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儒家强调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体”。这种人格特点既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又要求洁身自好,保持人格独立,以求得心理平衡。而佛道两教追求的理想人格是超尘脱俗、随遇而安,这种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相关联;使道儒佛可以熔铸为一,这便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失意退隐复杂的思想基础。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夹杂复杂的思想走向仕途的;在经历官场失意时其进取的人生态度变成安逸、消极。园林主人隐逸的决心,与其矛盾心理在园林构建上透出潜信息。苏州园林在布局上灵活多变、自由自在、潇洒自然;没有表现等级秩序的均衡对称格局,没有庄重的庙堂气息。园林的咫尺天地却有着走不完、走不尽的小路,石径连以回廊、小桥、亭子、“穿山越水”、山水相通、幽径叠出。这也似述园林主人曲折不凡的人生经历,暗喻人生道路的曲径通幽。园林主人在怀才不遇的忧愤之中,把志趣放在园林的装饰点缀之中,从中表现出园林主人在志趣上追求高雅的品性。这种隐含在苏州园林山、石、水、木、亭、台、楼、阁中的信息,可以在我们观赏园林景观中隐约感受到。园林主人对园林的精心布局后形成一种文化信息,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透过这典雅、含蓄的园林布局景观窥探出园林主人的内心世界。

二、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作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范,表现出浓厚的美学价值,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中国的私家园林大多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景铺陈,从中体现精巧的构思,雅致的情趣;从而在内敛含蓄之中引出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展现出一份闲情雅致。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产生,正是造园者把自身心灵深处的东西物化于具体的景致之中,使主观在客观中得到观照,使意与境,情与景有机融合。也即指造园者的主观意趣、造园思想,负载于具体景物形象上,并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物化形象的同时,体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致,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美。苏州园林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作为私家园林,虽然它占地不大,却拥有着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艺术修养。园林景区的划分主次分明,曲折开朗的配合,使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了富于变化的风景,以此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丰富景致。

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对联深刻地展现出园林的意境美。不言而喻,匾额对联是园主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佳载体。由于造园主大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的典籍、文人诗句。因此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回味悠长,寓意深刻。虽然园林中的匾额对联只有数个字,但其中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拙政园的“雪香蔚亭”中有一副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这两句诗与亭子四周的枫、柳、松、竹交相掩映;纯朴形象的两句诗巧妙地使“雪香蔚亭”赋予山野之趣,勾画出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境。再如沧浪亭内的一处观鱼处,题名“濠上观”,采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而命名。一处简单的水亭命以“濠上观”,不尽使游人思索当年庄子与惠子争论千古的哲学思辨,从而对世界的体悟与思考,使得对景色的审美内涵大大

丰富,也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美。苏州园林中通过匾额对联渲染意境的例子比比皆是。匾额对联本身就有着美的意境,再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将游人的思路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便使得园林建筑有了生气,使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也被赋予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以此形成意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比德”之说,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拥有的人的精神意义。在苏州园林之中,传统的点缀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兰花、牡丹、荷花等。这些植物因不同的自然形态特点,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品德。如松树象征的坚贞不屈,竹子的高风亮节,梅花的清新雅致,兰花的幽谷飘逸、荷花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贵尊贵……人们在流连欣赏这些树木花草的美景时,还会体悟到园林主选择植物美化园林所折射出的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

苏州园林还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敛、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实对比,催人触景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陆游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庄”表明了审美是一个曲折推渐的过程。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苏州园林的建筑正是通过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在布局空间上有畅通,有阻隔,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有着诗歌与音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从而引发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在造园的方法上,苏州园林大多采用欲露先藏的形式。以拙政园为例,刚跨入拙政园大门,便是“曲径通幽”的翠峰,这块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产生更急切的观赏心理。等绕过假山,园中的景观豁然展现在眼前,这一收一敛,含蓄悠远,趣味盎然。园林中花样繁多的漏窗设计,更加强了苏州园林的“欲露先藏”的特色。园林景色透过这些漏窗,半藏半露,配以光线的变化,更使得园林的景致变化万端。通过了这虚实相映、藏露相显、明暗相影彰显出园林的优美意境:含蓄而富于变化,以有限的园林景色蕴涵无限美的联想。这样使得游人在观赏园林景观时心情得到愉悦。

结语苏州园林作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古人往往把建筑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苏州园林便是园林主人与外人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我们在流连园林中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时;隐约可以感受到历代失意退隐的官吏的心境。我们通过欣赏规模小巧、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时,也能感受到江南人固有的那种秀美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