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磷酸化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氧化磷酸化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氧化磷酸化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氧化磷酸化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氧化磷酸化调控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摘要:氧化磷酸化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通过对其调控位点的研究可以抑制或促进其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并应用到减肥药、抗癌药以及解毒剂等药物的研发。

关键词:氧化磷酸化偶联细胞代谢

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所释放的能量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被称为氧化磷酸化反应。实际上是氧化作用与氧化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形成ATP过程(磷酸化作用)两种作用的偶联反应。它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电子沿呼吸链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是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有些学者认为,电子在两个电子传递体之间传递转移时释放的能量如可满足ADP磷酸化形成ATP的需要时, 即视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coupled site)或氧化磷酸化位点。

氧化磷酸化调控位点在药物研发上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用作减肥药

在酶的位点上可以采用一种解偶联剂,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电子梯度,使之转化为热能而不是ATP。例如2,4-二硝基苯酚(DNP)和缬氨霉素就可以解除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过程,使电子传递照常进行而不生产ATP。DNP的作用机制是作为H+的载体将其运回线粒体内部,破坏质子梯度的形成。由电子在传递产生的能量以热被释出。在解偶联状态下,电子传递过程完全是自由进行的,底物失去控制地被快速氧化,细胞的代谢速率将大幅度提高。这讲导致机体组织消耗其存在的能源形式,如糖原和脂肪,因此具有减肥的贡献。

但是由于这种消耗是失去控制的消耗,同时糖原和脂肪消耗过程中过分放热,会给机体带来强烈的副作用。所以在今后的药物研发中要改进这方面。

二、用作抗癌药物

正常细胞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 提供。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因为肿瘤细胞异常的能量代谢方式,一是可以标记癌细胞氧化磷酸化的酶位点,加入抑制其电子传递和ADP磷酸化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抑制产生ATP水平,使肿瘤细胞无法大量繁殖。二是因为糖酵解增强的程度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就越高,而造成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的主要原因与该细胞的酵解酶的活性增强有关。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阻断糖酵解的进行,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因能量供应缺乏而死亡,但正常细胞不受影响。

三、用作解毒剂

同样是利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可以抑制其点子传递和ADP磷酸化的原理,可以研制出解毒剂。例如氰化钾中毒时可以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解毒,因为氰化钾的毒性是它在细胞内阻断了呼吸链。氰化钾中的N原子含

的氧化形式,即高价铁形式(Fe有孤对电子能够与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aa

3+)以配位键结合,从而阻止了电子传递给O

.亚硝酸在体内可以将血红蛋白

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氧化为Fe3+。当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转变为Fe3+以后,它也可以和氰化钾结合,这就竞争性抑制了氰化钾与细胞色素aa3的结合。如果在服用亚硝酸的同时,服用硫代硫酸钠,则CN-可以

转变为无毒的SCN-,所以服用亚硝酸盐并结合硫代硫酸钠可用来抢救氰化

钾中毒者。可以推而广之,加入能与毒物发生竞争性抑制的药物,减少毒物对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从而达到氧化解毒的目的。

小结:氧化磷酸化的调控位点的应用,一方面是从抑制其ATP形成的方面,研制例抗癌药等;另一方面是从促进细胞代谢方面,研制减肥药等。不过,这些想法还不是特别成熟,以及在某些方面药物会有副作用,这都是要在今后

改进的。

参考文献:

【1】郑杰. 肿瘤能量代谢:糖酵解还是氧化磷酸化?生命科学第24卷第四期 2012年4月310-315

【2】张艳馥,沙伟. 氧化磷酸化作用及其解偶联剂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2卷)第8期 66-67

