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脐疝的原因分析及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95.59 KB
- 文档页数:1
仔猪脐炎的原因及综合疗法邱 菊陕西省兴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兴平 713100仔猪脐炎是因新生仔猪脐带的断端发炎,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可高达70%~80%。
若没得到及时治疗,仔猪多会出现腹膜炎、脐疝等,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仔猪脐炎的原因分析仔猪脐炎是很多新生仔猪的脐带断端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类疾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引发败血症,导致仔猪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
通过实际分析发现,可以导致仔猪脐炎发生的原因如下。
1.1 在正常状态下,仔猪的脐带残端会在一周左右干枯并脱落。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特殊脐带存在,其形态相对来讲更为粗大,残端也相对较长,而且创面相对较大,内部含有比较多的胶质,干燥难度比较大,并且会在很长时间都处于游离状态不会脱落,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感染概率大大增加,属于造成脐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仔猪腹部温度更加便于细菌快速繁殖滋生,容易造成脐部感染,引发仔猪脐炎。
1.3 如果在进行结扎操作的时候,结扎太过靠下会导致血液被聚集在脐带里面,干燥难度相对较大。
由此可见,脐带的结扎情况也对脐炎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4 新生仔猪其免疫功能较差,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血清内总补体与各补体的成分浓度都相对较低,并且中性细胞粒的调理、趋化和吞噬功能等相对较差,难以快速全面的杀死病菌,最终会引发轻微的脐部感染,甚至会导致细菌进入血液,造成仔猪患上败血症而死亡。
1.5 在进行仔猪助产或者接产的时候,如果使用的相关医学器械与脐带断端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话,又或是脐带断端受到尿液或水的浸渍,都可能造成仔猪脐部感染,引发脐炎。
除此之外,同批出生的仔猪之间互相吮吸脐带等行为也会造成细菌感染脐带,最终造成仔猪脐炎发生,威胁到仔猪的生命安全。
2 仔猪脐炎的综合疗法探究通过实际总结分析发现,现在我国每年会出现脐炎的仔猪数量大概占仔猪总量的5%左右。
所以,仔猪脐炎是养殖户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十分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猪疝气病猪疝气病,又称为疝气或肠疝,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腹壁缺陷引起的肠管向腹膜囊内突出所致。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仔猪和生长发育较快的猪只身上,尤其是出生后1-3周及生长发育迅速阶段。
猪疝气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产管理不当以及营养不良等。
猪疝气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疝气会导致猪只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甚至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
猪疝气病的症状包括腹部肿块、食欲不振、消瘦、腹部疼痛、排便困难等,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猪疝气病对于猪类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介绍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1.2 猪疝气病的危害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性疾病,由猪疝气病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
猪疝气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损失:猪疝气病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造成养殖户经济上的损失。
2. 健康危害:猪疝气病会导致猪只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
3. 传染风险:猪疝气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易在猪只间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可能会对养殖场的整体生产造成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猪疝气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部肿胀:猪疝气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腹部肿胀。
病猪腹部出现明显的胀大,触摸腹部会感觉硬而且有明显的压痛感。
2. 体重下降:患有猪疝气病的猪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导致体重下降。
3. 呼吸困难:由于腹部压迫膈肌,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猪脐疝诊治体会猪脐疝诊治体会一、背景介绍猪脐疝又称脐破裂疝,是母猪多重压力,妊娠期间腹腔内压力增高,腹壁受力减小,形成位于腹腔下、穿着腹壁横穿脐带的腹腔积液,导致腹腔积液增多而出现脐膈膨出、脐破裂或未破裂疝的病症。
脐疝通常发生在母猪妊娠期间,但也有发生在产后的报道。
猪脐疝的病理生理过程很复杂,主要有几个因素:1、胎盘摩擦破坏了脐带和腹壁的血液回流,导致腹腔内压力受阻,使腹腔积液出现增加。
