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的专家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3
掌握阿司匹林合理用药的技巧作者:贾卫滨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4期阿司匹林曾经仅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目前已有100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率减低1/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率减低1/4,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减低1/6。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cVD)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只有掌握其应用技巧才能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一级预防在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治疗能使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总体降低23%,其中有血管病史的患者降低31%,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降低27%,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降低24%,而总胆同醇水平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高危人群以下人群建议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
第一类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50岁。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需要说明的是,若患者血压较高,需首先进行降压治疗,待其血压降至上述标准以下后(第二类患有2型糖尿病,年龄>40岁,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
第三类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3项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时男在缺血性心脏病或部分组织缺血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适合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00 mg/d),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
既往心肌梗死史(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75~100 mg/d),长期服用。
浅谈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作用发表时间:2012-10-31T16:30:19.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胥小东江海峰(通讯作者) [导读] 少数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
胥小东江海峰(通讯作者)(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271000)【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作用【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79-01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亦为环氧化酶抑制剂。
作为环氧化酶的抑制剂,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从其作用机制来看,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后者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产生不可逆性的抑制,导致TX 2 A合成减少,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
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对阿司匹林特别敏感,小剂量即可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 2 (TXA 2)的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新的环氧化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明显地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所以阿司匹林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二级预防。
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ATC)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1]。
阿司匹林的抗栓效果显而易见。
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是已经患了心血管疾病的人,除了采取健康生活方式,还需要恰当的药物治疗。
国际上公认的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疗效的有四大类药物,这就是降低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和控制血糖的药物。
人们所熟悉的阿司匹林就是一种既便宜又很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1897年,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化学合成了一种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乙酰水杨酸,标志着阿司匹林的诞生。
现在,阿司匹林已经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以及其带来的风险,提示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1]。
1.1 阿司匹林对健康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989年进行的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对象包括22 071例健康男性医生,其中11037例给予325 mg小剂量阿司匹林隔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11034例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降低总心肌梗死危险达44%。
Patrono等[2]报道,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
200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应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3]。
1.2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8 790例高血压患者参与的HOT试验结果显示[4],阿司匹林使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5%,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肌酐增高亚组(>115 μmol/L)和基线血压较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7 mm Hg)的亚组获益更加明显,同时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均无明显增加。
心脑血管病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擅自停用风险大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统计显示,每10.5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积极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当务之急。
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血小板的凝集而形成血栓,因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抑制血小板凝集是阿司匹林的一个显著药效,已得到广大医生患者的认可,并被广泛用于临床。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从未发生过血管事件的人群,采用各种措施预防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经出现心脑血管问题的患者,如心绞痛和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塞、冠心病等复发。
数据显示,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严重血管事件约25%,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降低34%,非致死性脑梗死降低25%,血管性死亡降低15%。
不同类型的高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者均可获益。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高血压患者过50岁应服药对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听从医嘱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做好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而5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以下一个危险因素,即糖尿病、血脂异常、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肥胖、吸烟等,也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掌握正确的用法用量虽然阿司匹林应用普遍,但掌握正确的用法用量仍然很重要。
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能获得相对最佳的耐受性和疗效。
为减轻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宜选用精确肠溶剂型,而非肠溶剂型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
另外,因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为凌晨5~8时,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达血药高峰,加上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黏稠,血小板易于聚集,因此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更有利。
切忌擅自停用阿司匹林在我国,虽然大部分老年人都已经有了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但是不能够坚持按时按量服用的情况还很普遍,很多人甚至不管医生叮嘱,擅自停用阿司匹林,造成严重后果。
