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

初一新生刚刚入学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同学对历史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历史要死记硬背,很难学得好,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越觉得很多历史知识混淆在一起,经常搞错。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初一历史呢?学习初一历史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AAA,供大学会读书,提高自学能力

学好历史学科的21种记忆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

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怎样学好初中历史这里说的读书,主要指的是读教科书。今天文综考试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和人类所面临与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许多题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或取课本之外的材料。但不管怎么样,教科书仍是复习的主要资料,是同学们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出题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据。

关于读书,高三同学在学习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了,上课听了,笔记也记了,课下复习时,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翻开书时好像都明白,合上书又说不清知识的一二三。

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书或不完全会读书。因此,我认为作为文科学生,首先要学会读书,认真读书,理解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或者说自学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活动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学会读书,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

读书应包括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会读书对后面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应该怎样读书呢?这里着重讲读课文。

我认为: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那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这些关键词、核心语,往往有的作为选择题正确答案的选项,有的连起来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组成部分。如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试题的第16、18、20至24题等,作为答案的选项都是教材的原话。客观性试题中组成答案的词句,有的也直接来自教材,也就是说这些答案是教材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语。

第四、在弄清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构建章节的知识结构。

第五、边读边思,准确理解并掌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对重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以求甚解。

这是进入高三复习读书时的基本要求。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鸦片战争。首先弄清此章三节、六个子目,实际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过程)、结果、影响。其次,构

建本章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各个问题的知识点。请同学门看表1。

知识结构表只是对鸦片战争的背景作了较详的概括,其他部分从简,请同学们自己补充完善。鸦片战争的背景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战前形势,包括国内、国际(主要是英国);(2)中国的禁烟运动。此部分内容教材讲得较多,又未明确指出要点,我们可以据教材从英中两国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思想5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国内形势可概括为:①政治:独立自主国家、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落后;③军事: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军队战斗力弱;④对外:闭关政策;⑤思想意识: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总的是国势衰落、综合国力——弱。国际形势: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侵略扩张开拓殖民地;②英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早已确立;经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领先;军事:船坚炮利、军队战斗力强;对外: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中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总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综合国力——强。

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与中英之间强弱对比说明,①战争的必然性,②战争的原因,③中国战败并不是偶然的。这就为后面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这样读书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点化、网络化,纲举目张,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归

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从知识结构表上可以看出,表述纲目知识要点、内容的话、词句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关键词、核心语。记住了这些词语,有关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第六、在基本把握了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如何迁移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家分享。

开学前如何学好初中历史1.温故知新。

可以利用早上记忆力较好的时间段,进行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反思等。历史是记忆量较大的学科,历史时间、人物及事件等相对较多,较长时间不复习就容易忘记,很多学生反映在开学初期的摸底考试中,往往一塌糊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温习。

2.慢鸟先飞。

学生要积极利用假期的时间,预习、自学新学期的历史教材,可通过网络、论坛等部分媒介了解相关内容,搜集并学习一些优质课,这样能够在开学时顺利地接受新的历史知识,减少开学的压力,避免在学习中落后。

3.身临其境。

寒假期间可以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选择一些历史遗迹,跟踪历史的足迹,体验历史的真实。这样既达到了放松身心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了解历史很直观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在观赏过程中,不但能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同时,在探亲访友以及与老者交谈中,也常会偶得一段珍贵的历史往

事;看电视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真实动情的历史记录片等。总之,要充分利用一些机会,积存知识的火花。

浅谈历史兴趣教学的运用

浅谈历史兴趣教学的运用 发表时间:2009-08-21T16:23:00.327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8期教育理论版供稿作者:张学慧[导读] 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历史兴趣;教学; 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教学方略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创设教学情境,引生入胜 情境教学旨在教学中创设渲染一种氛围,是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进取。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历史教学中可以应用的资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图片,影音资料等。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很容易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2.引发兴趣,主动求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却已经实现了全民参政的民主。雅典迈向民主的脚步之快实现民主的程度之高真是令人惊叹!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对雅典民主制有一种新奇感,从而有种探知究竟的欲望,此时教师加以引导:雅典的民主制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当时全民参政的雅典民主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呢?以此引出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 3.教给学法,自我探究 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所共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力求全方位掌握所讲信息,要善于树立信息,抓重放轻,存精弃粕。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如在讲《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中的公民参政情况时,可以对学生讲解“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故事,通过对雅典公民帕帕迪行使公民权利的见闻和遭遇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人民主权的概念和轮番而治的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通过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完成知识的传授。 4.察往思来,学以致用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今天一些学生已经在积极尝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有的选择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选择和老师沟通。虽然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但笔者毫不怀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这是很让人欣慰的。(作者单位:河北迁西县第一中学)

