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紫菜薹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和治疗技术紫菜薹的常见病虫害紫菜薹是紫菜的嫩芽部分,常被用于制作韩国、日本等地方的菜肴,被视为一种高营养的蔬菜。
但是,紫菜薹也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或者质量下降。
紫菜薹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菌核菌病菌核菌病是由菌核菌引起的病害,常在盆栽或室内养殖的紫菜薹上发生。
初期病斑呈灰白色,后变成黑色,周围有黄色晕轮。
银粉病银粉病是由白粉虱引起的病害,白粉虱在紫菜薹上摄取汁液,排泄的蜜露上沾满了白色粉末状的真菌孢子,导致紫菜薹上出现灰白色粉末状物质。
白菜细菌性黑腐病白菜细菌性黑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发生。
患处常出现水浸、软腐和黑色物体等症状。
紫菜薹的常见虫害主要有:管虫管虫是紫菜薹的一种重要害虫,常在带时节大量繁殖。
成虫食叶,幼虫则在莲座和茎尖处钻孔,使紫菜薹生长发育不良。
烟粉虱烟粉虱主要在室内或温室环境下发生,它喜欢在芽叶腋里产卵和孵化,幼虫和成虫的口器均能吸菜叶汁液,烟粉虱密度严重时,会导致紫菜薹萎缩弯曲。
紫菜薹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菌核菌病无公害防治技术•消毒土壤。
使用饱和食盐水、氯化钙和刚果红等消毒剂,对感染菌核菌的土壤进行预防性消毒。
•防虫。
银粉虱是菌核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因此加强银粉虱的控制,可以预防菌核菌病的发生。
可用杀虫剂或黄板条等方式进行防治。
银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持通风透气。
紫菜薹生长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湿润和密闭的环境。
•预防虫害。
加强对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治,可有效预防银粉病。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有机、无污染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银粉病的发生,并不会对有益微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
白菜细菌性黑腐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持通风干燥。
生长环境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和密闭的环境。
•防止土壤污染。
要使用有机肥料,避免使用污染有机物质。
•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安全环保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管虫和烟粉虱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持环境卫生。
无公害蔬菜病害的几种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对目前蔬菜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该项技术主要就是对天敌昆虫、以虫治菌、以菌治虫等方法进行了利用。
如今,生物防治方法已经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不仅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同时还能对生态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如今已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1 当前无公害蔬菜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1 当前农业技术队伍不健全,指导工作不到位通常情况下,对于我国相关的农业技术而言,很多技术人员还不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掌握,特别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更是缺少,因此,我国从根本上还是缺少可以在无公害蔬菜实际过程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那么在后期中也会使得农民对病害进行预防时,还是选择使用比较方便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就会导致蔬菜有害物质发生超标情况。
不仅如此,因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比较缺少,这样的就会对病虫害预防技术无法进行推广,最后会对无公害蔬菜病害防治工作实施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市场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来讲,造成管理缺乏的原因分别体现在以下两个内容,第一,农药市场长时间以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也会有一些农药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违法销售一些超标农药,还有可能对菜农用药的时间或者数量缺乏有效的指导;第二,对于那些比较宽的检测体系和惩罚制度,如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导致无公害蔬菜成本比较低,管理力度不强,最后会使得这些人采取不正当措施。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者的知识比较缺乏一般情况下,我国市场绝大多数无公害蔬菜之所以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主要是因为菜农的本身意识比较缺乏,特别是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认识不够,经常会错过最佳的时间,也没有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和次数采取合理的手段,比如,经常出现打保险药或者是便宜药等多种问题,这些不良影响都会影响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浅谈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摘要] 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采用化学农药来对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进而会使得蔬菜之中留有一定数量农药。
当残留农药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有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中毒身亡,农药使用存在着一定风险。
所以,联合国自身的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各种各样农药不同蔬菜上面允许残留量,为了有效农药的残留,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科学以及合理管理好蔬菜,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必须要选农业防治,将物理防治普及,鼓励多用生物农药,对化学农药进行合理使用。
本文中,笔者就对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措施进行浅谈。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82-01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安徽省蔬菜生产发展很快,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伴随着当前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蔬菜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增多,种植方式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蔬菜种植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以及种类有了本质增加,防治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制约蔬菜生产快速的发展。
当前形势下,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产品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安徽省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无公害蔬菜实施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坚持综合防治以及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将农业防治作为基础,将生态防治作为重点,巧施化学农药辅助,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下面,笔者就浅谈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通过对抗病品种进行选用,采取合理轮作以及健身栽培等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和新措施,提升蔬菜自身抗逆性,将无公害蔬菜的病虫为害有效减轻。