2、母猪胎盘的增大,胎盘的血管压力受阻,引起腹腔积液增加,脐带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脐带撕裂或破裂。
3、母猪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下降,炎症反应发生后,导致腹壁组织破坏,引起腹腔积液增加,从而导致脐破裂疝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症状:母猪出现发热,聚集性发热,疲倦易觉,头部低垂,嗜睡出现,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眼睛变形,母猪发现腹腔肿大,腹壁膨出,腹膜下出现凹陷,触之有水状物,猪脐疝可出现无痛破裂、缝合破裂和未破裂等症状。
三、诊断治疗1.诊断(1)临床检查:母猪出现发热、头部低垂,嗜睡,疲倦易觉,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眼睛变形,腹腔肿大,腹壁膨出,腹膜下出现凹陷,触之有水状物,就可以怀疑是母猪发生了脐疝。
(2)由医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可以排除腹腔内其他疾病的干扰。
2.治疗(1)处理病猪:应立即将病猪从其他猪群转移,将病猪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小圈中,减少外界对病猪的干扰,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处理病区:病猪转移后,需要对病区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药物治疗:采用抗炎药物,如哌拉西林,盐酸氨溴索,维生素B6,头孢菌素等药物,可以消除炎症和减轻病症。
(4)手术治疗:当母猪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不能再用药物控制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母猪腹壁上的疝缝合,更换脐带,以保证病猪能进行完整的妊娠,从而达到完全治愈。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猪疝气病是猪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导致猪的死亡。
本文将介绍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部膨胀疝气病的最典型症状是腹部明显膨胀(胀气),病猪因此而动作不便,呼吸困难。
2. 精神沉郁疝气病发生时,病猪的精神会比较沉郁,食欲降低,并且感觉不舒服,整天躺卧。
3. 皮肤出现发红斑块猪疝气病引起了胃液的堆积和胀气,胃部在过度膨胀时,就会向皮肤和皮下组织压迫,发生皮肤发红及皮下水肿现象。
4. 牙龈苍白由于疝气病引起的胃胀气压迫,阻碍了病猪的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导致牙龈苍白。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疝气病的最有效办法。
2. 排胃水在手术治疗前,可以先给病猪口服开塞露,使其呕吐胃中的食物和胃液,以减轻胃腔内的胀气压力。
3. 密闭环境下注气治疗治疗疝气病的一种新方法是在密闭环境下,向病猪的胃内注入二氧化碳,以达到解除胀气的目的。
1. 合理饲养管理猪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干净,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猪舍应该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保证饲料的质量和供应,以及充足的饮水。
2. 合理饲料安排合理的饲料安排,不仅要保证其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均衡,还要合理控制饲喂量和饲喂时间,避免因过度饲喂而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定期体检猪的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猪的身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特别要对长期生产性能较佳的猪进行提前剔除。
综上所述,猪疝气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猪的生产和养殖是有一定危害的。
在猪的生产和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饲养管理,控制猪的食量和饮水量,定期进行猪的体检等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猪的健康。
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法脐疝是一种常见病,各种家畜均可发生,其发生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者为脐孔发育不全,异常扩大或腹壁发育有缺陷等,在内脏本身的重力以及腹压异常增加下,内脏通过脐孔而脱出于皮下。
后天性者为生后脐孔闭锁不全或由于断脐时过度牵拉所引起,因强烈努责或用力跳跃等原因,使腹压急剧增加,肠管易通过脐孔而进入皮下形成脐疝。
治疗上目前手术方法比较可靠,而常规的手术程序是切开皮肤,将疝囊与内容物还纳入腹腔,闭锁疝孔,缝合皮肤。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考虑到仔猪疝孔小,同时腹壁的皮下脂肪少,皮肤薄,给这种手术带来了方便,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程序,不经切开皮肤,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后,行皮外疝孔缝合法,闭合疝孔。
这样做减少了手术感染机会,缩短了疗程,同时也避免了手术后因缝线断裂、肠管重新脱出而危及生命。
我们用此法作了五例仔猪脐疝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仔猪脐疝的简易手术疗法叙述如下:术前仔猪减食或绝食一天,仰卧保定。
由于仰卧使腹压减低,腹壁松弛,此时疝囊内的内容物大多自行进入腹腔。
用手指探查疝孔大小,有无肠管箝闭或肠管粘连现象,如果属箝闭性或粘连性脐疝,则不能采用本法手术,而要施开放性手术,即切开皮肤疗法。
由助手掀起疝囊皮肤,使疝孔合拢,用手指将皮肤连同合拢了的两侧疝孔边缘一起捏紧。