【3】宗秀征,王琳,王林嵩.氧化磷酸化中质子的转运机制介绍和讨论生命的化学2007年27卷6期484-486

【4】王镜岩等生物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2

【5】黄熙泰等.现代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6:268-271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甩尾法实验模型的制作。2、观察盐酸哌替啶和安乃近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3只小鼠 2、器材与药品:水浴锅(55℃)、天平、鼠笼、小鼠固定器、注射器(1ml)3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筛选实验动物将小鼠装入小鼠固定器,暴露鼠尾,将鼠尾浸水浴锅1/3处,观察小鼠甩尾动作,记录出现甩尾动作的时间作为小鼠的疼痛阈值。选出3只小鼠在6s内出现甩尾动作的小鼠供实验用。 2、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选出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及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称重编号。将小鼠装入鼠笼,暴露并抓住鼠尾,测量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给药实验组1小鼠称重:28g,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0.28ml,实验组2小鼠称重30g,腹腔注射安乃近溶液0.3ml,对照组小鼠称重22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2ml。并于注射后5、15、30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 3、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痛阈改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痛阈值用药后痛阈值-×100% 四、实验结果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给药前痛阈值 (s ) 5min 给药后痛阈值15min 30min 实验组1 4″ 6″42 2″82 19″29 实验组2 4″ 4″70 3″6 4″4 对照组 2″ 2″79 2″79 3″ 29 五、讨论与分析 镇痛药的原理:各种伤害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达到大脑皮层感觉区而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等

和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等,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和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1、盐酸哌替啶的作用机制: 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人工合成,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作用和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到1/8。 其作用机理为: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2、安乃近的作用机制:安乃近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的痛觉敏感性降低。 3、数据分析: ①实验组1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给药后的痛阈值呈“V”字形变化。但平均痛阈值增大,异常数据:15min后小鼠的痛阈值下降,推测可能是时间测量有误差。 ②实验组2注射安乃近后小鼠平均痛阈值改变不大,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鼠挣扎过度出现脱针现象,推测药物未注入小鼠体内。 ③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六、总结:参考其他组实验数据比较后得出:哌替啶、安乃近均有

药物研发到上市过程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patient is the focus. The mission for nova is to help the patient overcome a diseas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e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innovative new medicines are effective ,safe and available for patients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Chapter 1 Target Discovery The first step in drug development is to discover the best targets for treating or prevent a disease. Targets are usually proteins in the patient’s body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or proteins in microorganisms causing a disease. The challenge is to identify which proteins are relevant and more importantly confirm their role in a disease. Increasingly, nova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cellular networks of proteins or pathways. A single protein may transmit messages to several other proteins, sometimes in multiple pathways affecting their function. Knowing how these pathways work and interact helps to identify the most appropriate target for a drug. The pathway approach allows nov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a disease. This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the desire to address unmet medical needs determines the primaries in target discovery. Chapter 2 Drug Discovery In drug discovery, several methods like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computer-based design are used to find chemical compounds or biologics that bind to the identified target. If a compound modulates the target in a way that is expected to alter the disease. This so-called hit will be refined to improve its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eventually becoming a drug candidate. Discovering and bringing one new drug to the market typically takes an average of fourteen year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 efforts and cost around two billion us dollars. Of 10,000 or more hits tested in early drug discovery only one may eventually lead to a drug that reaches the market. Chapter 3 Safety and Drug Metabolism In the late preclinical stage, further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he drug candidate to ensure it is safe for patients and has the require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like appropriate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by the human body. These experiments are executed with extraordinary diligence to minimize any risks to human test subjects. Animal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rug discovery processes as well. Although mu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be done using various experiments or using computers, complex disease mechanisms can often only be understood though the use of animal studies. Also, government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require that medicines be tested in animals before they are tested in humans. Nova keeps this research as limited as possible had always ensures that animal research is scientifically acceptable according to curren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se reasons, nova continues to use animals in its quest to find innovative safe and life-saving medicines for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nova is committed to refining, reducing and replacing the us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upholding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animal welfare.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创新实验心得体会

