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南疆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模式要点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8.00 KB
- 文档页数:3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分析徐国锋我国属于棉花生产大国,着力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
基于此,本文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及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棉花播前准备工作、科学播种等机械化新技术应用要点,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棉花作为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因棉花产量及需求量大,在棉花生产全程应用机械化新技术,能够实现棉花增产、增值目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种植户收入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如何合理的应用与推广机械化机械新技术,是目前各相关专业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及效益分析1、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前景。
我国属于棉花产量大国,棉花生产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加上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棉花产业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在棉花生产全程中应用机械化新技术,有利于提升棉花种植户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提高棉花单产及减少成本投入的目的。
将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作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核心要旨,让广大棉花种植户全面了解应用机械化新技术对棉花生产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科学技术的涌现为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使我国棉花产业从“人海大战”向“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棉花耕种管收种植难题,提升棉花种植生产力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形成。
2、社会效益。
铺膜、打叉、拾棉花一直是困扰广大棉花种植户的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使得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致使棉花制成的产品价格被抬高,严重的扰乱了我国市场稳定性。
在棉花生产全程应用机械化新技术,降低人力资源耗费,减轻棉花种植户种植压力,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棉花产业集中化的生产,也有利于帮助棉花种植户扩大棉花经营规模,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相较人工种植不但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同时也增加了棉花种植户收入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新疆地区是我国棉花主要的生产地区,也是最早应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地区,在推广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过程中,结合新疆地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经验,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措施,以此来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生产全程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
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综述戴翠荣;王献礼;贺美球;王文涛【摘要】Topping is a key link in cotton product, a timely topping can bring the growth duration of cotton forward, increas the amount of cotton boll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tton and increas the output of cotton. Mechanized topping can greatly shortens the working hours, increase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s labour intensity.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echanized cotton topping of XPCC, pio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lies in mechanized topping and chemical topping and shows the new path of further research.%打顶是棉花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适时适期完成打顶工作,可促使棉花早结铃、多结铃,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产量.实现打顶机械化可以大大减少打顶时间、提高劳动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为此,文中介绍了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机械打顶和化学打顶两种打顶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期刊名称】《新疆农机化》【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新疆兵团;棉花;打顶机械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作者】戴翠荣;王献礼;贺美球;王文涛【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 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01新疆兵团作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在中国棉花总量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1]。
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机采棉作为我国未来棉花种植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样也是我国轻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之一。
