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9.82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五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将会接触到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下面是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复习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整数的运算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原则,包括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等规律,并能够在计算中准确应用。
二、长方体和立方体1.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了解长方体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 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立方体的特点,熟练计算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三、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1. 平行线的判定:能够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平行。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内、外角的关系,以及对角线的特点。
四、分数1. 分数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2. 分数的加减法:能够应用通分和异分母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五、小数1. 小数的意义和读法:理解小数的含义和读法,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2. 小数的加减法:能够灵活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原则,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六、数据的统计和表示1. 统计图的读取和分析:能够准确地读取和分析条形图、折线图等常见的统计图表。
2.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具备整理和分类数据的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七、时、分、秒和24小时制1. 时、分、秒的认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单位转换。
2. 24小时制的应用:掌握24小时制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教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结合教材和习题,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祝愿大家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 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通分的方法。
分数的乘除法- 理解分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学习分数除法,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原则。
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应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小数的乘除法- 学习小数乘法,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 掌握小数除法,理解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规则。
面积的计算-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
比例问题- 学习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计算方法。
统计图表- 学习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应用题的解决- 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数学问题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数学习惯培养- 强调数学学习中的细心、耐心和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魅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1、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平移、对称和旋转变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5、旋转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如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6、旋转的性质:(1)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变,位置变了;(3)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叫旋转角;(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 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果两个整数(a、b)都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和(a+b)也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 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因数、倍数: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③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如15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5。
2例题:1、从0、4、5、8、9中取出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①在能被2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②在能被3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③在能被5整除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2、在四位数21□0的方框中填入一个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能()种填法。
分别是。
3、质数和合数(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题: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如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如③在1,2,3……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如④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如(2)质数×质数=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3)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4、最大、最小A的最小因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自然数是:0;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例题:猜电话号码0592-A B C D E F G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 ——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G——它只有一个因数,这个号码就是附:判断(1)因为7×8=56,所以56是倍数,7和8是因数()因为(2)1是1,2,3,4,5…的因数()(3)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4)因为1.2÷0.6=2,所以1.2是0.6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轴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点总结轴对称、平移、旋转知识点总结轴对称平移旋转定义一个(两个)平面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平面图形在它所在平面上的平行移动。
决定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一个平面图形绕一定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旋转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内部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能与自身重合一个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图形特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1、对应点间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2、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1、图形上每一点都绕同一点按相同的方向和角度旋转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性状大小不改变判断方法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看是否重合。
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找一组对应点,连线即是他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找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找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找对称轴: ①找一组对应点连线,做其垂直平分线。
②找两组对应点连线,过两条中点的直线画法①找关键点②过每个关键点做对称轴的垂线截取与之相等的距离,标出对应点③连接对应点①找关键点②过每个关键点做平移方向的平行线截取与之相等的距离,标出对应点③连接对应点①找关键点②连接关键点与旋转中心,将这条线段按方向和角度旋转,标出对应点③连接对应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重合3、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①定: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顶点、相交点、端点②数(或量):数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③描: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④连:连接各对应点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的画法先找出两个图形一组对应点,连接对应点成一条线段,过这条线段的中点作它的垂线,这条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二、旋转1、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旋转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3、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5、画图形旋转90°的方法:找出关键点所在的线段,根据旋转方向作线段的垂线→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连接对应点三、欣赏设计1、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对称2、运用平移设计的方法:确定平移方向、距离3、运用旋转设计的方法:确定旋转点、旋转角度4、运用对称设计的方法:确定对称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全册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提供简明扼要的介绍,以方便学生复和查阅。
Unit 1: 数与数的运算
- 数的认识:整数、自然数、负数、零等基本概念。
- 认识整数的绝对值。
- 整数之间的比较与排序。
- 负数与正数之间的关系。
Unit 2: 分数的认识与认识
-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基本概念。
- 分数的读法和大小的比较。
- 分数的相等关系。
- 分数的加减法。
Unit 3: 认识平面图形
-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 认识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 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 计算图形的周长。
Unit 4: 长度、质量和容量
- 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认识质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认识容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Unit 5: 数据的处理
- 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 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 分析数据:最大值、最小值、众数、等概念。
- 数据的整理和解读。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研究和复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了分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简单的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初步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需要找到相同的分母,然后进行分子的加减运算。
- 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结果需要化简。
- 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小数的运算- 小数的加减法:对齐小数点,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 小数的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将小数点放回正确的位置。
- 小数的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10的幂,使得除数成为整数,再进行除法运算。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 三角形的面积: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
- 圆的面积:面积等于π乘以半径的平方。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简单的几何图形- 了解并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 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统计与概率初步- 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条形图、饼图等统计图表。
-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应用题的解决-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 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设置方程或列式。
数学思维的培养-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五年级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一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画出对称图形按旋转的角度画出旋转图形二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小数的认识与表示: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小数的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
2. 百分数的认识与表示: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百分数的转换。
3. 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分数的概念与读法、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
5. 时、分、秒的认识与换算:小时制、分钟制与秒钟制的换算、时、分、秒的加减。
6.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与调查问题、数据的整理与图表的绘制。
7. 图形的对称与变形: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变形。
8. 直线与射线:直线、射线的概念、直线的绘制与判定。
9. 推理与解决问题:数学推理、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
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
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二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2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
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
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
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
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3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计算方法:①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② 放入物体后的体积 — 原来水的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上升那部分水的体
积
×进率
÷进率
4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 (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 余数作
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
最大公因数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小
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如果两个数呈倍数关系其中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因数,较大
的数就是最小公倍数。
5
② 互质关系:如果两个数互质,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
两个的乘积。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21=0.5 41=0.25 43=0.75 51=0.2 52=0.4 53=0.6 5
4
=0.8
81=0.125 83=0.375 85=0.625 87=0.875 201=0.05 25
1
=0.04。
五、图形的运动
1、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
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
5、画图形旋转90°的方法:找出关键点所在的线段,根据旋转方向作线段的垂线
→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连接对应点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
合并起来。
七.统计图:
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
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 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 二
6
“连”(连线) 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