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标题: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摘要: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是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深圳市之间的重要交通项目。
这一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系统连接了广东省内三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包括线路规划、站点分布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第一节:引言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是广东省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广州、东莞和深圳为节点,连接了这三个重要城市,为沿线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由于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联系,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协同。
第二节:线路规划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规划涵盖广州、东莞和深圳三个城市,并且连接了各自的主要交通枢纽。
目前,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已经实施了多个线路,并且在不断扩展。
以下是目前已建成和规划中的线路:1. 广州南站 - 东莞东站:这一线路连接了广州南站和东莞东站,全长约100公里,设有多个中间站,包括番禺南、虎门站等。
2. 东莞东站 - 深圳宝安机场:这一线路连接了东莞东站和深圳宝安机场,全长约80公里,途经虎门站、深圳湾等重要站点。
3. 广州南站 - 深圳北站:这一线路是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中最重要的线路之一,连接了广州南站和深圳北站,全长约120公里,经过了番禺南、虎门站、深圳湾和福田站等主要站点。
除了以上已建成和规划中的线路外,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还有更多的线路正在筹划和建设之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并进一步完善城际交通网络。
第三节:站点分布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站点分布广泛覆盖了广州、东莞和深圳三个城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站点:1. 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起点,也是广州市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2. 东莞东站:位于东莞市莞城区,是连接广州和深圳的重要站点之一。
3. 深圳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连接深圳和广州的重要站点,也是深圳市著名的商业和科技中心。
深圳地铁14号线运营方案一、线路概况深圳地铁14号线是深圳市规划中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起于罗湖区的红岭北站,经过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终点站为龙岗区的坂田站,线路全长约42公里,共设车站27座。
二、14号线所经过的区域1.罗湖区:罗湖区是深圳市的城市中心,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文化资源,14号线经过的红岭北站和罗湖站将为该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2.福田区:福田区是深圳市的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14号线途径的福田站和市民中心站将为该区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便捷的交通选择。
3.南山区:南山区是深圳市的科技中心和文化中心,14号线经过的车公庙站和南山站将为该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4.宝安区:宝安区是深圳市的制造业基地,14号线途径的碧海湾站和机场东站将为该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通勤方式。
5.龙岗区:龙岗区是深圳市的发展新区,14号线经过的龙岗站和坂田站将为该区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三、线路特色1.环线设计:14号线采用环线设计,与深圳地铁11号线、3号线、7号线等线路连接,对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优化作用。
2.服务功能齐全:14号线途径了深圳市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制造业基地,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多元化的交通换乘:14号线与其他地铁线路交汇,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交通换乘选择,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四、运营方案1.运营时间:14号线的运营时间为每天早上6:30至晚上22:30,根据客流情况可以适当延长运营时间。
2.列车频次:根据客流需求和线路运行情况,14号线设定平峰期和高峰期的列车频次,平峰期为8分钟一班,高峰期为5分钟一班。
3.站点服务:在各个车站设置站务员,为乘客提供问询服务、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4.安全设施:14号线在各个车站和车厢内设置监控摄像头和安全出口,加强对客运车辆和乘客的安全保障。
