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1《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1《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

级上册

教学内容:《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课文,理解情节,领悟文章的意义。

2.读懂课文,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出来。

3.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分析情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文学批评和分析。

2.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

1.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讨论。

2.采用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节,理解文章意义,建立学生的文学批判意识。

教学资源:

1.多媒体实物模拟。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向学生简单介绍“牛郎织女”

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25分钟)

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带领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和分析。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

导学生进入课文情节和建立批判意识。

例如:

⑴课文中燕子被捉住后,织女是如何帮助它逃脱的?

⑵什么让牛郎再次听到了织女的歌声?

⑶为什么牛郎织女会被王母娘娘赶回人间?

⑷你认为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寓意?

3.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问答,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结尾(10分钟)

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总结课堂,加深学生对“牛郎

织女”的了解,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

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文学批评和分析,学

生可能很难了解其中的情感和内涵。通过多媒体模拟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此外,通过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分析和表达,让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浸润学生的文学素养,从

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并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牛郎织女(二)》优秀教案

新课教学()分 钟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 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 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 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 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 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 (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 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 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 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 高学生阅读能力。】

形象。(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 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

11*牛郎织女(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 预设: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如默读习惯、默读方法等。 5.指名交流了解到的故事结局。(王母娘娘抓回织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设计意图:有一定的默读速度,这是高年段的默读要求。此环节中,通过回顾上单元学习的默读方法,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默读,在快速默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结局。 三、探究情节,品悟曲折 过渡:通过刚才的默读,同学们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的曲折。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让我们从这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一)体会爱情之美。 1.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过得美满。) 2.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感受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 3.想象说话。织女是多么喜欢人间哪!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织女喜欢的是怎样的生活? 课件出示: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说:“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老牛没说完就死了。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

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叫“妈妈”。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新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教案带设计意图(2课时)

第三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猎人 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 组成。《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 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 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 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 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 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 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 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1 牛郎织女(二)(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关键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重点、难点)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复述《牛郎织女(一)》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部编统编五上语文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偎、衰”等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字:衰拗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学习第1-2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喜欢人间的生活。看这个句子: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个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展,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3.学习第3-6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

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皮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划出了一道天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望。 师:请大家结合词语:“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内容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习第7-8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于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或者是“乞巧节”。 师:七夕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比如像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 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提示: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课文小结】 本文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最后只得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见这些事情。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板书设计】 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1) 牛郎织女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2)追求幸福(二)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3—6)敢于斗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人物形象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析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领会这些动作描写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在回顾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牛郎织女(二)(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牛郎织女 (二)(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研究缩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复述法:在研究课文时,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和 人物对话,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让学生分组,互相讲述故事,或者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语言风格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故事情节。例如,在研究《牛郎织女(一)》时,可以让学生扮演XXX、XXX等角色,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启发式教学法:在研究缩写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缩写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摘录故事中的关键词语,然后通过删减、改写和概括等方式进行缩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4.多元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故事复述和缩写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进行反思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学生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和通 顺的语调,对于难读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词语,先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例如:节俭、富丽堂皇、依偎、衰老、珊瑚礁、泰山、两个筐、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 ②让学生指出哪些词语容易读错或难读,然后反复读。 2)研究多音字:得(dédeděi) 练①读句子,找到多音字。 例如: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挺美满。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11* 牛郎织女(二) 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美满,以及遭遇王母娘娘无情的阻挠两人仍坚定地追求幸福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的精神。这段故事以织女的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先写牛郎和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再写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将两人隔开;最后写由于织女极力抗争,王母娘娘才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相会。 综观整个故事,可谓情节曲折: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又是悲喜同在了。在这样曲折的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牛郎和织女这两位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俭、皇、偎”等10个生字,理解“衰老、尊严、怒气冲冲”等词语的意思。 2.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和织女故事的结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导语: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

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它们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它们的故事。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节俭ji ǎn 富丽堂皇hu án ɡ 依偎w ēi 衰shu āi 老 泰t ài 山 珊sh ān 瑚h ú礁ji āo 筐ku ān ɡ 拗ni ù不过 (2)指导学生词语归类。 ◆AABB 式词语:亲亲密密 高高兴兴 圆圆满满 日日夜夜 真真切切 ◆ABAC 式词语:天兵天将 一心一意 无拘无束 人山人海 风言风语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衰老——衰弱 惩罚——处罚 允许——准许 反义词:衰老——年轻 惩罚——奖励 允许——禁止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正如俗话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妻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指名简单复述课文。 提示:可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婚后的幸福生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老牛的临终叮嘱。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被强行拆散。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织女的反抗争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乐于和同学交流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围绕这两颗星,我国劳动人民为它们创作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是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文章各段表示时间的词句,试着理解该段大意。 3、学生汇报。 板书: 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第二天黄昏一天一天从此以后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一句话简单讲述该段大意。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五、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六、作业 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从相识、被迫分离到一年一次鹊桥会的全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逐部理解,深入体会。

新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1 牛郎织女(二)(优质教案)

