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
- 格式:docx
- 大小:96.49 KB
- 文档页数:2
案例2: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2005年12月18日17时45分左右,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中毒住院。
事故同时导致环境轻度污染,并造成经济损失约178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浮选车间生产系统中,需硫酸用于选硫作业,主要作用为调节矿浆PH值,以满足硫浮选需要。
采用的是浓度为98%的浓硫酸,添加地点在选硫作业搅拌槽,硫酸的添加采用DN80的电动调节阀。
硫酸储罐可储硫酸约80吨,采用管道自流至选硫作业搅拌槽。
12月18日17时52分,冬瓜山铜矿选矿厂浮选车间选硫作业搅拌槽硫酸添加点硫酸流量突然变大,造成搅拌槽矿浆与硫酸反应加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硫化氢。
操作工朱红星、费斌等4人在选硫作业搅拌槽附近紧急处理该问题时相继中毒晕倒,当日当班的其余9人在营救过程中又有杨平、陈军等6人先后中毒晕倒。
事故发生后,在向110、120急救中心和市矿山救护大队求助的同时,矿领导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自救,10名中毒人员在社会各方配合下被迅速送往市人民医院和有色职工总院进行抢救。
与此同时,矿部相关人员迅速关闭硫酸储罐出口总阀、撤离现场所有人员并封锁了事故现场。
随后,有色公司与市安监、环保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于19日凌晨2时左右将事故车间硫酸管道紧急切断,控制了硫酸泄漏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市环保局监测人员进入现场每半小时检测一次厂区及周边地区大气有毒气体浓度。
至19日凌晨4时,事故现场硫化氢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56-1.52mg;浮选系统加水稀释硫酸。
事故调查显示,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处于重车联动调试的加酸控制系统中的电动调节球阀定位器失灵,导致球阀处于常开位臵,使浓硫酸大量涌出,过量的硫酸与搅拌槽内硫化物矿浆瞬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同时,冬瓜山铜矿建设工程和该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存在矛盾和问题。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刘忠法1,2,邵拥军1,2,张宇1,2,周鑫1,2,周贵斌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安徽铜陵244000)1 地质概况冬瓜山铜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内已知矿床中规模最大且深埋最深的大型铜矿床。
矿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下扬子台拗繁昌—贵池凹断褶带中部,处于大通—顺安复式向斜次级构造——青山背斜的北东段。
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古生代与新生代的地层产生了一系列浅状褶皱和断裂带。
西北侧为北东向展布的下扬子断裂带;北部为东西向展布的铜陵—南陵隐伏深断裂;南侧为木镇—南陵断陷盆地。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上统、三叠系中、下统等地层,局部地区可见第四系冲积、坡积层覆盖,与冬瓜山矿床成矿关系较密切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以及泥盆系上统等地层。
矿区构造主要为青山背斜,近东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裂以及层间构造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青山背斜和层间构造,产于青山背斜的层间构造对本区矿体的形态及产状变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与矿床有成因联系的岩体包括南段的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和北段的包村石英闪长岩体。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特征冬瓜山铜矿床主要矿体为层状矿体,该矿体占矿床铜金属储量98.8%,其余见矿的均为小矿体(铜、硫、铁)。
(1)层状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该矿体位于青山背斜轴部,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船山组层位中。
其顶界跨栖霞组的底部,北西翼矿体底界延至高骊山组顶部。
矿体受层位、岩性以及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总体上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35°,分别向北西和南东倾斜,倾角10~25°。
沿走向与倾向均呈波状起伏,总趋势向北东倾伏。
矿体北段埋藏较深,赋存标高-780~-1 200 m,63线以北呈分支状,67~71线赋矿层位被包村岩体吞蚀。
1.矿山简况冬瓜山矿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埋深最大的一个铜矿床。
矿床位于狮子山矿区,属安徽铜都铜业股份公司狮子山铜矿的深部矿体。