官网采珍研究显示,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AP),对那些曾经有过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或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来说,可以大幅度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专家建议中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和肥胖、吸烟、少运动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坚持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
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也并不完全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就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和不适用人群做一简要介绍。
高血压无禁忌证应长期服用美国有关指南建议:阿司匹林应长期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6%~10%的人群,以防止首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根据试验荟萃和指南,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量表,如果没有禁忌证,下列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50岁以上单纯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50岁以下并发任一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证;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血压控制良好。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
因为阿司匹林的作用是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10天,因此停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就会消失,而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是一个终身过程,因此只要没有禁忌证,阿司匹林应该终身服用。
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无限期使用;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终身使用。
对于高血压人群应用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抗栓协作组(ATC)荟萃分析证实每天100毫克(75~150毫克)阿司匹林是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
每天低于75毫克是否有效不能确定,而剂量高于325毫克/天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低。
因此目前医学界达成一致,“小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325毫克,而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150毫克。
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眼底微血管瘤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所致失明。
阿司匹林的精准治疗20150425阿司匹林单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支架血栓的发生等。
一、阿司匹林基因位点:1、GPIIIaPlA1/A22、PEAR13、PTGS14、GP1BA5、GSTP16、LTC4S二、警告:1、LTC4S:AC、CC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高。
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2、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3、易出血人群,消化系统溃疡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衰竭,痛风患者禁用阿司匹林4、妊娠期后三个月禁用。
5、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C会加重粘膜刺激造成出血等不良反应。
6、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摄入酒精。
三、出具个体化治疗报告时,还应注意: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常面临以下情况:报告结尾,还应写明以下两点:1、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2、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四、阿司匹林单药个体化治疗建议(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1、在无阿司匹林抵抗的前提下,可使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但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
尤其是消化系统出血(应根据既往史、GSTP1基因及临床反应判断)。
2、如存在出血高危因素(如既往出血史、GSTP1基因的GG和AG型、严重贫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低白蛋白血症或低凝血因子血症者),则:(1)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但需关注不同基因型对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或换用双嘧达莫;(2)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如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应建议使用雷贝拉唑)。
3、上述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五、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建议(一)如基因未发生突变,可按正常剂量使用。
家答疑结果:1、会员lyz1956问: 阿司匹林用多大剂量最合适,什么时间服用最好?答: 如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的目的而应用阿司匹林,在ACS初诊患者为使阿司匹林迅速起效应给予150-300mg负荷剂量,嚼服;而长期维持则应用小剂量75-100mg,临床上多用100mg/天,一次口服。
至于服药时间,最近ACCP抗栓和溶栓治疗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服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餐后,剂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最佳。
2、会员yc6666问: 阿司匹林在老年患者:大于70岁的人,不主张用吗?答: 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
年龄在45-79岁男性和55-79岁女性,当潜在降低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潜在益处超过增加出血的潜在危害时,鼓励服用阿司匹林。
不鼓励55以下女性及45岁以下男性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证据尚不足以评估阿司匹林对80岁或以上高龄的男女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益处或危害。
3、会员lsn_2000_0问: 对于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现在应该说已经很明显,但是,对于临床中合并哮喘的病人能否应用?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如何应用?剂量如何?老年人年龄大于多少弊大于利?答:1、阿司匹林哮喘为阿司匹林用药禁忌。
2、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是非甾体抗炎药物的高危人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一般为阿司匹林禁忌。
如有既往出血病史或消化道出血风险高,这时需要综合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消化道出血对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患者而言是十分危险的,可考虑避免PCI,避免出现治疗矛盾;如是冠心病抗栓或抗凝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如患者不能停用,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3、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以评估阿司匹林对80岁或以上高龄的男女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益处或危害。
国内有人建议80岁或以上老年人尽量不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抗血小板、抗凝联合治疗,阿司匹林可适当减量,50mg/d。
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尽管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
最新公布的2019美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让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1945年辛格在做扁桃体切除用阿司匹林止痛时发现出血难止发现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过程。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88年的英国男性医师试验就显示阿司匹林组总死亡率下降10%。
1989年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纳入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生,平均随访60.2个月。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325 mg,隔日1次)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44%,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6%,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1%,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里程碑研究。
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39876名年龄≥45岁的美国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平均随访10.1年。
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隔日1次)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24%),还可降低65岁以上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亚组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明显。