创新实验心得体会 创新实验心得体会一:创新性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从2012年6月份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广东省科研实验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教师是我校法学院的杨帆副教授。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过去了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这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团队选取的题目是《打造现实版QQ乐园的可行性研究》,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生活,设想打造一个把网络游戏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加强亲友交流、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乐园。 在项目研究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实验指导书上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进展得深入,我们越发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以项目中为乐园选址,需要考虑很多自然因素,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水华,学理科的我们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地理、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于是认真查阅资料。做项目的过程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而通常,除了寻找帮助,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的一步步得出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新药研发及上市项目流程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靶标的确定: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2、模型的建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也称新化学实体,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由于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具有作用强度或特异性不高、药代动力性质不适宜、毒副作用较强或是化学或代谢上不稳定等缺陷,先导化合物一般不能直接成为药物。因此有必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以确定候选药物,这是新药研究的最后一步。 新药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临床前试验,研发中新药申请,新药申请,批准: 1、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2、研发中新药申请: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 3、新药申请: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 4、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介绍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全网发布:2014-09-26 17:23 发表者:王建华5158人已访问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α-糖苷酶抑制剂的优缺点

创新药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内部资料,不得外传) ***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注册类别: 立项人: 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药研究中心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来源 (二)功能主治及适应症 (三)注册类别 (四)开发阶段 (五)项目特点 (六)知识产权 (七)现有基础条件 (八)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第二章、**疾病及治疗药物概述 (一)**疾病概述 (二)世界**疾病的发病状况及中国区域**疾病发病状况(三)**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 (四)**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发展 第三章、中国抗**疾病药物生产现状 (一)中国抗**疾病药物总体生产状况 (二)中国抗**疾病原、辅材料供应状况 (三)近两年中国抗**疾病新药上市状况 (四)抗**疾病药生产优势企业分析 (五)研究中心需要关注点

第四章、**项目的可行性及成熟性分析 (一)产品和技术开发论述 (二)技术的成熟性论述和产品可靠性论述 (三)原辅料来源分析 (四)产品注册及在研情况分析(同品种、类同品种、竞争品种注册及在研分析)(五)环境保护和安全分析 (六)技术风险分析(本项目的技术难点,注册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五章、**疾病药物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容量(产品所针对的适应症的临床用药现状及趋势,产品预测的市场容量等) (二)市场竞争状况(主要竞争产品的厂家、价格、市场份额,主要区域市场)(三)产品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 (四)市场定位 (五)产品方案和销售收入预测 (六)风险性分析(专利风险;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市场、销售预测的准确性。)第六章、**项目实施计划 (一)技术方案论述(技术开发或者合作方案) (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三)研发经费(RandD)预算 (四)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第七章、项目产业化效益分析 (一)产品研发成本分析

参加科研培训心得体会5篇

参加科研培训心得体会5篇 a;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下面是搜集的参加科研培训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加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 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

大学生科研项目心得体会

大学生科研项目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科研项目心得体会 科研项目: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研究。 科研成员:xx、xx、xx、xx。 项目背景: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每天负担这传输城市所需的职责。 城市地下管线的工程档案几十年来一直是由人工进行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城市建设速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研究城市地下管线,是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一项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地下管道情况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项目简介: 城市综合地下管道将拥有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为主要结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地下综合管网的更新维护、数据的管理、维护及泰兴市综合管网的计算机化管理,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为信息化建设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为综合管网的设计、施工、抢修等提供准确、迅速、科学的依据。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是以数字地形图数据、地下管线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S架构构建的。 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 基础地理数据与管线数据的地图浏览功能、各种类型的管线查询定位、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和数据业务管理功能。小组任务:数据库的设计(包括确定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基本结构和检索数据的基本方法)。 心得体会: 去年深秋的时候听到有科研项目的这回事,毕竟学了两年的专业知道大家都希望学有所用,所以同寝室的舍友商量并决心申报这个项目,很荣幸的申报得到的审批,接下来大家开始进行了短长期的规划并且制定了进度安排表如下:(1)20xx年10月——11月:确定研究方案,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献,并进行初步测量准备。 (2)20xx年11月——2011年1月:初步准备测量工作,进行实地测量,记录初步测量的数据。

