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最新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最新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最新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技术 |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1

2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因能有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控制消毒3

副产物(DBPs)而得到关注。然而,含溴水源应用臭氧过程中易生成致癌物溴酸4

盐,很多国家饮用水标准将其限定在10.00μg·L-1以下。

5

6

有研究者对不同含溴水源臭氧氧化,发现溴酸盐生成量超标。部分水源受海7

水入侵,导致溴离子浓度较高,使溴酸盐超标风险增加。溴酸盐控制的方法较8

多,如优化臭氧投加量、降低溶液pH值、加氨、加过氧化氢等,原水氨氮含9

量较低的情况下投加氨氮能抑制溴酸盐生成,然而对于氨氮含量较高的水源,10

效果并不显著。投加H2O2能有效控制溴酸盐生成,有研究发现H2O2/O3(质量11

比,下同)高于0.7时能够将其控制在标准以内,然而溴酸盐生成与控制受到12

水质因素的影响较大,针对不同水质控制效能有所变化,部分H2O2用量情况13

下出现溴酸盐升高的现象。

14

另外,H2O2投加可能对O3-BAC控制THMFP的效能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15

H2O2投加导致臭氧氧化出水THMFP略有升高。本研究以我国南方某含溴水源为16

原水,利用中试实验评价O3-BAC处理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重点考察氨

17

氮、H2O2投加对溴酸盐控制效果及对O3-BAC控制THMFP效能的影响,以期为18

饮用水厂应用O3-BAC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含溴原水时提供技术支撑。

19

20

1、材料与方法

21

1.1中试工艺流程及参数

22

中试进水流量为200L·h-1,主要工艺包括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及臭23

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成,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4

25

图1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示意

26

27

混合池采用DN110mm的不锈钢柱,壁厚3mm,有效高度350mm,总高度

28

400mm,有效容积3.3L,混合时间为1min;絮凝时间:15min,采用机械搅拌絮29

凝池,不锈钢材质,池内设3挡搅拌机,转速分别为150、100、50r·min-1。

30

沉淀池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时间:35min,斜板沉淀区表面负荷为:31

8m3·(m2·h)-1,斜板间距10mm,厚3mm,斜板长度1m,沉淀区斜板倾角

32

60°,采用波纹板(有机玻璃)。砂滤柱采用DN170mm的不锈钢柱(壁厚3mm);滤33

料:石英砂,粒径dmin=0.95mm,dmax=1.35mm(取自某净水厂),不均匀系数34

K80<1.5,厚度700mm,滤速8m·h-1;承托层:粗砂(取自某净水厂),粒径4-35

8mm,厚度200mm;水洗滤池的冲洗强度:20L·(s·m2)-1,冲洗时间:5min。

36

本实验中臭氧发生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和制氧机FY3。臭氧反应柱采用

37

DN130mm的不锈钢柱(壁厚3mm),臭氧扩散器采用钛板微孔曝气,有效高度

38

Heffective=1500mm,总高度2000mm,有效容积17.8L,实际水力停留时间约39

为5min。反应器底部设取样口。活性炭柱(有效高度=1.0m,直径DN=0.13m,40

体积=12L),活性炭取自某水厂运行2a以上的活性炭滤池。

41

42

1.2检测方法

43

气态臭氧采用碘量法进行检测,水中溶解态臭氧采用靛蓝法检测,DOC采用44

ShimadzuTOC检测仪(TOC-Vcph)进行检测,UV254通过Hitachi(日本)U-3010 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DOC与UV254样品在检测前经过0.45μm滤膜46

(Millipore)过滤。氨氮等其他指标分析均依据文献的方法。溴离子与溴酸盐47

检测采用戴安2000离子色谱仪,溴酸盐最低检出限为2.0μg·L-1,溴离子最48

低检出限为10.0μg·L-1。

49

三卤甲烷生成势均在前期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标准方法测量水样50

的需氯量,取100mL样品利用0.1mol·L-1盐酸将其pH调整到7.0,之后进行51

氯化,并在25℃的培养箱内培养4h,之后根据文献的碘量法测量余氯,即可52

计算出样品的需氯量。在水样的测量中,取10mL样品装入玻璃瓶中,调节pH 53

至7.0后加入缓冲溶液,之后向水样中加入氯使反应24h后的余氯保持在(1.0 54

±0.4)mg·L-1,将余氯用抗坏血酸猝灭,之后利用GC-ECD检测三卤甲烷。

55

56

1.3原水及滤后水水质

57

表1为该水源原水与常规工艺出水即砂滤工艺段出水水质指标,从中可以看58

出,水中氨氮含量较低,原水在0.09mg·L-1以下,有机物及溴离子浓度变化59

范围较大,水源中溴离子浓度范围为14.92-71.7μg·L-1,溴离子浓度随时间

60

和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如图2所示,从3月开始,溴离子浓度开始逐渐降低,61

7-9月溴离子浓度达到最低,约为20.53μg·L-1左右,之后又逐渐升高,溴62

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可能与夏季降水的稀释作用有关。

63

64

表1原水及砂滤出水水质指标

65

66

67

图2水源溴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情况

68

69

2、结果与讨论

70

2.1 O3-BAC深度处理对THMFP控制效果

71

研究中原水DOC为1.04-3.02mg·L-1,随季节波动较大,在氯消毒过程中,72

水中部分有机物能够作为前驱体被氧化生成致癌物三卤甲烷(THMs),该水源水73

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为101.71-131.22μg·L-1,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沉74