随着南疆机采棉种植行业领域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大范围的种植区域也促使着技术人员能够运用高产栽培技术来实现整体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从整体栽培种植的全过程入手进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优化处理,不仅能够传统的种植体系中加入多元化的高新技术和设施应用,而且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南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调整。
关键词: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引言: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发展需求得到了飞速扩张,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影响下,我国棉花种植技术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相关种植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思考。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针对集采棉种植的各个阶段进行技术操作和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而且也能够为控制种植采摘存在的相关风险起到深远影响,并最终为推进我国机采棉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前期准备工作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优化。
第一,技术人员首先应当针对南疆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温湿度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能够选择抗病性,抗虫性更好的优良品种,从而为降低后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风险起到铺垫作用。
而且在另一方面也需要筛选出苗速度快,同时在生长的前中后期都具有长势稳定的优良种苗。
这样能够保证整体的棉花品种生育期能够保持在120~135天左右,植株的整体高度控制在65~80厘米之间,同时由于结铃性较强因此在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不早衰易采摘的核心特点[1]。
第二,技术人员还应当针对整地施肥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优化,由于棉花适合种植在地下水位1.5米以下的土壤环境当中,因此技术人员在整地的过程中应当有效保持沙壤土的整体肥性,不仅能够控制土地的盐含量在1%~0.24%之间,而且也能够使用基肥和复合肥来针对土壤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补充。
棉花机械化采收及打模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棉花机械化采收和打模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为了保证机械化采收和打模的顺利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田间管理的准备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在机械化采收和打模之前,农民应做好田间管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棉花品种。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要合理安排田地的耕作措施。
在播种前,要进行耕地整理,使土壤松软、透气,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
耕种时要注意保水保肥,适时施肥和灌溉,以保证棉花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
同时,要进行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减少棉花的病虫害发生,提高棉花的抗病虫能力。
其次,机械化采收和打模过程中的田间管理也需要严格执行。
在采收之前,要注意调整和维护农机具的良好状态。
清洗和润滑机具,检查机具的损坏和故障,确保机具能够顺利运行。
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调整机具的工作参数,根据棉花的生长情况和田间环境来确定适宜的采收速度和工作深度。
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采收的操作和技巧,确保棉花的损失率尽可能低。
此外,还要注意安全操作,戴好防护用具,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在打模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田间管理的细节。
首先是模具的准备和摆放。
模具的选择要根据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要求来确定,摆放要整齐有序,方便机械化操作。
其次是打模的操作和技巧。
要控制好打模机的运行速度和锤击力度,使得棉花纤维紧密排列,模块均匀的形成。
在打模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模具,防止棉花残留和堵塞,影响打模的效果。
最后是模块的存放和管理。
模块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发霉。
并且,要定期检查棉花模块的质量,防止棉花受到损坏和污染。
综上所述,机械化采收和打模的田间管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保证机械化作业的顺利进行。
农民在机械化采收和打模之前应做好田间管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安排耕作措施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棉花生产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作者:阿布都克然木·阿不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6期新疆阿克苏地区处于亚欧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属于暖温带干旱型气候,其具有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总量较大,降水较少,日照时间丰富。
该区域棉花重质量较大,近年来在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全面发展推动下,棉花生产机械化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开始推动区域棉花生产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一、棉花生产土地翻耕作业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业土壤翻耕作业是重要生产环节,耕作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促使棉花种植区域土壤结构环境能深入疏松和优化,促使棉花种植中多数水分与养分能充分吸收。