中学历史知识趣味记忆大全

一、时间类:中国古代史: 前2070年——早上吃2个蛋,晚上吃7个蛋——吓人——夏朝建立 前1600年——要留洞洞——身上被捅了几刀——受伤了——商朝建立 前1046年——要冻死牛——身上起鸡皮疙瘩——姬昌、姬发——西周建立 前770年——气气您——春秋诸侯争霸令周天子生气——春秋开始、东周开始 前475年——死七虎——战国战争破坏性更大,打死了7只老虎——战国开始 前356年—三母牛—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有的人土地增多了,要3头母牛一起耕地才耕得完—商鞅变法开始前221年——按按腰——秦始皇统一六国太辛苦,做做按摩——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前207年——20个妻——刘邦攻入咸阳后娶了20个妻(假想)——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前202年——20个儿——刘邦的20个妻子为他生了20个儿子(假想)——稀罕——西汉建立 前138年——要上马——张骞骑上马出使西域 581年——五蚂蚁——蚂蚁在身上很痒——杨坚建立隋朝618年——努一把力(李)——李渊建立唐朝 960年——96个蛋——赵匡胤当上皇帝,有人白送96个蛋给他表示祝贺——北宋建立(“白送”也符合北宋政权的政策,多次送给少数民族岁币) 1069年—要动牛厩(关牛的圈)——要在牛厩下面安石头,所以要动牛厩——王安石变法 1127年—依依不舍而去——靖康之变中,北宋皇帝被俘,望着自己的国都依依不舍而去——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开始 1271——方案一:幺儿吃药丸(四川话中“丸”读作“元”)——元朝建立 方案二:忽必烈为建立元朝太忙了,没照顾好自己的幺儿,幺儿生病了,叫“幺儿吃药”——元朝建立 1276——幺儿骑牛——忽必烈灭掉南宋后陪“幺儿骑牛”表示庆祝——南宋灭亡 1368——要上路吧——把“明”想象成天亮了,一个人在问自己“要上路吧?”——明朝建立1644——一路死尸——清军入关,一路厮杀留下很多死尸——清军入关 世界史:1775年——一起骑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敌人强大,骑虎难下) 1776年——一起骑牛——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有组织,有斗志,战争难度减小,由“骑虎”变为“骑牛”) 1777年——一起骑鸡——萨拉托加大捷(战争发生转折,战争难度大大减小,由骑牛变为骑鸡) 1783年——一起爬山——独立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爬山”以示庆祝) 1789年——要吃罚酒——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敬酒不吃吃罚酒——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4年——一气就死——热月政变,法国革命高潮结束(罗伯斯庇尔上了断头台,其家人一气就死)1799年——一气就走——雾月政变(拿破伦夺取了政权,旧的统治者一气之下就出走了) 1861年——要发奴衣——俄国农奴制改革(假想改革中解放了农奴,每人发一件衣服) 1865年——要把路铺——美国内战结束(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名词类: 夏商西周的开国和末代君主;鱼(禹)汤(商汤)无(周武王),节(桀)奏(商纣王)有(周幽王)—鱼汤无,节奏有 春秋主要霸主:一起(齐)进(晋)出(楚)吴越——一起进出吴越 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懒(江南河)汉(邗沟)通(通济渠)用(永济渠)——懒汉通用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名称及其职能:上(尚书)中(中书)下(门下),心(执行)里(草拟)黑(审核)——上中下,心里黑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梦(红楼梦)游(西游记)山(三国演义)水(水浒传),炒(曹雪芹)硬(吴承恩)螺(罗贯中)丝(施耐庵)——梦游山水,炒硬螺丝 近代史的侵华战争及相应的条约:二丫(两次鸦片战争)嫁吾(甲午中日战争)八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蓝(南京条约)天(天津条约)白(北京条约)马(马关条约)心丑(辛丑条约)——二丫嫁吾八哥,蓝天白马心丑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三个条约及相应国家:英男(英国,南京条约)望美(望厦条约,美国)黄发(黄埔条约,法国)——英俊的男人如果希望更美的话,就把头发染黄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激发其思考社会问题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如讲《明治维新》,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引导学生探究日本的做法对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3.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我在上《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候,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当时学生就象是一个个关心时事的青年坐在电视机前,深刻地领会到了会议的精神和重大意义。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很容易通过昨天与今天的对比,理解“伟大转折”的内涵。还有为了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片段《四渡赤水》,动画展示了红军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不得不迂回曲折行军25000里的路线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真切、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从而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接着让他们谈自己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该怎样承传长征精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他们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乃至震撼,自然会今昔对比,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发扬长征精神去创造新的文明! 