淀砂滤能够去除水中部分THMs前驱物,从表1中可以看到砂滤出水THMFP为75

72.16-100.65μg·L-1,表明常规工艺出水THMFP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常规工

76

艺能够去除较多的疏水性有机物,而该类有机物被证明与氯反应时具有较强的77

THMs生成活性,砂滤出水中THMFP含量仍然较高,在后续消毒中存在超标风78

险,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控制。

79

图3为在常规工艺后利用O3-BAC深度处理工艺控制THMFP的效果,

80

THMFP/THMFP0代表臭氧氧化工艺段及BAC处理工艺段出水中THMFP相对于常规81

工艺砂滤出水的剩余率。当不投加臭氧时,BAC出水剩余率将近71%,当臭氧82

消耗量从0增加到1.0mg·L-1,臭氧氧化及BAC两工艺段出水的剩余率分别达83

到61%和47%,说明臭氧的氧化促进了后续BAC对THMs前驱物的去除效果,这84

可能与臭氧氧化生成了更多小分子有机物如醛、酮、羧酸类物质有关。在此基85

础上继续增加臭氧投加量对THMFP并没有进一步的去除。

86

87

图3O3-BAC深度处理对THMFP去除影响

88

89

2.2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生成情况

90

该水源原水中含有一定量溴离子,氨氮含量较低,砂滤出水平均为

91

0.02mg·L-1,在应用臭氧过程中存在溴酸盐生成与超标风险,图4为不同水92

质条件下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臭氧氧化过程中有溴酸93

盐生成,且存在超标风险。臭氧在水中能够发生分解链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94

臭氧分子与羟基自由基共同氧化溴离子,导致溴酸盐的生成。然而当水中有机95

物和溴离子浓度变化时,溴酸盐生成量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当在水质条件①96

时,DOC含量较高,而溴离子浓度较低,当臭氧消耗量达到1.0mg·L-1左右

97

时,溴酸盐生成量超过标准,而当消耗量达到2.0mg·L-1左右时,溴酸盐生98

成15.42μg·L-1。在水质条件②时,溴离子浓度升高,DOC浓度下降,虽然99

温度有所降低,但消耗0.6mg·L-1的臭氧即可生成10.95μg·L-1的溴酸100

盐,在2.6mg·L-1的臭氧量下溴酸盐生成量21.60μg·L-1。溴酸盐的生成与101

不同的水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溴离子浓度、有机物、氨氮、温度等因素102

均会对其生成产生影响,溴离子、有机物浓度及温度升高均会促进溴酸盐的生103

成,而氨氮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溴酸盐生成量减少。该水源水在应用臭氧氧化104

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风险较高,需对其进行控制。

105

106

水质条件①:[Br-]为15.81~22.52μg·L-1,[NH4+]为0~0.03mg·L-1,DOC 107

为1.45~2.74mg·L-1;水质条件②:[Br-]为21.52~29.40μg·L-1,[NH4+]为108

0~0.02mg·L-1,DOC为1.02~1.55mg·L-1

109

图4不同水质条件下溴酸盐生成情况

110

111

2.3氨氮/过氧化氢投加控制溴酸盐效果

112

臭氧氧化致使溴酸盐生成量存在超标风险,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水源水氨113

氮含量较低,本研究考察了投加氨氮对溴酸盐控制效果,如图5(a)所示。在臭114

氧消耗量为2.0mg·L-1左右时,①和②两种不同的水质条件下,氨氮投加控115

制溴酸盐效果较为显著,从图5(a)中可以看出,随着氨氮投加量的增加,溴酸116

盐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在水质条件下①,投加0.10mg·L-1的氨氮即可将其有

117

效控制在10.00μg·L-1以下,而对于水质条件②,投加0.30mg·L-1氨氮才118

能将其控制在标准以下。对于两种水质条件,投加氨氮超过0.50mg·L-1时,119

继续投加氨氮,对溴酸盐并无进一步去除效果,该结论与以往研究相似。从图120

5(a)中还可以看出,投加氨氮对溴酸盐的控制最低达到5.10μg·L-1,这可能121

与氨氮控制溴酸盐机制有关,其能够与中间产物HOBr/OBr-反应,减少其后续122

生成溴酸盐量,然而氨氮并不能抑制溴离子被·OH氧化生成溴酸盐的途径,因123

此,在臭氧氧化初始阶段,·OH与臭氧分子氧化生成溴酸盐不受氨氮的影响,124

导致部分溴酸盐的生成。臭氧氧化前投加氨氮将导致出水中氨氮剩余,然而臭125

氧后的BAC工艺能够将氨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当氨氮投加0.20mg·L-1时,126