创新心得体会

创新心得体会 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下面是橙子带来的创新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创新心得体会一:从20xx年6月份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广东省科研实验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教师是我校法学院的杨帆副教授。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过去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这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团队选取的题目是《打造现实版QQ乐园的可行性研究》,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生活,设想打造一个把网络游

戏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加强亲友交流、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乐园。 在项目研究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实验指导书上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进展得深入,我们越发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以项目中为乐园选址,需要考虑很多自然因素,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水华,学理科的我们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地理、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于是认真查阅资料。做项目的过程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而通常,除了寻找帮助,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 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

药理学6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目的】 1.熟悉镇痛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中枢性镇痛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原理】 1.致痛模型:热刺激、机械刺激和电刺激致痛模型均适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而扭体法属于化学刺激致痛模型,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次试验用热板法进行热刺激致痛试验,考察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将小鼠置于55±0.5 ℃的金属热板上,其“舔后足”现象可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通过考察疼痛反应出现时间(痛阈),可反映镇痛药的疗效。 2. 哌替啶的镇痛机理:作用机制同吗啡,通过激动丘脑内侧、第三脑室、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增强体内的抗痛系统的抗痛作用。【材料】 1.器材:电热板、注射器、电子秤; 2.药品:0.1%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3.动物:小鼠12只,20 g左右,雌性。 【试验步骤】 1.小鼠标记,称重; 2.筛选并测定给药前痛觉反应时间(T前):将小鼠置于温度为55±0.5 ℃的金属 板上,测定其痛觉反应(“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筛选出痛觉反应时间 。 在10-30 s内的合格小鼠,此时间也为T 前 3.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哌替啶组和生理盐水组。若筛选出的小鼠数量 为奇数,则平均分;若为偶数,则哌替啶组多一只。 4.给药: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哌替啶和生理盐水,给药体积为0.2 ml/10 g。 记录给药时间。 5.测定给药后痛觉反应时间(T后):给药30 min后,用热板法测定其痛觉反应 (“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 6.计算痛阈提高率。痛阈提高率(%)=(T后- T前)/ T前×100%。

7.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偏差,Student T-Test得到P值。 【结果】 表1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表2 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mean±SD,n=6) 组别痛阈提高率(%)P值 哌替啶 生理盐水 【注意】 1.试验选用小鼠均为雌性,因为雄性小鼠阴囊下垂,阴囊皮肤可接触热板,并对疼痛较为敏感,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2. 腹腔注射注意正确的操作,防止将将药物注入皮下。 3. 测定疼痛反应出现时间时,若小鼠置于热板上60 s内仍未出现疼痛反应,则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 上市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2013-02-12 17:21:48)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转运蛋白抑制剂占%,受体激动剂占%,受体拮抗剂占%,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

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因为目前的知识还不足以渊博到以足够的受体机制指导药物设计以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所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一方面有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先导化合物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一是广泛筛选,这种毫无依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其实是比较有效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这个原因,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随机性很强,如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的本份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因而被开发成为一系列

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心得体会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 心得体会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1219001 姓名:缪克松 学号:1121900133 哈尔滨工业大学