5.运营组织:14号线运营方案将充分发挥地铁公司的运营管理优势,合理安排车辆运行、站务员工作和乘客服务等工作,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深圳20条地铁线路规划站点1号罗宝线(已建成,深圳第一条地铁)途径宝安、南山、福田、罗湖4个区,已开通30个站,依次为:罗湖站、国贸站、老街站(龙岗线换乘)、大剧院站(蛇口线换乘)、科学馆站、华强路站、岗厦站、会展中心站(龙华线换乘)、购物公园站(龙岗线换乘)、香蜜湖站、车公庙站、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华侨城站、世界之窗站(蛇口线换乘)、白石洲站、高新园站、深大站、桃园站、大新站、鲤鱼门站、前海湾站(环中线换乘)、新安站、宝安中心站(环中线换乘)、宝体站、坪洲站、西乡站、固戍站、后瑞站、机场东站。
(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17时开通,二期西延段于2011年6月15日12点开通。
)2号蛇口线(一期已建成,延长未开工)途径南山、福田、罗湖,共29个站,依次为:赤湾站、蛇口港站、海上世界站、水湾站、东角头站、湾厦站、海月站、登良站、后海站、科苑站、红树湾站、世界之窗站、侨城北站、深康站、安托山站、侨香站、香蜜站、香梅北站、景田站、莲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华强北站、燕南站、大剧院站、湖贝站、黄贝岭站、新秀站。
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开通。
东部延长到莲塘片区,尚未开工。
(截至2014年8月,运营亏损累计4.81亿元。
)3号龙岗线(主体已建成,预留未启用)龙岗线由福田的益田至龙岗的双龙,总长约41公里,设车站30座。
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由红岭至双龙(草埔站、布吉站、木棉湾站、大芬站、丹竹头站、六约站、塘坑站、横岗站、永湖站、荷坳站、大运站、爱联站、吉祥站、龙城广场站、南联站、双龙站)。
二期工程由益田至红岭。
(益田站、石厦站、购物公园站、福田站、少年宫站、莲花村站、华新站、通新岭站、红岭站、老街站、晒布站、翠竹站、田贝站、水贝站),预留远期延长至保税区的功能。
(于2011年6月28日全线通车,平均每天客流量达50.32万人次。
)4号龙华线(已建成,由港铁运营,故障率高)沿线各站分别为福田口岸、福民、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少年宫、莲花北、上梅林、民乐、白石龙、深圳北站、红山、上塘、龙胜、龙华、清湖。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文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中解决交通拥堵、方便通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张好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能够直观地体现城市的发展,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相关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就是指以城市地铁、轻轨交通线路为主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延伸的交通路线。
它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覆盖城市的主要区域,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详细标注了轨道交通的站点、路线、换乘点等信息,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具有以下作用:1.显示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让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轨道交通路线的概况;2.明确轨道交通的站点、路线、换乘点等信息,便于市民出行选择;3.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规划和指导。
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能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降低城市的拥堵率,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生活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制作制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关键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的把握。
一般都是由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或者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城市轨道交通的现有站点、线路、次要路线等数据。
然后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考虑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最后,根据规划建立轨道交通线网,标注各站点所属的线路、换乘点、乘车时间等信息,确立最终版图。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的实际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建设路线和站点,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也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市民只需要查看规划图,就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轨道交通线路,选择最佳出行方案,减少时间和交通成本。
