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680.15 KB
- 文档页数:2
《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文化岭南的背景与意义 (2)1.2 本书的目的与结构 (4)二、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5)2.1 古代岭南的文化交流 (6)2.1.1 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 (8)2.1.2 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高峰 (9)2.2 近现代岭南的文化交流 (10)2.2.1 鸦片战争后的文化交流变化 (10)2.2.2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交流发展 (11)三、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13)3.1 文学艺术的交流 (14)3.1.1 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的交流 (15)3.1.2 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交流 (17)3.2 教育科技的交流 (19)3.2.1 学术研究、教育制度、科技发展的交流 (20)3.2.2 留学、考察、专家互访等人才交流 (22)3.3 饮食文化的交流 (23)3.3.1 地方特色美食的交流 (24)3.3.2 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5)四、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27)4.1 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28)4.1.1 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往来 (30)4.1.2 文化交流带动产业发展 (31)4.2 对广东社会的影响 (32)4.2.1 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34)4.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5)4.3 对广东文化的影响 (36)4.3.1 丰富岭南文化内涵 (37)4.3.2 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38)五、结论与展望 (40)5.1 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41)5.2 对未来岭南文化发展的展望 (42)一、内容概要《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是一本关于广东文化发展与岭南文化交流互动的研究著作。
本书通过对广东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岭南文化在广东地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本书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过程,以及这种交流互动如何塑造了广东独特的文化风貌。
作者首先对广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2011年11月12日上午,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幸福文化研究”分会在广东商学院举行。
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魏安雄,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周华,广东商学院校长王华等领导以及省内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近两百人与会。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征文116篇,其中87篇入选本次学术会议。
同时,会议还邀请了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
近52位会议代表在分组讨论会中宣读了会议论文。
从学术报告和论文的内容看,此次会议大致可分为三个主题。
即幸福文化研究、幸福广东建设、幸福研究理论与方法。
幸福文化研究对于幸福文化的研究体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涉及主观的幸福价值观、传统的幸福理念、道德文化等方面,而且一些专家学者也从当下一些客观的社会现象方面深刻的剖析了当代社会的幸福文化的涵义,并从政府层面来探讨影响幸福文化的因素和实现手段。
在主观幸福价值观方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赵细康——提升广东幸福文化的几点思考,从人们对幸福的争议出发探讨了影响幸福文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机一部提出通过幸福制度、观念和器物三个方面来构建幸福文化,最后提出的关于幸福文化是否可以测量以及幸福的悖论等几点思考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主任赵银月从幸福对于人们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幸福与文化的关系两方面回答了何以要构建幸福文化,使幸福成为稳定而又权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从而给人们追求幸福以有益的启迪。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戴贞标则对幸福文化的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与其他嘉宾不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吴灿新教授则从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幸福文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文化。
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刘禧通过对中西方幸福文化史的研究,然后站在现实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幸福文化作一简单的比较,从中得到关于幸福建设的一些启示。
功能,直至形成土楼这一集防御、群居、娱乐、祭祀为一体的庞大单体建筑形态。
福建客家聚居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楼,在闽西客家地区有着大量的土楼分布。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东西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2]。
客家人有聚族而居的习惯,因战乱多选择居住在多小山地和丘陵的山丘地带,受环境限制,土楼所用的材料也只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泥土、石灰、木材等。
正因客家土楼的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客家人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材料多为红壤土和木材[3],土楼外立面所呈现的颜色就是材料的自然色;在地基方面,为起到疏浚雨水、防止淤积的作用,材料采用卵石和小碎石,因此地基层多呈灰色;在墙面方面,多采用黄泥和木料进行夯实上墙,并在墙上开洞口来御敌,洞口用白色石灰石覆盖;在屋顶方面,客家土楼使用的是泥土烧筑而成的青瓦,大片层叠的青瓦使得屋顶呈黑色。
土楼所具有的庞大单体外观不仅体现客家人团结的特点,也会更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如山体泥石流和强风暴雨等,环境和时间因素以及人为灾祸也让土楼的建造进化出有方有圆的多样形状,以更好地应对当地环境气候和社会环境。
2 客家土楼建筑文化特征客家文化体系是由中原文化体系分支而来,本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熏陶,因此在客家建筑中所体现的也是中原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战乱和地理环境使得客家人形成聚族而居、自立自强的住宅需求,因此从群落式住宅体逐渐演变成适合客家人聚居的巨型围合建筑,空间联结上使得邻里间能最快进行相互联系,也因此形成紧密的精神联结。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家建筑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影响而最终呈现出独具客家特色的地域分布特征,也因此形成客家土楼这种结合中原传统文化及南方独有地域特色的融合建筑。
2.1 形态分析客家土楼样式多种多样,根据地势而成形,有圆楼、摘要 客家土楼建筑形制具有强烈的围合性和向心性,这背后体现客家人团结尚祖、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
书店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将客家的文化特色运用到设计中,打造具备客家特色的书店,激活城市传统文化空间的活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特点。
岭南文化研究现状分析作者:何文婷陈瑜林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11期摘要作为广东省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期刊《岭南文史》,其对岭南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对《岭南文史》近三年内容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岭南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当前岭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岭南历史和岭南人物方面。
