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三例
- 格式:pdf
- 大小:733.20 KB
- 文档页数:3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病友网 帕金 帕金森综合征森综合症_百度百科帕金森分析症,是发生于中年以上帕金森病症状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老的帕金森病患者。
原发性震颤麻木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局部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内伤、甲状旁腺功效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愁剂(甲胺氧化酶强迫剂等)作用等都可惹起类似帕金森病的浮现帕金森分析征。
该病起病缓慢,呈举行性减轻,浮现有:(1)姿势与步态面容死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焦虑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昭彰,手指浮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
震颤早期常在运动时出现,作恣意运动和睡眠中消灭,心思激动时减轻,早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生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主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生硬相关,如发音肌生硬惹起发音穷困,手指肌生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穷困)。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鼓动感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消沉。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淘汰,乙酰胆碱功效绝对亢进相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消沉胆碱能功效,用法如下:(1)多巴胺替代休养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还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反作用尚轻为度。
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跨越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历模板
患者自述身体表现为不自主性肌肉颤动、僵硬等症状,已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影响日常生活。
现病史:
患者于数年前发现手部不自主抖动,逐渐加重,并有肢体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
近数月来,症状加重,出现面部表情淡漠、言语含糊不清、姿势紧张等表现,抑郁情绪明显。
未就诊过。
既往史:
无特殊疾病史。
个人史:
吸烟史:起病前吸烟,每日约10支。
饮酒史:偶尔饮酒,不规律。
家族史:
父亲患有帕金森病,其他家族成员无特殊疾病。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语言表达能力受限,表情淡漠,颧部和下颌肌肉僵硬,手部不自主抖动,步态不稳。
诊断:
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
口服左旋多巴、多巴酰基转移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医生签名:日期:
注:本病历仅供参考,具体诊治请遵医嘱。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1例报告发布时间:2021-02-04T06:34:59.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张玲谭爱梅[导读] 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对策。
(茂名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5月29日收治的1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患者,分析护理难点,提出护理目标,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截止发文,患者未发生误吸,气管堵管期间,未出现通气障碍,体重较入院时未下降,无发热,间断有排少量白色泡沫痰及黄白痰,气管切口处发红现象缓解,未出现感染,敷料清洁干燥。
未出现静脉血栓。
肌张力较入院时有所缓解。
结论:针对这类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必须因人而异,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护理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吞咽困难;护理;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231-03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plus.syndromes,PPS)是一组具备帕金森病样症状,具有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如运动缓慢、肢体强直、震颤和步态障碍外,尚有其他系统功能损伤。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
有报告称,由吞咽障碍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可使患者的病死率提高至50%。
故本研究旨在总结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
1.病例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5月29日收治的1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伴吞咽困难患者,患者女,65岁。
患者步态异常10年,行动迟缓7年,消瘦1年入院。
患者家属代诉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步子变小、小碎步、未予重视。
入院记录(帕金森综合征)入院记录 (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 年龄:[患者年龄] 岁
- 性别:[患者性别]
- 住院号:[住院号码]
- 入院日期:[入院日期]
主诉
[患者姓名] 因帕金森综合征就诊,主要症状包括:- 运动功能障碍
- 肌张力增高
- 静止性震颤
现病史
[患者姓名] 过去半年内出现以下症状:
- 运动迟缓
- 行走困难
- 四肢无力感
- 震动性不自主运动
既往史
- 高血压
- 冠心病
个人史
- 饮食惯良好,无过度饮酒史- 无吸烟史
家族史
- 父亲因心脏病去世
- 母亲健康
体格检查
- 眼睑震颤
- 静止性震颤
- 姿势不平衡
- 语言模糊
- 手部肌肉僵硬
- 步态不稳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 血红蛋白:正常范围
- 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
-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
- 肝功能:正常范围
- 肾功能:正常范围
神经系统检查
- 脑电图:未见异常
- 磁共振成像:排除其他神经疾病
诊断
- 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方案
1. 用药:卡巴多巴(25mg,每日3次口服)
2. 物理治疗:物理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1. 定期复诊
2. 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
出院计划
-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预计住院7天,随后安排门诊复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和监测标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什么是帕金森氏综合症我们周边现在患上帕金森氏综合症的病人是越来越多了,帕金森氏综合症对于患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帕金森氏综合症比较难以治疗而且还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大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帕金森氏综合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的病因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
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该病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所致,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约占帕金森综合征的80%。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表现类似帕金森病,但程度重,病变广,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路易体痴呆(DLB)等。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病因所致。
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
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等。
