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王丽娜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王丽娜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王丽娜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王丽娜

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十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者姓名:

单位:

邮编:

手机:

电子邮箱: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31后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位一体,齐抓共管

1.加强教师身教。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3.学生本身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二)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

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三)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中年级

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高年级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

(四)注重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

(五)榜样激励

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要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对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或保持良好习惯,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六)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同学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此同学交换意见。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发现某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使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习组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

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要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的检查、评价与训练。

1.加强对学生个体行为规范的考评。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德育分的考评制度。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还可以定期评选出“行为小标兵”,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可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特别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能力的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考核。要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

的情况。每学期要对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处分,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规范教师的行为。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中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长清区万德镇中学生 养成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落实《长清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安全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具体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规范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通过“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虽然已经干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接到这个任务时仍然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种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这56张白纸,我该如何去谱写? 一、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印度有一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这种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还不适合,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对他们实行一日常规教育,时刻提醒他们,让他们懂得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制度。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窗台、宿舍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注意用眼卫生,节约用水等。 1、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实行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能够告诉学生:“上课铃儿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为了提醒学生上课的坐姿,能够告诉学生:“头正身直两肩平,两腿放在桌正中,五指执笔姿势正,三个‘一’字要记清”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三、四、五、六”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三管稳”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管稳口、管稳手、管稳脚能力。 2、通过学习“四步走”教育,使学生养成教室里面慢慢走、走廊上面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就餐放学排队走能力。 3、通过学习“五做好”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纪律好、课间休息秩序好、校园集会做操好、仪容仪表卫生好、遇见客人礼貌好。 4、通过学习“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角钱,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29T15:52:47.310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供稿作者:梁允霞[导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梁允霞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134000)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2.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哈密市教育局2012年“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精神,把《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落到实处,提高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质量,根据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决定在本学期开展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特拟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培育高尚思想道德品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全市中小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机构 组长:马萍高英马修远尉成涛张春陈淑银王艳丽木和买提 副组长:陈琼钱忠敬 成员:各班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三、活动时间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生活习惯抓好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上学期制定了《哈密市第六中学仪容仪表规范》(附在后面),本学期要继续对照规范定期检查、整改,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1、举止文明的习惯。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2、遵守秩序的习惯。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集会秩序等。学校将根据六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6诚实守信的习惯。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 7、懂得感恩的习惯。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8、劳动习惯。倡导学生在校认真完成班级值日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劳动安全;在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五、养成教育的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8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或主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逐级细化工作内容。学校要在征求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育。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面对各具特性的学生,身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信心,要用火热的心,满腔的爱去关心、爱护教育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方能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养成教育决不仅仅是品德老师、班主任的事,而应是全体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良好的文明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为此学校从教会学生做人入手,抓常规、抓重点、抓班集体建设,促进了学生良好文明行为的形成。 养成教育,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强化训练为主渠道逐步深化;养成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在育人的全过程;在这其中,依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内在规律,有重点地进行。全面、具体,抓住养成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时机。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抓重点,抓点滴,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一个“小”字,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的行、立、卧、做,从“举手之劳”的小事抓起,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孩子的习惯养成,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学校教育和家庭指导相结合,充分调动家长这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发挥家庭这一小小“课堂”的作用。

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doc

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 学生姓名:周次:时间:在校行为表现学习行为表现在家行为表现(含双休日) 内容 自 评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家长 意见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碰今今今今在你今你今今今你离今 见天天天天课今天总天天天在家天 老你你你你堂天作结读你你家时你自小师随为有有上预业今课说帮上告进 你地班追过你习按天外过父过知过 行扔级打违举过时所书感母网过网评组礼过同攀纪过老独学籍谢做看父吧 问废学沿行几师立的或老了过母吗 意意好纸做楼为次布完课写师几电吗? 了杂过梯吗手置成程毛父件视? 吗物好行?并的了了笔母家节 见见?吗事为发课吗吗钢的务目 ?吗吗言程??笔话?吗 ??了吗字吗? 吗?了? ?吗 ? 班级 意见

小学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周汇总表 周次:内容 评 价 汇 总 组 别 % 时间: 在校行为表现学习行为表现在家行为表现(含双休日)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碰今今今今在你今你今今今你离今见天天天天课今天总天天天在家天老你你你你堂天作结读你你家时你师随为有有上预业今课说帮上告进你地班追过你习按天外过父过知过行扔级打违举过时所书感母网、过网礼过同攀纪过老独学或谢做看父吧问废学沿行几师立的写老了过母吗好纸做楼为次布完课毛师几电吗?了杂过梯吗手置成程笔父件视? 吗物好行?并的了了钢母家节 ?吗事为发课吗吗笔的务目?吗吗言程?字话?吗 ??了吗了吗? 吗?吗? ?? % % % % (人均次数) % % % % % (人均次数) % % % 合计

