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财产继承制度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9 KB
- 文档页数:6
根据中国古代的父权制度,通常情况下,只有男子有继承权,女子则被排除在继承之外,因此,只要是户下没有儿孙,即谓“户绝”。
在宋代,已绝之家通过立嗣和遗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置遗产。
遗嘱权利“是私有权最终的体现”[1]。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个人对财产任意处置的权利正在不断扩大。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立嗣与继承也如同田宅买卖一样,要受强大的宗族关系制约[2]。
一、户绝立嗣为已绝之家确立继承人,直接关系到遗产继承,为避免由此引发争端,宋代法律明确规定了立嗣的主体,“在法:立嗣合从祖父母、父母之命,若一家尽绝,则从亲族尊长之意”[3]。
同为立嗣,由于主体不同,性质也迥然不同。
“如生前未尝养,夫妻俱亡,而近亲与之立议者,即名继绝;若夫妻虽亡,祖父母、父母见在而养孙,或夫亡妻在而养子,终不入继绝之色”[4]。
继绝又称为“命继”;祖父母、父母见在而养孙,或夫亡妻在而养子,均不为“继绝”,而称为“立继”。
在立嗣问题上,如夫亡妻在,立嗣决定权归妻,夫妻俱亡时,立嗣权才轮到祖父母、父母;只有当一家尽绝的情况下,才由近亲尊长为之立嗣。
这一顺序,实际上是根据绝家遗产继承顺序确定的:无子则妻为第一继承人,其次是父母、祖父母,再次才是近亲。
“窃详法意,谓夫妻俱亡,由祖父母、父母立孙,无祖父母、父母,由近亲奠长命继。
若夫亡妻在,自从其妻,虽祖父母、父母亦焉得而遣之,而况於近亲尊长,如叔伯兄者乎?所以如此者无他,在法:诸分财产,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寡妻守志而无男者,承夫分。
妻得承夫分财产,妻之财产也。
立子而付之财产,妻宜得而与之,岂近亲他人所得而可否之乎?”[5]夫亡妻在,妻承夫分,在这种特定情况下,法律承认妻有继承权。
妻在夫亡之后取得财产权,其具体体现就是她有决定立嗣的权利。
立嗣,首先应当选择“同宗昭穆相当为子孙”,但也可以收养异姓三岁以下小儿为亲子。
法律规定:“诸无子孙,听养同宗昭穆相当为子孙,此法也。
诸以子孙与人,若遗弃,虽异姓三岁以下收养,即从其姓,听收养之家申官附籍,依亲子孙法,亦法也。
宋朝户绝继承制度1. 嘿,你知道宋朝的户绝继承制度吗?就像一个家庭没有了直系继承人,那财产该怎么分呢?比如说一个富商突然离世,没儿子也没女儿,那他的万贯家财不就得按照这个制度来分配啦!2. 宋朝户绝继承制度啊,可有意思了!这就好比一场特别的游戏规则。
要是一个家族绝后了,那可不得按照这个来玩呀!就像村子里的老李家,没了后人,他们家的田地不就得按规矩来处置嘛。
3. 哇塞,宋朝户绝继承制度真的很特别呢!你想想看,要是一个大官员突然没了后代,那他的那些丰厚家产要怎么分呢?这制度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着一切呢!比如那王大人府上不就是这样嘛。
4. 宋朝户绝继承制度呀,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它就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决定着财产的去向。
好比那张家没了子嗣,他们家的房产不就得靠这个制度来决定归属啦!5. 嘿呀,宋朝的户绝继承制度真的值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就好像是给没了后人的家庭开的一扇窗。
就像那林家,绝户了之后,他们的钱财不就是按照这个来安排的嘛。
6. 哎呀,宋朝户绝继承制度可太重要啦!这简直就是没有继承人家庭的救命稻草。
比如说那户有钱人家,没了儿女,不就得靠这个制度来安排一切嘛,就像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一样。
7. 宋朝户绝继承制度,你可别小看它哟!它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指引着户绝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好比那户大财主家,没了后人,他们的珍宝不就得靠这制度来决定归谁嘛。
8. 哇哦,宋朝户绝继承制度真的很神奇呀!这就像一个秘密武器,处理着那些特殊的情况。
就像那户官宦人家绝后了,他们的产业不就是得按这制度来弄嘛。
9. 嘿,宋朝户绝继承制度真不是盖的!它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决定着无后的家庭的走向。
比如那户大商户,绝了户,他们的货物不就得靠这个制度来分配嘛。
10. 宋朝户绝继承制度呀,真的是很有门道呢!这就好比是一个特殊的法则,规范着户绝的情况。
就像那户富贵人家没了子孙,他们的家业不就得照这个制度来办嘛!我觉得宋朝户绝继承制度挺有意思的,它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财产分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很多没有直系继承人的家庭有了一个明确的处理方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
论宋代户绝之家的财产继承——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中
心
田鸾锴;梁常萱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6)1
【摘要】宋代户绝继承法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户绝之家财产继承制度不断趋于完善与严密。
结合《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案例分析可知,依身份不同,寡妻、女儿、继子等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寡妻改嫁丧失对亡夫财产的继承权,但嫁妆除外;寡妻守志享有不完整的继承权。