来源:156c深圳论坛()美女系减肥网()快乐英语屋()汽车信息网()20号线福永线接驳东莞地铁线罗宝线的终点位于福永,但对于大空港片区的居民而言,出行要更为便利的话,将有赖于20号线。
20号线的起点正好是罗宝线的终点——机场东,之后向西北延伸,有利于福永街道塘尾、桥头等社区居民的出行。
此外,大空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该线路不仅与尚未建成的机场线、沙井线有交集,重点是与连接深圳与茂名的深茂铁路有交集。
特别的是,东莞市的地铁R2线也与深圳20号线无缝接驳,对于两地交流更加便利。
17号线前南线在前海画一个圈与前海湾相依相偎的17号线,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前海片区。
身为“环线”,意味着其终点和起点“合为一体”。
根据公示的地形图分析,17号线最西北端已抵达宝安西乡大道,最南至南山区工业八路,朝东抵达科技园北区的沙河东路附近,最特殊的,是还有一段是横跨前海湾。
17号线与其余19条地铁线路中的多条有着交集,其中包括市民们熟知的罗宝线、环中线、蛇口线,以及尚未建成的南宝线、梅林线、石岩线等。
此外,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所在地,前南线还与起点均为前海妈湾站的穗莞深城际线、深珠城际线有交集,对于来往深圳珠海以及东莞的市民,将更为便利。
18号线平湖线纵贯大半个深圳这条一路向北的线路,跨越了福田、罗湖、龙岗区三个大片区,途经布吉最终抵达平湖,可谓纵贯了大半个深圳。
18号线从深圳体育馆出发,终点位于平湖站以北。
在未来的地铁网络中,18号线与已经投入使用的龙岗线交叉,同时与尚未建成的梅林线、南宝线、坂田线、龙坪线均有交集。
此外,未来的东部快线也与18号线在白泥坑社区附近有交集,东部快线可抵达深圳东站,而白泥坑社区正是目前深圳市最大菜篮子——平湖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的所在地。
19号线坪山线填补坪山的空白从坪山碧岭出发的19号线,朝着东北方向延伸,终点抵达坑梓。
与市区内多条线路重叠的便利相比,该线路将同规划中的12号线(暂定名龙坪线)一起填补坪山地铁交通的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9.21•【文号】发改基础[2015]2147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15]2147号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年)>的请示》(深发改[2013]1654号)和《关于呈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年)>优化方案的请示》(深发改[2015]718号)均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撑引领重点区域发展,完善交通网络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意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内容(一)调整方案新增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南延、东延)、4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工程和10号线工程,线路长度85.1公里。
2号线三期工程自新秀至莲塘东站,线路长3.9公里,设站3座,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3号线三期工程包括南延和东延工程。
南延工程自益田至保税区站,线路长1.5公里,设站1座,投资10.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东延工程自双龙至六联站,线路长9.4公里,设站7座,投资6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4号线三期工程自清湖至牛湖站,线路长10.6公里,设站8座,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5号线二期工程自前海湾至赤湾站,线路长7.6公里,设站7座,投资70.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9年。
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特区城市,交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深圳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地铁线路的扩建势在必行。
而近来传出的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本文将对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是一条横穿深圳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20座。
根据方案,该线起点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途经市中心区域,最终终点位于福田区红岭北,与深圳地铁四号线和九号线实现换乘。
这一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深圳地铁的路网结构,减轻市区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的制定经历了深入的研究和权衡。
首先,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深圳选址了该线路的起止点,确保其能够服务市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专家组依据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等指标,确定了线路的具体路径和站点设置。
最后,方案经过多方评审,并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最终的方案。