对无公害蔬菜实施农业防治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对安徽省气候以及安徽省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的抗病品种,切实将苗床消毒工作以及种子处理工作,坚持适时播种,根据安徽省气象预报以及所种植蔬菜的品种特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播期,采用温室或者塑料大棚来试试育苗和养苗,与此同时,还要采用高温来促进根壮秧剂,或者使用其他的药剂来促根,及时进行炼苗,有效防止幼苗徒长的现象,使得无公害蔬菜的幼苗能够茁壮成长,增强其自身所具有的抗病力。
无公害生产-蔬菜无公害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蔬菜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1、植物检疫。
对引进和输出的种子,均应按植物检疫部门的规定进行检疫,杜绝检疫性病虫草害和当地检疫部门规定的检疫对象传人或输出。
2、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努力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减少用药次数。
①土壤消毒,翻耕晒白,夏季灌水高温消毒,水旱轮作。
②清洁田园,清除病株、残叶并及时消毒烧毁。
③轮作套种,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或采用与百合科葱属蔬菜套种。
④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或采用提早、延缓播种栽培时间,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
⑤采用园艺设施,为蔬菜生长创造小气候环境,控制病虫的侵染或避过病虫高发期。
⑥种子消毒。
采用温汤浸种等物理措施或化学农药浸种拌种、消毒。
3、物理防治措施。
①频振灯诱虫、色板诱虫。
②紫外线等灭菌防病。
4、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的使用要求做到“严格、准确、适量”。
①药剂选择原则: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如BT、白僵菌、菜丰灵、青枯散等;其次选择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抑太保;第三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选择药效好的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单位面积使用量、每茬使用次数、每次浓度、安全间隔期使用各种农药。
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科学使用农药,并在施用农药过了安全间隔期后蔬菜方可上市。
③除草剂选择原则。
A、使用低毒或微毒型除草剂如触杀型的恶草灵、果尔等。
或内吸传导性能差的除草通、扑草净等。
B、采收前15天停用触杀型除草剂,45天内停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C、河边、塘边菜地不用对鱼类毒性大的丁草胺、氟乐灵等除草剂。
浅析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环境友好的
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控的技术措施。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
产品残留物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设施内安装防虫网,可以阻
挡虫害的入侵;利用灌溉水进行热水处理,可以杀死病原菌和虫卵;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
害虫等。
二、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是利用天敌、寄生性生物等生物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引入天敌昆虫如
寄生蜂、捕食虫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使用特定的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
来防治病害。
三、培育抗病虫品种
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通过育种工作,获得对特定病虫害具有抗性或耐性的蔬菜品种。
这
些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损害,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的抗病虫能力。
四、合理的栽培管理
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施肥、浇水、疏果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合理的浇水可以降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及时疏果
可以减少繁殖过多的害虫数量。
五、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粘虫板、黄板等工具监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摘要:甘蓝又称紫包甘蓝、赤球甘蓝,因其颜色翠绿而得名,属十字花科芸薹二年生植物。
近年来,甘肃庆阳地区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不断扩大甘蓝种植面积,使当地甘蓝种植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在甘蓝实际生产中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不仅对甘蓝的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甘蓝的品质。
为此,加强甘蓝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越发重要。
主要对甘蓝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菜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甘蓝;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3-0084-01中图分类号:S635文献标志码:B甘蓝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李银军(镇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庆阳744500)甘蓝是甘肃庆阳地区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但是在甘蓝生长过程当中,常常遭受一些病虫害的侵扰,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甘蓝病虫害防治工作。
利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技术措施,加强甘蓝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并科学合理地与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有效控制甘蓝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无公害甘蓝蔬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结合实践,对甘蓝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主要病害及症状1.1甘蓝霜霉病该病害对甘蓝叶片为害严重,呈现多角形病斑,初期呈淡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褐色和紫褐色,进一步发展为暗褐色,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有白色的霉层分布于叶片下部,有时在叶片正面也有霉层产生,是具有病菌的孢子囊与孢子梗,病斑进一步发展成片状,逐渐干枯。
防治方法: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消毒,从健株上进行选种。
在种子消毒过程中,可以按照种子重量的0.4%,选择50%福美双科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也可选择2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浸种15min,之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后备用。
开展轮作工作时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品种进行连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栽培管理工作,施入充足的经过腐熟的农家肥。
发现患病植株时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控制和减少病原传播,可以利用3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防治,也可选择500倍液8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防治,间隔7d 喷施1次,连续应用3~5次就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蔬菜病虫害应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气候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降至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一、农业技术防治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
