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59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50(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54.00)1.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分数:2.00)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解析:解析:A项不成立。
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才是一种寻找和发现真相和真理的推理。
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或真相其实只是程序意义上和程序范围内的,或者说法律上的真实与真相并不是现实中的真实与真相。
在具体操作上,进行法律推理,与其说是所追求绝对的真实,毋宁说是根据由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而重构的事实做出决断。
B项不成立。
法律推理不能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是为了得出法律判决的结论,找出确定的答案是法律推理的主要目的,而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的意义。
法律解释只是为法律论证提供了命题,命题本身的正确与否不是靠解释来完成的,它只能通过法律论证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通过法律论证,法官们可以进行比较与鉴别,从各种解释结果中找出最好的答案。
D项不成立。
法律推理是人的推理,自然要受人的价值观的影响。
不是完全客观的。
法官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2.“反对责任擅断和反对有害追溯”,体现的法律归责原则是( )。
(分数:2.00)A.因果联系原则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C.责任法定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解析:解析: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否定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根据的行为,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还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法律援助特点的是( )。
A.法律援助多为有偿法律服务B.法律援助的范围是特定的C.援助对象特定性D.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具有多重性正确答案:A解析:法律援助的基本社会功能和宗旨是扶贫助弱。
因此,法律援助多为一种无偿行为。
法律援助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律师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社会捐赠。
因此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是多重的、广泛的。
知识模块:法理学2.“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段话的阐述者是( )。
A.卢梭B.庞德C.亚里士多德D.奥斯丁正确答案:C解析: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法治所作的两重含义。
他是西方最早使用法治一词并给它以科学定义的学者,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有关正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B.正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C.一般来说,社会根本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D.正义是相对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的概念正确答案:C解析:从字面上讲,正义泛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事业、关系和制度等。
从实质上讲,它指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
正义有不同的分类法,不管哪类正义,都是历史的、相对的、阶级的概念,但也存在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某些正义观念。
衡量任何一种思想、活动、制度或事业是否合乎正义的最终标准是看它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是存在的,故本题C项说法错误,当选。
知识模块:法理学4.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或者机构不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B.国家体育总局C.国家粮食局D.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立法法》第80条第l款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典型题汇编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法的形式的是()。
A. 宪法B. 法律C. 法规D. 命令【答案】D2. 下列属于法律的要素的是()。
A. 概念B. 规范C. 原则D. 全部【答案】C3. 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 行政处罚B. 行政强制C. 行政裁决D. 全部【答案】D4. 下列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自由D. 全部【答案】D5. 下列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的是()。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全部【答案】D6. 下列属于刑法责任的是()。
A. 刑事责任B. 民事责任C. 行政责任D. 全部【答案】D7.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
A. 辩证法B. 唯物论C. 历史唯物主义D. 全部【答案】D8. 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全部【答案】D9. 下列属于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是()。
A. 经济手段B. 法律手段C. 行政手段D. 全部【答案】D10.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是()。
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全部【答案】D11. 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是()。
A. 政治领导B. 思想领导C. 组织领导D. 全部【答案】D12. 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是()。
A.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B.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C. 全部D. 依法治国【答案】C13. 下列属于政府职能的是()。
A. 经济调节B. 社会管理C. 公共服务D. 全部【答案】D14. 下列属于决策科学化的是()。
A. 专家咨询制度B. 社会公示制度C. 社会听证制度D. 全部【答案】D15. 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是()。
A. 制定政策B. 执行政策C. 监督政策实施D. 全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6. 下列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5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部和谐、统一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解析:解析:中华法系指的并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而是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
它是法制史上的一个概念,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现存的共三大法系。
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表述。
2.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 )。
(分数:2.00)A.行为能力√B.行动能力C.权力能力D.权利能力解析:解析: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承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3.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成文法国家、不成文法国家都存在宪法性法律√B.宪法惯例存在于实际政治生活中,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C.因为判例并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所以如果最高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判决中认为,某项法律或行政命令违宪而拒绝适用,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类似案件时还是可以适用该法律或行政命令的D.国际条约不是宪法的表现形式解析:解析:B项宪法惯例普遍存在于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国家中,它主要依靠公众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C项在成文宪法国家,如果最高法院在具体案件的判决中认为,某项法律或行政命令违宪而拒绝适用,那么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类似案件时是不可以适用该法律或行政命令的。
D项所谓宪法的渊源就是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9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可以作为权利和义务根本区别的是( )。
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B.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由法律规定的C.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D.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正确答案:A解析:所谓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义务则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法律知识2.下列有关正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B.正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C.一般来说,社会根本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D.正义是相对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的概念正确答案:C解析: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它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形式,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从实质上讲,正义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形态。
正义有不同分类法,但不管哪类正义,都是历史的、相对的、阶级的概念。
据此,选项A、B、D说法正确。
选项C说法错误,应选。
知识模块:法律知识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构( )。
A.指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指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C.取得赔偿的权利D.提出追究机关或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的权利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100(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