再覆盖适量杂草、肥料,能对病虫害问题进行全面控制,促使棉花作物能稳定生长。
在棉花生产土地翻耕中,要注重调节土壤结构。
促使种植耕作层土壤充分松碎,土壤当中的水分、肥力、热量等有效调节,使得种子与植物根部可以稳定生长。
在种植土壤中施加适量农药以及各类肥料能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通过规范化耕翻操作能对土壤环境充分改良,针对盐碱地,可以将土壤表面较重的盐碱全部有效耕翻到耕作层之下,将下部分盐碱以及盐碱量较低的土壤全部耕翻到上部,这样能保障土壤能有效互换,促使土壤土质环境全部改良。
耕翻整地过程中也能有效杀除土壤环境中较多害虫与杂草。
将作物秸秆、根茬翻耕到土层下,全面消除寄生在土壤环境中的病虫害。
在翻耕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就是要在最佳农时期限以及合理墒度期开展,配合底肥深施操作进行。
耕地主要是分为春耕与秋耕,当区域各方面种植条件较好可以选取秋耕。
将土地耕翻深度调控在25cm之上,其中耕直50m范围内产生的直线误差不会超出15cm,耕作深度保持均匀。
地表没有残留残茬,覆盖严密性较高,没有明显土包以及犁沟。
耕作之后地表平整度较高,没有重耕以及漏耕问题,地头与地边整齐度较高。
要将开垄、闭垄操作交替实施。
二、棉花生产整地生产操作整地操作主要目标就是对土壤耕层表面形态以及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这样能促使棉花作物生长,为后续播种、作物生长、种植区域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第一篇: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师市农林牧局2011年八师机采棉面积171万亩,减少拾花人员21.4万人,增收节支4.99亿元。
目前,八师团场、棉花承包职工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机械化给棉花生产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进步。
一、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效益(一)、社会效益1、实施机械采棉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改变职工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推动社会进步;3、有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职工收入;4、减少外来拾花人员,促进社会治安工作进一步好转。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
5、缓解三秋阶段农忙局面,保质保量完成三秋任务;6、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7、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步伐。
(二)、经济效益1.人工采收综合费用:随着植棉技术的不断提高,高产品种的推广使用和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亩产量和人工采收费均有增加的趋势。
因此,人工采收费用将会逐渐上升,达到2.2元/公斤(包括采收、田间过称、连队花场装车,送饭和水,水电费,房屋和被褥折旧费等)。
2.机械采收费用包括喷洒脱叶剂、机采和复收费用,近几年没有增加的空间或增加的空间很小,分摊费随亩产量每提高1公斤增加0.5元。
3.喷施脱叶剂,机采棉平均减产约5%,造成部分减产损失。
4.经综合比较,2011年八师机采棉比手采棉平均增收节支290元/亩。
关于机采棉种植职工承担机采棉生产额外费用的问题1、机采棉加工时比手采棉增加三次籽清、一次皮清和一次在线烘干及独立烘干,厂房、设备和附属装置需增加投入约350万元。
2、机采棉加工增加的设备和附属装置的维修,增加加工耗能、耗材、人工投入需增加约350元/吨.皮棉。
3、机采棉加工工序比手采棉多,纤维平均长度短1.5毫米,减少销售收入150元/吨.皮棉。
4、机采棉加工的皮棉,杂质和短纤维含量比手采棉多,同级别的皮棉销售价格偏低约400元/吨.皮棉。
新疆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本指导意见针对新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特点和生态条件而制定,旨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棉花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和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棉花机械化生产过程包括:播前准备、栽培与播种、田间管理、棉花采收、清理加工等。
一、播前准备(一)品种选择早熟性,株型紧凑,最好是筒型;最低结铃部位(第一果枝)能够控制在(≥18cm),成熟期一致,吐絮集中、抗倒伏;种子净度要达到99%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含水量不得高于8%。
同一种植区域应尽量选择同一品种。
(二)种子处理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棉花种子精选。
主要是应用种子精选机械对种子进行杂质、破碎、大小等精选;第二步是棉花种子脱绒。
主要脱去棉花种子上绒毛,使种子光洁顺滑便于机械播种。
第三步是再精选烘干或晾晒贮存。
棉花种子用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脱绒时对种子都有一定的损伤,造成有烂种或破皮的种子,需应用种子精选机械进行进一步的精选,然后烘干或是晾晒后入库贮存。
(三)土地准备耕地的选择与要求:机采棉田的选择应实施规模化集中连片经营管理,选地要求不重茬。
全部采用机采棉模式种植,能够实施膜下加压滴灌技术,农机作业、农艺措施等技术的统一集约化管理;耕地前要进行前期作物秸秆还田或是灭茬作业,然后进行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有效清理农田秸秆、残茬、残膜和杂物。
做好田间的三捡三平工作,即犁前、犁后、播前认真搞好平高包、平犁沟,拾净残膜、残茬工作,拾净率达95%以上;耕地前应将规定数量的化肥用撒肥机均匀撒入待耕地中,有利于化肥深翻入土壤下层;所选机采棉田应实施秋翻冬灌整地技术并在每年上冻前整地为待播状;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结合秋翻、春耕,采用残膜回收机进行机械化残膜回收作业,将地表残膜及耕层10厘米内的残碎膜搂起或捡拾清理,残膜回收率应达80%以上。
犁地作业:使用大马力拖拉机犁地,要适墒犁地,犁地深度在25~28cm,深浅一致,垄片翻转良好,地表植物残株、肥料等全部覆盖严密,要犁直,犁后地表平整,土壤松碎,不重耕,不漏耕,地头整齐,地脚尽量耕到耕好。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农学论文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杨宝玉(兵团第七师一三〇团新疆奎屯 834034)摘要: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化学脱叶、病虫害防治及机械采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机采棉;高产;栽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棉花品种、栽培模式、田间管理、残膜回收、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籽棉存储、棉花加工等诸多环节。
严格按照机采棉技术要求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是实现植棉高产、高效,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机采的优质棉花品种,要求品种生育期125d左右,衣分39%以上,纤维28mm以上。
