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计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细菌计数试验方案1 菌种葡萄球菌菌株(分离奶牛乳房炎奶样),由本实验室筛选保藏.2 培养基平板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液体培养基:普通肉汤.3 仪器和器具分光光度计;摇床;试管;移液器;青霉素瓶.4 方法4.1 接种:将菌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后,在试管中加入10ml液体培养基选取平板培养单个菌落2-3个进行接种,接种后37℃、震摇培养.4.2 离心:将液体培养的细菌部分无菌分装离心管,3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沉淀用生理盐水/PBS重悬,适当调整浓度,进行OD值测定;另外一部分液体培养细菌进行活菌计数用。
4.3 菌体最适吸收波长测定:以生理盐水/PBS做对照调零,取适当稀释浓度菌液,对其进行Uv波长(300-900nm)扫描测定OD值(表1),据此确定其最大光吸收波长并用于以后各步OD值的测定.表1 细菌不同波长扫描的光吸收值波长/nm 300 350 40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50 600 OD值4.4 菌体生长曲线测定:取盛有10mL普通肉汤的试管13个,分别编号为0、1.5、3、4、6、8、10、12、14、16、20、22、24h。
用移液器分别准确吸取20µL菌液加入已编号的13个试管中,于37℃下振荡培养。
然后分别按对应时间将试管取出,立即按上述步骤离心,进行OD值测定,同时进行作平板计数。
(表2)4.4.1 平板计数:将每一时间菌液再梯度稀释(根据菌种而定,一般至lO-4、lO-5、lO-6、lO-7),分别吸取0.5mL涂平板(三个平行),取平均数进行活菌的准确计数。
4.4.2 OD值测定:将生理盐水/PBS倾倒入比色杯中,选用最适吸收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并对不同时间培养液从0h起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生理盐水/PBS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食品中霉菌检测方法与标准简介: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食品中的霉菌污染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霉菌不仅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霉菌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一、常用的霉菌检测方法:1. 细菌计数法细菌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霉菌检测方法,它通过将食品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通过观察和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确定食品中细菌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得出定量结果,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获得结果。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霉菌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污染。
该方法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扩增食品样品中霉菌的特定基因序列,然后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确定是否存在霉菌。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检测时间短,只需数小时。
3. 快速测试法快速测试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霉菌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霉菌进行快速检测。
常见的快速测试方法有免疫层析法、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酶技术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但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的支持。
二、食品中霉菌污染的标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针对食品中霉菌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食品中霉菌的限量标准和毒素限量标准。
1. 霉菌限量标准霉菌限量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的最大容许限量。
各国的限量标准不同,通常根据食品类型和使用目的进行区分。
例如,食品中霉菌限量通常为每克菌落形成单位(CFU/g),而对于某些特定食品如牛奶和奶制品,标准可能为每毫升。
2. 毒素限量标准霉菌主要通过合成毒素对食品造成危害。
因此,针对食品中霉菌合成的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
各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根据具体毒素和食品类型进行规定,如黄曲霉素在谷类制品中的限量为每千克10微克。
测定细菌数量的方法1、计数器测定法: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
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
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
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细菌计数方法细菌计数1、计数器测定法: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就是一定的(0、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就是否为细菌。
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就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
此法灵敏度高,就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 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0.001 % 2,3,5 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就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比浊法就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0D值)表示样品菌细菌计数方法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此法分为湿重法与干重法。
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法平皿计数法-
V1
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法平皿计数法
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一种方法是平皿计数法,本文将对这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原理
平皿计数法是利用细菌在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成菌落的原理,通过计算菌落个数来确定水中的细菌总数。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中;
2. 取样,将水样取自自来水管道或自然水源中;
3. 稀释,将取样液进行10倍、100倍、1000倍稀释,分别将每份稀释液分别均匀分散在培养基表面,避免液滴残留;
4. 写标签,标注菌落计数的相关信息,例如样品名称、稀释倍数、菌落计数的日期等;
5. 培养,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7℃,并在3-5天内进行观察和计数。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取样应避免超过24小时,以免菌群失去代表性;
2. 取用的平皿应事先灭菌处理,以避免外来细菌的污染;
3. 实验室应有专门的抽风设备、消毒液等清洁工具,以维持实验室的高度卫生。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就可以精确地测定出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
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以保
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细菌总数的测定法一、细菌数测定的基本概念药品细菌数测定是微生物的定量检查,是用来判断药品被细菌污染程度和卫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检测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细菌计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 位、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1g、lml、l0cm2供试品液经培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