11 牛郎织女(二) 1.会认“俭、皇”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绘制《牛郎织女》连环画。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绘制连环画。 ●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字词教学。 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正音,特别是本课的生字要读准。“衰、珊”是翘舌音;“珊”是前鼻音,“筐”是后鼻音,“拗”在本文中读niù,还有一个读音ào。理解“衰老、惩罚”等词语。 2.阅读理解。 古诗词既能简练地回顾故事,又能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好奇,可用来自然过渡,也可直接从上节课的故事结尾引入本文,引导学生感受织女的勇敢,还可联系前一部分中埋伏笔的地方。要从故事留白处引导学生了解到人间苦痛很多,从而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真正感受到织女的追求。可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悟,不加任何限制。可以从内容情节、思想感情、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评议文章中的情节、谈在写法上受到的启发等各个方面来交流。总之,畅所欲言。 3.表达运用。 在指导学生讲述故事时,可以将前后两课的内容情节连在一起,讲完整的故事。还可采用编课本剧的形式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管是复述,是编、演剧本,还是绘制连环画,都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合作练习,互相提示补充,互相检查督促。再全班进行汇报,可以每小组演、讲一部分,也可以几个小组共同演、讲完这个故事。

1.预习提纲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课前搜集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和故事,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这篇民间故事为什么有着那么大的魅力? 课堂应该是轻松、有趣、简朴的。这节课伊始就呈现出简朴的开头,既承接了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开门见山,充满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悟,理清思路。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俭皇偎衰泰 珊瑚礁筐拗 重点正音:“衰、珊”是翘舌音;“珊”是前鼻音,“筐”是后鼻音,“拗”读niù,还有一个音读ào。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牛郎织女(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1* 牛郎织女(二) 本课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从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部分学生学过画画,有着较为丰富的绘画经验。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绘制连环画比较容易,难在绘画内容的选择与描述上。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设置了梳理主要情节图、示范描述画面的环节。 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再联系上一篇课文,抓住整个《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讨论如何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通过给连环画配文的形式,练习缩写故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

自由和幸福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乞巧》。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 2.联系上一课,把握完整的故事情节。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 难点 联系上一课,把握完整的故事情节。

一、导入揭题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知道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并决定一起生活。他们后来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的后半部分,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2.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三、了解故事内容 运用上一单元学过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故事的脉络。 1.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怎么发展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提示:抓住故事叙事中的一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语。)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婚后幸福生活—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织女天河相隔—七月七鹊桥相会。 2.故事的结局怎样? (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 四、联系《牛郎织女(一)》,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默读《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提示:故事主要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一些次要的人物、情节可以忽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得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牛郎织女(二) 部编版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炼故事的主要情节。 3.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绘制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重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学习11课《牛郎织女(二)》。 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注意快速阅读的方法。边渡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讲了牛郎和织女被迫分离的故事。 教师引导:把故事的情节讲清楚,讲条理,再结合牛郎织女一,整个故事的内容就更清楚了。 板块二:联系前文,提取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 1.了解连环画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还要完成一项任务,大家从学习提示找一找——绘制连环画。板书:连环画。多么新颖的形式啊! 教师指导:连环画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在课下都读过,在四年级上册中我们学过连环画,还记得是哪一篇课文?出示:《鸡毛信》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谁能说说连环画有什么特点? 预设1:连环画有图有文字。 预设2:连环画可以讲一个完整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预设3:连环画的故事情节有连续性,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 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连环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由几个主要情节的画面连续讲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并且一个情节对应一个画面,图文并茂。 2.设计连环画——提取主要情节 教师引导:如果给《牛郎织女》这个长篇民间故事绘制连环画,我们首先需要做些什么?

预设:提取主要情节(板书) 教师引导:作为民间故事的经典,在《牛郎织女》中有哪些主要情节呢?先来看看《牛郎织女一》在故事一中提到了这两个主要情节。(出示一中的两个主要情节:身世凄苦,与牛为伴;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简单的文字后面有着关键信息。什么是主要情节?预设:围绕主要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展开的情节。 教师引导:《牛郎织女二》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情节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主要情节,在你的书上批注出主要情节。 指名说一说。 教师点拨: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抓住主要人物进行概括,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情节可以忽略。 教师引导:把同学们刚才说的留下三个主要情节,是哪三个? 预设1: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预设2:身世凄苦,与牛相伴——老牛相助,喜结良缘——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织女被抓,天河两隔——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教师引导:梳理出了主要情节,接下来我们该画画了,先来看情节1,第一张你会画什么呢? 预设:人物、场景、事件(板书) 教师引导:给情节一配文字,谁试着配配文字。 指名回答。 出示教师的配文。比较一下和原文有什么区别? 预设:文字很简练。 教师引导: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连环画的第一个密码连环画的文字很简练,大家看这个四字词语“相依为命”,你读到它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这句话很生动、感人,让整个配文更精彩。 教师随机点拨:我们在给故事其他情节配文的时候也用上这样的词语,最重要的文字描述的图画里都有体现。(相机板书:文字简练,表达情感,图文对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思连环画时要指导学生学习提取重点情节,让学生学会合理删减,给连环画配文则需要精炼语言,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缩写”。) 板块三——自由创作连环画,概括故事内容 教师引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从4个情节选一个情节创作这部连环画。要求:在10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学设计教案11.牛郎织女(二)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42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领悟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讨论交流。课文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1自然段,讲牛郎织女婚后日子过得挺美满。第2自然段,讲老牛死了,牛郎按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第3~6自然段,讲王母娘娘抓走织女,并用玉簪划出天河,将牛郎织女分开。第7~8自然段,讲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二、分层探究 依上面讨论确定的层次,认真读课文,然后谈感受或者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感受。感受的内容如: 1.牛郎织女婚后日子过得挺美满。 (1)课文对“美满”说得很具体,特别是用了五个“她喜欢”,说明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2)这个“美满”是靠“你勤我俭,不怕劳累”得来的。这是幸福的源泉。这幸福与没有自由的富丽堂皇的天上形成强烈对比。 (3)正因为她幸福,所以也发愁,愁王母娘娘找到她,失去这自由、幸福的生活。 2.老牛死了,牛郎按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1)老牛与牛郎十分亲密,老牛死时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牛郎,所以说话很悲伤。 (2)老牛临死时要牛郎留下牛皮,这是报答牛郎,同时也暗示事情有曲折出现。