冬瓜山铜矿床共有铜、硫、铁矿体140多个,其中主矿体1个(编号为I),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8.8%。
主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顶界和石炭系中上统层位中,位于青山背斜深部的轴部及两翼,属层控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
主矿体水平投影走向长18l0 m,最大宽度882m,最小宽度204m,平均宽度500 m,最大厚度100.67 m,最小厚度l.13 m,平均厚度34m,矿体走向NE35°~40°,矿体两翼分别向北西、南东倾斜,倾角最大可达30°~40°;矿体沿走向向北东侧伏,侧伏角l0°左右。
矿体埋藏较深,赋存于-690~-1007 m之间。
矿体直接顶板主要为大理岩,矿体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石英闪长岩。
矿体主要为含铜磁铁矿、含铜蛇纹石和含铜矽卡岩。
主矿体乎均含铜1.0l%,含硫19 .7%,含金O.29 g /t。
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万t,选用的采矿方法为“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冬瓜山1#矿体是冬瓜山矿床的主矿体,其储量占总储量的98%。
主矿体位于青山背斜的轴部,赋存于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层位中,受层位控制,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背斜形态吻合。
矿体中部厚大、沿两翼及走向向外逐渐变薄并尖灭。
矿体走向NE35°,倾向随围岩产状分别向北西、南东倾斜,倾角缓,倾角平均20°,最大可达30°~35°。
矿体沿走向向北东侧伏,侧伏角100°左右。
矿体埋藏较深,赋存于-682~-1 000m之间。
矿体所处地段地应力高,-910m原岩应力测试点最大=38.1MPa,大于20MPa,地应力系数K>0.2,属高应力区。
矿床分布范主应力δ1围广,水平走向长度1810m,最大宽度882m,最小宽度204m。
坚持科技兴矿冬瓜山铜矿构建国内一流生态矿山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埋藏在狮子山矿区千米之下,走向长1810米。
铜金属储量104.68万吨,占安徽省的40%。
该矿自1991年来坚持推进科技进步,矿山在地压控制、通风降温、循环水利用、全尾充填、采选工艺、矿山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深井坑采矿山。
20年来,冬瓜山铜矿已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00项,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市重点科技项目20项。
多年来,冬瓜山铜矿动员全体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科技兴矿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八五”、“九五”期间进行的开采前期研究取得了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千米深井特大型缓倾斜金属矿床采矿方法研究;提出并开发了立式砂仓流态化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新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较完整的深井地压岩爆监控系统;建立了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首次在国内设计和采用10m3底侧卸式矿车和微机连锁的井下运输讯号系统;首次在国内千米深井提升系统采用钢丝绳柔性罐道和刚性罐道加柔性罐道混合配置的方式;首次在国内千米深井中采用一段直排式排水系统;首次在国内采用半自磨加球磨的碎磨工艺流程和100m3的大型浮选槽和陶瓷过滤机脱水设备;首次在国内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中采用带有高浓度放砂装置的立式砂仓;首次在国内新建矿山的选矿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控制系统。
“十五”期间,取得了1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3项国内领先水平的7项优秀成果等。
推进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生态矿山20年来,冬瓜山铜矿以解决制约矿山生产经营的重大瓶颈技术和深井开采关键技术为重点,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显着增强,为该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九五”、“十五”发展中,该矿坚持科研攻关,主要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1997~1999年期间,“狮子山矿特大空区矿柱回采综合技术”的成功实施,安全回采了永久性保安矿柱,实现了34.4万吨矿柱铜资源的同步回收,回收铜金属量4000多吨,创直接经济4600万元。
开发冬瓜山铜矿资源选矿原则方案探讨
吴熙群;李成必;罗琳;吴沛然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冬瓜山铜矿石与冬瓜山和狮子山混合铜矿石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瓜山铜矿石可以与狮子山铜矿石混合进行处理.首先采用选择性起泡剂BC浮出以滑石和蛇纹石为主的易浮脉石;然后使用选择性捕收剂BJ进行铜部分优先浮选,使用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混合捕收剂强化铜硫混选;混合粗精矿再磨后应用BD1组合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混选尾矿经磁选和强化浮选脱硫,获得合格铜精矿、硫精矿和铁精矿.所提供工艺为合理开发冬瓜山铜矿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吴熙群;李成必;罗琳;吴沛然