BAC出水氨氮剩余量低于0.02mg·L-1,当投加量为0.50mg·L-1时,BAC出水127

约为0.33mg·L-1,均在标准以内。投加氨氮能够有效控制溴酸盐生成,当原128

水氨氮含量高于0.50mg·L-1时,并不能有效降低溴酸盐生成,所以本研究考129

察了投加H2O2对溴酸盐控制效果。

130

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一、臭氧废水分解法 此法主要依靠强氧化剂,臭氧与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反应,可以有效地把废水中的酚和氰等杂质清理干净,消除水中异味,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臭氧的氧化功能可以清除掉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且臭氧在水中经过分解还可以转化成氧气;不过在使用臭氧废水分解法时,它的操作方法一定按照要求进行,若某一环节出现错误,则会造成更大损失。 4.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技术 铁碳微电解废水处理技术处理效果突出,它可以有效地将废水中的铁屑分解、过滤掉,利用电化学对物质的氧化还原、对絮体的电富集以及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凝聚、新形成的絮体进行吸收、过滤;因废水处理效果好、成本造价低,易操作和维护,此方法在化工废水处理上应用广泛。 二、蒸发法处理化工废水 蒸发法,选用蒸发工艺将废水开展蒸发浓缩、蒸发结晶的方法,主要是将化工废水进行盐水分离。 三、膜技术废水分离法 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处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化处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膜技术在进行废水处理时,不需要借用别的一些物质,就能够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开,而且可以把再利用的原料进行有效的回收; 膜技术中的超滤技术还可以把化工废水中的聚乙烯醇浆料有效回收,但此法也有不足之处,即过滤膜的使用造价过高,过滤时间比较短,且易受到污染。 四、电催化废水分解法 电催化废水分解可将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常温情况下会发生催化活性的电极反应形成羟基自由基,并将水中的有机物逐渐转变成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而且有的部分有机物会出现燃烧现象,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可利用资源;电催化废水分解法操作简

单方便,且废水处理效率高,应用广泛。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针对饮用水水源有机物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本文在常规饮用水处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砂滤+生物活性炭的新型组合工艺,能够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 1.设计背景 饮用水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国也提出了比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更严格的2000年城市供水水质目标。 2.设计思想 2.1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多孔性物质。活性炭吸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最成熟的水处理深度处理技术。实验研究表明,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u(道尔顿)之间,分子量过大或过小吸附作用都较差。 2.2臭氧氧化 臭氧是一种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臭氧可氧化溶解性铁、锰、氰化物、酚、致嗅物质和有色物质、生物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等。 2.2.1去除无机物 臭氧预氧化可去除大多数无机物,但预氧化后必须有过滤或凝聚一絮凝一沉淀处理措施,以除去金属离子氧化后形成的不溶物。 2.2.2促进凝聚一絮凝处理 低剂量03(0.5g/m3lg/m3)就足以强化凝聚一絮凝处理。因为一些大分子溶解状污染物被03氧化后分子的极性变大,可与其他含有氢原子的有机物形成氢键,增加分子量,当这种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将降低,产生微絮凝效果。 2.2.3氧化天然有机物 地表水和地下中含有大量会使水质恶化的有机物,另外,在末端氧化中腐殖