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将给深圳的交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缓解深圳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地铁的日客运量已经突破200万人次,人们出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深圳十四号线的开通将分流部分客流,有效缓解市区交通瓶颈。
其次,该线路的开通还将促进深圳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新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便利市民出行,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助于促进资源和产业的合理配置。
最后,该线路的开通将提升深圳市民的出行体验。
无论是上下班通勤还是休闲旅游,乘坐深圳地铁将更加便捷和舒适。
当然,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该线路穿越了市区的核心地段,施工难度较大。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交通管制,以避免对市民出行造成过多的干扰。
其次,线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妥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由于该线路的开通和运营需要一定时间,市民在建设期间可能要面对一段时间的交通不便。
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第1篇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决定启动深圳十四号线建设。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方案,确保深圳十四号线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二、项目目标1. 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2. 缓解沿线道路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3. 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4. 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三、线路规划1. 线路走向:深圳十四号线起于深圳市福田区,止于坪山区,线路全长约XX 公里,共设车站XX座。
2. 线路敷设方式:结合沿线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采用地下、地面和高架相结合的敷设方式。
3. 站点设置:站点间距约为XX公里,平均站距XX公里,覆盖沿线主要居住区、商业区、产业园区等。
四、工程建设1. 工程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2. 工程施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
3. 工期安排:项目计划于XX年XX月开工,XX年XX月竣工,总工期约为XX个月。
五、运营管理1. 运营模式:采用全自动驾驶模式,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
2. 运营时间:根据沿线居民出行需求,制定合理的运营时间表,高峰时段加密班次。
3. 票务政策:遵循公平、合理、便捷的原则,制定多样化票价策略,满足不同乘客需求。
4. 乘客服务:提供优质、人性化的乘客服务,包括导乘、安检、售票、候车等。
六、合法合规性保障1. 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包括项目审批、用地许可、施工许可等。
3. 加强与沿线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 工程建设风险: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深圳地铁二期1号线线路设计冯慧淼【摘要】深圳地铁二期1号线已经成为深圳市路网规划中近期优先发展线路,从线路方案、线路平面位置的选择、线路纵断面设计等方面介绍在本项目线路设计中的一些体会.【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10【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地铁;线路设计;体会【作者】冯慧淼【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线路处,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2深圳地铁二期1号线从地铁一期工程终点站世界之窗车挡末端引出,沿深南大道中央隔离带向西行,经深圳大学西侧在南山区政府南侧转入桃园路,穿平南铁路、新圳河,沿新湖路行进,穿高尔夫球场,沿宝安大道前行,在机场南端转向深圳机场。
线路全长23.3 km。
针对深圳地铁的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阐述地铁在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 线路方案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城市的影响、吸引客流条件、线路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干扰、工程造价、运营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线路走向。
(1)本线线路的功能主要是增强中心区辐射力,解决城市东西向主轴的交通压力,满足东西向交通走廊高度集中的客运要求,并强化城市西部发展轴,推动宝安区城市化进程。
同时,1号线要充分考虑深圳市区至机场间沿线客流的需要,既要实现快速直达,又要方便沿线交通。
选线时,根据深圳市路网规划,特区内线路以解决城市东西向主轴交通压力为主,强化中心区的吸引力及辐射力,兼顾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特区外线路以带动沿线宝安中心城区与西乡的土地开发,推动与促进西部发展轴城市化进程为主。