【作者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员,北京,100044;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52.1
【相关文献】
1.冬瓜山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探讨 [J], 夏菊芳
2.冬瓜山铜矿选矿工艺的技术改造与探讨 [J], 张德兴
3.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方案探讨 [J], 吴熙群;李世伦;李成必;杨菊
4.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方案探讨 [J], 吴熙群;李世伦;等
5.冬瓜山铜矿生产地质管理方案探讨 [J], 胡正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前,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矿业绿色转型进程,自然资源部主办的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
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业务处室负责人、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矿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150多位代表齐聚千年古铜都,共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事宜。
这是一次对近年来绿色矿山建设成效经验的大总结、大交流,既是一次经验总结会,也是一次查问题、聚共识、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员会。
各地绿色矿山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丰富而充实,为与会代表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的大潮中,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同时又尽最大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破坏,是我国矿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两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铜陵有色冬瓜山矿区、铜陵海螺水泥生产线和石灰岩矿采场,深切感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是必然选择,是现实途径。
与会代表行走在长江南岸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铜陵矿区间,感受到这些矿山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艰辛努力……其中一个突出印象是,安徽的矿山企业重视通过技术工艺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铜陵海螺水泥的石灰岩矿山现场了解到,铜陵海螺水泥采取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方式,采用“剥离—排土-生态修复”一体化开采技术,石灰石矿山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开采过程中可做到无弃土弃石排放,保留所有未开采地段的植被;通过生产工艺和配料工艺优化,对高低品位矿石合理搭配,不仅使矿区内废石完全消化利用,还大量利用了周边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年消耗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渣130万吨。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铜陵海螺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套水泥窑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生产线,现已形成年产熟料1450万吨、水泥700万吨、余热发电4、9亿度、垃圾焚烧2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矿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在铜陵海螺公司水泥窑城市垃圾处理控制室现场,海螺公司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利用水泥窑进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是海螺的专利,关键的技术在于对二恶英的处理。
冬瓜山铜选厂初步设计碎磨流程的选择与计算【摘要】:针对冬瓜山铜硫混合矿的矿石性质及半自磨试验结果,对选矿厂碎磨流程及其有关设备进行了选择与计算。
并从投资和两个方面对碎磨流程作了技术经济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及国外类似性质选放厂的经验,冬瓜山铜选厂初步设计碎磨流程推荐半自磨+球磨流程……夏菊芳中图分类号:TD928.2 文献标识码:A冬瓜山铜矿床属铜陵狮子山矿区深部的一个大型高硫矿床。