当代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实践

当代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8-23T17:06:59.5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王凯 [导读] 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组分复杂,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可生化性差,特别是含有纤维素。 汤原金豪纸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 154700 摘要:提高当代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以及环境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造纸工业采用新生产工艺以及对废水深度处理,已经很难适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就当代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实践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纸浆造纸;深度处理;实践 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组分复杂,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可生化性差,特别是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单糖、木素及其衍生物等难降解有机物,易造成严重污染,是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被美国列为六大公害之一。造纸废水经传统处理后出水指标一般难以达到国家《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为此,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日渐严格,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日渐活跃,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1、概述 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能耗高、污染物产排量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主要原因是该行业废水排放量大,且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去除难度大。目前,国内常采用“一级物化+二级生化”的方式处理制浆造纸综合废水,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废水中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降低,仅采用“物化+生化”的处理方式,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达不到《纸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限值要求。 2、水质特征 制浆造纸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4类:还原性类(如木素及衍生物等),用COD表征;可生物降解类(如半纤维素、寡糖、有机酸及醇等),用BOD表征;悬浮类(如细小纤维、无机填料等),用SS表征;色素类(如油墨、染料、木质素等),用色度表征。二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仍含有多种有机物质,主要包括木素、木素衍生物、纤维素、漂白药剂及施胶过程中的添加剂等,不同污染物各具特点,构成了二级生化出水水质的多样性[3]。二级生化处理后,废水中COD、色度等污染物的浓度仍然较高,仍达不到GB3544-2008的排放限值要求。因此,需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当前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研究的现状 造纸工业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业之一,我国造纸行业年排放废水量达40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复杂、难处理等特点。由于其污染性巨大而且处理难度大,所以就要考虑到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长久发展下去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果,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的现实因素。 4、当代有关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措施 4.1、物化法 1)混凝法:混凝法通常比较常用,是指通过混凝剂处理废水,使出水水质科达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可以选择的混凝剂种类很多较为好获取,所以这种方式以相对较少的投入,较高的性价比的优势被经常应用。2)气浮法:气浮法是指在造纸废水中回收废纸浆,着重处理中段废水,通过装置上的独立,使出水水质达到造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气浮法所应用的装置,技术含量很高,适用性强,且操作简单,运行费用相对较低。3)膜分离法:这是一种应用化学变化实现对难降解的有机物造纸废水的处理,要考虑到污水水质的特点,应用在特定条件下效果十分明显。4)吸附法:这是一种相对简便的办法,也是较为基础的方式,即利用粉末性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使出水标准达到国家有关于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 4.2、运用吸附剂进行处理 运用吸附处理法进行处理,主要是指依靠吸附剂进行废水处理。吸附剂上具有密集的孔状结构和庞大的比表面积,运用专门的吸附物进行对污水的处理,比表层面存在大量的活性基因和吸附物的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吸附物的离子转换产生吸引力,达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功能,吸附污染物是有选择*性的聚集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最终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我国通常采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焦或者粉煤灰等材料,其中也包括大孔吸附树脂等,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使废水得到净化。吸附剂处理方法中,吸附剂的选择是关键。当前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材料主要是活性炭。活性炭的表面积大,吸附的污染物量也比较大,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吸附能力较强,但是采用活性炭深度处理废水污染物的成本非常高,并且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以活性炭为主的吸附剂,在市场上的应用慢慢受到限制。粉煤灰自身的表面积也非常大,空隙高,孔隙率大,吸附性能好,而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但其直接利用到废水处理上的效果不好,需要结合其他的材料和技术对其进行改进,故而其在制浆造纸方面的前景非常广阔。大孔吸附树脂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吸附剂原材料,它的大孔结构注定了它的吸附能力非常优越,其具有和活性炭相同的特点,但是吸附能力比活性炭更强大,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性。 4.3、膜分离处理法 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一种特殊的薄膜,对废水中的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学成分进行选择性过滤的处理方式。根据薄膜的规格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等级,薄膜分离法处理制浆造纸中的废水污染物的时间很短,但是由于处理效果非常好,所以发展和传播速度非常快。薄膜分离处理技术的分离技术、净化技术、浓缩技术和过滤技术,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点明显得多。薄膜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操作环境好、工作方便简单,维护方式简单易行、无二次污染等。这些就加速了薄膜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制浆造纸中的废水处理提供了更加先进技术。 5、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展望 制浆造纸废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系,应用传统的处理技术已经很难达到最新的排放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建议向以下几方面发展:(1)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物酶处理无疑是高效、省时的一种手段,但存在处理成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

1.1.1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1.1.1.1混凝沉淀系统工艺描述及技术参数 工艺过程描述 高密度沉淀池内加入合适的软化剂-石灰和纯碱,软化剂与水中的悬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快速的凝聚,同时软化剂还与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颗粒与菌胶团)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在软化剂凝聚的过程中还会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BOD5)从水中去除。软化剂凝聚处理除了能够降低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无机物和BOD5外,还能够降低水中细菌和病毒含量,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硬度(包括暂硬和永硬)和碱度。 高密度沉淀池采用污泥外循环高密度沉淀池技术。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结构应由反应室、斜板沉降室、集水槽、搅拌机、刮泥机、钢结构(含桥架、内外反应筒、集水槽、支撑架、固定件和取样装置等)等部分组成。 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外循环高效澄清池。 高密度沉淀池按2系列配置,鉴于装置内废水回流的影响,高密度沉淀池设计处理能力按不低于2×155m3/hr考虑。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是在传统的 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动 态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论, 把混凝、强化絮凝、斜管沉淀三个 过程进行优化。主要基于4个机理: 独特的一体化反应区设计、反应区 到沉淀区较低的流速变化、沉淀区 到反应区的污泥循环和采用斜管沉 淀布置。反应池分为2个部分:快 速混凝搅拌反应池和慢速混凝推流式反应池。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是将原水引入到反应池底板的中央,在圆筒中间安装一个叶轮,该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矾花慢速地从预沉池进入到澄清池,这样可避免矾花破碎,并产生涡旋,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进行水力分布,斜管将提高水流均匀分配。清水由一个集水槽系统收回。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该沉淀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结构,简化池型;2)沉淀分离区下部设污泥浓缩区,占地少;3)在浓缩区和混合部分之间设污泥外部循环,部分浓缩污泥由泵回流到机械混合池,与原水、混凝剂充分混合,通过机械絮凝形成高浓度混合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区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特点 (1)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 (2)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容器内被均匀分配。 (3) 很高的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在15~35m/h 之间。 (4)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 (5)集中污泥浓缩。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用于澄清处理时为20~10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综述.

