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国民幸福为着力点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533.69 KB
- 文档页数:3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甘政办发[2008]137号【发布部门】甘肃省人大(含常委会)甘肃省政府中共甘肃省委【发布日期】2008.10.08【实施日期】2008.10.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137号)各市州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各市州党委宣传部,省直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了全面、正确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指导方针。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省资源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
我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必须采取开源、节流和保护环境三方面的措施,努力寻找和开发更多的资源或者新的资源,切实抓好资源节约和利用,防止浪费,有效地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在资源开发、资源利用、再利用和废物资源化的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和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循环经济促进法》把这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把握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实质,又创设了与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规律相一致的综合性制度和机制。
十四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 科技创新目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全省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3. 资源环境目标: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建设美丽甘肃。
4. 基础设施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城乡发展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
6. 教育卫生目标: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水平,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7. 就业创业目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就业率稳定增长。
8. 扶贫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改善社会保障和
民生福利。
9. 文化旅游目标: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甘肃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魅力。
10. 合作共赢目标:加强对外合作,推动开放发展,提升甘肃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01•【字号】甘政发[2014]51号•【施行日期】2014.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4〕5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省政府决定,从2014年到2016年底,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15个县(市)和30个建制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城乡统筹。
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城镇乡村开发建设边界,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
--文化传承,突出特色。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区域差异性,展示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7•【字号】甘政办发[2013]52号•【施行日期】2013.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27日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确保实现《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阶段目标任务,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3341”项目工程有关要求,坚持循环经济与富民行动相结合、《总体规划》与《行动计划》相结合、发展经济产业与省情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总体规划》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经济战略平台。
以《行动计划》为指导,选择重点领域,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在各领域、各行业创建一批亮点突出的标志性示范工程,强化以点带面,加大示范典型推广力度,均衡推进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撑等保障体系,健全统计指标和考核体系,加强现场观摩和实地评价,促进全省循环经济整体协调推进。
二、工作目标基本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和酒嘉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80%,其他4个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60%以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06〕19号2006年2月28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单位,中央驻甘各单位:《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序言《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省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全省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突出政府工作重点和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是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规划。
政府将认真履行职责,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甘肃发展与改革大业,努力实现发展目标。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现实基础,深化省情认识,抓住发展机遇,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十一五”和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8•【字号】甘政办发[2011]189号•【施行日期】2011.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18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八日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前言甘肃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9.4%。
本规划所指民族地区是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市,总人口3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9%,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52号)要求,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省民族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历史机遇,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999号),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甘政发[2011]21号【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2.14【实施日期】2011.02.1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甘政发〔2011〕21号2011年2月14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现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8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甘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十二五”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深入贯彻“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十二五”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范文最新推荐------------------------------------------------------ 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二)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时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动甘肃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让陇原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01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要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我们要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齐抓,努力走出转型升级、后发赶超新路子。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形成多元化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强省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 / 14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建设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
发展壮大河西走廊城市群。
促进陇东南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
持续开展水利保障行动。
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
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24•【字号】甘政发[2004]17号•【施行日期】2004.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的通知(甘政发[2004]1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有关部门:现将《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200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任务计划,由省发展计划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200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精神,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五个统筹”和省委“两抓、两放”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工业强省、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强化农业基础,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6%,财政收入增幅略高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2025年甘肃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教材同步梳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基础巩固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这是因为()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改革开放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③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能助推经济发展④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了美好幸福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这表明()A.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B. 改革是第一生产力C. 改革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D. 改革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3.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这说明()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已改变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彻底实现C.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D. 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家中心任务4.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铃薯、黄芪、当归、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
这说明()A. 甘肃彻底解决了当前主要矛盾B. 甘肃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C. 甘肃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D. 甘肃农业产业发展领先全国5.下图漫画反映出我国坚持的新发展理念是()A. 创新B. 绿色C. 开放D. 共享6.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佳:展现幸福新图景,全面共享是保障。
小琪:共享发展聚力量,全民参与共担当。
甘肃实施四强行动实施方案
甘肃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民生福祉为根本,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对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方案内容。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甘肃省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改善民生福祉。
甘肃省将加大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甘肃省将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确
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以上就是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全面实施这一方案,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项工作将进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
希
望全省上下能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实现“四强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