4.给他们一方舞台让他们“动”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体会,夜晚在戏剧院看戏,时间一长,看戏的人容易疲倦,但演戏的人始终精神饱满。为了让学生课堂上精神饱满,我们不防把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趣味性 发表时间:2011-02-21T14:28:40.11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供稿作者:侯永泉 [导读]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 侯永泉(满城县白龙乡龙门中学河北满城 072150)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很难再现,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因此我想方设法的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材料,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激发其思考社会问题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如讲《明治维新》,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引导学生探究日本的做法对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3.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我在上《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候,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当时学生就象是一个个关心时事的青年坐在电视机前,深刻地领会到了会议的精神和重大意义。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很容易通过昨天与今天的对比,理解“伟大转折”的内涵。还有为了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片段《四渡赤水》,动画展示了红军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不得不迂回曲折行军25000里的路线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真切、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从而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接着让他们谈自己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该怎样承传长征精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他们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乃至震撼,自然会今昔对比,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发扬长征精神去创造新的文明! 4.给他们一方舞台让他们“动”起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体会,夜晚在戏剧院看戏,时间一长,看戏的人容易疲倦,但演戏的人始终精神饱满。为了让学生课堂上精神饱满,我们不防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当演员。演什么呢?演历史短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下,也提供一些资料,进行一些指导,留给他们一些时间。剩下的交给他们。学生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争先恐后出谋划策,挣着抢着要扮演某一个角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在上《戊戌变法》时,指导学生把康有为被传到总理衙门“问话”时与荣禄的对话场面编演成历史短剧在课堂上上演。通过表演,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维新人士变法阻力之大和康有为变法决心之坚强!学生的情感被牵动,自觉把立场站到维新人士一方来。面对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学生情感如水中涟漪不能平静,爱与增泾渭分明!这类活动调动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此时,他们的眼睛、大脑、嘴巴、双手统统被解放了出来,他们边看边想边记,或笑或谈或议,乐此不彼!不露声色,教师已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启迪了学生心灵!你能不说课堂已成了学生心灵的乐园了吗? 5.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 我们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例如把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开放五口通商”比喻为中国大门上打开了一个窗孔,随着窗孔的打开,外国商品开始大量倾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就此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好比在祖国母体上割肉,中国的领土完整从此遭到破坏;中英《南京条约》就像毒蛇一样缠着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它又像血吸虫一样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血汗。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也记得牢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进步、提高、发展。教师的幸福来自于不断被学生超越和不断超越自己。只要我做一天教师,我将以高度的责任心,用心上课,爱我的学生,把我的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教师职业将是我一生中无悔的选择。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赵维鹏)