(分数:2.00)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C.法学体系D.法律汇编解析:解析: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调整对象、调整方法。
由此可知,B项正确。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法律汇编,即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排列,编辑成册,不改变文件的内容,也不是制定法律。
2.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紧急时无法律:危急时刻不存在法律B.造法容易但是执行难:纸上的法律非法律C.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D.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解析:解析:A项是指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在通常情况下所禁止的某种行为,以免紧急状态所带来的危险,其正当性来源于对人性的体谅。
“紧急时无法律”,并不意味着紧急时没有法律或者不存在法律,而是意味着法律认可在不得已的紧急状态下牺牲一种法益保护另一种较大或同等的法益。
因此,A项错误。
“造法容易但是执行难”强调的是立法以及法律的执行,法律如果不能被执行的话,那就相当于没有法律,也即没有执行力的法律就没有生命,并不是说纸上的法律非法律,因此,B项错误。
“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是指刑法具有原则性,即刑法只能以一般人为标准设立犯罪,不可能照顾到社会中方方面面琐碎的事情,琐细之事也就没有,必要规定为犯罪,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因此,C项错误。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说的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不予处罚,也就是不追究法律责任。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题库及答案(共七套)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题库及答案(共七套)(答案在最后)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C )。
A.是不可靠的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D.是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的3.唯物辩证的因果联系是指( D)。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需要和被需要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6.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C )。
A.一大二公B.一平二调三共产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民主、自由、富有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9.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 C)。
A.微观经济政策''B.审批、管钱、管物C.宏观总量的调控D.限制市场的发展10.中国在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
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B.永远不称霸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独立自主)D.建立互信、发展合作11人们可把( D)看成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5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宪法的特征的一项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正确答案:D解析: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有以下三个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D项中认为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是错误的,不是宪法的特征之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知识模块:法律知识2.2011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继续审议行政强制法草案。
上述材料表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
A.立法权B.决定权C.审议权D.监督权正确答案:A解析: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立法权,故选A。
知识模块:法律知识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经营体制是( )。
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B.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合作经济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家庭承包责任制正确答案:A解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知识模块:法律知识4.根据《宪法》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强制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C.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D.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正确答案:B解析:《宪法》第13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60题)1、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 )。
A 、行政机关B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C 、律师D 、证人答案:A2、行政诉讼中,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
A 、某个体摊贩对罚款、撤消营业执照不服B 、某企业认为某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C 、某国家机关一处长对撤销职务不服D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答案:C3、行政诉讼一般都由( )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A 、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B 、原告C 、复议机关D 、原告选择决定答案:A4、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 )。
A 、不明确的B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C 、恒定的D 、谁提起诉谁就是原告答案:C5、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内容之一是( )。
A 、经费来源B 、内部机构设置C 、工作方案D 、公文行文关系答案:B6、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核心内容是( )。
A 、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设置B 、行政机关的职权C 、工作制度D 、行政机关设立、变更、撤销程序答案:B7、行政机关主持, 以国家政策为法律依据, 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 互谅互让, 达成协议, 消除争议纠纷的诉讼外和解活动, 称为( ) 。
A 、行政仲裁B 、行政裁决C 、行政调解D 、行政和解答案:C8、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 )行为,也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较标准的具体行政行为。
A 、行政诉讼B 、司法性行政C 、行政仲裁D 、行政调解答案:B9、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 )。
A 、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B 、行政系统以外的司法机关监督C 、行政系统自身的监督D 、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答案:D10、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 )。
A 、一般监督B 、自身监督C 、专门监督D 、司法监督答案:B1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 )决定的。
VersionrLO StartHTML:0000000107 EndHTML:0000230224StartFragment:0000000127 EndFragment:00002302062022年湖北省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4()题)L夜晚开车时,道路上的黄白线会反射车灯的灯光,这是因为()。
A.夜晚车灯的结构会使灯光反射B.黄白标线中含有微小的玻璃珠C.黄白色标线可以反射更多的光线D.夜晚车灯的角度会使灯光反射2.下列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的是A.离婚纠纷B.遗产纠纷C.监护权纠纷D.合同纠纷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A.《雾》《雨》《电》B.《家》《春》《秋》C《火》一二三部D.《春蚕》《秋收》《残冬》4.科学主义,是指自然科学的思考与研究方法被直接应用于包括哲学、历史、经济学、人文科学等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的理论观点,以及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获取知识的信念。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科学主义的是A.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所有知识的判断标准,自然科学是实实在在的正确的表象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意或者创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C把所有的客观实在都放置于一个自然秩序之内,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理解这种自然秩序的物理、社会、心理和生物等等D.科学是唯一正确的知识,心理的、伦理的、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最终都会被科学的进步所取代、排除和占用5.孙某将古董当给李某因而形成的法律关系A.保管法律关系B.买卖法律关系C典当法律关系D.质押法律关系6.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是A.价格形成机制B.价格运行机制C价格调节机制D.价格动力机制7.公民从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益与民事义务A出生时B.10周岁C.14周岁D.18周岁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是().474、().473、0.469、0.462o 2016年这个数据是0.465,比2015年提高了().003。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59(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分数:2.00)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
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2.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A.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B.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C.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D.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或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解析:解析: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表现形式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所作的分类。
