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1一课一练(无答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4.2正比例第一课时1.填空题。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
当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时,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可以表示为( )。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如下表。
正方形的边长/1 2 3 4 ……厘米正方形的周长/4 8 12 16 ……厘米(1)写出几组对应的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并求出比值。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什么比例?为什么?3.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与钱数如下表。
份数 1 2 3 4 ……钱数/元15 30 45 60 ……(1)写出几组对应的钱数和份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3)钱数和份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第二课时1.下图表示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之间的关系。
先看图填表,再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说出你的理由。
行驶路程/千米0 20 70耗油量/升 4 6 82.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如下表:路程/千米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560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说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表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9∶10,他们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离中点5千米。
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当乙到达甲的出发地时,甲离乙的出发地还有多少千米?第一课时参考答案:1.(1)也随着变化 比值 (2)xy =k (一定)2.(1)41=4,82=4,123=4,164=4 (2)边长有4条 (3)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3. (1)151=15,302=15,453=15,604=15( 2)数学报的单价 (3)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单价(比值)一定。
正反比例综合复习同步练习1. 某工厂有职工1800人,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2. 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吨?3. 图书馆买来18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年级同学阅读.低、中、高年级各分到多少本?4. 学校把560棵的植树任务,按照五年级三个班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级各植树多少棵?5. 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 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7. 某商品76件,出售给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三件,买1件按定价,买2件降价10%,买3件降价20%.最后结算,平均每件恰好按原定价的85%出售,那么买3件的顾客有多少人?8. 有两堆棋子,A 堆有黑子350个和白子500个,B 堆有黑子400个和白子100个.为了使A 堆中黑子占A 堆的21,B 堆中黑子占43.要从B 堆中拿到A 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9. 高中学生的人数是初中学生人数的65,高中毕业生的人数是初中毕业生人数的1712,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高、初中留下的人数都是520人,问高、初中毕业生共有多少人?10. 张、王、李三个人共有108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53,王用了自己钱数的43,李用了自己钱数的32,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问张和李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试题答案】1. 男女职工各1000人和800人2. 灰和沙子各需196吨和84吨3. 低、中、高年级各分到30本,60本,90本.4. 提示:①三个班植树的总棵树是几?①题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数比是几比几?①三个数的和及三个数的比知道后,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规律,一班188棵,二班180棵,三班192棵5. 提示:(这道题给了长与宽的比是3∶2,指的是一个长与一个宽的比,而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因此先求出一个长宽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2400平方米6. 苹果和桔子共重1200千克,糨们的重量比是3:1,求苹果和桔子各重多少千克?苹果和桔子各重900千克和300千克7. 解:题目已给出平均数 85%,可作比较的基准.1人买3件少 5%×3;1人买2件多 5%×2;1人买1件多 15% ×1.1人买3件与1人买1件成A 组,即按1∶1比例,2人买3件与3人买2件成B 组,即按2∶3的比例.A 组是2人买4件,每人平均买2件.B 组是5人买12件,每人平均买2.4件.现在已建立了一个鸡兔同笼型问题:总脚数76,总头数33,兔脚数2.4,鸡脚数2. B 组人数是(76-2×33)÷(24-2)=25(人),其中买3件1032225=+⨯(人), 买2件(人)=1532325+⨯ A 组人数是33-25=8(人),其中买3件4人,买1件4人.10+4=14(人).答:买3件的顾客有14位.8. 解:要B 堆中黑子占43,即黑子与白子之比是3:1.先从B 堆中拿出黑子100个,使余下黑子与白子之比是(40-100)∶100=3∶1.再要从B 堆拿出黑子与白子到A 堆,拿出的黑子与白子数目也要保持3∶1的比.现在A 堆已有黑子350+100=450个,与已有白子500个,相差50个.要黑子占21,就是两种棋子一样多.