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名师风采
- 格式:pdf
- 大小:803.28 KB
- 文档页数:1
期刊发表文章作者简介作为一名期刊发表文章的作者,我是一名研究生物化学的科研工作者。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曾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过多篇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获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和认可。
我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相关领域,包括蛋白质的结构解析、功能分析以及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研究。
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我运用了多种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我的研究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力求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我相信,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除了研究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我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做学术报告,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为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作为一名期刊发表文章的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化自己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不懈的追求,一定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为人类健康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的同行共同探讨科学问题,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期刊发表文章的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不懈的追求,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人类健康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简介李志忠(1963年10月),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199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大学动物生理生化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甘肃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学报》(EI)杂志审稿人。
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教学、研究生指导以及生化分离工程、酶工程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先后承担纵横向研究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主(参)编教材7部,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次。
2010-2015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主持或参与的项目1、兰州名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H1508cc007,羊胎盘生物活性肽提取及其功能研究,2015/01-2017/3,5.0万元,在研,主持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45RJZA064,以沼气开发为目标的混合生物质原料跨季节储存机理研究,2014/01-2016/12,3万元,在研,主持3、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2-20,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有机废弃资源高效高值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14/12-2015/12,10万,在研,参加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51366009,混合生物质原料的跨季节储存过程及其调控方法研究,2014/01-2017/12,50万元,在研,参加5、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组合预处理法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潜力的影响(2015013)”,资助金额7万,参与,2015-2016年。
(在研)6、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基于沼气用途的青贮玉米秸秆微生物多样性与青贮品质关联机制研究”(1506RJYA106),资助金额2.0万,参与,2015-2017年。
(在研)7、白银熙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不同口味菊粉符合片剂的研发”(H08200904),资助金额8.0万,主持,2009-2012年。
(结题)●2010-2015年代表性论文:[1]李志忠,张曼芳,任海伟,王永刚,张轶,米根霉Rhizopusoryzae LS-1对糠醛抑制物的耐受性,粮油加工,2015,(10):41~44[2]李志忠,徐娜,任海伟,姚兴泉,赵拓,酶法提取白酒丢糟中蛋白质的工艺研究,农业机械,2013,(35):45~48[3]李志忠,李娟,杨明俊,路鑫龙,强雨菲,黄芪根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13,(11):62~64[4]李志忠,马瑾,王芳,廖世奇,马宁,杨楠,利用琼脂磁珠作为载体建立快速HIN-P24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中国食品工业,2013,(11):49~52[5]李志忠,李雪,毛箬青,李翠霞,刘春霞,任海伟,大豆降压肽脱色工艺的优化,中国食品工业,2011,(3):54~55[6]李翠霞,毛箬青,李志忠*,王永刚,刘晓风,芦笋营养成分的分析评价,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0):1260~1263[7]张佳,王阳,王永刚,李志忠*,刘晓风,锁阳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及方法比较,食品工业科技,2010,31(8):343~344+347[8]杨明俊,吴婧,李志忠*,牛帅,羊血浆中凝血酶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中国食品工业,2010,(3):53~54[9]任海伟,姚兴泉,李志忠,李金平,王鸣刚,王宇杰,郑健,张东,不同比例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研究,中国沼气,2015,33(5):38~41[10]任海伟,姚兴泉,李金平,李志忠,王鸣刚,王春龙,张殿平,孙永明,青贮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试验研究,中国沼气,2015,33(1):28~32 [11]任海伟,赵拓,李金平,李雪雁,李志忠,徐娜,王永刚,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料的发酵特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草业科学,2015,32(9):1508~1517[12]任海伟,姚兴泉,李金平,李志忠,王鑫,王春龙,张殿平,孙永明,玉米秸秆储存方式对其与牛粪混合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8):213~222 [13]梁娜,伍国强,冯瑞军,刘左军,李志忠,甜菜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中国糖料,2014,04:13~15[14]邓慧媛,李志忠,张凯,李建喜,奶牛瘤胃液中浸麻类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中国畜牧兽医,2013,40(6):246~249[15]杨明俊,王亮,吴婧,李志忠,菊芋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贵州农业科学,2011,(4):52~54[16]张庭瑞,李志忠,甘肃省发展非粮原料产燃料乙醇初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60~65[17]巩慧玲,李善家,李志忠,不同品种菊芋总酚含量、PPO活性、POD活性及其与褐变的关系,中国蔬菜,2011,(12):65~69[18]李雪雁,张维,张秀兰,李志忠,菊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其分子质量的测定,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3):184~186[19]任海伟,刘春霞,张红建,姚宁芳,李志忠,菊粉的羧甲基化修饰及结构表征,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11):63~66。
全国优秀生物教师简介
李杰,女,1987年1月出生,安徽巢湖江南人。
2006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获得厦门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现为安徽省安庆市香山中学教师。