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锦棉99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1号等。
2 播前准备2.1 选地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盐碱轻、地势平坦、便于机械采摘的条田。
2.2 搂膜采用立杆搂膜机搂膜,确保当年残膜回收率在80%以上。
2.3 冬灌要求灌水均匀一致,不漏灌,不积水。
灌水量一般80~100 m3/667m2。
2.4 秋耕犁地深度28cm以上,翻垡平整,覆盖良好,不拉沟,不漏耕。
2.5 全层施肥采用测土微机决策平衡施肥,将5%~1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肥进行全层施肥。
2.6 播前整地适墒整地,采用联合整地机复式作业,整地深度3~4cm,达到“墒、碎、净、松、平、齐”6字标准。
2.7 化学除草播前用二甲戊乐灵160~180 mL/667 m2、兑水35~ 40 kg喷施,喷药后及时均匀浅混土。
3 播种3.1 种子准备人工精选种子,保证健籽率在98%以上。
播种前晒种2~3d,以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棉种全部进行药剂处理和包衣,将“锦华”种衣剂福多甲与棉种按1:(50~ 60)的比例搅拌均匀,包衣后晾干待播。
3.2 适期播种当膜内5 cm地温连续3d稳定在12℃以上时开始播种。
一三〇团一般4月10~ 18日播种。
机械膜上精量点播,一穴一粒,播深2.0~2.5 cm,覆土厚度1.0~ 1.5 cm。
新疆兵团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03.10•【字号】•【施行日期】2004.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新疆兵团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2004年3月10日)棉花采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棉花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投入劳力最多,工作期最长的一项作业,实现机械采收,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职工负担,缩短采收期时间。
为此实现机械采收棉花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职工迫切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械效率,做到适时采收,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就必须对机械的技术状态、田间的作业准备、作业质量要求及人员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做到各方面协调一致,统筹安排,使采收工作按计划进行。
一、农业技术要求1.合理配制棉花种植行距,便于机械进行作业及丰产。
依据目前几种主要机型的要求,棉花种植行距必须是(66+10)cm或(68+8)cm的配制方式,株高一般控制在65—85cm,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15cm以上为宜。
2.适时采收。
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即可进行机械采收。
3.合理制定行走路线,以减少撞落损失。
采净率达95%以上,总损失率不超过4%,其中:挂枝损失0.8%;遗留棉1.5%;撞落棉1.7%;含杂率在10%以下。
4.脱叶催熟剂必须在采收前18—25天进行,且气温一般稳定在18—20℃期间的前期进行较为适宜。
5.机械采收完毕后,要进行人工清田,以便减少损失浪费,等连队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作业。
二、作业前的田间准备1.收获前5—7天对田间进行实地调查:①首先查看通往被采收条田的道路、桥梁宽不小于4m,机器通过高度不小于4.5m。
②棉花的脱叶率、吐絮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③条田毛渠、田埂是否平整,达到技术要求。
④地块墒度是否适宜,是否有影响机车行走因素。
⑤彻底清除田间残膜。
机采棉大面积推广综合技术措施及经验总结林桂华农一师十三团农业科,新疆阿拉尔 843302摘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机采棉已成为团场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关键技术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机采棉综合技术经验总结近两三年内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棉田人工管理成本快速上升,拾花期间劳动力紧缺更加突显,拾花费用从三年前的每公斤不到1元迅速上涨到2011年每公斤2元,影响了职工的收入。
在目前劳动力紧缺拾花费大涨的情形下,大面积推行机械采收时机已成熟。
机械采棉是解决棉花收获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棉花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十三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1年我团机采棉面积4.0万亩,占全团棉花播种面积的54%。
现我团拥有采棉机14台,其中凯斯CPX620型6行机6台、凯斯CPX225型5行机5台、迪尔9996型6行机1台、迪尔5行机2台;凯斯3230自走式高架打药机1台、袖筒式打药机一台。
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犁13台/架,机采棉模式的气吸式地膜机50台,引进安装了2条机采棉加工线,日加工能力35万公斤左右。
已具备了大力发展机采棉的硬件设施。
1 机采棉种植技术1.1 棉花品种的的选择机采棉品种在具备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的基础上,应具备以下要求:(一) 吐絮集中,成熟一致,含絮力中等。
(二)果枝始节高于18厘米、株高在75~85cm,株高低于60厘米不适机采。
(三)株型紧凑,Ⅰ--Ⅱ式果枝,叶枝少,基部节间短,茎杆粗壮弹性好,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好。
(四)棉株清秀,叶片中等偏小而上举,且对脱叶剂较敏感或吐絮后自然落叶。
(五)棉花纤维要长,能经受清理机械的冲击,纤维比手采棉长1㎜左右,整齐度较好,选用纤维长度30㎜以上的品种,加工后纤维长度仍保持在29毫米以上。
2011年我团种植机采棉品种新陆中36号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吐絮早、吐絮集中、脱叶效果好,前期采摘棉株采净率可达90%以上,机力复采后采净率可达100%。
兵团南疆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模式要点思考
作者:李越强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7期
摘要:在当前时代下,兵團南疆机采棉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在兵团南疆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主要的生产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并且对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提升采棉管理决策水平为主来开展日常的工作,从而使得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兵团南疆;机采棉机械化;模式