(2)根据本线的功能及选线思路,线路从深大北站外至固戍站前区间共作了两个线路走向方案,即桃园路—新湖路方案与深南大道—宝安大道方案。
深南大道—宝安大道方案投资较省,线路较为顺直,但桃园路—新湖路方案轨道有效服务人口多,沿线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大,可有效带动前海片区的再开发潜力;桃园路、新湖路沿线公交路网完善,轨道与地面公交配合条件较好,有助于形成新的客运走廊。
未来发展:2030年,深圳地铁16条线路全解析未来发展:2020年以前新增加8条地铁线路2030年深圳地铁线路增至16条,总长585.3千米深圳市规划局在2007年7月组织编制了《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同时与深圳市发改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
规划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的近期建设方案及远期线网方案。
在地铁部分:近期方案的重点是在一、二期工程基础上,提出2011年至2020年间的建设方案,其中包括龙华线的北延段(三期),以及8条新建的地铁线路:6-12号线,总长约245.4千米。
远期方案规划了至2030年的16条地铁线路,总长585.3千米,设站357座。
其中组团快线4条、干线6条、局域线6条。
2012年: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包括:6、7、8、9、11号线,总长约170公里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已于2012年1月开工建设,包括6、7、8、9、11号线,总长约170公里,建设总投资估算约1256亿元。
建成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约348公里,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012年6月26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7、9、11号线BT项目等合同举行集中签约仪式,也标志着深圳地铁三期工程B T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中国中铁、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三家央企分别赢得了11号线、7号线、9号线BT项目。
出席签约仪式的深圳副市长唐杰透露,2012年内深圳地铁三期工程175 .5公里线路将全部开工,预计到2015年深圳将拥有近35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未来规划线路:2015年规划线路:龙华线北延段龙华线连接皇岗口岸、福田中心区、龙华新城及观澜等片区。
北延段由二期工程终点清湖站至松元。
光明线(原6号线)从深圳北站引出,连接龙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并连接环中线、龙华线和机场线,采用城市铁路制式,为联系核心城区与中部综合组团、西部高新组团的城市组团快线,预计2011年开工,2014年通车。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 1号线重大技术方案研究作者:王仕春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16期作者简介:王仕春,1965年出生,男,教授高级工程师,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院副总工程师王仕春(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摘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功能出发,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机场线、城际线的考察调研,并对其特点进行研究后提出本线重大技术方案研究初步结论。
关键词:深圳11号线重大技术方案研究中图分类号: U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000-001 项目背景深圳地铁11号线为线网规划中近期建设项目,计划2011年开工,2016年建成。
2007年深圳市政府为了尽快稳定福田、前海湾、深圳机场(T3航站楼)三大枢纽方案,通过竞标方式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原规划研究单位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11号线进行前期方案研究,确定系统制式选择和主要技术标准,尽快提出三大枢纽土建预留条件。
1.1 深圳轨道交通线网简介深圳市规土委组织编制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时与发改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
深圳轨道交通远期共有16条线路,总长585公里,设站355座。
其中组团快线4条、干线6条、局域线6条。
另外规划有4条城际线。
轨道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二期工程线路(1号线北延、2、3号线、4号线北延及5号线)已于2011年世界大运会前全部建成通车。
近期规划重点是在一、二期工程基础上,提出轨道近期(2011年~2020年)建设方案,共8条轨道线路,总长约245.4公里。
近期线网中地铁11号线属于快线系列,11号线起于福田中心区福田枢纽,沿深南大道、滨海大道、桂庙街、创业路、机场(新建T3)航站楼、宝安大道至松岗。
线路全长约52km,设17座站,平均站间距3.2km,地下线占76%,高架线占24%。
深圳地铁十一运营方案一、项目概况深圳地铁十一号线是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程25.4公里,共设车站18座,线路呈南北走向沿中轴线贯穿深圳市中心城区,连接市中心与龙华、大鹏新区,是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中的重要交通纽带。