所谓一定条件是按我国药典规定,在需氧条件下,30~35℃,一般培养48h,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数。
细菌数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平板法、薄膜过滤法、涂抹法。
药品细菌数测定是活菌计数,最常用的平板法是以平板菌落计数为依据,即每个菌落代表个菌细胞,但有的菌落也可能是多个菌细胞形成,如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很可能是多个菌细胞在一起。
故准确地说,细菌数测定值实际上是菌落形成单位数( CFU)。
平板法菌落计数法,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如供试液是否均质,供试液中的细菌是否充分分散;培养基的质量、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的影响;有繁殖能力的菌细胞才能形成菌落,死菌及某此受损伤的细菌或营养要求苛刻的细菌在规定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因而不被计数。
在试验操作中应考虑到这此问题。
二、设施、设备、仪器及器皿1、设施细菌数测定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环境洁净净度l0000级和局部洁净度100 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以防止再污染。
2、设备、仪器恒温培养箱(30~35℃)、微波炉、匀浆仪(4000~10000r / min )、康氏振荡器、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空调、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时要进行灭菌效果验证并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定)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感量0.1g)、pH 值系列比色计、全封闭可拆卸或开放式的薄膜过滤器。
3、器皿锥形瓶(250~300ml )、培养皿(∮9cm)、量筒(100ml)、试管(18×18mm)、刻度吸管(l ml , 10ml)、载玻片、玻璃或搪瓷、不锈钢消毒缸(带盖)。
细菌总数名词解释细菌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固体样品中所含活的细菌菌落总数。
通常用每毫升或每立方米毫升表示。
如10 cfu/毫升为1个单位。
每个细菌的菌落形态有多种,因此要获得某一特定菌落形态,需进行多次检测,取其平均值。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的总数,称为平板菌落数,也可以叫做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数。
若无特殊说明,细菌总数的检测应在25 ℃培养。
不少于6小时。
在一定条件下,每克固体培养基表面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称为菌落数。
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count of bacteria, cfu)每毫升培养液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每毫升/毫升)。
平板菌落计数法(plate colony counting method, BCG)是一种重要的菌落形态学检验方法,在很多国家的临床检验中普遍使用。
其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而且可以获得分布较广泛的细菌菌落,从而可用来评价医院环境卫生状况。
在一定条件下,每克固体培养基表面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称为菌落数。
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又称菌数,是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一定量的新鲜人、畜粪便和从污染部门分离的固体废物样品中,直接接种到肉汤培养基或血平板上进行培养,每个视野内的活细菌数。
细菌总数测定,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也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不同的显微镜能计数不同大小、形状、色泽、种类等各异的细菌。
测定时,先将计数物涂布于载玻片上,再加盖盖玻片,然后计数。
细菌数的多少与被检样品的理化性质、干燥程度、保藏方式、冷冻程度、温度、受检者的健康情况、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和操作人员的手都有关系。
用显微镜计数时,必须在培养基表面的适当位置滴一小滴培养物。
把视野调至目镜下,放平载玻片,再以一块已加盖玻片的载玻片覆盖,边缘接触,慢慢向上移动,直到视野中出现约10个左右的菌落。
1.样品的采集和运输:在采样前24小时,最好禁食禁水,以防食物和饮料中的成分引起腹泻。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1. 引言大肠菌群是一类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其计数可以作为评估肠道菌群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制定一份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设定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限量,以减少食品和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3. 定义3.1 大肠菌群:指在大肠中常见的一类细菌菌群。
3.2 平板计数:采用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计数可成满足一定生长条件的菌落形成单位,来确定大肠菌群数量。
4.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1 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1.1 食品类别 |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单位:CFU/g)鲜肉类食品| ≤100熟肉或熟制品| ≤10生鲜水果蔬菜| ≤100加工水果蔬菜| ≤10食品类加工品| ≤104.1.2 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为37°C,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4.2 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标准:4.2.1 饮用水类别 |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限量(单位:CFU/mL)自来水| ≤10包装饮用水| ≤104.2.2 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为37°C,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5. 检测与监管5.1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检测应由具备相应技术与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5.2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食品和饮用水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检测,确保其符合本标准要求。
5.3 如超出限量标准,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立即终止生产、销售或使用,并进行卫生处理等。
6. 结论本标准制定了食品和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限量标准,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相关部门和实验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大肠菌群平板计数的监管和检测,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注:CFU -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
细菌计数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
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
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
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
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
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
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
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
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