在提升兵团南疆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水平时,需要结合兵团南疆机采棉现状和主要的技术基础,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挖掘技术,打造完善的系统工程,并且运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将多个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得机采棉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保证实际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模式的研究背景
为了使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明确主要的工作思路,从而为后续的创新和改进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采棉机械化生产技术,包含了耕整地、施肥、灌溉等系统性的工程,棉花属于中耕作物,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工作。
研究数据表明,种植相同面积的棉花比粮食耗费的时间是较多的,特别是对于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来说所耗费的时间多达三倍左右,我国棉花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增高,经营规模逐渐朝着分散性的方向而发展,我国棉花生产地逐渐朝着新疆区域而靠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假如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的话,不仅会对棉花的产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还使得棉花的品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假如是靠人力来进行作业的话,生产效率比较低,并且实际的作业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现代化机械技术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并且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作业的及时性,符合当前棉花种植的需求以及要求。
在当前时代下在棉花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均实现了机械化的工作局面,但是对于机械采收工作来说,机械化水平还是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研究数据表明机械化程度仅仅达到了60%左右,所以相关种植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兵团南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从而保证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带动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兵团南疆机采棉机械化生产模式
(一)机采棉整地机械化
兵团南疆机械采棉机械化生产模式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主要的技术要点,从而为后续的棉花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要实现机采棉整地的机械化,联合农具对棉田进行平整性的处理,使得棉花种植区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分,对土壤结构进行有效的改善。
比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光平整机来进行作业,从而使得土地的平整度和精准度能够达到预定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这种种植模式,不仅作业质量较好,并且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普遍地运用于农田地整地作业中,所以种植人员要加强对这一农具应用的重视程度。
(二)播种的机械化
在播种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机械提高实际工作的效果,在兵团南疆中要实现精准化的播种,从整体上看最为常见的播种机有两种,一种是气力式的,气力式的播种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精准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内部结构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并且对于种子的纯度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不同的种植要求和种植标准来选择这一机械进行使用。
其次机械式的播种机也得到了广泛的用,这种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动力性的输入,对于种子的纯度要求是比较低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成本投入方面是比较可观的,也可以免除人工辅助定苗的环节,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药剂喷洒的机械化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药剂喷洒缓解方面也可以实现机械化的工作水平,采用高架拖拉机配上悬挂式的喷雾器和自走式的喷药器来进行日常的操作,当拖拉机启动时悬挂喷药机在进行喷洒时,要在车轮处安装分禾器,防止对棉花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降低棉花的产量。
(四)清理加工环节的机械化
在棉花清理加工的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也是比较高的,新疆建设兵团采用了美国拉姆斯公司清理设备和国内打包等配套设备,构成了完善的清理加工生产线,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棉技术应用效果,也可以保证实际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机械化的工作优势,并且还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护工作,在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整体工艺运用更加的合理,还利用了微机控制的方法,实现了智能化的工作效果,使得棉花加工行业能够朝着整体性和专业性的方向而发展,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损失。
三、结束语
在兵团南疆机采棉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机械化的应用水平,从多个角度入手,选择正确的农具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并且还要加强对农具管理和养护的重视程度,对机械配备的数值进行优化性的计算,构成完善的工作体系,保证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 岳建荣.新疆采棉机械化的现状及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1):30-32.
[2] 王琦.南疆机采棉发展现状及高产技术[J].中国棉花,2019(13):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