该线路通过的区域涉及深圳市福田、罗湖、龙岗、南山等多个行政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需求,保障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深圳市将加快推进地铁十一号线工程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二、设计理念深圳地铁十一号线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市民出行的需求,提高地铁出行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尽可能减少出行时间,提高通勤效率。
同时,还要注重环保、节能,通过优化线路设计、选择高效的运营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三、运营服务深圳地铁十一号线的运营服务应该体现便民、实用、人性化的特点。
首先要确保运营服务的安全可靠,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其次要提供舒适、整洁的车辆和车站环境,确保市民的出行体验。
最后,还要提供便捷的购票方式、多种出行组合选择、实时的出行信息等服务,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四、运营组织深圳地铁十一号线的运营组织应该健全,包括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并设立专门的运营指挥中心,负责线路运营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控。
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市民出行的咨询、投诉处理等工作,满足市民的需求。
五、运营管理深圳地铁十一号线的运营管理应该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特别是要注重安全管理和公共秩序维护。
同时还要加强车辆和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营状态。
同时,还要优化运营线路、票务管理等工作,提高运营效益。
六、运营控制深圳地铁十一号线的运营控制系统应该先进、高效、智能,能够有效地监控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运营的正常进行。
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反馈运行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还要设立紧急预案,灾害应对措施,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
七、运营技术深圳地铁十一号线的运营技术应该是先进、高效的,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辆运行控制系统等。
定了!深圳新增两座⾼铁站、拟建13条铁路,交通全⾯开挂!喜!⼤!普!奔!深圳的交通要开挂了!未来去哪⾥都⽅便再也不怕⼈挤⼈!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东省⼈民政府批复规划新增西丽和深圳机场两座⾼铁站形成深圳北、西丽、深圳站及深圳东、福⽥、深圳机场、坪⼭站“三主四辅”客运站布局未来交通格局⼀⽚⼤好!不管是⾼铁、地铁或是其他交通枢纽未来全部都开挂建设!接下来让我们⼀起来看下交通爆发的深圳吧!深圳的外来⼈⼝多逢年过节坐⾼铁⽕车是很头⼤的问题以后回去家⾥就不⽤愁了⼀⼤堆⾼铁建设就来了!赣深铁路北起江西省赣州市赣州西站,向南途经⼴东省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市,终点接⼊深圳北站,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
届时,赣州⾄深圳⽤时约2⼩时,⽽到惠州市区仅需半⼩时,市区的⼩伙伴们回家更更更⽅便啦~深⼤城际深圳⾄惠州⼤亚湾铁路已纳⼊《粤港澳⼤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送审稿),其中,深圳境内段(深圳机场⾄坪⼭)列为近期实施项⽬,惠州段列为远期研究项⽬。
深汕铁路除了现有的厦深⾼铁,未来从深圳经惠州⾄汕尾有望新增⼀条⾼铁——深惠汕⾼铁(深汕⾼铁)。
同时,深圳地铁集团举⾏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深圳铁投)还正开展深⼤(⼤亚湾)城际、深惠城际(含东莞凤岗段)深圳段和深汕铁路(西丽-坪⼭-惠州段)3个项⽬的⽅案研究。
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铁投将承担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前海段建设,这将是深圳第⼀个⾃主建设的城际铁路项⽬。
该线路经宝安区航城、西乡、新安街道⾄前海枢纽,线路长15.4公⾥,采⽤地下敷设未来还可能重点考虑深圳西向的轨道交通,特别是谋划中的深珠通道(深圳⾄珠海),说不定以后就可以坐⾼铁直达珠海过澳门呢~深江肇⾼铁主线由西丽—珠海—南宁,⽀线由珠海—江门—肇庆衔接南⼴、贵⼴铁路,实现深圳与西南、西部沿海城市群的⾼铁直达。
中深惠城际线线路起于机场北(T4)枢纽终⾄坪⼭坑梓,沿线串联机场北枢纽、⽯岩、龙华、龙岗中⼼、坪⼭枢纽。
一、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规划方案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布局,遵循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按照“对外强轴、中心加密、外围联通”的总体原则,全市共规划城市轨道线路32条,总规模约1142km(含弹性发展线路约53km),由市域快线和普速线路两个层次构成。
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规模约412km,普速线路24条,总规模约730km。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一)规划目标为支撑深圳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与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实现“45/70/70”发展目标。