同时,阿司匹林组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这一研究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对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至此,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的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spirin f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trial,AAA)。
入选ABI≤0.95且无动脉硬化症状的英国患者33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访随8.2年。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发作时,急救药物的使用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的急救。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会萃,防止血栓形成。
使用时应注意剂量,普通建议口服阿司匹林75-325毫克,咀嚼后服用,以加快吸收速度。
但对于存在过敏史或者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扩张剂,可用于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放松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
硝酸甘油常以舌下含化片或者喷雾剂的形式使用。
在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在5分钟内每隔5分钟使用一次,最多重复3次。
然而,使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血压的监测,因为它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心脏药物,可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急救。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在急性心脏事件发作时,可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但需注意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4.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血小板会萃、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中,维生素C可用于辅助治疗,减少心肌损伤。
普通建议口服维生素C500-1000毫克,每天2-3次。
然而,对于存在肾功能伤害或者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禁忌症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浮现不适或者其他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药物。
请注意,本文所提到的药物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发作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和危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药物,以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乙酰唑胺(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 使用方法: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嚼服一颗阿司匹林片(300毫克),然后立即咽下。
如果患者无法咀嚼,可以将药片溶解在口中,然后咽下。
- 注意事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胃溃疡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胃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片、硝酸甘油喷雾剂):- 作用机制: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能够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
- 使用方法:心绞痛发作时,可咀嚼一颗硝酸甘油片(0.5毫克),或者喷雾剂喷于舌下。
如果症状未缓解,可每5分钟重复使用一次,最多3次。
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尽快就医。
- 注意事项:硝酸甘油可能引起头痛、面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硝酸酯类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作用机制: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物,能够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血液凝结。
- 使用方法:急性心房颤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下,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为10毫克/天,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剂量调整。
- 注意事项:华法林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食物(如高维生素K食物)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
4. 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作用机制: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肌缺血。
- 使用方法: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口服硝苯地平片(5毫克),或者舌下含服氨氯地平片(5毫克)。
孕期服用阿司匹林:研究、专家观点和胎儿影响分析孕期服用阿司匹林:最新讨论、专家观点和胎儿影响分析相关内容如下,4. 阿司匹林对于孕早期的影响:了解最新讨论和专家观点: 阿司匹林对于孕早期的影响:了解最新讨论和专家观点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在孕早期的使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关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广泛用于缓解痛苦、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
然而,对于孕早期的女性来说,是否可以平安地使用阿司匹林仍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讨论和专家观点,关心我们更好地了解阿司匹林在孕早期的影响。
依据最新的讨论,阿司匹林在孕早期的使用可能存在肯定的风险。
一项发表于《医学会杂志》的讨论发觉,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孕早期流产的风险。
该讨论对数千名孕妇进行了观看,并发觉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孕妇比没有使用的孕妇更简单发生流产。
因此,专家建议在孕早期尽量避开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状况下都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一些高风险孕妇,如患有血栓病或其他严峻疾病的孕妇,阿司匹林可能被医生视为必要的药物。
在这种状况下,医生会依据详细的状况来权衡利弊,并且监测患者的状况以确保平安。
除了流产风险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发表于《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的讨论发觉,孕妇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胎儿的发育问题,如心脏缺陷和神经系统发育特别。
这再次强调了在孕早期尽量避开使用阿司匹林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但对于一些特定的状况,阿司匹林的使用可能是必要的。
例如,对于孕妇患有高血压或其他相关疾病的状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降低血栓的风险。
但是,这种状况下的使用需要严密监测,并且医生会依据详细状况来打算是否连续使用。
阿司匹林在孕早期的使用存在肯定的风险,尤其是长期使用。
流产风险的增加以及胎儿发育问题的可能性使得专家们普遍建议孕妇在孕早期尽量避开使用阿司匹林。
然而,对于特定疾病的孕妇来说,医生可能会权衡利弊,并依据详细状况来打算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吃了这么久的阿司匹林,你真的吃对了么?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较多的中老年人都在长时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阿司匹林药物您真的服用对了吗?错误的服用方式,不仅起不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下面讲解如何正确使用阿司匹林药物。
一、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人群阿司匹林药物能起到抑制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预防血栓,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症的一种药物。
但是此药物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服用的,需要服用此药物的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生过动脉硬化、心梗以及脑梗等病症的人群,此类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实施二级预防。
另外一种是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病症的高危人群,十年内发病率高于10%的人群需要长期使用此药物进行预防。
非心脑血管病症高危人群则不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
危险概率也是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的,不可自己盲目判断服用。
二、阿司匹林药物的服用方式(1)阿司匹林药物服用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服用时的剂量也是非常严格的,服对剂量能较好的预防病症,服错剂量则可能会致病。
大多数患者对于服用剂量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敏感,问到每次服用多少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时,大部分患者都会说一片。
这个一片是针对每片剂量是100mg规格的阿司匹林药物,其他规格的阿司匹林药物则不能这样服用。
在对心脑血管病症进行预防时,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范围在75mg至150mg,所用剂量过少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所用剂量过高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每日阿司匹林药物服用100mg最为合适。
但是药店里面的阿司匹林药物规格不是统一的,有300mg、100mg、50mg、40mg以及25mg等,为此,只是盲目的根据一日一片进行服用一定是错误的。
应该在用药之前仔细查看药物的规格,然后根据说明书或者医嘱按剂量服用。
(2)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时间:大部分人没有准确的服用药物时间,即使医生或药师详细交代过药物的使用时间,在真正服用药物时也会分不清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