该矿埋藏深、储量大、可回收的有用矿物多,是一座开采价值较高的铜矿,它对缓解华东地区铜冶炼厂来料短缺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华东及华北地区提供大量的化工原料硫精矿。
自1976年矿床被发现后,进行了普查、详查及勘探和矿样可行性试验等前期工作。
冬瓜山铜矿混合矿石自然类型多,含铜滑石蛇纹石类型矿石比例较大,矿石含泥量高,若采用常规碎磨流程易造成破碎及筛分等设备的堵塞,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正在生产的狮子山铜选厂与冬瓜山铜选厂的矿床相同,前者通过洗矿解决含泥高的问题)。
而矿石有难选和易选之分,开采时不易分开,难易矿石的硬度相差甚大。
冬瓜山铜选厂可行性研究时因未做相应的矿石半自磨试验,只是根据同类选厂的生产实践,把常规碎磨流程与半自磨+球磨流程做了简单的技术经济比较。
目前初步设计已完成,选矿厂的生产规模为13000t/d。
此前的半自磨试验给碎磨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依据。
1、半自磨试验1999年12月,瑞典SVEDALA公司提交了冬瓜山铜矿半自磨小型批量试验报告。
其矿样粒度组成及试验结果见表1、2.试验所用的半自磨机规格为Φ1829mm×305mm,内径1803mm,有效容积为1.106m3。
磨机运转速度为23.3n/min,为理论临界转速的73.8%。
磨机瞬间净功耗通过自动绘制的曲线记录下来。
SVEDALA公司试验所做邦德球磨功指数为14.73kW·h/t。
由表2知,装球量6%~12%时,对应的100%-12.7mm净功耗为6.25~7.15kW·h/t。
李冬等:大型半自磨机在冬瓜山选矿厂应用及研究初探2()05年8月(2)衬板(格子板)。
自磨机采用的格子板如图2所示,该衬板孔剖面为退八字锥形孔,在使用中发现这种格子板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排矿不畅。
:这种孔的排布小利于聚集在排矿端附近的难磨粒子(顽石)及时排H{,使得半自磨机排料粒度很细,返砂量粒度也较细;二是易产生塑性变形。
由。
1:衬板在设计过程q.}过高考虑了衬板的抗冲击性,使得衬板的抗媲性变形能力较差,衬板使用过程中出现l!『;J冠的塑性变形,衬板出现卷边现象(图2),部分衬板孔径减少为原米的三分之二左右,严重影响J’半自磨机的排矿,这两个缺陷是造成牛产初期处理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为了增强半自磨机的排矿,提高、卜磨机的处理能力,我们对半自磨机的衬板作了如下措施处理.一是在衬板l二开孔,增加顽石窗,加速矿石的及时排出,=:7I:孑L方式如图2所示;二是修复已卷边的衬板,保证衬板的孔径大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半自磨机的处理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处理能力f11250t/h提高至400t/h。
为大块矿石,因此在生,m中电振给矿时必须要兼顾到各台电振的粒度情况以及矿石硬度的变化.合理进行搭配才能使半自磨机的工作殳为平稳。
如图4、5、6、7所示图41‘电振给矿机上粉矿情形图52’电振给矿机上粉矿情形图2半自磨排矿格子板(3)矿石粒度和硬度。
矿石硬度和粒度组成对于半自磨机来说是影响处理能力的・个重要因素:.冬瓜…选矿厂人选矿石中含有的老区部分矿石其I叮磨度系数仅为新区矿石的0.7,硬度明显大于新区矿石。
当这部分矿石含量特别多时,会明显影响半自磨机的处理能力。
而粒度组成对于半自磨机的处理能力的影响则现为咧显。
如图3所示为给矿粒度搿80Fi磨lm裟蒜篙戮躲裟!曩图“…矿机…均…一范吲内的矿石破碎比比较小,说明这一级一一…………~…别矿石在半自磨巾较难破碎。
粒J.笾/m图3半自磨破碎曲线在生产中井下提升的矿石给人粗矿仓中时发生了fpJ显的粒度偏析现象.从给矿电振上I】__『看到,14、2’、7。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升盈利能力为原则,围绕矿山企业年度方针目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推行创新管理,挖潜降耗活动,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精细化管理,齐心协力,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全体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深挖生产潜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矿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冬瓜山铜矿案例分析(一)冬瓜山铜矿简介冬瓜山铜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座采选联合骨干矿山,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二级单位。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为日采选矿石1.3万吨。
矿床赋存在地下690米至地下1070米之间,是国内开采最深的矿山之一。
采、选设备具有大型、高效、无轨化的特性;生产工艺、选矿工艺流程以及选矿控制系统等均采用国内、国际先进技术。
2017-2019年,冬瓜山铜矿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较好。
其中,营业收入稳定在15亿元左右;利润总额在4亿元以上;铜精矿含铜产量保持在3.2万吨;根据原矿性质变化,及时对选矿进行技术攻关,提质增产增效,高硫铁产量由61万吨提高到76万吨;但近三年安全、环保设施投入增加,运行费用上升以及井下充填用水泥价格上涨影响,采选成本略有上升。
(二)冬瓜山铜矿成本管理的难点冬瓜山铜矿的生产对象是地下资源的开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开采难度的逐渐增大,产品的单位成本不降反增。