继子的财产继承权受身份影响,立继子继承权等同于亲生子,命继子继承权受到比例与数额限制,且在有女儿时进一步受限。
在室女、归宗女与出嫁女的继承权依次递减,且在有命继子时被进一步削减。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田鸾锴;梁常萱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9.92
【相关文献】
1.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窥探宋代在室女的财产继承
2.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
3.宋代“名公”司法审判精神探析——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主要依据
4.论宋代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以《名公书
判清明集·户婚门》为中心5.宋代土地诉讼中的恤孤幼寡老思想--以《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引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在宋代,关于户绝财产的规定在《宋刑统》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户绝财产是指家庭中无男性继承人,女性继承人继承家产的财产。
本文将从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的背景1. 社会背景宋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在家庭中,男性继承人的地位高于女性继承人。
因此,当家庭中出现无男性继承人的情况时,如何处理户绝财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2. 法律背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宋代统治者对户绝财产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宋刑统》中,有关户绝财产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继承、财产分配等方面。
三、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的内容1. 继承顺序在宋代,户绝财产的继承顺序为:先由女性继承人继承,若女性继承人不存在,则由远亲继承。
具体继承顺序如下:(1)出嫁女:出嫁女有继承权,但继承份额较出嫁前减少。
(2)未出嫁女:未出嫁女有继承权,继承份额与出嫁女相同。
(3)外甥:若女性继承人不存在,外甥有继承权。
(4)侄子:若外甥不存在,侄子有继承权。
2. 财产分配(1)出嫁女:出嫁女继承的财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嫁妆,另一部分用于赡养父母。
(2)未出嫁女:未出嫁女继承的财产全部用于赡养父母。
(3)外甥、侄子:外甥、侄子继承的财产全部用于赡养父母。
3. 限制条件(1)继承权:女性继承人、外甥、侄子等有继承权,但需遵守继承顺序。
(2)嫁妆:出嫁女继承的财产中,一部分用于嫁妆,嫁妆金额由家族长辈决定。
(3)赡养父母:继承财产后,继承人需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四、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的影响1. 维护家族利益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旨在维护家族利益,确保家族财产不会因无男性继承人而流失。
2. 保障女性权益虽然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时,女性继承人的地位低于男性继承人,但与唐代相比,宋代女性继承人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3. 促进社会稳定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有利于解决家庭财产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案例透析宋代家庭中女性之财产权利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发生变化的一个时期。
在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扩大。
本文将透析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宋代女性的财产权利得到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宋代颁布了《大宋律例》,其中明确规定了女性的财产权利。
《大宋律例》第六十八条规定:“男父死,子嗣,则以母居子产,以养兄长。
”这一条规定明确了女性在丈夫死后可以继承丈夫的财产,并获得经济支持的权利。
这意味着女性在家族中拥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财产所有权。
宋代女性通过婚姻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财产。
宋代社会实行了婚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女性可以通过婚姻来获得丈夫的财产。
宋代《家财法式》中规定:“妇得取夫物有四:夫亡,子未成年;夫出家;寡居、嫂居,姻居寡家。
”这表明在丈夫去世、成为僧侣、寡居或嫁到寡家的情况下,女性可以继承丈夫的财产或取得一部分财产。
通过婚姻获得的财产可以为女性提供生存和生活保障,增加其经济独立性。
宋代女性还通过赋税制度获得一定的财产权利。