课程的学习对我的帮助很大,特别是第一节课讲述科研的动机思索和第五节课讲述论文的写作对我启发很多。我认为,本课程特别适合初入研究生门槛的我们,因为本科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技巧都和研究生阶段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教育类似基础教育的衍生,目的是使我们获得大量的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重在学习,而研究生阶段,我们旨在通过使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的科学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查缺补漏,专项强化学习,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精人才。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对于我们能不能在研究生生涯中有所成就非常重要。 第一步是明确动机,也就是为什么选择研究生生涯,这对于之后的研究生生涯及其重要。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研究者来讲,一个人在研究生生涯中所受到的学术训练的层次和规范程度,决定了这个人的未来能否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科研是一场漫长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如果在一开始没有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很难在之后有所成就。而初心是什么就是这个起点。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过程,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发现新的理论,开拓新的视野。在研究生阶段中,导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将自己和学生的的科研课题引入到自己教学中,通过研究培养人才。建设创新性国家,必须从科学研究开始,因为创新活动总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或者说创新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如何做到有效的创新,其也受到诸方面的限制。首先,要培养出创新意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或倾向是非常宝贵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很重要是一种求发展、求进取的理念,是一种求变革、求完美的习性。虽然,不能仅有创新愿望,仅有愿望,创新将只停留在动机阶段。但是,如果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活动都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所以,既要有创新愿望,又要有创新行为,并且只有二者都很强烈,才能使创新具有真实性 当选择科学研究的动机不够纯粹的时候,研究生生涯就会过的特别痛苦,因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精神得不到依托。例如,如果仅仅以学位为导向,很容易在科研工作中陷入困境,甚至“走火入魔”,不踏实通过努力和思考去揭开答案,反而通过修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学术造假的方法妄图抄“捷径”。在整个研究生生涯中,必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为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人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甚至对于一些艰深的课题,我们都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答案。但是同时,我们也能不断的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同时获得那种知晓答案的愉悦。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点点推动人类认知的极限,是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只有真正喜欢这一点的人才能享受研究生生涯。而相反,对这一点不感冒的人很可能就会纠缠在实验失败、数据异常、理论不符合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渊中筋疲力尽,即使侥幸获得学位后也会对学习敬而远之,白白浪费了前面十几年的学习基础。 其实科研本身和医生、教师、扫地工人一样平等,都是一种职业而已。与其他职业没有分别,真正进入研究生生涯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选择了科研这一职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享受响应的权利。相比其他职业,研究生期间需要有更长的工作时间、更高的工作难度、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享受着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便捷广阔的学习环境。各人志向不同,科研也是选择之一。很多人误以为研究生是学生生涯的延伸,还是学生。其实不完全对,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工作要求是有一定的产出和贡献了,而非普通学生阶段单纯的学习和接收。误解这一点可能会对之后的研究生生活预期产生落差,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 论文的书写是科研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人觉得应该是在做完实验之后再来写论文,关于这一看法,我也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论文应该是整个课题开始之前就“写”好的。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2013-02-12 17:21:48)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

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因为目前的知识还不足以渊博到以足够的受体机制指导药物设计以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所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一方面有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先导化合物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一是广泛筛选,这种毫无依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其实是比较有

《科研方法学》学习心得体会

《科研方法学》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自从我上了《科研方法学》这门课后,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科学研究的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那些新鲜事使我产生很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我去探索、研究它。但是,由于我当时没有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不了解科研的基本步骤,所以做的科学研究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结果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学习,但通过方福德教授对科研方法学独到讲解,使我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研究,科研活动具有什么性质,怎样才能正确选题等等。 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

智力性劳动。科研活动具有: 1.探索性与创新性:这是科研工作区别于一般劳动性工作之所在。探索的目的在于获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阐明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研制新材料、新产品,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2.继承性和积累性: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而这些方法和知识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所积累发展形成的,我们利用了这些方法和知识,就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免费论文也为科学的发展积累了知识。科学研究首先是收集和积累相关信息,对他人的研究工作、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案。 学习方福德教授所教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步骤,使我对科研已经有了很大的体会,认识到在做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确定科研课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往往提出课题要比解决课题更为困难。选题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①前人未解决的问题;②前人解决不彻底的问题;③前人虽已得出结论,但研究者间持有不同见解; ④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 (2)避免不必要的简单重复。 (3)难度适当。 (4)突出特点。 (5)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 选题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文献评述→形成假设→立项 1.提出问题是课题形成的萌芽阶段。 课题的来源:①经验积累;②意外启发;③阅读文献;④实际需要;⑤研究结果。 2.形成假设 问题提出后要查阅文献、咨询专家进展、性质、目的、价值假设(题目)。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