同时,资源开采还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矿山企业在批准的矿区范围内进行勘查活动,应当承担矿山地【摘 要】企业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要从细节入手、全员参与,加强过程管控的精细化管理。
矿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矿山企业只能依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本文结合冬瓜山铜矿的案例,分析了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对策,围绕矿山企业年度方针目标,大力推行精细化创新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矿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3-11-24作者简介:杨承祥(1965-),男(汉族),安徽霍山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矿业工程的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中南大学在读博士,高级工程师。
冬瓜山铜矿深井热害的防治对策杨承祥1 袁世伦2 胡国斌1(11铜都铜业狮子山铜矿;21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安徽铜陵244000)摘要:冬瓜山铜矿床深井热害是显而易见的,为保证顺利进行开拓、采准,实现按期投产,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建立井下舒适的作业环境,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稳定、高效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冬瓜山铜矿;深井;热害;防治中图分类号:TD 72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550(2004)02-0029-020 引言冬瓜山铜矿床是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狮子山铜矿的深部矿床,总的开拓深度超过1000m;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万t,选用的采矿方法为/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0。
冬瓜山矿床属于深埋高温高硫矿床,该矿区的恒温带深度(20?5)m,恒温带温度17155e ,平均地热增深率211e /100m 。
高温热害一直是影响井下生产的一个难题,高温热害不但使井下生产效率下降,安全性变差,而且严重影响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
1 冬瓜山深井热害的产生摸清深井热害的形成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采掘工艺、完善通风系统和选择降温措施。
造成深井热害的热源很多,主要有相对热源和绝对热源。
相对热源的散热量与其周围的气温差值有关,如高温岩层和热水散热;绝对热源的散热量受其周围气温的影响较小,如机电设备,矿石氧化和空气压缩散热等热源。
高温岩层散热是造成冬瓜山深井热害的重要原因,它主要是通过井巷岩壁与矿井空气进行热交换。
总的来看,冬瓜山深井热害的主要因素是地热和机电设备运转散热。
此外矿石氧化放热、热水散热和空气自压缩生热以及其它热源散热也是产生热害不能忽略的因素。
2 冬瓜山深井热害的危害在矿井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多种不利的微气候,其中主要是指高温、高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选矿厂
设计规模:矿山的日采矿能力为1 万吨,日选矿能力l.3 万吨,井巷工程量86 万m3,工程建设总投资16.7 亿元。
技术特点:大型深井矿山开采
工程简介:我院从1987 年起先后完成了该矿矿床技术经济初步可行性研
究、探采结合可行性研究、探采结合工程设计、千米深井300 万t 矿山强化开采综合技术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1998 年12 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大型深井矿山。
矿山的日采矿能力为1 万t,日选矿能
力l.3 万t,井巷工程量86 万m3,工程建设总投资16.7 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施工建设中,预计在2004 年6 月建成投产。
在这座国内第一个大型千米深井金属矿山的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具体有:
1、无废矿山设计。
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尾矿块石胶结充填法,将冬瓜山铜矿
生产过程所产出的全部废石与选矿厂所产的85%尾矿一起回填采空区,剩余的尾矿则用来充填狮子山铜矿过去生产形成的老采空区,从而消除了尾矿库和废石场,实现了无废开采。
2、建立了完整的地压岩爆监控系统。
通过设计和科研,建立起我国第一个
较完整的深井地压岩爆监控系统,对岩爆进行预测和预报。
3、建立了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监测的多级机站组成的通风系统。
建立了一
个集中控制站,由计算机对各风机的运行进行监控,并通过调频变速来调整部分风机的风量,从而实现节能和保证有效的通风与降温。
3、首次设计和采用国内10m3 底侧卸式矿车和微机连锁的井下运输讯号系统。
5、首次在千米深井提升系统中采用钢丝绳柔性罐道千余米的主井采用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