从B 堆再拿出黑子与白子,要相差50个,又要符合3∶1这个比,要拿出白子数是 50÷(3-1)=25(个).再要拿出黑子数是 25×3=75(个).答:从B 堆拿出黑子 175个,白子25个.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题放在模拟试题中,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9. 解一:先画出如下示意图:6-5=1,相当于图中相差 17-12=5(份),初中总人数是 5×6=30份,因此,每份人数是520÷(30-17)= 40(人).因此,高、初中毕业生共有40×(17+12)= 1160(人).答:高、初中毕业生共1160人.解二:用65乘初中人数,应与高中人数一样多,就产生如下算式,可计算出每份是 (人))=()(4012651765520520-⨯÷⨯- 10. 解:设钢笔的价格是1.张有的钱数是1÷3553=, 王有的钱数是1÷3443= 李有的钱数是1÷2332= 这样就可以求出,钢笔价格是108÷(233435++) =108÷69810++ =24(元)张剩下的钱数是24×(135-)=16(元) 李剩下的钱数是 (元)=(元))=(2812161212324+-⨯ 答:张、李两人剩下的钱共28元.题中有三个分数,但它们比的基准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计算单位,设定钢笔的价格为1.每个人原有的钱和剩下的钱都可以通过“1”统一地计算.解分数应用题中,设定统一的计算单位是常用的解题技巧.。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比例的认识一、单选题1.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 8∶3B. ∶C. 0.2∶0.6D. 1 5∶402.根据6×7=2×21,写出下面的比例中正确的一组是()A. 6:7=2:24B. 6:2=7:21C. 6:2=21:73.a筐橘子的40%和b筐橘子的50%相等,那么()A. a=bB. a>bC. a<b4.0.25:2与下面()不能组成比例.A. 2.5:20B. 2:C. 0.05:0.4D. 1:8二、判断题5.比值相等的两个比一定能组成一个比例。
()6.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7.若5:4的前项加上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加上5.()8.如果x= y,那么x与y的比是5:6()三、填空题9.4∶9=________∶0.9,外项有________,内项有________.(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10.12的因数有________个,选4个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__。
11.3:4=6:8,如果第一个比的后项加3,那么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________才能使等式成立。
四、计算题1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五、解答题13.根据1.6×6=2.4×4,写出8个不同的比例。
14.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3:8=3÷8=,选项A,8:3=8÷3=,≠,不能组成比例;选项B,:=÷=,≠,不能组成比例;选项C,0.2:0.6=0.2÷0.6=,≠,不能组成比例;选项D,15:40=15÷40=,=,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可以分别求出比值,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4.正比例和反比例(含答案)一、单选题1.一堆煤,已烧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2. 圆的直径一定,圆的周长和圆周率()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3.某煤厂有一堆煤,运出,又运进11吨,这时厂里的煤与原来存煤的比恰好是1∶8,原存煤()A. 624吨B. 426吨C. 246吨D. 264吨4.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的时间()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6.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二、判断题7.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正比例。
8.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越大,宽越小。
9.比的后项一定,前项和比值成正比例。
10.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11.判断对错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三、填空题12.王强按下边表中的比例配制一种盐水.(1)如果用12克盐配制这样的盐水,需要________克水?(2)如果要配制这样的盐水2千克,需要盐________克?13. 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________ 千米.14.把左边的三角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________.(单位:cm)15.优质大米的重量和总价如下表。
(2)比值实际上表示________,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关系式为________。
(3)下结论:大米的________一定,________和________成正比例。
16.筑路队12人5天可以修路3000米,照这样的速度,如果再增加4人,修一条长7600米的路需要________天.(用比例解)17.填空(1)一堆白菜10千克(填写下表)________(2)一堆白菜重量一定,吃去的和剩下的________.四、计算题18.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航行8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五、解答题19.毛师傅加工零件的情况如下图.毛师傅加工零件的个数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20.如果x和y成正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如果x和y成反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六、综合题21.一辆汽车所行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请你根据图上信息填一填、算一算下列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1比例的认识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比中,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 6:10和9:15B. 5:20和4:1C. 0.6:和3:1D. 6:4和:2.能与0.25:组成比例的是()。