关键词岭南岭南文化岭南文史广东地方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88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d”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ith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t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of Lingnan culture had achieved some good successes.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s were the most hot topics.Key words Lingnan; Lingnan culture;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Guangdong; local cultures1 问题的提出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研究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然要求。
《岭南文史》期刊是专门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期刊,是研究岭南文化的主要学术阵地。
对于岭南文化研究分析,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众多,如黄明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岭南文化的三次大兼容和三个发展高峰,[1]叶岱夫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区域系统,[2]唐孝祥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基本精神,[3]梁凤莲研究了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4]刘益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5]而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岭南文化研究的分析还很少,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内容分析,力图通过对《岭南文史》的近几年载文的分析,以期从期刊学术载文的角度,了解岭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出有益意见和参考。
1882017年/第11期/4月(中)岭南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岭南文史》的内容分析研究何文婷陈瑜林*(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作为广东省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期刊《岭南文史》,其对岭南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对《岭南文史》近三年内容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岭南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当前岭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岭南历史和岭南人物方面。
关键词岭南岭南文化岭南文史广东地方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4.088The Analysis of South of Lingnan Culture Research Status——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HE Wenting,CHEN Yulin(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Guangdong 514015)AbstractThe study analyzed ”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ith content analysis method.It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ofLingnan culture had achieved some good successes.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s were the most hot topics.Key words Lingnan;Lingnan culture;Lingn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Guangdong;local cultures 1问题的提出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研究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必然要求。
总第96期 第4期2023年10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4, 2023Serial No.96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瑰宝,中华非遗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和未来的。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强大力量,做好统战工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如何打造非遗“流动的文脉,传承的薪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从知识管理、创新创业、科技活化、文化保护、文化交流、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保护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世界文明传播互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华侨华人;产教融合;文明互鉴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23)04-0107-06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黄 鹏,梁辉荣,袁 彪,黄静瑜(1, 4.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2.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 广州 510100;3.中共茂名市委统战部,广东 茂名 525000;)收稿日期:2023-08-16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岭南非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ZJS-FY-008)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课题(2021-33)、广州市社科规划十四五课题(2022GZGJ164)和广州工商学院横向课题《林栖三十六院非遗文创产品及销售电商平台研发》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鹏(1980-)男,湖南资兴人,广州工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书记、副院长,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职业指导师、副研究员,中国知识产权学院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梁辉荣(1964-),男,广东河源人,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袁彪(1970-),女,广东茂名市人,中共茂名市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黄静瑜(1987-),女,广东普宁人,广州工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
作者: 戴伟华[1]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113-11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河岳英灵集》;意义;诗史;初选;诗歌传播;编纂过程;时间层次;辞官归隐
摘要:殷璠《河岳英灵集》第一次定稿在天宝四载,开始编纂应在储光羲开元末辞官归隐之时。
入选的诗人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天宝初以前开元时期的,綦毋潜的作品当作于同时同地,由储光羲协助一次性收入。
殷璠"删略群才"主要是对入选作者的选择,对某位诗人的作品拣选反而是次要的。
其在诗史上意义在于:新兴的进士群体出现,要求在诗坛上的话语权,并想发出群体的声音;编纂的公平公正,承担着诗歌指向的责任;诗作初选的时间制约,有助于认识开元、天宝间诗歌演进时间层次;编纂过程对研究诗歌传播具有了认识价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语童谣进校园调查报告——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中心小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5-29T06:42:42.267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3月总第446期作者:彭璇赖周昕[导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粤语童谣作为广府民间三大民系童谣之一,是岭南文化中一朵珍贵的民间文学奇葩;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粤语童谣是广府文化的血脉,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是一朵珍贵的民间文学奇葩,具有极大的传承价值与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城市的多元化发展愈发迅速,本土文化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不断影响和冲击。