《中学生导报》 2014年39期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赵维鹏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强调灌输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强调记忆力,结果历史丧失了它的魅力,师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体现它的特色。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铺开的夸天,历史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育;地位 如何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历史教育虽不能取代其他课程,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社会功能。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说明、表达能力。所以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历史教学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从萌发期的商周青铜文化到汉唐盛世的诗词文化,透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认识今天、预见明天,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曾有过光荣的古代,也曾有过屈辱的近代和崛起的现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而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是其他学科不能做到的。 (三)历史学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身体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上的今天,近代不平等条约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化阅读近代史,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代史写满了挫折与艰难,然而更显现了面对挫折的抗争。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报效祖国只是空谈。这个道理可巧用史料上的事件、战例来说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历史学科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历史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往往崇拜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我们应广泛收集历史人物资料,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我河山”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等,通过丰富的史实,加以栩栩如生的描述,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 另外,还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观看电影、录象k昕专家学者讲座;编辑历史园地等小报;设计问题如“历史上的

速记历史:初中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

速记历史:初中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

浅谈初中历史如何开展趣味教学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如何开展趣味教学对策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已经是过去时,除了史料和文献,我们没 有其他方式对历史进行直观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兴趣对 于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探求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 学习效率。本文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趣味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秉承兴趣教育理念,通过各项措施优化历史课堂,从而达到消除学 生厌倦情绪、刺激学生主动进行课程参与的最终效果。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能产生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能保证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学家认为兴趣能够激发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 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兴趣好比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把握事物之间 的内在联系,拓宽自身的深度与广度。 一、为何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涵盖古今中外发生的事件,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事件较多,另外历史知识内容 过于枯燥,教师受原有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方式不当,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轴,经过 反复摸索也没有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切入点。长此以往,学生自行放弃了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在课程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历史知识是已经发生过的与现今年代相距 甚远的事件,学生知识积累较少,在较高的学习难度下学生缺乏动力去了解、去记忆。学生 没有兴趣的引导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就会缺乏激情,难以激发自身的潜能。事实证明,学生 具有学习兴趣后大脑会自动降解知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学生通过研究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 知识的奥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习知识的效率会显著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措施 1.树立“学史观”,诱发学生兴趣。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实行应试教学,学校、教师、 学生对历史课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存在历史学科可有可无这一错误观点。受错误观点的影响,学生不具有正确认知,在历史课堂中没有集中精力更无法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历史事件分析,不具有学史观。教师首先要对原有教学工作进行调整,要提高自身认知,发挥教育观中教师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向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读史能够明智,能够激发学生 的斗志,教师要履行自身职责,发挥个人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历史中 凝结着儒家大师的思想精华,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言语,这些言语中包含了明确的观念。教师 要对这些观点进行设谜处理,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讨论确定 发言人阐述个人观点。另外,教师要设置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小组讨论 下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在分析的过程中能体会名人观点中的大义,产生崇拜心理。长此 以往,必将树立学史观,刺激学生去了解、探知。 2.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教学互动,学 生只有在不断的互动探究中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拓展。而且,教学互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因此,在初 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可以依据相关教学内容制订相应 的主题,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激烈的讨论。 3.阅读史料,挖掘探究资源。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料很多,有历史文物、遗产古迹、文字 传记、民间传说等等,老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史料。在信息时代,见到它们并不困难,要善 于挖掘史料,利用资源,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东西。阅读更多的史料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掌握历史经验,把握规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不断地追寻史料, 在史料里找到历史的真相,从史料里获得结论。由此看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

趣味记忆历史年份

?趣味记忆历史年份 ?据专家测试,清晨与晚上6点到8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其它干扰。另外,还要掌握分散记忆法,又叫间隔记忆。即:背几遍书后,可以做几道数学题,过三、四天再背一遍,这样就可由短期记忆变为永久记忆了。 其实学习历史也是有诀窍的哦!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例如: 1、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2.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 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3.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4.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 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5.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进行趣味教学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进行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21T14:55:30.7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作者:李晓华[导读]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方法,要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非常有趣,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历史的趣味,教师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趣味的游戏 (云南省腾冲市民族完全中学) 摘要: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方法,要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非常有趣,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历史的趣味,教师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趣味的游戏,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高中学生学业繁重,趣味课堂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身心,获得短时间的释放。 关键词:高中历史;趣味性;教学策略 一、增强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 历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历史具有深刻的含义,可以让人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知识,而且历史涉及很多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当代学生的学习中,一定不能失去历史的学习,历史带给人们很多思考,教师要在学习中让学生提升兴趣,燃起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兴趣转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提升兴趣,通过自己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历史素养,因为素养是伴随人一辈子的东西,积极地培养素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 二、新时期增强高中历史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导入,因为导入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短时间提升兴趣,我就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课本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兴趣,学生一般都非常喜欢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同时故事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要义是对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讲好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在学习《抗日战争》时,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 我利用多媒体在网上给学生找到了许多资料,还有许多英雄人物故事,将之作为教学案例穿插到教学中,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动态的、鲜活的,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国思想。学生们看到了这一幕幕画面,很多同学都被震撼到了,没有想到那时候的条件如此艰苦,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国家不受外地侵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打击日寇。学生们在观看后都深受感动,都纷纷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国家。我就会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词语,说他为我们传播了“正能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亲切,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在教学中的语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首先,高中历史课能够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爱国思想。在新修订的高中历史教材中, 弘扬爱国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史实所占比重相较于现行教材有了很大提高, 在学习历史事件时,要让学生从鸦片战争中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要从自己做起,提升自身的实力,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国热情。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 关键在于领导我们事业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使学生领悟爱国精神、形成爱国思想。 其次,高中历史课能够培育学生爱国情操。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讲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完成好培育学生爱国情操的任务。实践中,在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教学内容,以充分的史实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学习之后认识到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掌握报国本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过上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国家赋予给我们的,我们要在生活中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要珍惜国家给予我们的一切资源,国家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我们要利用条件去刻苦学习。要注重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和语文的知识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那个时候的感受。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想法,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教学结课的趣味性 在学习《南京条约》时,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城市都在哪里,我还会在结课的时候给学生吊一下胃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结课方式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可以给学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一个伏笔,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兴趣,这样学生会觉得历史的学习更加有趣,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觉得历史有趣。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至关重要, 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 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设计一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创新课堂模式,让孩子们愿意去钻研历史,挖掘历史背后的东西。参考文献 [1]秦必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7,(41):147. [2]成青春.如何增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J].新课程·下旬,2016,(12):178.