宋代实行了房产税和田产税,这些税收征收对象包括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包括妻子和女儿。
如果女性作为家庭的纳税人,在财产方面承担了一定的责任,那么她们就有权利对家庭的财产行使一定的权力。
通过以上途径,宋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和扩大。
下面将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
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在宋代是一个家族中的财产继承者。
李清照的父亲是朝中权臣,家财丰厚。
而李清照的母亲早逝,她成为家族中的唯一女性继承者。
在父亲去世后,李清照继承了父亲的财产,成为家族中的家长,担负起家族财务管理的重责。
这个案例说明了宋代女性在家族中承担财产继承和管理的角色,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和扩大。
通过法律的保护、通过婚姻和通过税收制度,女性可以享有财产继承和管理的权利。
这些权利的获得使女性在家庭中获得了相对的经济独立性,也提升了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
第1篇一、引言在中国古代,继承制度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继承权的确立对于维护家族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宋朝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法律体系相对完善,遗嘱继承作为继承制度的一种形式,在宋朝法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宋朝遗嘱继承的背景、法律规定、实施情况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宋朝遗嘱继承的背景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人口流动加剧,家族观念逐渐淡化,继承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家族秩序和社会稳定,宋朝统治者开始重视继承制度,遗嘱继承作为一种灵活的继承方式,逐渐被纳入法律体系。
2. 法律背景宋朝继承法律以《宋刑统》为代表,其中对遗嘱继承的规定相对明确。
在此之前,继承制度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约定和习俗,缺乏法律依据。
宋朝的法律规定为遗嘱继承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其在继承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三、宋朝法律规定的遗嘱继承1. 遗嘱的形式宋朝法律规定,遗嘱可以口头、书面或者立券等形式。
口头遗嘱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并由见证人记录;书面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亲自书写,并由立遗嘱人签名;立券遗嘱则由立遗嘱人、见证人和承继人共同签订。
2. 遗嘱的内容宋朝法律规定,遗嘱可以涉及财产、土地、房产、债权、债务等内容。
立遗嘱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遗产进行分割、赠与或者指定继承人。
3. 遗嘱的效力宋朝法律规定,遗嘱具有法律效力,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嘱内容必须真实、合法;(3)遗嘱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4)遗嘱必须经过见证人证明。
4.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宋朝法律规定,立遗嘱人可以在遗嘱生效前随时变更或撤销遗嘱。
变更遗嘱必须经过立遗嘱人亲自书写,并由立遗嘱人签名;撤销遗嘱则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
5. 遗嘱的执行宋朝法律规定,遗嘱的执行由继承人负责。
继承人应当遵循遗嘱内容,对遗产进行分割、赠与或者指定继承人。
第1篇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法律制度在继承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遗嘱继承作为继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法律中得到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探讨宋代遗嘱继承的法律规定,以期为研究宋代继承法提供参考。
二、宋代遗嘱继承的基本原则1. 男女平等原则:宋代法律规定,男女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平等的,不受性别限制。
2. 长幼有序原则:在遗嘱继承中,长子优先继承,次子、女儿等其他继承人依次继承。
3. 遗嘱自由原则:遗嘱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遗产,他人不得干涉。
4.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相结合原则:在遗嘱继承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适用法定继承。
三、宋代遗嘱继承的形式与程序1. 遗嘱形式宋代遗嘱继承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口头表述遗嘱内容,并由两个以上见证人证明。
(2)书面遗嘱:遗嘱人亲自书写遗嘱内容,并签名盖章。
(3)代书遗嘱:遗嘱人委托他人代为书写遗嘱内容,并由遗嘱人签名盖章。