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
(一)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适时播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性强的农药及硝酸盐富集能力较低的品种,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避开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为害盛期,减轻病虫危害,如大白菜播种过早,往往导致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白斑病发生较重,而适时播种既能减轻病虫危害,又能避免迟播造成的包心不实。
(二)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计划
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纳入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计划。
除城镇郊区常年菜地外,各地的季节菜地、反季节菜地都要因地制宜种植蔬菜。
一个地方种植蔬菜的种类、品种不要过多,
一般按“一村一品”或“一村二三品”的精神安排生产。
而且1村中的现代化3个种植的蔬菜品种,要分属不同科,这样可断许多病虫的食物链,一些寡食性的害虫,就会因断粮饿死猖獗不起来。
(三)严格把关各个农事环节
每一茬蔬菜的栽培过程,从选地、整畦、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子消毒、播种育苗,至定植、田间管理,到产品采收及产品处理等各个农事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
二、发展物理防治
(一)设施防治
1、防虫网覆盖栽培无公害蔬菜。
应用大棚或小拱棚的骨架,上覆盖30日尼龙网,在全封闭的情况下,栽培蔬菜,利用尼龙细网的阻隔,达到防虫害的目的。
大棚适合瓜类、豆类和大叶菜类栽培用,小拱棚适合短期绿叶菜类栽培用。
2、合理调控塑料棚室内的温湿度防治病害。
塑料棚室内的温湿度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使其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如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等。
同时还可采用无滴膜、铺地膜、铺稻草、膜下灌水,降低棚室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3、使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仪防治病虫害。
该仪器以空气为原料,通过高压、高频产生高浓度的臭氧。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各种昆虫、细菌及病毒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同时对农用和有机毒物还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臭氧在空气中,21min后逐步转化为氧气。
当害虫吸
入臭氧时,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就会将它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氧化破坏,使其窒息死亡,达到杀虫目的。
臭氧还能破坏各种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和膜内组织,将细胞杀死,达到治病目的。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仪可防治大棚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疫病、白粉病、角斑病等病害,还可杀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
(二)诱杀技术
1、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白炽灯、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
尤其在夏秋季害虫发生高峰期对蔬菜主要害虫起到了良好的诱杀作用,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天敌的杀伤,不会引起人畜中毒。
而且省工、省力、方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2、性诱剂诱杀。
在害虫多发季节,每667m2菜田排放水盆3~4个,盆内放水和少量洗衣粉或杀虫剂,水面上方1~2cm处悬挂昆虫性诱剂诱芯,可诱杀大量前来寻偶的昆虫。
目前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小地老虎等多种性诱剂诱芯。
3、色板、色膜驱避诱杀。
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生态规律,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
在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蓝色捕虫板可防治棕榈蓟马。
从作物苗期和定植期开始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发展,在害虫可能暴发的时间持续不间断使用,能及时监测田间害虫数量变动。
4、食物趋性诱杀。
利用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和对食物的优选趋性,
在田间安置人工食源进行诱杀,也可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诱杀。
三、推广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包括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危害,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防治措施。
(一)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害虫应用于蔬菜害虫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害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
(二)利用植物性防治虫害
植物性防虫剂原料来源广,制作简单,不仅防病杀虫效果好,而且无副作用。
如施用辣椒水防治菜青虫,每667m2地用100g辣椒(辣味越浓越好)捣碎,加水1000g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加水5kg,选晴天10—16点之间喷洒在发生菜青虫的蔬菜上,防效很好。
另外,大蒜、蓖麻、圆葱等植物都对害虫有抑制作用。
(三)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
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食心虫,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四)利用生长调节剂
在一定限量内使用乙烯利、B9、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可使蔬菜植株生长加快,并且能达到抗病、增产、早熟的目的。
四、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上述3种防治技术的补充,而不是防治病虫害的首选。
化学防治技术因其是一种有害的防治,在对病原菌、害虫杀灭或抑制的同时,也使受体带毒,并且污染环境,杀灭天敌。
因此,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选农药
在确保蔬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的标准下,在病虫害流行且数量大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广谱性的农药,也可选择一些特异性农药,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
这一类农药并非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
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兼容性好。
(二)选准防治最佳时间
根据地方上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掌握当地蔬菜生产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时准确地掌握为害症状、特点,选准防治最佳时间及观察害虫对药物反应,并了解病虫害天敌的生长规律、习性,做到利用天敌和保护天敌。
(三)严格安全间隔期
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上市,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
严格按照农药施用技术规程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
施药后,未达到安全间隔期的蔬菜严禁采收。
例如叶菜收获前7~12d、茄果类蔬菜采收前5~7d、瓜菜采收前3~5d禁用农药。
(四)合理施药
达标防治,减少普治,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和多种药剂交替使用,科学合理复配混用,适时对症用药防治,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习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混用,可起到扩大防治范围、兼治不同病虫害、降低毒性、增加药效、延缓抗药性产生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