A. 2.5:0.4B. 25:4C. 0.05:2D. 5:83.下面( )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 6:10和9:15B. 20:5和1:4C. :和3:4D. 0.6:0.2和:4.下面各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A. 和B. 8:9和4:3C. 8.4:2.1和1.2:8.4二、判断题5.比其实就是比例.()6.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7.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8.如果a×7=b×8,那么a:b=7:8。
()三、填空题9.甲数的相当于乙数的(甲、乙两数都不为零),甲数:乙数=________:________。
10.解比例.0.6∶4.8=x∶8x=________1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5,另一个外项是________.四、解答题12.根据3×8=4×6写成比例13.根据3×12=4×9可以写出多少个比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A项:10×9=90,6×15=90,能组成比例;B项:5×1=5,20×4=80,不能组成比例;C项:0.6×1=0.6,×3=0.6,能组成比例;D项:6×=2,4×=2,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2.【答案】D【解析】【解答】0.25:=0.25÷=;选项A,2.5:0.4=2.5÷0.4=;选项B,25:4=25÷4=;选项C,0.05:2=0.05÷2=;选项D,5:8=5÷8=;0.25:=5:8。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一课一练 2.1《比例的认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根据xy=mn,下面组成的比例错误的是()。
A. m:y=x:nB. n:x=y:mC. y:n=x:mD. x:m=n:y2.下列各组数,能组成比例的是?()A. 2,3,4,5B. 1.5,3,4.5,6C. 116,18,14,12D. 0.6,3,6,32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A. 12B. 1C. 24.下面能与6:13组成比例的是()A. 13:6 B. 3:16C. 9:16D. 3:195.如果A=25B,则A:B=()A. 5:2B. 1:25 C. 2:5 D. 25:16.如果A×2=B÷3,那么A:B=()A. 2:3B. 6:1C. 1:67.3:5=6:10,如果将比例中的3改为12,那么5改为()A. 14B. 16C. 20二、判断题8.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9.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0.14:15和4:5能组成比例.11.A、B、C、D均不为0,如果A∶B=C∶D,那么D∶C=B∶A。
()三、填空题12.________叫做比例.13.如果3a=5b,a、b都不为0,a:b写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14.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之积是________1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8,另一个外项是________。
16.将等式8×0.6= 365× 23改写成两个不同的比例是________和________。
17.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__。
18.用24的因数写出一个比例是________。
19.写出两个比值是13的比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________。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比例的应用一、单选题1=()A B C D 1922夏日的一天.阳光明媚,淘气的身高为150cm,映在地面上约为75cm,那么,他旁边的影长为米的教学楼高为()A 米B 米C 7米D 9米.∶=∶16=A 16BCD 5二、判断题4()5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三、填空题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如果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________。
7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021一个内项是________。
8解比例(1)9∶=∶=________(2)∶=∶3=________ 小数9解比例.X=________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走完全程的处与货车相遇,如果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10小时走完全程,甲乙两站相距________千米.四、解答题11解方程:(1)=(2)5÷=42(3)9:4=:(4):= :.12张老师每天坚持登山,上山时她以平均90米/分的速度需要27分钟;下山时速度提高50%,张老师下山只要多少分钟?(用比例解答)五、应用题13两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速度比是4∶5,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按甲、乙车的顺序填写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A【分析】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两边同时乘,再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就能计算出的值2【答案】C【解析】【解答】解:设教学楼高为米,150:75=:75=150×=150×÷75=7故答案为:C【分析】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的比不变,所以物体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设出未知数,根据正比例关系列出比例解答即可3【答案】D【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二、判断题4【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4×=÷=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的形式,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做出判断5【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指“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而解比例的关键就是先把比例式转化为乘积式,进而解方程得解;所以解比例的依据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填空题6【答案】2【解析】【解答】解:÷=2故答案为:2。