(4)录音遗嘱:遗嘱人通过录音设备录制遗嘱内容。
2. 遗嘱程序(1)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口头表述遗嘱内容,由两个以上见证人证明。
见证人需在遗嘱生效前,将遗嘱内容报告官府。
(2)书面遗嘱:遗嘱人亲自书写遗嘱内容,并签名盖章。
遗嘱生效后,遗嘱人需将遗嘱内容报告官府。
(3)代书遗嘱:遗嘱人委托他人代为书写遗嘱内容,并由遗嘱人签名盖章。
遗嘱生效后,遗嘱人需将遗嘱内容报告官府。
(4)录音遗嘱:遗嘱人通过录音设备录制遗嘱内容。
遗嘱生效后,遗嘱人需将录音带交官府备案。
四、宋代遗嘱继承的效力1. 遗嘱效力宋代法律规定,遗嘱有效需满足以下条件:(1)遗嘱人具有遗嘱能力。
(2)遗嘱内容真实。
(3)遗嘱形式合法。
(4)遗嘱人未违反法律规定。
2. 遗嘱撤销遗嘱人可以在遗嘱生效前撤销遗嘱。
撤销遗嘱需满足以下条件:(1)遗嘱人具有撤销能力。
(2)撤销行为真实。
(3)撤销行为合法。
3. 遗嘱变更遗嘱人可以在遗嘱生效前变更遗嘱。
案例透析宋代家庭中女性之财产权利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
在家庭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家庭中的从属者,她们的地位和权利都受到了限制。
在宋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角度进行案例透析,分析宋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的变化。
从地主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来看,宋代的婚姻制度规定妇女无论嫁入或出,都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
比如在《宋会要辑稿》中就有记录,如果女儿因三从四德遭夫家不肖,则可以遗弃其嫁妆。
在宋代还有“继承协分”和“食人”两种传统的财产继承方式,都允许女性继承财产。
可以看出在地主家庭中,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继承财产的权利,这也体现了在宋代地主家庭中女性的一定地位和权利。
从富商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来看,宋代的商业繁荣给了女性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代商人家族的女性凡有家产,虽无子女择贤良者,设立继承人界限,适得所宜,有继承才干者,可传家业。
这说明,宋代富商家庭中的女性在家庭财产继承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权利。
而且,在商业社会中,女性也可以从事经商活动,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管理,这也为女性的财产权利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从平民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来看,宋代的女性的财产权利相对较弱。
在平民家庭中,女性往往没有太多的财产继承权利,甚至可能会受到丈夫或其他家族成员的控制。
在《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载,如果女性家庭没有男性继承人,她所受的待遇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可以看出在平民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并不如地主家庭和商人家庭中的女性那样有保障。
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有所不同。
地主家庭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继承权利,富商家庭和商业社会中的女性在财产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平民家庭中的女性的财产权利相对较弱。
这也说明了宋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是与其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女性的权利和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而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也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和尊重。
南宋继承制度南宋时期,继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南宋继承制度的主要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南宋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推广。
在家族中,嫡长子被视为第一继承人,其继承地位优于其他子女。
这一制度强调了家族的血缘关系和传承,使得家族的财产和权力能够有序地传递下去。
2.财产继承南宋时期,财产继承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财产继承方面,南宋法律规定了严格的财产继承顺序。
在家族中,儿子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其次是女儿。
如果没有儿子,女儿可以继承财产。
如果没有后代,则由宗族成员进行继承。
此外,南宋时期还规定了夫妻共同拥有财产的原则,夫妻拥有平等的财产权利。
3.宗祧继承南宋时期,宗祧继承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宗祧是指家族中的祭祀祖先的权力。