李杰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优秀教师,在尊重和慈爱学生的基础上,她通过科学的教学法,精心挑选新颖的教材,传授深厚的知识,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励学生发展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她擅长用生动形象的示范,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脱口而出,更好的理解,学生很喜欢。
李杰还在安庆市不同规模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2016年,李杰在技术类教育活动中,帮助高中学生做出创新项目,大力推动学生,为学生创作报告,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获得安庆市技术水平评估中心表扬。
再比如,2018年,她还在安庆市生物技术应用案例库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应用案例库除了收集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外,还收集了市高中、初中、小学的生物技术教学实例,老师和学生都受益于此,得到安庆市教育系统的认可,得到了安庆市教育系统。
李杰是一位既有实干实践精神,又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教师,她热爱学生,既能充分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受到家长和同事的高度赞赏。
研究工作简历:王华忠博士教授200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职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教学工作:主讲本科生课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生课程《生物信息学》。
研究方向: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植物细胞自噬分子机理及生理功能。
主持科研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细胞自噬参与小麦抗白粉病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2012/04-2015/03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细胞自噬在小麦-白粉菌互作反应中的作用、2012/1-2014/1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表达和沉默技术分析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抗病功能、2008/04-2011/03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小麦白粉病抗性构成因素剖析和QTL定位分析、2007/12-2010/12 参加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噬在小麦抵抗镉胁迫诱导的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16/1-201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栽培小麦Brock白粉菌早期应答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研究、2011.01-2013.1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麦抗白粉病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2008/04-20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栽培小麦Brock中一个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分子鉴定与研究、2008.01-2008.12主要论著:Yue Jieyu, Sun Hong, Zhang Wei, Pei Dan, He Yang, Wang Huazhong*. Wheat homologs of yeast ATG6 function in autophagy and are implicated in powdery mildew immunity. BMC Plant Biology, 2015, 15: 95.Pei Dan, Zhang Wei, Sun Hong, Wei Xiaojing, Yue Jieyu, Wang Huazhong*. Identification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4 and A TG8 fro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profiling of their expression patterns responding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Plant Cell Reports, 2014, 33(10): 1697-1710.Yue Jieju, Ren Yan, Wu Suijie, Zhang Xiaobo, Wang Huazhong, Tang Canming. Differential proteomic studies of the genic male-sterile line and fertile line anthers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Genes & Genomics, 2014, 36(4): 415-426.Chen Yaping, Xing Liping, Wu Guojiang, Wang Xiue, Wang Huazhong, Cao Aizhong, Chen Peidu. Plastidial glutathione reductase from Haynaldia villosa is an enhancer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2007, 48(12): 1702-1712.Chen Yaping, Wang Huazhong, Wang Chunmei, Chen Peidu. Cloning of a resistance gene analog (RGA) from wheat and development of a codominant PCR marker for Pm21.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6, 48(6): 715-721.Chen Yaping, Wang Huazhong, Wang Xiue, Cao Aizhong, Chen Peidu.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peroxisomal ascorbate peroxidase gene from whea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06, 33: 207-213.杜晓敏, 王均, 安子玄, 裴丹, 王华忠*. 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参数解析及在基因瞬时表达上的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52-60.张微, 孙鸿, 邢莉萍, 卫晓静, 王华忠*. 小麦自噬相关基因ATG10的克隆及白粉菌侵染诱导的ATG10表达. 作物学报, 2014, 40(8): 1392-1402.孙鸿, 张微, 卫晓静, 王华忠*. 小麦重要自噬相关基因A TG18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9): 1657-1669.贺洋, 岳洁瑜, 王华忠*. 利用表达分析和基因沉默方法研究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基因TaTST与小麦抗白粉病反应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12, 38(2): 231-239.王华忠, 章珍, 贺洋, 岳洁瑜. 病原侵染早期小麦抗白粉病性状的构成因素剖析和QTL定位分析. 作物学报, 2011, 37(7): 1219-1228.章珍, 刘新红, 翟洪翠, 王华忠*. 小麦Pm21 基因调控的白粉菌早期侵染抑制和寄主细胞反应. 作物学报, 2011, 37(1): 67-73.邢莉萍, 王华忠, 蒋正宁, 倪金龙, 曹爱忠, 于玲, 陈佩度.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08, 34(3): 349-354.邢莉萍, 王华忠, 蒋正宁, 钱晨, 曹爱忠, 陈佩度. 小麦幼胚再生培养体系优化及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2):187-192.王华忠, 陈雅萍, 陈佩度. 植物瞬间表达系统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2007, 23(3): 367-374.王华忠, 邢丽萍, 陈佩度. 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转化. 遗传, 2007, 29(2): 243-249.王华忠, 邢莉萍, 李万隆, 陈佩度. 利用瞬间表达技术分析小麦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苷酶基因的抗病性功能.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1): 7-12.蒋正宁, 邢莉萍, 王华忠, 于玲, 倪金龙, 陈佩度. 用基因枪法将小麦病程相关蛋基因TaPR-1导入小麦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3):51-55.王华忠, 牛吉山, 陈佩度. 利用瞬间表达技术分析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报, 2005, 32(9): 930-936.学术活动:BMC genomics、作物学报、华北农学报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