴水利,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历史。
117第2期 张利平等: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建国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到2000年建成水库8 5万座,总库容5100亿m3;年供水能力已由1949年的约1000亿m3增加到近5700亿m3,发展灌溉面积8 5亿hm2;修建堤防27万km,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km2;水电装机7680万kW,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m3。
其中:农业3784亿m3,占68 8%;工业1139亿m3,占20 7%;生活用水575亿m3,占10 5%。
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
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m3,万元GDP用水量281m3,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8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9m3(1亩=1/15hm2),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219L/d,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89L/d[13]。
3 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洪灾损失高达12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 4%。
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1998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少地区连起码的需求也不能满足。
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
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m3左右。
20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耕地面积0 27亿hm2,年平均粮食减产200多亿kg,占总产量的比例则达到4 7%,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4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