在南宋时期,宗祧继承被视为家族中的重要事务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儿子是第一顺序的宗祧继承人,其次是女儿。
如果没有后代,则由宗族成员进行继承。
此外,南宋时期还规定了宗祧继承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和程序,以确保宗祧继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4.遗嘱继承南宋时期,遗嘱继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遗嘱继承方面,南宋法律规定了严格的遗嘱继承程序和要求。
遗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如必须经过公证、必须明确指定继承人等。
在遗嘱中,被继承人可以自由分配财产给继承人,以确保财产的公正和合理分配。
总之,南宋时期的继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和遗嘱继承等方面,南宋法律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家族财产和权力的有序传递和合理分配。
这些制度也为后世的继承制度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两宋妇女的财产继承权【摘要】妇女的财产继承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财产继承制度中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一个人经济地位是由她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同时社会地位的高低及变化在经济地位上也会得到明显的反映。
本文以宋代妇女在父家、夫家的财产继承权为切入点,希望可窥见她们当时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两宋;财产继承;在室女;寡妇一、制度背景正如马克思所说“继承权之所以具有社会意义,只是由于它给继承人以死者生前所有的权利,即借助自己的财产以攫取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
继承权是重要的财产权利,它与私人财产权的传承有着紧密关系,即便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也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始终是以宗祧继承为前提而兼于财产继承的;而至两宋,社会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私有观念得到深化,人们重财的风气日益严重,相关的继承法规也得到了发展。
宋代的继承法规沿袭了大部分唐代的规定,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特点。
两宋的继承法虽仍深受宗祧继承的影响,但在某些方面财产继承已然成为继承的主要内容,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备。
妇女做为弱势群体,研究她们的财产继承权,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及研究人们的生存状况更有着独特意义。
二、在室女的财产继承权(一)非户绝情况下在室女的财产继承权《宋刑统》沿袭了唐律中关于财产分配的相关内容,在卷12《卑幼私用财》中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从规定上看,在继承家产时在室女所得份额是较少的,仅为未娶兄弟分得聘礼的一半。
不过在实践中,在室女所得的份额并不是男子聘礼的一半,而是全部家产的一半。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
此外,从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室女所承分财产是为家产一半。
刘克庄在其《书判》中记载道,一姓田的县令有二女一子在其身后分财产,其中儿子分得一半,“五分均给二女”。
北宋继承制度在北宋时期,继承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涵盖了皇位继承、官员承袭、土地继承、财产继承和宗祧继承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皇位继承在北宋时期,皇位继承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即由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
这种继承方式强调血统的纯正和继承的合法性,以确保皇位的稳定和传承。
然而,在实际历史中,北宋王朝也出现过一些争议和纷争,其中最著名的是“烛影斧声”事件,即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死亡以及其弟赵光义继位的争议。
2.官员承袭北宋时期,官员的承袭主要依据家族背景和官品高低进行。
一些家族因世代为官而拥有官场上的特权,而官品的高低则决定了官员在仕途上的晋升速度和职位高低。
这种承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土地继承在北宋时期,土地继承采用的是长子优先、余子均分的原则。
长子在家庭中地位最为重要,通常会继承家业和土地。
而其他儿子则根据年龄和地位依次分配土地。
这种继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地的稳定和家族的延续。
4.财产继承北宋时期的财产继承原则与现代相似,即男女平等、子女均分。
无论男女,都有平等的继承权。
财产通常由子女均分,但也会考虑到子女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这种继承方式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