四 正比例与反比例4 反比例重点导学知识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例题:想一想,填一填。
1.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 )比例。
2.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 )比例。
点拨: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轻松通关】一、想一想,填一填。
1.单价书总价=本数(一定),书的总价和单价成( )比例;本数书总价=单价(一定),书的总价和本数成( )比例;单价×本数=书的总价(一定),书的单价和本数成( )比例。
2.ab =c ,当b 是不变量时,a 和c 成( )比例。
3.长方形的长是A ,宽是B ,面积是S ,则S =A ×B 。
如果A 一定,那么B 和S 成( )比例;如果B 一定,那么A 和S 成( )比例;如果S 一定,那么A 和B 成( )比例。
二、在括号里填“正”或“反”。
1.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 )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 )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 )比例。
4.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比例。
5.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比例。
6.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成()比例。
三、判断是非。
(对的画“√”,错的画“×”)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2.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3.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4.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成正比例。
()5.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成反比例。
()6.订阅《小学数学评价手册》的份数与所需钱数成正比例。
( )四、精挑细选。
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1. 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售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2.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32,原来的分数是多少?3. 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4. 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会员与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个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会员与女会员人数之比是:甲:12∶13,乙:5∶3,丙:2∶1,那么丙组有多少名男会员?5. 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小龙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小龙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6. 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7.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8. 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这两个数.9. 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10. 粗蜡烛和细蜡烛长短一样.粗蜡烛可以点5小时,细蜡烛可以点4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点了一段时间后,粗蜡烛长是细蜡烛长的2倍.问这两支蜡烛点了多少时间?11. 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试题答案】1. 解一:设每种糖果所花钱数为1,因此平均价是答: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27.5元.上面解法中,算式很容易列出,但计算却使人感到不易.最好的计算方法是,用22,30,33的最小公倍数330,乘这个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就有:事实上,有稍简捷的解题思路.解二:先求出这三种糖果所买数量之比.不妨设,所花钱数是330,立即可求出,所买数量之比是甲∶乙∶丙=15∶11∶10.平均数是(15+11+10)÷3=12.单价33元的可买10份,要买12份,单价是下面我们转向求比的另一问题,即“比的分配”问题,当一个数量被分成若干个数量,如果知道这些数量之比,我们就能求出这些数量.2. 解:新的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23+32),而分子与分母之比2∶3.因此3. 解:三人同时加工,并且同一时间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少,要同时完成,应根据工作效率之比,按比例分配工作量.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他们分别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所需时间是:700×3=2100分钟=35小时.答:甲、乙、丙分别完成700个,600个,525个零件,需要35小时.这是三个数量按比例分配的典型例题.4. 解:甲组的人数是100÷2=50(人).乙、丙两组男会员人数是56-24=32 (人).答:丙组有12名男会员. 上面解题的最后一段,实质上与“鸡兔同笼”解法一致,可以设想,“兔的脚数”是32,5. 解一:通常我们要求出小龙走平路与下坡的速度,先求出走各段路程的速度比.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之比是走完全程所用时间答:小龙走完全程用了10小时25分.上面是通常思路下解题.1∶2∶3计算中用了两次,似乎重复计算,最后算式也颇费事.事实上,灵活运用比例有简捷解法.