安徽建筑大学 污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 xx 学号:xxxxx 课题: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指导教师:xxxx xx年xx月xx日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 摘要: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中,污水经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必须进行深度处理。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熟悉了解国内外这些工艺,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适用技术对我们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处理工程设计和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优缺点 引言: 目前,饮用水水质安全正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国家现行的水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深度处理工艺正在成为技术改造的主要途径。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便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从而满足用户对水质的使用要求。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絮凝沉淀法 1.1絮凝沉淀法概述 絮凝沉淀处理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沉淀的时处理过程。地面水中投加絮凝剂后形成的矾花或生活污水的有机性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池中沉降处理时,絮体互相碰撞凝聚,颗粒尺寸变大,沉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这时,水的沉淀处理效率不仅取决于颗粒沉速,而且与沉淀池深度有关。絮凝过程为水中细小胶体与分散颗粒由于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互相粘结凝聚的过程,分自由絮凝与接触絮凝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沉淀池中,而后者发生在悬浮澄清池或接触滤池中),生成的矾花在沉淀、过滤等水处理过程中起着强化和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1.2絮凝沉淀法工艺特点 絮凝沉淀法絮凝体成型快,活性好,过滤性好;不需加碱性助剂,如遇潮解,其效果不变;适应PH值宽,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处理过的水中盐份少;能除去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对水的污染;有效成份高,便于储存,运输。 2.砂虑法 2.1砂虑法概述 水和废水通过粒状滤料(如砂滤中的石英砂)床层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可渗性介质(过滤介质),固体颗粒为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液体和固体的分离.其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就被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这种通过粒状介质层分离不溶性污染物的方法称为粒状介质过滤。石英砂滤器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常温

饮用水处理方案

饮用水处理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广西**县**村饮用水处理 技 术 方 案 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1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让“生命之水”更洁净安全,崇左市切实把解决全市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从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加大应急储备以及消除污染隐患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崇左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崇左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良好,左江沿岸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环境质量标准达II类标准。 崇左市辖区饮用水源包括江河及水库水源两部分,有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23个(含乡镇),其中以河流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有19个,以水库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有4个。大多数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处偏僻,远离污染源,饮用水源水质好,左江沿岸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类标准。2012年,崇左市开展了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目前7个县(市、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崇左市还重点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划定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市级水功能区的同时,崇左市注重开展日常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环保、水务部门对全市主要水厂取水口以及供水水库开展经常性水质监测,并在左江河段设立有自动化监测点。着力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隐患,环保、水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城市河流型集中饮水水源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以及非法养殖场进行逐一清理,保障供水安全。 表一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左江水质为II类标准。 项目概述 **村位于广西崇左市**县昌平镇东南方向,距左江仅200米左右,现有人口1752人,目前饮用水主要靠村内的自备井,但在枯水期,出水量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要求。为了彻底解决**村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县政府出资,**县移民局具体负责,筹建**村饮用水处理项目,水源水为左江水,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脱硫废水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

采用反渗透膜技术进行脱硫废水深度处理 燃煤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进行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了脱硫废水,常见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除去了废水中绝大部分的氟化物、悬浮物、硫酸根离子、重金属等污染物,氯离子浓度仍然很高,影响脱硫废水经处理后再利用和排放。因此需要对已处理的脱硫废水进行后处理,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 1 脱硫废水常规处理 常规脱硫废水的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中和、沉淀、絮凝、澄清等工艺。处理时,先进行碱化处理,加入Ca (OH )2或者NaOH ,将废水的pH 值调至9.0至9.5之间,使部分重金属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出来;再加入有机硫化物(一般是TMT15),使镉、汞等重金属结合成难溶于水的硫化物;然后加入絮凝剂(一般是FeClSO 4)和絮凝助剂(一般是聚合电解质),使大部分的悬浮物沉淀,并吸附重金属氢氧化物和CaSO 4沉淀;最后澄清,将沉淀物和水分离,得到处理过的脱硫废水和污泥[1]。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脱硫废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经过常规工艺处理过后,脱硫废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氟化物、硫酸根、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COD Cr 浓度也明显下降,这些指标均能满足《综 中和箱 沉降箱 絮凝箱 出水箱 脱硫废水 有机硫化物 助凝剂 絮凝剂 HCl Ca (OH )2 澄清器 污泥循环系统 污泥压缩系统 溢流坑