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和金刚烷胺等;部分患者可考虑神经核团毁损术或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预防主要以预防各种可能导致帕金森病表现的原因为主。
如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用或慎用可能导致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或尽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应密切观察。
遗传性疾病以基因筛查、产前诊断为主,如有遗传学异常,则需终止妊娠。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帕金森氏综合症,我们知道帕金森氏综合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上文还给大家介绍了帕金森氏综合症的病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
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赵俊杰;张伟;李涛;陈建宗【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为临床PD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方法:将62例 PD 患者的病史资料详细录入后,由研究者统一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和证候分类,依据改良版Hoehn‐Yahr 分级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评价。
结果:62例 PD 患者中,主证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23例(37.10%),血瘀动风证18例(29.03%),痰热动风证14例(22.58%),气血亏虚证5例(8.06%),阴阳两虚证2例(3.23%)。
结论:PD 患者中肝肾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早期虚实兼有,以痰热动风、血瘀动风、肝肾阴虚多见;中期渐趋虚像,以肝肾阴虚为主;晚期则虚像更甚,以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常见。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11-313)【关键词】帕金森病;证候【作者】赵俊杰;张伟;李涛;陈建宗【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主题词帕金森病证候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老年人多见,以运动迟缓、肌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为临床特征,并伴有复杂多样的非运动症状[1]。
据统计,我国约有170万人患有该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2]。
随着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3]。
西医诊断PD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中医药治疗PD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对西医诊断明确的PD患者进行辨证,整理分析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PD提供参考依据。
你好,帕金森有遗传易感性的。
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综合症震颤的表现应该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说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或消失,而且通常左右不对称,一般通过典型症状就可明确诊断。
可以尝试服用金刚烷胺、左旋多巴或美多巴、息宁等。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
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
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
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
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
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状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
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1、运动障碍。
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现病史)现病史:患者3年无明显诱因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与人交往减少,尚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言语表达可,无活动障碍。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抗抑郁剂效果差。
1年前患者有逐渐出现行走小碎步,步态慌张,表情少,睡眠多,肌张力增高,书写不能,并出现行走站立时向后倾倒现象。
饮水发呛,口角流涎。
依然神情淡漠。
神志清楚,言语迟缓。
曾在北京右安门医院、301医院诊治,考虑“帕金森病、PSP?”予以小剂量多巴口服,患者肌张力及步态一过性好转,后又逐渐加重,不能行走。
至1个月前患者高级智能明显下降,言语含混不清,答非所问,词不达意。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饮食、刷牙、洗脸需他人帮助。
大便干,小便偶尔失禁。
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SP”收住神经内科11组,发病时,神志清楚,言语少,睡眠多,大便干结,小便偶有失禁。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In past 3 years the patient has shown speech reduction without obvious incentive, and an expression of indifference, but can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for some time, show some verbal ability, but without movement disorder. At a local hospital he was diagnosed as “depression" and gained poor curative effect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ntidepressant. One year ago the patient began to walk in split and panic gait and showed a series of syndromes including lack of facial expression, more sleep, hypermyotonia, agraphia, tumbling backwards during walking or standing, choking and drooling during drinking, indifferent expression, slow speech but with conscious mind. He wa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Beijing You'anmen Hospital and Hospital 301 in Beijing, being considered as “Parkinson's disease, PSP?”. There he was treated with low-dose of oral dopa, and his muscle tone and gait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followed by ingravescence and abasia at last. A month ago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an obvious decrease of the advanced brainpower, alalia, irrelevant answers and irrelevant words for his ideas. He cannot perform daily activities by himself and needs outside help for eating and drinking, teeth brushing and face washing, and with dry stool and occasional urine incontinence. Then he, accompanied by his family members, came to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or furth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an outpatient of “Parkinson plus PSP syndrome”, he was admitted to Group 11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attack of this disease the patient is conscious but with a group of syndromes, such as less speech, more sleep, dry stool and occasional urine incontin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