周次: 内容 评 价 汇 总班 级⑴ 碰 见 老 师 你 行 礼 问 好 了 吗 ? % 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公示表 时间: 在校行为表现学习行为表现在家行为表现(含双休日)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 今今今今在你今你今今今你离今天天天天课今天总天天天在家天你你你你堂天作结读你你家时你随为有有上预业今课说帮上告进地班追过你习按天外过父过知过扔级打违举过时所书感母网、过网过同攀纪过老独学或谢做看父吧废学沿行几师立的写老了过母吗纸做楼为次布完课毛师几电吗? 杂过梯吗手置成程笔父件视? 物好行?并的了了钢母家节 吗事为发课吗吗笔的务目 ?吗吗言程??字话?吗 ??了吗了吗? 吗?吗? % % % % ?% % ?% (人均次数)% % % (人均次数)% %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 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 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 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 (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 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18-2019学年度黄庄中心小学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由于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所欠缺,工作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现在校园中形成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诸如乱丢果皮纸屑、课间活动秩序紊乱、追逐赶打现象严重、有翻越学校围墙、上下学路上到田地里践踏秧苗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迫在眉捷的问题,在全校掀起一股“好习惯伴我行”的风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现状,拟订本方案。 二、实施途径: 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课,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总体目标 从本学期开始,分别进行以常规、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等几方面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全校各班在卫生习惯、品德习惯、

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统一要求 1、进入校门不拥挤,缓步慢行,进入教室不拥挤,互相谦让。 2、课间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 3、重大集会时、升旗仪式时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遵守纪律。 4、注意自己的仪表,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及座位卫生情况。 5、上课期间进教室应打报告,进教师办公室前要先打报告,进入后向老师问好。 五、各年级具体要求 【一、二年级】 (一)行为习惯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 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爱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接递物品用双手。 3、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 4、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 5、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 6、不做危险游戏,课间做有益的体育活动,不追跑打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精心构建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正常开展考评活动,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功能,通过考评提高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明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工作要求,增强学校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考评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认真分析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基本要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对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考核,对学校组织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教师相关具体工作的考核,对养成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对学校领导层、所有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考核。 2、发展性原则。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学校不断推进和优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激励教师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在德育领域的专业发展;将考核评价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以良好习惯为支撑的学习、生活、劳动、交往等素质的全面提升上。

3、科学性原则。考评工作力求科学、合理、规范、易操作,考核评价的指标要求和方式方法力求具体、明确,体现工作要求的规定性和工作方式的指向性。在强调基本工作规范的同时,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工作方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创造性地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及评价工作。 三、考评的基本内容 (一)对学校的考核 1、组织领导 (1)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参与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规划、指导、督查和考核工作。 (2)目标计划明确 ①构建科学、完善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关注认知、情感、行为方式三维目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活动空间,学生学习、生活、劳动、交往四大领域,关涉学生与自我、与家庭、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等五个方面的关系。②将培养总目标分解为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行为要求力求具体化,并通过科学的、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③学校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训练重点。 (3)评价制度完善 ①制定关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考评细则。②每学期对班级、教师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设计

晓义中学中学生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工作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优良的习惯是学生康健成长的根本保证,优良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结壮有用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详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学习、文明、安全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康健成长为目的,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以及学校有关规为基本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优良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从规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结合友好、节约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引导广漠学生牢靠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详尽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优良的生活习惯”教育,规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奋俭省、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康健向上、结合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默认分类 (一)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负。由于家长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饰物等方面比同学们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长又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负或自卑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谈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能将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的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面对未来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如下浅谈: 一、了解学生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造成原因。不同的学生其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不同的,在纠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前,我们要先了解这些行为的造成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宠爱或是不正当的教育方法造成,还是在校学习期间造成;是外在因素造成,还是心理因素造成;是长期以来就有的还是最近才养成的。只有明确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多用理性,少用威权,个别谈话,以理服人。学生的不良行为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持有宽容的态度,不要看见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不能容忍,视这些学生为另类人物,动不动就发脾气,指责他们,而应该理性分析。有些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怪异或孤僻,我们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最起码的要能以宽容的心与学生个别接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指出其利弊是非,可以采用暗示诱导、侧面教育、个别谈话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给学生留下阴影,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真正接受我们的建议,改过自新。 三、对不良行为的学生要以一分为二的眼光平等看待,挖掘潜能,引导发展。有些教师片面地喜欢优生,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却冷眼相看,或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为了搞好师生关系为名,加以包庇袒护,这些都不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学生存在不良行为时,我们要增加学生的自信力,改善学生的人生观,不要专责备他们的过失。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还要注意发现不良行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实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能只是在学习上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 评价标准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更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但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前两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刚发生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而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烙下良好 的印痕。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正式基于这种考虑 另外,我们学校是区级实验小学,生源有的来自城市的高知家庭,也有的来自文化层次很低的工人、农民家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要使所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都能全面提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并逐渐包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

英语(心得)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英语论文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

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