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氯离子浓度也有大幅下降,但浓度仍然很高。脱硫废水处理前后的水质数据如表1所示[1]。 表1 脱硫废水主要污染物处理前后对比数据 项目处理前(mg/L) 处理后(mg/L) 去除率(%) 标准(mg/L) pH 5.0~6.0 7.36 — 6.0~9.0 310.0 148.6 52.1 ≤150 COD Cr 悬浮物12000 70.0 99.4 ≤70 氟化物180.0 8.69 95.2 ≤30 CL- 10545.2 4951.9 53.1 —2-2000 1.0 99.9 ≤1.0 SO 4 Zn 4.12 0.161 96.1 ≤5.0 Cd 0.3 0.019 93.7 ≤0.1 Cr 10.0 0.010 99.9 ≤1.5 Ni 2.0 0.059 97.1 ≤1.0 Pb 2.0 <0.0002 99.9 ≤1.0 Hg 0.1 0.0005 99.5 ≤0.05 As 0.5 0.091 99.9 ≤0.5 2 高浓度氯离子废水 经过常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氯离子浓度仍高达5000mg/L。水中的氯离子对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氯离子浓度越高,对金属的腐蚀性就越强。用旋转挂片法得到20号碳钢试片在浓度为5000mg/L的氯离子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为1.8542mm/s[2]。氯离子溶液的这个性质,制约了经常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的利用和排放。 脱硫废水的利用或排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送至电除尘前烟道,雾化后喷入烟气中,脱硫废水迅速蒸发,废水中的固体物在电除尘器中被捕捉,随灰一起外排[3]。由于氯离子浓度高,蒸干后的固体物含有大量氯盐,时间长了对除尘设备产生腐蚀,降低除尘器寿命。 (2)直接排入电厂水力排渣系统(即渣水系统),补充排渣水[4] [5]。如果渣水系统不对外排放,时间长了,渣水的氯离子浓度会升高,腐蚀渣水输送设备及管道;如果对外排放,高浓度的氯离子对环境造成破坏,造成水体或土壤咸化。 (3)送进灰场或者煤场,浇溉用。还在使用灰场的燃煤电厂已经很少,不能广泛应用;浇在煤上的氯离子,最终还是通过燃烧系统、脱硫系统再次进入脱硫废水中。

中水处理方法

1.几种中水处理技术简介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即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发展到目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生物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简称生化法)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土地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处理法等方法。 1、活性污泥法(1)鼓风曝气:即排流式曝气,将压缩空气不断地鼓入废水中,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水中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2)机械曝气:即表面曝气,利用装在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转动,剧烈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供微生物生命活动,进行生化作用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3)纯氧曝气:它是按鼓风曝气方法向水中吹入纯氧,以提高充氧效率,从而加快污水净化速度。(4)深井曝气:般用直径为0.5~6.0m,深度50~60m的曝气装置,利用水压来提高水中氧的转移速率,以提高其净化效率。 2、生物膜法(1)生物滤池:使废水流过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通过两面间的物质交换及生化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目的。(2)生物转盘: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间距很近的圆盘组成,不断旋转的圆盘面上生长一层生物膜,以净化废水。(3)生物接触氧化: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于废水中,并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入空气,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净化废水。 3、生物氧化塔:利用水中微生物的藻类、水生植物等对废水进行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的天然或人工塘。 4、土地处理系统(1)土地渗滤:利用土壤膜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过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来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肥来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生长。(2)污水灌溉:主要目的为灌溉,以充分利用净化后的污水。 5、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厌氧微生物(如甲烷微生物等)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目的,同时产生甲烷气、CO2等气体。厌氧生化处理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污泥硝化处理。 ●物理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组成的废水处理系统,或指包括物理过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要点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柴剑雄 学号: 021411114 指导教师:张霞

随着我国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用水、城市、农村生村和生活用水需求量激增,工农业污水、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对于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我国来说,水资源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村出现了用水荒,水资源供应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障碍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工农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还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水的利用效率。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一)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分析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BAF) 等生物技术。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污水、工业行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是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因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不但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而且污水中的一些物质不能处理干净,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P 含量为 6—10mg/L 、NH3-N 含量为 15—25mg/L、BOD5含量为 20—30mg/L 、SS 含量为 20

—30mg/L、COD含量为 60—100mg/L。采用人工湿地深处理可以实现景观与处理效果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通过种植了美人蕉、芦苇、富贵竹、空心菜等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去除氨氮等成分,通过种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稗草、藨草、黄菖蒲等植物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等。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是在充氧的污水池中填充填料,用生物膜布满填料,污水以固定流速以埋没生物膜的方式,在微生物作用下除去有害物质的污水深处理方式,应用于农药、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轻工造纸和发酵酿造等工业废水以及二级出水、生活污水的深处理,去除铁、锰、亚硝酸盐、氨氮等物质;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在生物滤池底部或下部加设曝气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处理的污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杂用水的标准。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中的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混凝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臭氧法、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等。这些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适用的范围不同,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种处理技术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综合采用,为污水处理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在污水预处理及主处理的基础上,对二级处理水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及膜处理法去除二级出水中存留的细菌&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及有毒物质,从而达到污水的回收和利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典型处理流程如表:

饮用水水质问题及深度处理措施

饮用水水质问题及深度处理措施探讨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饮用水水源收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水厂所采用的传统处理工艺并不能很好地去除污染物,导致许多水厂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存在水质不合格的现象,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本文即针对饮用水水质及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饮用水深度处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深度处理;措施 abstract: water is essential to human survival of one of the basic resources, however,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drinking water supply received serious pollution.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can not very well to remove pollutants, causing many water provide the life ther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unqualified phenomenon,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this article is in th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handling of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depth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deep process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常用水厂深度水处理技术解析

常用水厂深度水处理技术解析 1中山市供水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3;2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3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深度氧化法和膜过滤法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与应用特点,为供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提高 饮用水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进展 0引言 水厂饮用水处理技术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应急处理和深度处理[1]等,常规和应急水 处理以物理沉降法、化学混凝法和生物分解法等相互搭配的多级联合处理最为常用,主要目 的是除去悬浮颗粒、胶体和微生物等,往往不能除去特征有机污染物,所以还需合适的深度 水处理进行补充。 按技术分类,目前常用深度水处理可分为活性炭技术、深度氧化技术与膜分离过滤技术等。国内外对于深度水处理技术已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与生产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 本文综述了常用水厂深度水处理技术,分别介绍了各自具体处理方法及优缺点,为供水企业 的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活性炭吸附处理 活性炭技术原理是利用石墨微晶不同孔径结构的物理吸附能力,以及表面极性含氧有机 官能团的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对有机污染物分子进行吸附。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物化性 能稳定、经济易得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化工催化、废气吸收等工业与生活领域。根据材料制备来源不同可将活性炭划分为果壳碳、煤质碳、木质碳和骨质碳,其中果壳碳因 孔径最小而得到较多关注。根据材料存在形态不同可将活性炭分为颗粒碳、碳纤维与粉末碳 活性炭的性能表征手段一般参照国标(GB/T 12496.6-1999)和相关行标(DL/T 582-2004)规定,以粒度、表观密度、灰分、pH、漂浮率等作为物理指标,以对碘、亚甲基蓝和苯酚或木 质素、单宁酸等吸附值测定作为化学指标。供水处理活性炭应具有吸附性好、机械强度高、 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345-2010《生活饮用 水净水厂用煤质活性炭》。实际应用中较少采用单一活性炭吸附处理,目前活性炭发展趋势 一是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吸附能力,如在活性炭表面复合一层生物膜制成生物活性炭、 利用一定功率的微波辐射改性等;二是进行活性炭再生以提高使用效率,可用方法有催化氧 化法、药剂洗脱法、高温加热法等;三是采用活性炭与其他深度处理技术的联用,如已得到 成熟应用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该技术先对饮用水进行臭氧处理,将高分子有机物分 解为小分子如CH2Cl2、CHCl3等,再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吸附臭氧处理产生的小分子产物, 既弥补了臭氧处理无法解决部分小分子有机物的缺陷,又提高了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 量和工作寿命。 2深度氧化处理 深度氧化处理技术[3]是指在声、光、电、催化剂等因素作用下产生自由羟基(?OH), 从而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或完全矿化为小分子化合物,该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催化氧化、光催化 氧化、湿式氧化、超声空化和电化学氧化等,具有降解效率高,环境友好,普适性强等特点。 Fenton法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深度化学催化氧化处理。Fenton法因强氧化试剂 (Fe2+/H2O2)及其发明人Fenton而得名,在广义上是指采用光辐射(UV)、催化剂 (C2O2-4、EDTA)、或电化学手段,使得H2O2产生较强自由羟基以氧化有机物,且Fe2+还

0774.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近些年来,随着水源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和饮用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技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或发展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给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活性炭、膜过滤技术等。在此笔者结合大量的实验研究,仅对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与气浮和强化过滤)、化学预氧化(预臭氧化)等发展情况作以简要论述。 【强化混凝技术】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对有机物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混凝工艺,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分三个方面: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的有机物胶体发生电中和而脱稳凝聚;二是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有机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沉淀;三是有机物在絮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原水水质、混凝pH值、碱度、混凝搅拌程度以及混凝剂与助凝剂的投加顺序等。强化混凝就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确定混凝的最佳条件,发挥混凝的最佳效果,尽可能地去除能被混凝阶段能够去除的成分,特别是有机成分。 由于近年水源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高浓度的有机物对水中胶体产生很强的保护作用,致使常规混凝效果变差,因此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在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强化混凝处理无疑是一个首选之法。Joseph等人认为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处理工艺;美国工作者普遍认为,强化混凝是达到"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DBP)标准"第一阶段要求和控制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最佳方法之一;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某些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天然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并可降低水中剩余铝的浓度。 强化混凝技术首先要根据水质情况筛选优化确定混凝剂的种类和投量。目前水厂使用的混凝剂大致有三种:铝盐Al(Ⅲ)、铁盐Fe(Ⅲ)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阳离子聚合混凝剂,一般铝盐和铁盐的混凝效果要优于人工合成的混凝剂,原因是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水质106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 749-2006) 2016-01-11 文科_360阅 8129 转 77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GB 5749—2006 代替GB 5749-85 2007-07-01 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574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