5.宗祧继承宗祧继承是北宋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延续。
宗祧是指祖先的香火传承,宗祧继承通常是由长子或嫡长子传承。
如果长子或嫡长子不幸早逝,则会由其兄弟或其他亲人代为传承。
在传承过程中,还会举行一系列仪式和祭奠活动,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北宋时期的继承制度涵盖了皇位继承、官员承袭、土地继承、财产继承和宗祧继承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这些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例如皇位继承中的纷争、官员承袭中的家族特权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稳定,也为后世提供了反思和启示。
案例透析宋代家庭中女性之财产权利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在宋代的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是在财产权利方面,女性在宋代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各种限制和规定。
本文将从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入手,透析其实际情况和权利状况。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宋代的法律对于女性的财产权利有着一定的规定。
在《宋代法律》中规定,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所获得的财产属于“嫁妆”,即妇女的个人财产。
这种规定实际上给了女性一定的财产保障,也体现了对妇女财产权的一定保护。
宋代的封建社会制度也规定,继承财产时,女性有权继承父亲的财产。
从实际情况来看,宋代的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首先是在婚姻关系中,妇女的个人财产“嫁妆”并不一定都属于自己,而是有可能被丈夫或婆家侵占或控制。
在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下,妇女的个人财产并不是完全属于自己,而是有可能成为家庭共有财产或被丈夫侵占。
在继承财产方面,尽管法律规定女性有权继承父亲的财产,但实际上,女性继承财产的权利受到了各种限制,往往处于被排斥甚至剥夺的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宋代家庭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受到了一定的法律保护,但在实际情况中,女性的财产权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剥夺。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族观念造成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这也影响了女性的个人财产权利。
在宋代的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家庭观念等。
在宋代,女性受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大多数妇女只能在家中从事家务和育儿,而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这也影响了她们的财产权利。
宋代的家庭观念也是影响女性权利的重要因素,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认为男尊女卑,认为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这也使得女性的财产权利受到了限制。
宋代财产继承制度的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宋代财产继承制度的那些事儿。
咱先来说说宋代一个有钱人家的事儿啊。
老李家那可是家大业大,老爷子有好几个子女呢!有一天老爷子病重了,这财产分配可就成了大问题。
这像不像咱现在家里老人要分家产一样?哎呀,愁死人啦!
当时啊,按照宋代的制度,子女们都有一定的继承权。
就说老李的大儿子吧,满心想着自己能多分点,整天趾高气扬的,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结果呢,其他兄弟姐妹可不干啦!“凭啥你就得多啊,咱不都是爹娘的孩子吗?”那争吵声啊,真跟咱现在家里为分财产吵架没啥两样。
还有啊,宋代对女性的财产继承也有规定呢。
比如说老李家的女儿们,她们也能得到部分财产呀。
咱想想,这要是放在现在,有些地方的女孩子可能还没办法同等继承财产呢,是不?这宋代在这方面还挺先进的呢!
再说说隔壁老王家,他家儿子不孝顺,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老王那是又气又无奈,心想我这财产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给他了。
嘿,你猜怎么着?宋
代有规定呀,如果子女不孝,那财产分配上可就有说法了。
这时老王就挺直了腰板,“哼,看你还敢不敢胡闹!”
你说这宋代的财产继承制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它既考虑了子女的权益,又有一些限制和规定,来保障家族的财产能合理分配。
这就像是一个天平,得两边都平衡好才行。
咱现在回头看,是不是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呢?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呀,宋代财产继承制度挺人性化的,它让人们在处理财产问题时有了明确的依据和准则,减少了很多纷争和矛盾。
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借鉴呀!。
