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评价-具体内容

土地资源评价-具体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①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②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③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依据是土地的用途,强调依据不同地域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从调查的内容来看,两个调查整体上是一致的,更新调查必须对原来调查过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加以调查,并对本应调查而没有调查到的内容加以补充调查,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其土地资源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而更新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的关联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现势性,更为全面,更为规范实用。 土地类型的概念:有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相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1.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支撑经济、保障人类 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 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的质量、数量、利用方式和与环境系 统的综合关系进行系统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1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主要从土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以及土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 土壤的肥力、渗透性、排水性、抗压强度等指标。 2.2土地数量评价 土地数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形状、 地势和土地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 分布情况。 2.3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功能、功能组合和资源优化 利用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2.4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 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主要是从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治自然灾害的效能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进行评价,确立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 3.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规划、设计、监管和调控,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 3.1土地资源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是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总体方案和实 施计划,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最优化能用方案 的一种集中、长期、系统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3.2土地资源设计 土地资源设计是将土地资源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技术设计和 规范制定的过程,针对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我们制定的最优化方案目标。 3.3土地资源监管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土地资 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 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 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 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 和分析。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 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在土 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 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 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 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 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部分 1、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①常规测量测图方法②航空遥感调查方法③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④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 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外业调绘③内业工作④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6、外业调绘包括:①路线勘察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③室内预判④地类调绘⑤补测⑥样区调绘验证。 7、内业工作:①转绘②量算面积③编图与图面整饰④成果整理。 8、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9、各级土地类型单元的总和构成一个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的基础。 10、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①自然发生学的原则②多级分类制的原则③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11、土地类型制图方法:①综合制图②叠置制图。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前提,因此,必须要定期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这项工作被称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3、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 14、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15、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16、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7、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①统一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地域性原则。 18、2007年8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该标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19、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①选好站立点②确定调绘地图的方法③判读方法④边走边读⑤补测⑥调绘整饰。 20、地类调绘(也是精度要求):①耕地、园林、水域为6平方毫米;居民地4平方毫米②以实线表示地类界限。当地类界与线状地物或境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③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mm,困难地区不明显地物线不得大于1mm,勾绘线界线跑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④坚持“五到”。走到、看到、问到、记到、绘到⑤地类图斑以村或航片为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图斑序号不得重复或遗漏。 第二部分 21、飞地:也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 22、航片的重叠度:为了保证航片的立体观测和整个摄区得连续性,规定,相邻航片之间要

自然资源评估通则

自然资源评估通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会 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评估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情况显 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从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四 个方面进行自然资源评估的通则。 一、土地资源评估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地盘,但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也会遭受 破坏。土地资源评估主要是衡量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情况,以确定土地 开发的可行性和方式。评估方法包括土地用途类型分类、土地肥力、 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干旱等指标,从而综合评价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 土地价值。 二、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是人类生命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但由于水资源的地理分布和 供应的不确定性,对其进行评估十分必要。水资源评估主要是衡量水 的资源总量、水质、用途和供应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定水的开发利 用的可行性和方式。评估方法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水文水资源、水定量信息和水环境质量等指标,从而综合评价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水资源价值。 三、森林资源评估

森林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 资源。森林资源评估主要是衡量森林的资源总量、质量和植被类型等 因素,以确定森林开发的可行性和方式。评估方法包括森林的疏密度、成动量、功能类型和林业生产潜力等指标,从而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森林资源价值。 四、矿产资源评估 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也会对自然 环境造成影响。矿产资源评估主要是衡量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质等因素,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方式。评估方法包括矿产 资源类型、矿床类型、矿床储量和品质等指标,从而综合评价矿产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矿产资源价值。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评估是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必要程序,从而保 证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和 矿产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自然资源评估的通则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 启发。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 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 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 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 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 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 理)4.检查验收 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 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 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十、土地分级的概念:所谓土地分级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 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十一、土地利用现状的概念: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生产利用经营方式。 十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定期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 十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1.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和权属性质。2.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提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十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2.外业调查阶段3.内业整理阶段 4.成果检查验收阶段 十五、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1.形状2.大小3.色调4.阴影5.图型(图案结构)6.纹理 7.相关特征 十六、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生产的自然潜力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 十七、土地评价的概念: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某个地区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分析,旨 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及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的地区范围和调查的土地资源类型,例如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 情况、土地质量等。 a. 土地利用现状:搜集地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如农田的耕作方式和种植 作物、林地的森林类型和面积、草地的草种及覆盖情况等。 b. 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方式,如是否存在规划的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农田转用为建设用地造成的农田面积减少等。 c. 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情况:搜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关信息,如土地的使用 权是否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体经营者,土地所有权是否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等。 d. 土地质量: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质地、排水性等质量指标,了解土地潜在的农业、林业、草业等利用潜力。 3. 评价与分析: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和建议。 a. 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质量情况,评估土地资源的 潜力,判断土地适宜发展的农业、林业、草业或其他利用方式。 b.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模式 等因素,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d.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评价: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评价资源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性,提出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农田 规划、林业布局、草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知识点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调查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2、对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耕地、园地、水域为6.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mm2。 2、调绘的地类界线在图上位移限差: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mm,困难地区不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1.0mm,勾绘界线跑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3、新土地分类中,水浇地对应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中的水浇地和菜地,裸地对应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 3、土地利用的分类方法有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 4、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省级预检验收、全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制度。 4、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耕地已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