1.轨道交通出行“45目标”:城市主副中心之间45分钟通达;2.公共交通出行“70/70目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7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70%以上。
(二)规划策略1.区域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大力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2.城市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积极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3.综合交通协调策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4.弹性发展协调策略:构建适应未来都市圈发展和通勤交通需求的城市轨道网,充分预留城市轨道网的发展弹性。
三、市域快线方案规划构筑“双心放射、外围串联”的市域快线体系,实现城市主副中心快速联系,发挥城市主中心对外围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外围副中心发展。
既有规划6、11、13、14、18号线共5条市域快线,规划延长1条线路,新增3条线路。
规划延长18号线串联外围副中心和组团中心,新增20号线实现空港新城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1号线实现龙岗副中心与前海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2号线实现龙华副中心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
规划形成“七放射、一半环”的市域快线布局结构,总规模约412km。
四、与上一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比上一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20条城市轨道线路(1号线至20号线),总长约753km(含弹性发展线路约74km)。
今日,乐居拿到一份由深圳市规土委制定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 035)》,满满46页亮点太多。
据规划显示,到2035年全市城市轨道共32条,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长公里,普速线路24条,总长公里。
与东莞将有10条线路衔接,与惠州共3条线路衔接。
同时,在深圳地区规划了7条城际线路,形成约公里的城际线网,形成了城际线、市域快线、普速线路三层次的轨道线网体系。
本次规划范围虽是深圳市行政区范围,但研究范围拓展到了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和深汕合作区等地。
规划还提出,要不断强化与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特别是深汕合作区的辐射带动力。
以下是乐居提炼的重点信息,这也许是你最新的买房指导路线图。
△深圳市轨道线网总体方案(2016-2035)△深圳市轨交线网总体布局一览来源 |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新浪房产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1、在现有5条快线基础上再增3条快线△新增及调整快线一览在既有6号线及支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18号线5条市域快线的基础上,新增3条中心区对外放射的市域快线。
新增和调整线路具体如下:(1)调整6号线支线南延至光明城:6号线支线由翠湖站延伸至光明城站,延伸段长约公里。
(2)调整11号线至福华路布设:11号线东段沿福华路至大剧院,调整后线路全长约公里。
(3)调整14号线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西:14号线由岗厦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西,线路全长公里,延伸段长约公里。
(4)调整18号线南延至盐田路:线路自平湖枢纽经白泥坑、横岗南延至盐田路(与8号线换乘),线路长约公里。
(5)调整20号线为快线并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原规划为空港新城至T4枢纽的普速服务线路,调整为市域快线,线路由机场北(T4)枢纽向东经机场东枢纽转向107国道,经西乡、新安转向深南大道,经南山科技园、白石洲、车公庙、香蜜湖等片区后,转向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同时预留北延与东莞2、3号线构筑枢纽换乘的条件,调整后线路长约公里。
(6)新增21号线:线路南起前海妈湾保税区,经梦海大道穿过前海中心区,经南山科技园,穿塘朗山经大学城、民治、坂雪岗、布吉三联、白泥坑,在坳背与14号线换乘,然后经大运北、龙岗中心区至坪地,线路全长约公里。
(7)新增22号线:线路南起福田保税区,经香蜜湖、梅林片区转向梅林关,顺民治大道经民治、观澜科技园、观澜中心区至观澜北部黎光片区,并预留北延至东莞条件,线路长约公里。
2、西部轨道线网方案△西部轨交网规划规划结合新增市域快线20号线(西向、东西)和21号线(东北向)的总体布局。
在普线布局上,对外增加28号线(西部)、29号线(北部)、27号线(东北部)、24号线(东部),并在西部外围地区增加26号线和30号线2条线路串联线网,同时为了支持大铲湾片区开发,加强大铲湾与前海和宝安中心区的联系,规划9号线西延至宝安中心区。
(1)新增24号线:线路自妈湾经前海路,连接南头(直升机场)、高新园北、侨香、香蜜湖、莲花北(北大医院),经笋岗路、爱国路至罗湖东部的线路,线路长约公里。
(2)新增26号线:对接1号线、12号线、20号线连接中心城区,规划线路自机场东枢纽往北,经福永中心转向107国道,顺107国道至松岗燕罗的线路,线路长约公里。
(3)新增27号线:线路自前海沿创业路连接后海,然后经过高新区、西丽、大学城、民治,沿梅龙路转向坂雪岗科技城,同时为增加龙华北部轨道覆盖,规划27号线支线至观澜富士康,线路长约公里,其中支线长约公里。