宋代财产继承制度浅析
摘要:宋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私有权观念的加深,作为规制私有权转
移的继承制度也逐渐发达。宋代的继承制度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独
有的特点,如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相分离、提高女子在
继承中的法律地位,尊重遗嘱的法律效力等等。这些制度仍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
启迪与借鉴。
关键词: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养子;户绝;立继子;命继子;遗嘱继承
一、引言
继承制度是维护私有权世代相传为目的的法律制度,它是“以非常确定的物
质关系为基础的”①。继承制度与财产权向来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受到历代统
治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大多是以宗祧继承为前提而及于财
产继承的。然而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私有权观念的加深,作为
规制私有权转移的继承制度也逐渐发达。宋代的继承制度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
产生了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宗祧继承仍然在继承原则、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
的取得等方面发生影响;另一方面,财产继承逐渐成为了继承的主要内容。本文
试对宋代财产继承的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二、宋代继承制度的外在表现
宋代继承制度因袭前朝,许多规定在中唐以后就已出现,然而与宋代高度发
- 1 -
达的封建经济相适应,宋代继承制度自有一番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诸子均分,女得其半”的分配原则
自汉代以来,在财产继承中一直秉承着“诸子均分”的原则。《宋刑统》引
《户令》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即对于父祖财产的继承,不
分嫡庶,不论长幼,平均分配。对于女子而言,非户绝之家的女子除可获得适量
“嫁资”外,一般别无财产继承权。在父母双亡,女招赘主管家政,而子孤幼,
或原已招赘婿继承家业,父死后,母又别立继养子的情况下,实施“女合得男之
半”的继承法。如无亲生子而有养子,在不影响“子承父分”的前提下,也可参
照遗嘱继承法,使在室女获得部分遗产作为嫁妆。由此可见,虽然“女得其半”
这一原则在适用中有诸多限制,但是宋代女子在遗产继承中地位还是较之以往有
了很大的提高,它打破了以前把宗祧继承作为取得财产继承权前提的限制。使得
女子至少拥有了参加继承的可能,比之将女子排除出继承,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进
步②。
2、“子承父分,妻承夫分”的代位继承制度
《宋刑统》承袭的唐令中规定:“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寡妻妾无男者承
夫分。若夫兄弟皆亡,同一子分”。这条规定确认了在父亲先于祖父死亡时,准
许儿子代替父亲继承祖业,以及在丈夫先于夫父死亡的情况下,准许寡妇代替丈
夫接受遗产。然而,“妻承夫分”不同于“子承父分”。在封建社会的血亲宗族关
系之下,“子承父分”是理所当然且合乎情理的。因而宋代法律对“子承父分”
的代位继承是没有任何限制和附加条件的。《宋刑统》准《户令》中规定:“有男
者不别得分,谓在夫家守志者。若改适,其见在部曲、奴脾、田宅不得费用,皆
应分人均分”。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一是寡妻妾有男者,无代位继承权;二
是兄弟皆亡而又无子者,才可“妻承夫分”;三是代位继承的财产不得任意费用;
四是改适他人, 所得夫家财产应归还夫家原来的继承人平均分配。所以“妻承夫
分”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是要求寡妇将亡夫应继承的财产接收并且进行保管,而
并非实际取得了该项财产,在法律地位上,并非“所有人”,而是更接近“管理
- 2 -
人”。事实上,寡妻成了亡夫应继承财产的中继桥梁,而不像“子承父分”一样
取得实际的继承权。
3、养子的法定继承权利
宋代法律规定:“夫亡而有养子不得谓之户绝”,养子在继承时享有与亲生子
同等的权利。即使抱养非本宗子,只要“三岁产已下即从其姓,依亲子孙法,亦
法令之所许”。故而养子有收养子和抱养子之分,其中抱养子是无子之家为防户
绝而养同宗人之子,也称“过继”。同时,宋代法律也准许收养被遗弃的异姓小
儿做为养子,叫收养子。《宋刑统》养子条中规定:“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 虽
异姓,听收养, 即从其姓”。即三岁以下的异姓小儿,被收养后从养父之姓,也
在继承中视为与亲生子等同的地位。
4、户绝继承的特别规定
北宋李新云:“某窃惟户绝之法,朝廷行之最为周密”。《唐律疏议》卷十二
云:“无后者,为户绝”,“无后”是指无男性继承人,既无嫡子,又无庶子,下
至嫡孙、庶孙乃至养子、养孙均无,即为户绝③。
宋代法律为了保护家庭私有财产,对户绝之家规定了立继与命继两种制度。
立继,是指在丈夫亡故而妻子尚在,家中又无子嗣,此寡妻过继一个嗣子以继承
的方式。《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八《户婚门·立继类》中谓:“立继者谓夫亡而
妻在,其绝则其立也当从其妻。”所谓“命继”,是指无子嗣之家夫妻俱亡,而由
丈夫之近亲属为之指定一个嗣子以继承的方式。《清明集》卷之八《户婚门·立
继类》中谓:“命继者谓夫妻俱亡,则其命也当惟近亲尊长。”
虽然同为绝户之继承人,但立继子与命继子在法律地位上有着较大差异。立