掌握五种有效记忆方法 让你轻松玩转历史学科

掌握五种有效记忆方法让你轻松玩转历史学科 1、框架记忆法 要形成知识框架,首先要背好课本的章节目录,这是最粗的线条,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比如本册书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第一单元)和世界(第二单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单元)与中国(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五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第六单元)和世界(第七单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场的一刹那,虽然脑海中只有一个知识框架,但实际上它包含了若干子目录。 2、联想记忆法 (1)时间上的联想 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如: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2)空间上的联想 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比较记忆法 就是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同点中寻求规律性,从不同点中探索出矛盾的特殊性。 本册书中可以比较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可以比较古代的中国和西方政体的不同;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体的不同;古代的民主政体与近代民主政体的不同;近代英、美、法、德政体的不同;现代中外政体的不同等。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把1848年中外两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先进的思想武器;而1848年,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说明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落后性,不能领导近代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归纳记忆法 就是对知识的横向或纵向的分析和归纳,也是记住线索和要点的过程。 比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三个“一”:一弱(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强(无产阶级革命性强)、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在掌握了革命的基本史实后,可以得出结论:二月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 【论文摘要】:历史教学工作面临尴尬境地,极其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增强趣味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可以从巧设导语﹑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穿插时政﹑娱乐资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入手。恰当运用趣味性教学,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有重要要作用。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已有整整一年的时间,除了获得一些任教经验之外,更多的是感到困惑。据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一谈起历史,犹如面对故纸堆、老古董(令人望而生畏),历史课被认为是"枯燥、没意思的课"。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我不禁自问:"为什么历史学科如此不受重视?"。应该承认,历史教学工作面临如此尴尬境地,原因是多样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课堂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何增强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必然是我们的工作中心之一,故结合本人实际,谈谈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作为教师则可以顺利的传授新课了,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小故事﹑设置情景难题、安排学生朗诵、播放短片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文史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文史不分家",这一句话充分说明文学和历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授课时,不能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起来,应该对知识进行相互渗透,做到融会贯通。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被问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时,学生知道的越多,他们的也就愈发会有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例如,在讲述教材中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破坏民主共和政体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幅"对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问题提出后,原本有点吵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集中精神认真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发现"袁世凯"是三个字,而"中华民国"是四个字,根本就不对仗,因此这幅"对联"从文学角度来说它不是对联。而这幅对联的寓意就在于"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通过这种形式,不但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引发了历史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轻松的明白袁世凯的复辟专制不得民心,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既然如此,它必然会失败。 三、穿插时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在给"历史"下定义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历史就是过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教材只顾及到理论证明,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历史就显得尤为迂腐。从这个角度说,历史老师必须关注时事,并且在教学中渗透时事,以达到借故通今的目的。比如在讲现代中国的航天事业时,可以提及"嫦娥一号"飞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时,可以结合目前美国的总统大选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也可以借助每年召开的"两会"来帮助学生学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之,在课堂中渗透一些与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学好历史这门课程,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有途分享一篇《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希望对各位同学学习历史有帮助!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

实用记忆方法1、趣味记忆法

实用记忆方法1、趣味记忆法 实用记忆方法1、趣味记忆法就是把枯燥的记忆趣味化,或者叫寓记忆于趣味之中。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有时甚至很荒诞,但只要有利于记忆,都无大碍。 (1)谐音记忆法 比如,《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2)关键词记忆法 比如,《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记忆为:“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 再比如,“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同学们总容易混淆,可以记忆为:“历代敕令法典看,人财诉讼总论翻;学说解释在汇纂,查帝又把新敕传”。 (3)荒诞记忆法 南京不在南京,在天津;(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天津条约》) 天津不在天津,在北京;(天津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北京条约》) 北京不在北京,在天津。(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天津条约》) 实用记忆方法2、联想记忆法(1)时间上的联想

就是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联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陕北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我们还可以抓住某一时间,联想到同时发生的几件大事。如: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2)空间上的联想 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例如,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由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的知识点:①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汪精卫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实用记忆方法3、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学科记忆法 人教新课标版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 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 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 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 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 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 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 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 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 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 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