(4)新增28号线:加强前海蛇口自贸区内部联系以及自贸区与宝安中心区联系的功能。
线路主要沿前海蛇口自贸区、宝安中心区、西乡片区滨海地区布设,串联自贸区内部、新安、西乡片区,并转向东西向沿航城大道布设,线路长约公里,其中西乡段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公里。
(5)新增29号线:承担大沙河科技走廊轴向交通需求的功能。
规划线路自深圳湾总部基地经白石洲、西丽枢纽、留仙洞总部基地,沿宝石路、松白路至石岩、光明中心区,线路长约公里,其中光明段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公里。
(6)新增弹性发展线路30号线:线路自福永凤凰山,沿凤凰山大道东西向连接福永、沙井南、新会展中心、空港新城等地区,并预留延伸至东莞条件,该线路主要为应对未来大空港片区发展和深莞一体化而预留的弹性发展线路,线路长约公里。
(7) 5号线南延至太子湾:规划5号线由赤湾延至太子湾,线路全长约公里,延伸段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公里。
(8) 7号线东延至学府医院:为保障学府医院、大学城轨道交通服务,规划7号线由西丽湖东延至学府医院,线路全长约公里,延伸段长约公里。
(9)9号线西延至宝安中心区:承担促进大铲湾转型开发(约280万平方米)、大铲湾与宝中轨道联系以及宝中南北向线路串联的功能。
规划9号线跨前海湾西延至大铲湾,与15号线换乘,然后转向宝安中心区沿裕安一路、上川路布设,线路全长约公里,其中西延段长约公里。
(10) 12号线北延至松岗、南延至赤湾港:为增加沙井片区网络覆盖、构筑交通枢纽、完善轨道线网体系,规划12号线在四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延伸至松岗,线路自海上田园东沿新沙路延至穗莞深城际海上田园站后转向规划沙井路至松岗站。
由左炮台南延至赤湾港。
调整后线路全长约50公里,延伸段长约10公里。
(11)调整15号线服务高新区:为加强高新区片区轨网覆盖、协调15号线环线与线网关系,调整15号线经高新区、妈湾保税区、大铲湾、宝安中心区、西丽枢纽,线路长约公里。
3、中部轨道线网方案△中部轨交网规划(1)新增27号线(联系前海南山):线路起自前海铲湾片区,经创业路至后海片区,沿沙河西路经高新园、西丽转向大学城、龙悦居,然后转向梅龙路布设至清湖片区后转向坂雪岗,同时为增加龙华北部轨道覆盖,规划27号线支线至观澜富士康,线路长约公里,其中支线长约公里。
(2)新增25号线:承担石岩、大浪、龙华中心和坂雪岗片区对外交通需求、加强龙华与罗湖中心联系、缓解跨关交通压力、串联南北向轨道线路的功能。
规划线路起自石岩,沿宝石路与29、13、6号线换乘后至大浪服装基地,经龙华中心区、华为南区、坂雪岗、吉华西、清水河片区后沿文锦路至文锦,线路长约公里。
4、东部轨道线网方案△东部轨交网规划(1)新增23号线:承担东部龙岗、坪山与葵涌、大鹏联系的功能。
线路起自大鹏葵涌,沿坪葵路经坪山出口加工区、坪山枢纽、宝龙工业区北片区、爱联至大运北与16、21号线换乘,与16号线共同形成东部龙岗、坪山普速轨道环线,完善片区内部联系,线路全长约公里,考虑线路制式、长度和城市规划,建议坪山枢纽至大运北段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14公里。
(2)新增31号线:承担提升龙岗中心南北向轨道联系,增加五联、宝龙科技园及碧岭片区联系,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弹性的功能。
规划线路自龙岗五联经龙城枢纽、宝龙工业区至碧岭片区,并预留北延至东莞凤岗、南延至盐田的条件,考虑该线路主要为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弹性,建议为弹性发展线路,全长约公里。
(3)新增32号线:承担东部沿海旅游片区联系、增加大鹏轨道覆盖的功能。
规划线路起自8号线小梅沙站,经溪涌后绕避下洞油气库,经土洋北部、葵涌、大鹏至新大,线路全长公里,其中大鹏至新大段现状交通需求较小,主要为预留未来发展弹性,建议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公里。
(4)10号线东延至清林路:为加强平湖、凤岗以及龙岗中心之间的轨道联系,规划10号线由平湖双拥街向东沿龙平西路经凤岗至清林路与16号线换乘,东延段长约10公里,由于线路主体位于东莞凤岗,该段表达为弹性发展线路。
(5)16号线南延至大康:为加强阿波罗产业区与龙岗中心城的联系。
在既有四期规划16号线的基础上,由大运枢纽延伸至阿波罗产业区并与18、19号线换乘,完善东部地区内部南北向通道,线路全长约公里,考虑南延段沿线城市规划尚未落实,建议延长段为弹性发展线路,长约公里。
(6)19号线西延至四联:为加强龙岗坪山各组团内部联系、增加轨道线网覆盖、构筑轨道线网体系。
调整19号线由碧岭西延经阿波罗产业区至四联与14、18号线换乘。
同时,结合四期14号线线位调整,调整19号线经坑梓、聚龙山科技园、出口加工区连接坪山老中心区、六联和碧岭。
线路全长公里,考虑西延段沿线城市规划落实的效果,建议按弹性发展线路布局,长约11公里。
5、港深莞惠衔接方案△深莞惠轨交衔接方案建议一览与东莞衔接方案:深圳与东莞共10条线路衔接,其中6号线支线、10号线东延、11号线和20号线深莞衔接方案已经多次协商确定,本次规划提出了其他6条线路衔接方案。
与惠州衔接方案:深圳与惠州共3条线路衔接,其中14号线贯通运营至惠城南、与惠州1号线换乘,16号线延至惠州与惠州1号线采用单点换乘衔接,19号线与惠州1号线及6号线采用多点换乘衔接。
△深莞惠衔接路线建议与香港衔接方案:深圳与香港现有2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深港客专)贯通运营,规划港深西部快轨连接深港两地贯通运营,深圳一线口岸(深圳侧)除沙头角口岸外,其余口岸全部规划轨道衔接。
6、城际铁路规划方案△城际线优化及新增规划(1)优化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中虎龙城际线、深珠城际线,(2)深莞城际线(建议线路):承担深圳西部南山向东莞辐射功能。
起自红树湾,经沙河高尔夫至西丽枢纽,沿同乐路、宝石路、松白路连接石岩、光明城、松山湖至东莞、增城,深圳段长约公里。
(3)中深惠城际线(建议线路):承担深圳向东辐射惠州、向西跨珠江辐射中山功能。
线路连接机场北(T4)枢纽、机场东枢纽、石岩、龙华、龙岗、坪山枢纽、坑梓至惠阳,预留连接深圳第二机场或深汕合作区的条件,深圳段长约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