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的所有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具有国内性、现行性、部门性、联系性等特征。
故只有A项表述不正确。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主持大会正式会议的是( )。
(分数:2.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大会主席团√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大会秘书长解析: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6条规定,主席团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该法第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预备会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由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故B项正确。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分数:2.00)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C.少数服从多数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解析: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故本题答案选D。
5.行政监督机关是( ),(分数:2.00)A.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B.同家的各级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解析:解析: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属于专门行政监督。
因此,D项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是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A项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属于党的监督。
B项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和C项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属于司法监督。
故本题答案选D。
6.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 )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分数:2.00)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C.区公安分局√D.李某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7条的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在本题中李某行使的是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因此由区公安分局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7.下列关于行政指导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行政指导包括通过签订行政合同而实施的引导行为B.行政指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C.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D.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性√解析:解析: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机关以倡导、示范、建议、咨询等方式,引导公民自愿配合而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属于非权力行政方式。
其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简便性和经济性,不具有强制力。
故本题答案选D。
8.下列事项中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不必告知当事人的是( )。
(分数:2.00)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和理由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C.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D.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解析:解析: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秕”故本题答案选C。
9.下列关于当场处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B.行政处罚的罚款数额、时间、地点C.行政机关名称、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D.当事人陈述申辩的内容√解析:解析:《行政处罚法》第39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故本题答案选D。
10.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人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分数:2.00)A.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构成抢夺罪D.尚未构成犯罪解析: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
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11.假定甲、乙、丙三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情节严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因为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盗窃电力行为的,所以成立单位犯罪B.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C.仅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D.既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又要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解析:12.甲伪造保险公司保险单,先后与230人签订保险合同,收取保费70余万元。
甲在保单上留有真实的联系电话,当投保人发生保险事故时,甲便及时理赔。
后案发,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分数:2.00)A.合同诈骗罪B.保险诈骗罪C.非法经营罪√D.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解析:解析: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
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甲并没有经营保险业务的许可证,但是却伪造保险公司保险单进行保险业务,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特点,所以选项C的说法正确。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伪造保险公司保险单进行保险业务,不属于单纯的合同诈骗罪。
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
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伪造保险公司保险单,并不是以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不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特点。
所以选项B的说法错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甲伪造保险公司保险单进行保险业务的行为也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点。
所以选项D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13.甲将其装有1万元现金的行李箱寄存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但在寄存时未告知内有现金,甲取包时发现该包已被人取走,甲要求寄存处赔偿,寄存处应如何赔偿甲的损失?( )(分数:2.00)A.赔偿寄存物品的全部价值B.不予赔偿C.按一般物品的价值赔偿√D.适当赔偿解析:解析:根据《合同法》第375条的规定,寄存人寄存货币、有价证券或者其他贵重物品的,应当向保管人声明,由保管人验收或者封存。
寄存人未声明的,该物品毁损、灭失后,保管人可以按照一般物品予以赔偿。
故本题答案为C。
14.下列不属于物权客体的是( )。
(分数:2.00)A.房屋B.电脑C.汽车D.行为√解析:解析:物权以物为客体。
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身之外,为人力所能支配,并且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自然物、劳动产品,流通物、限制流通物,有体物以及光、热、电、气等无体物。
其他事物,包括行为和精神产品,均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
这是物权区别于债权、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特征。
15.甲赠与乙一部手机,一个月后,乙将甲之子丙打成重伤,则( )。
(分数:2.00)A.丙有权撤销其父对乙的赠与B.甲有权解除赠与合同C.甲无权撤销对乙的赠与D.甲有权撤销对乙的赠与√解析:解析:《合同法》第192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乙将甲之子打成重伤,属于严重侵害赠与人的近亲属的情形,甲可以撤销对乙的赠与。
D项正确。
赠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不存在解除的问题,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
16.在下列情形中,乙构成不当得利的是( )。
(分数:2.00)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代为偿还B.某市郊区新建地铁,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度升值C.甲以拾得的200元还了欠乙的债务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了乙的数亩代耕之田√解析:解析: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A项属于无因管理,不选。
B项乙的房屋大幅度升值,乙取得了利益,但是没有造成他人损失,不构成不当得利。
不选。
C项乙只是接受偿还,没有获得不当利益,不选。
D项中乙构成不当得利,应选。
故本题答案选D。
17.对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这体现了民法的( )。
(分数:2.00)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公序良俗原则解析:解析:民法上的平等原则。
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法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民事活动,管理自己的事务,创设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受国家和他人的非法干涉。
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平原则在财产性质的民事活动中的体现,是指民事主体在实施转移财产等的民事活动中要实行等价交换。
取得一项权利应当向对方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无偿占有、剥夺他方的财产,不得非法侵害他方的利益;在造成他方损害的时候,应当等价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