解二:全程长是上坡这一段长的(1+2+3)=6(倍).如果上坡用的时间是4份,全设小龙走完全程用x 小时.可列出比例式x :350=(4+5+6):246. 解一:甲、乙两人的分数之和没有变化.原来要分成5+4=9份,变化后要分成5+7=12份.如何把这两种分法统一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9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36,我们让变化前后都按36份来算.5∶4=(5×4)∶(4×4)=20∶16.5∶7=(5×3)∶(7×3)=15∶21.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相当于20-15=5份.因此原来甲得22.5÷5×20=90(分),乙得22.5÷5×16=72(分).答:原来甲得90分,乙得72分.我们再介绍一种能解本节所有问题的解法,也就是通过比例式来列方程.解二:设原先甲的得分是5x,那么乙的得分是4x.根据得分变化,可列出比例式.(5x-22.5)∶(4x+22.5)=5∶7即5(4x+22.5)=7(5x-22.5)15x=12×22.5x=18.7. 解一:我们采用“假设”方法求解.如果他们开支的钱数之比也是8∶5,那么结余的钱数之比也应是8∶5.张家结余240元,李家应结余x元.有240∶x=8∶5,x=150(元).实际上李家结余270元,比150元多120元.这就是8∶5中5份与8∶3中3份的差,每份是120÷(5-3)=60.(元).因此可求出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解二:设张家收入是8份,李家收入是5份.张家开支的3倍与李家开支的8倍的钱一样多.我们画出一个示意图:张家开支的3倍是(8份-240)×3.李家开支的8倍是(5份-270)×8.从图上可以看出5×8-8×3=16份,相当于270×8-240×3=1440(元).因此每份是1440÷16=90(元).张家收入是90×8=720(元),李家收入是90×5=450(元).本题也可以列出比例式:(8x-240)∶(5x-270)=8∶3.然后求出x.事实上,解方程求x的计算,与解二中图解所示是同一回事,图解有算术味道,而且一些数量关系也直观些.8. 解:减少相同的数34,因此未减时,与减了以后,A与B两数之差并没有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8∶5,就是8份与5份,两者相差3份.减去34后,A是B的2倍,就是2∶1,两者相差1.将前项与后项都乘以3,即2∶1=6∶3,使两者也相差3份.现在就知道34是8-6=2(份)或5-3=2(份).因此,每份是34∶2=17.A数是17×8=136,B数是17×5=85.答:A,B两数分别是136与85.本题也可以用“假设”方法求解,不过要把减少后的2∶1,改写成8∶4. 解一: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9. 解:4+3=7,5+2=7,15-8=7.原来总数分成7份,变化后总数仍分成7份,总数多了7张,因此,新的1份=原来1份+1原来4份,新的5份,5-4=1,因此新的1份有15-1×4=11(张).小明原有图画纸11×5-15=40(张),小强原有图画纸11×2+8=30(张).答: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图画纸.解二:我们也可采用“假设”方法.先要将两个比中的前项化成同一个数(实际上就是通分)4∶3=20∶155∶2=20∶8.但现在是20∶8,因此这个比的每一份是当然,也可以采用实质上与解方程完全相同的图解法.解三:设原来小明有4“份”,小强有3“份”图画纸.把小明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2,小强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5,所得到的两个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3×5-4×2=7(份)相当于图画纸15×2+8×5=70(张). 因此每份是10张,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这几道题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用比例式的方程求解没有多大差别.用算术方法,却可以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找到较简捷的解法,也启示一些随机应变的解题思路.另外,解方程的代数运算,对小学生说来是超前的,不容易熟练掌握.第2题的解一,也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假设”这一思路是很有用的,希望读者能很好掌握,灵活运用.从课外的角度,我们更应启发小同学善于思考,去找灵巧的解法,这就要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总是先讲述灵巧的解法,利于心算,促进思维.10.我们把问题改变一下:设细蜡烛长度是2,每小时点去42,问过多长时间两支蜡烛长度相等.现在两者相关是(2-1),每小时能缩小差距)(5142-,因此两者相等需要时间是(2-1)÷3135142)=(-(小时) 答:这两支蜡烛点了3小时20分.把细蜡烛的长度和每小时烧掉的长度都乘以2,使原来要考虑的“2倍”变成“相等”,思考就简捷了.解这类问题这是常用的技巧.11. 解:因为红球是白球的3倍多2只,每次取15只,最后剩下5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15只,最后应剩51只.因为白球每次取7只,最后剩下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7×3=21只,最后应剩3×3=9只.因此.共取了(51-3×3)÷(7×3-15)=7(次).红球有15×7+53=158(只).白球有7×7+3=52(只).原来红球比白球多158-52=106(只).答:箱子里原有红球数比白球数多106只.。
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1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的总米数和时间成正比例。
(2)人的年龄和身高成正比例。
(3)梨的单价一定,购买梨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
(4)每次搬砖的块数一定,搬的总块数与搬的次数成正比例。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正比例。
二、填空
(1)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也扩大或缩小( ),且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比的比值(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
(2)30:42=( )7 =20 ( ) =( )21 =45÷( )=( )% 。
三、用比例解答。
1.20 颗螺丝钉重240g, 3600g 同样的螺丝钉有多少颗?
2.萌萌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测量出旗杆影子的长是 4m,同时测得直立的米尺影子长是 40 cm。学校的
旗杆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