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修订了四氯化碳;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 ——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删除了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内容。 ——简化了供水部门的水质检测规定,部分内容列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增加了附录A。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为准备水质净化和水质检验条件,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三卤甲烷、微囊藻毒素-LR等4项指标延至2008年7月1日起执行。

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生活 污水也随之变多。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以蛋白质、脂肪、糖类为主,这些物 质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并且难以分解,如果这些物质进入含水层以后,容易造成 地下水的污染。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并且对人类的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 伤害。因此,膜法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膜技术 属于一种物理分离技术,膜技术具有不会出现化学反应和变化的特点,并且分离 装置较为简单,占据较小的空间,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关键词: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膜法水处理技术 引言 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等多种烃类。而这些物质有着较 为稳定的化学性质,整体不容易被分解,如果深入到含水层之后还容易导致地下 水的整体污染。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强烈的致癌性,可能会导致生殖系统受到毒害,因此对于生活污水的准确检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生活污水的测定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排除多种干扰,让实际定量分析中的准确度得到实现。 因此在环境分析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膜法水处理技术有着定性分析程度高、且定量准确的特点,在生活污水检测工作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1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原理 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是一种融合超滤技术、连续电解除盐技术(EDI)、反渗 透技术(RO)等处理各种水质的新型技术。膜法处理工艺技术依据的原理有:其一,根据污水中各物质几何心态、体积大小、质量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分离 膜实现分离。其二,根据污水各物质化学性质,通过分离膜实现水处理。研究发现,膜法水处理效率,受溶解速度、扩散速度影响,前者表示污染物进入膜内的 速度,后者表示污染物扩散至膜另一面的速度。两者速度越大,透过膜的时间越短,过滤效率越高。 2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 2.1膜法预处理 膜法预处理能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其主要是将待处理的 污水使用超滤膜对其展开过滤操作,能够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颗粒较大的杂志全 部得到有效清除,从而保证对应的膜处理效果可靠有效。通过使用该种膜法预处 理技术,能够将旧式的活性炭处理技术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净化效率也非常高,不但可以显著提升污水的净化速度,而且能够使得处理得到的水资源的清洁度具 有高标准的优化质量,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污水净化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 2.2反渗透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大型建筑和工 业以及居民区的“中水”来源是必要的。在传统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都是把二级 处理水通过混凝、和过滤以及活性炭吸附,利用离子交换法,把生活污水中的盐 类去除。这些方式无法把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不溶性杂志去除。通过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盐类和有机物,这种方式目前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回用方式。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污水厂中,就是通过反渗透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 理的。在污水厂中有一台处理37.8m3的反渗透设备,把经过二级处理、活性炭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去除机理及协同作用

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 去除机理及协同作用 程学营安毅王启山吴立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0071) E-mail:xueyingc@https://www.doczj.com/doc/a49617938.html, 摘要:从天然有机物分子量水平、分子极性角度介绍了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对NOM的去除原理及效果。探讨了不同工艺的去除效果与NOM种类的关系及组合工艺去除NOM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 深度处理 给水 1.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特征 1.1 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种类及危害 原水中大量存在的NOM是引起水体色度的主要物质,也是最基本的消毒副产物(DBPs)先质,而DBPs是导致饮用水致突变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水处理过程中NOM还可能降低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增加投药量;残留的NOM进入管网后可能引起细菌滋长,从而腐蚀管壁,降低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因此,在微污染水净化过程中,NOM的去除对于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NOM主要包括腐殖质、亲水酸类、蛋白质、类脂、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等物质,其分子量一般为2×102~1×105,分子直径在0.5~400nm之间,多数NOM分子直径≤5nm [1]。 腐殖质(腐殖酸、富里酸)是主要部分,约占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总量的40~60﹪,分子量一般在5×102~2×103之间。NOM中非腐殖质部分,以前被认为对出水水质没有影响,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有将近一半(DOC 计)来自NOM中的非腐殖质部分,并且这部分有机物是NOM中主要的可生物降解部分,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低的芳香度。 1.2 评价指标 目前完全区分不同种类NOM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在水处理中一般以水中总有机碳(TOC)或COD Mn作为总有机物的替代参数,以溶解态有机碳(DOC)代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DOC中可被细菌利用的部分为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碳(BDOC),而BDOC中能被细菌直接合成细胞的部分称为可同化有机碳(AOC)。BDOC和AOC主要由易溶于水的小分子、极性有机物构成,用来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还可表示出水的生物稳定性。UV254表 ?国家863项目: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2002AA601140)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