继子的指定主体是户绝之家的寡妻,是户绝之家的家庭成员,其所指定的立继子
享有与亲生子相同的法律地位;而命继子的指定主体是户绝之家的近亲尊长,由
于其并非户绝之家的成员,其指定的命继子在法律地位上也与立继子有所不同,
并不能得到继承财产的全部。命继之子最多继承三分之一的遗产。如有在室女,
则以四分之一给继子, 四分之三给在室女;如又有归宗诸女, 继子得五分之一;
只有归宗女,归宗女得二分之一,继子得四分之一,其余没官;止有出嫁诸女, 即
- 3 -
以三分为率,出嫁女、命继子各一分,一分没官。无论哪一种情况,继子所得财
产都不得超过三千贯,超过部分归官。
5、宋代的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作为法律概念,始见于《宋刑统》准《丧葬令》中。此令规定“若
亡人在日自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此令”。在其他宋代法律文件中,亦
有“若亡人遗嘱证验分明,并依遗嘱施行”的规定④。由此可见,遗嘱在宋代不
仅适用广泛,而且还具有排除法定继承的效力。宋代的遗嘱分为遗书和口述遗嘱
两种形式,其中遗书是宋代遗嘱的主要形式,相对的口述遗嘱的效力要弱一些。
宋代遗嘱继承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遗嘱继承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
是其他人,不受同宗还是异姓,有服亲还是无服亲的限制。
三、宋代继承制度的内在特点
1、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在宋代的财产继承中,特别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能够获得继承权必须以
履行对父祖的生养死葬义务,不仅是亲生子女,养子女,还是继子或者入赘婿,
但凡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赡养与丧葬义务,都要被剥夺继承遗产的权利。十分相似
的是,我国现行《继承法》中,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
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同样也是考量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使得法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和群众朴素的正义观念相一致,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
效果。
2、女子在财产继承中的地位提高
女子在宋代财产继承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女子在户绝财产继承中的继承份额
大大高于继子的继承份额,同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在“诸子均分”的继承中
也可以得到男子继承份额的一半。达到了我国古代女子继承权利的高峰,这也是
- 4 -
与宋代发达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分不开的。
3、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相分离
宋代继承制度的特色也体现在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的分离上。在宋代以前,
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往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随着经济水平日渐发达,私
有财产观的加强,导致财产继承逐渐的成为了独立的内容。在宋代,在室女、归
宗女、继子等没有宗祧继承权的主体也可以取得财产的继承,这便是宋代财产继
承独立的一个重要表现。
4、即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
宋代在继承形式上既有法定继承的传统形式,亦出现了遗嘱继承的新形式,
而且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这是之前的朝代所没有的一个新的变
化。恩格斯曾说:“遗嘱的采用,所有者甚至死后还可以用遗嘱处理其财产”⑤。
遗嘱作为被继承人生前对其私有财产权享有处分权在其死后的延伸,在宋代广泛
适用,是宋代封建经济高度发达和私有财产观念高度发展的法律上的体现。
四、结语
继承法律制度作为维护私有财产世代相传的法律制度,其最终决定于生产力发展
水平。而宋代又是我国封建经济最发达的时期,私有财产权的观念也较前朝有所
深化,由此所催生的宋代继承制度既传承了古代中国数千年来的维护宗族关系的
功能,也产生了相对独立的财产继承规则。所以,研究宋代继承制度的线索也有
一条变成两条。同时宋代继承制度的许多特点,比如权利和义务一致,尊重遗嘱
的效力,提高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等等,在之后朝代,乃至当代都得到了借鉴和
发展。在我们不断完善我国当代继承制度建设的同时,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
宋代人民的智慧与经验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迪与借鉴。
- 5 -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20页
②
郭东旭,《宋代财产继承法初探》,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8期
③
魏天安,《宋代的户绝继承法》,中州学刊,2005年5月第3期
④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五八
⑤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