(3)牛郎、织女对老牛的死十分悲痛。 3.王母娘娘抓走织女,并用玉簪划出天河,将牛郎、织女隔开。 (1)王母娘娘恨织女这样做,完全是从自己的门风、尊严出发,并“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完全不顾织女的自由、幸福。这是多么专横啊! (2)王母娘娘在抓织女时多么凶残——“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还“狠狠一推”织女的儿子,孩子跌倒了,她也不管,“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3)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赶来,竟然用玉簪划出天河,将他与织女永远分开。 4.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1)织女被王母娘娘抓上天,尽管受到严厉的惩罚,可是却不死心,仍然追求幸福的生活。“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不是王母娘娘的恩赐,这是织女与王母娘娘斗争所取得的。 (2)七月七日,喜鹊都去为牛郎、织女搭桥,这是一种想象,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寄托。 三、交流体会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体会内容不限,可谈故事中的人物,可谈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鞭挞了什么,可谈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等。 四、扩展活动 到图书馆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民间故事,读一读,然后开一个交流会。在会上可以朗读,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演出。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 【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故事,学完牛郎织女第二部分后,我让学生两个部分合起来复述,既降低了难度,又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 牛郎织女(二) 说课稿

11 牛郎织女(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来的遭遇。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词句分析法 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

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内学习包括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本课的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感受故事所寄托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前预习安排和课堂教学。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 板块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板块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

11牛郎织女(二) 1.会认“俭、皇”等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创建性地复述课文。 3.绘制《牛郎织女》连环画。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的人物特色,感觉我国古代办动人民的勤奋和善和对美好 生活的神往。 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创建性地复述课文,绘制连环画。 难点 感觉我国古代办动人民的勤奋和善和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1.字词教课。 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正音,特别是本课的生字要读准。“衰、珊”是翘舌音;“珊”是前鼻音,“筐”是后鼻音,“拗”在本文中读 ni ù,还有一个读音ào。理解“衰老、处罚”等词语。 2.阅读理解。 古诗词既能精练地回首故事,又能惹起学生对故事的激烈好奇,可用来自然过渡,也可直接从上节课的故事结尾引入本文,指引学生感觉织女的英勇,还可联系前一部分中埋伏笔的地方。要从故事留白处指引学生认识到人间苦痛好多,进而深入认识人物心里,真实感觉到织女的追求。可让学生自由谈领会和感悟,不加任何限制。能够从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人物、写法等各个方面来沟通。总之,各抒己见。 3.表达运用。 在指导学生叙述故事时,能够将前后两课的内容情节连在一同,讲完好的故事。还可采纳编课本 剧的形式让更多学生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不论是复述,是编、演剧本,仍是绘制连环画,都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合作练习,相互提示增补,相互检查敦促;再全班进行报告。能够每小组演、讲一部分,也能够几个小组共同演、讲完这个故事。

1.预习纲要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构成的词语。 (2)思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谈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课前收集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和故事,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必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同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持续学 习。 2.民间为何会流传这个故事?这篇民间故事为何有着那么大的魅力? 这节课伊始就体现出朴实的开头,既承接了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开启了本节 课的学习内容,直截了当,充满情味,有益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悟,理清思路。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俭皇偎衰泰 珊瑚礁筐拗 要点正音:“衰、珊”是翘舌音;“珊”是前鼻音,“筐”是后鼻音;“拗”读 ni ù,还有一个音读ào。 2.这篇课文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依据学生的沟通,总结以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4.检查自读情况:朗读生字,正音。 5.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学习第一部分: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学习第二部分: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2)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3)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4.学习第三部分: (1)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2)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3)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4)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5)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5.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及反思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

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结合《资料袋》,学习古诗词 1.读课后《资料袋》。 2.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 四、召开故事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

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咧()梭()酿() 腮()偎()眶()礁()拗()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