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美育的号召下,在推动岭南地区广府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培育传统艺术文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提升乡村儿童音乐教育综合水平,改善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推动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小组结合了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立足于当地本土语言基础,以“粤语童谣进校园”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出发点、目标点,在调研中探究与总结出在乡村振兴与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推动乡村音乐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同时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新兴、活跃的力量。
关键词:粤语童谣乡村振兴战略音乐教育传承一、项目研究概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粤语童谣作为广府民间三大民系童谣之一,是岭南文化中一朵珍贵的民间文学奇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传媒对粤语童谣传承与发展的冲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粤语童谣作为一种“过去的知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是广府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地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被建议推广的今天,运用我国各民族、地方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令学生感受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热衷于传承民族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会为乡村振兴打下夯实的基础。
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024.11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
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
长江中游大溪文化风格的彩陶和刻纹白陶,出现在岭南直至珠江三角洲地带。
这反映了此时期的中国A.形成多元一体发展趋势B.区域间的交往与联系扩大C.中原地区主导文化发展D.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2.《诗经·大雅·假乐》开篇即谈道:“假(嘉)乐君子(周王),显显令德(美德),宜(适合)民(庶民)宜人(群臣),受禄于天。
”其中“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等表述在后世的官方祭典和文人祝词中被反复引用。
该作品被后世所推崇,主要得益于其A.承载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B.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C.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D.阐释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3.“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何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展开研究。
引言部分分别概述了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探讨了岭南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启示,以及岭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途径,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探讨展现实践成果。
探索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实践与成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强调了创新价值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通过对岭南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结合探索,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岭南传统文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启示、融入、案例分析、发展方向、实践、成果评价、结论、创新价值、展望未来1. 引言1.1 引言概述本文主要围绕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展开讨论,旨在探究如何将岭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教育中,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岭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化人才,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是中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岭南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可以为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通过对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教育智慧,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与探讨,探索岭南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途径,同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并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岭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哲学和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和特点,如何将岭南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们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热爱,已成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11OCCUPATION2022 05文/罗 伟 董其才世赛成果转化 广州探索之路——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建设经验介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统筹第46届世赛赛事举办、世赛技术理论研究、世赛专家团队培训研修、世赛成果转化等工作,于2020年2月发文同意成立世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天津)研究中心、(广州)研究中心、(重庆)研修中心。
其中,依托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成立的世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负责世赛标准转化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世赛标准推广应用、世赛成果转化案例以及世赛选拔集训、激励表彰等方面研究,全方位推动技工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和相应专业与课程建设。
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搭建“校企研”三方平台,围绕世赛技术推广与应用、技能文化推广与交流、世赛选手集训与发展等开展了系列世赛成果转化研究,紧抓课题拓宽“一条主线”,打造品牌用好“三个立足”,找准研究路径筑牢“六个支撑点”,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世赛接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创新性水平,为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2OCCUPATION2022 05课题研究促发展 高质量拓宽“主干线”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世赛研究中心,把其作为重点建设任务,将“大力推进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建设”写进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广州“十四五”规划及2035 远景规划。
中心围绕世赛成果转化,通过“校企研”多方联合共搭协同创新平台中心,先后连续完成多项部省级世赛课题议题研究任务,以高质量构建“主干线”,拓宽“赛研展”世赛研究体系。
勇抓先机,利用先进理念扩展课题研究深度一是以“创新、前沿、发展”的格局规划课题研究,聚焦世赛创新性研究问题,积极对标国际相关领域研究项目,采用先进研究思路完成课题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