在距离疝孔边缘0.5~1厘米处,术者用皮肤缝针和粗丝线将皮肤和疝孔做两次水平纽扣缝合,使疝孔闭锁。
为使缝合牢固可靠,还可补加几针结节缝合。
由于在缝合时助手提起和捏住了皮肤和疝孔,因此也避免了缝住肠管或其它内脏器官。
术后2~3天仔猪减饲,防止滑倒,同时为了防止术后感染,在2 ~3天内每天注射抗生素一次,我们用此法作了五例仔猪脐疝手术,术后均无化脓感染,体温正常,精神、食欲良好。
20~30天内回访五例病畜,发现疝囊和皮肤因受缝线压迫发生干性坏死,最后消散,腹壁变平。
(彭建聪)(记者佚名)发布时间:2011-04-02 02:43 来源:中国百科网作者:。
试析猪疝气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摘要:猪肉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当前随着生猪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猪疝气病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主要是由于机械性外伤导致腹压增高所引发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猪疝气病,不仅安全可靠,而且不易于复发。
基于此,本文以实例探讨了猪疝气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治疗;猪疝气病;病猪引言生猪规模养殖场很多,疝气病是本地生猪养殖常见外科病,结合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脐疝、腹壁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三种。
该病影响生猪健康生长,严重的会致死,传统药物方法治疗猪疝气病效果一般,因而兽医临床应重视对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
1、猪疝气病病因及症状分析1.1脐疝主要是由于受到先天或者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脐孔闭合不全形成腹膜孔洞,腹腔内的肠管脱出并形成包囊状突出物。
生猪日龄的不断增加,疝孔越来越大且肠管脱出更多,脱出肠管内带有粪便,腹压增大导致脐部腹壁严重下垂,包囊增大。
脐疝主要是由于断脐不当,脐孔遭拉扯撕裂,腹压增高,均是诱发脐疝的重要因素。
脐疝常见于1~3月龄仔猪,2~3月龄仔猪比较明显,患病猪脐部呈圆形隆起状,用手触摸可发觉异常柔软,无热感和痛感,对隆起部位挤压可促使其移动并归位。
如病猪站立,则又出现隆起。
如疝内容物为肠管,则病猪会出现不愿进食、腹痛以及呕吐等多种临床症状[1]。
1.2腹股沟阴囊疝腹股沟阴囊疝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首先,先天性腹股沟阴囊疝主要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过大所引发的,具有遗传性,多发于幼龄仔猪。
腹股沟阴囊疝,常见于幼龄小公猪,病猪会出现单侧或双侧阴囊增大现象,左侧阴囊有着更高的发病率。
病猪在进行排便尿、咳嗽时均可导致阴囊增大,触摸患病阴囊并无痛感,异常柔软,将病猪后肢提起后,疝内容物回缩到腹腔内,如腹压突然增大,则阴囊增大。
疝内容物无法正常还原腹腔的情况下,会出现呕吐、腹痛、无食欲等现象,肠管坏死时易于造成内毒素性休克致死。
1.3腹壁疝腹壁疝主要是生猪腹壁遭受钝性暴力导致腹壁肌肉破裂引发的,母猪阉割时腹膜和肌肉没有完全缝合,母猪分娩难产频频努责导致腹压升高,肠管掉入皮下最终形成包囊突出物。
2023年第08期猪疝气病按照疝气部位可分为阴囊疝、腹壁疝、脐疝三种类型,其病情也存在较大差异。
该病症可以直接通过看、摸、试便可确诊,目前临床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等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最安全有效的。
1猪疝气病“疝气”是指动物腹腔内脏器(主要是大肠)从腹壁膜薄弱位置或缺损部位突出于腹膜之外的一种病症,由肉眼即可以观察到腹壁有明显的凸起膨胀。
该病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脐疝、阴囊疝和腹壁疝,当前临床上较多见脐疝、腹股沟阴囊疝,腹壁疝次之。
1.1.1脐疝在临床上脐疝比较常见,大多是断脐不当,互相撕裂或断脐端过短等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影响所导致,会导致猪的脐孔闭合不全,从而出现腹膜孔洞,在腹压的作用下,肠管会由腹腔掉落并产出一系列的包囊状突出物。
脐疝多发于仔猪,随着仔猪的生长,疝孔也会扩大,掉落的肠管也会随之增加。
1.1.2阴囊疝阴囊疝是指以小肠为主的腹腔脏器通过鞘膜管及腔而出现的一种病症,多为一侧性。
该病也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其中先天性的阴囊疝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偏大引起;后天性的阴囊疝常常是因为腹压骤然性上升引起的,常发于仔猪,对仔猪的危害比较大。
1.1.3腹壁疝腹壁疝主要受外伤因素的影响,比较常见的是钝性暴力的影响,导致猪的腹壁肌肉或腱膜出现一定的撕裂,从而加大腹壁疝的发生概率。
此外,阉割猪的伤口没有缝合好,即腹膜和肌肉出现缝合不稳固也会导致该病发生。
1.2.1脐疝可发现病猪的脐部会出现诸多尺寸不一隆起的圆形疤痕,触诊比较柔软,病猪痛感。
通过对疝囊进行挤压或者背卧位还能够还原疝内容物,但是当病猪再一次随意活动则会导致隆起再一次的出现,如果是肠管内的疝内容物还会导致出现腹痛以及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猪死亡。
1.2.2阴囊疝阴囊疝大多水发生在0.5~1.5月龄半月的公猪群体中,而且会反复发作。
发病公猪表现一边阴囊变大,而左边较右边频发。
当公猪排便或咳嗽时阴囊会进一步变大,变大的阴囊触摸比较柔软,病猪也设有痛感。
猪的疾病猪脐疝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脐疝是腹腔脏器通过闭合不全的脐孔进入皮下的现象,脱出的脏器常为小肠和网膜。
本病多发于仔猪,一般为先天性的,在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发病较多。
病因是由于脐孔闭合不全、腹壁发育缺陷、脐部化脓、脐静脉炎、断脐不正确、腹压大等。
二、病原:暂无资料。
三、流行病学:四、临床症状:猪的脐疝可分为可复性疝和嵌闭性疝。
可复性疝,脐部出现局限性球形肿胀,肿胀缺乏红、热、疼的炎性特征,按压柔软,囊状物大小不一,小的如核桃大,大的可下垂至地面,病初多数能在改变体位时将疝的内容物还纳回腹腔。
仔猪在饱腹或挣扎时,脐部肿得更大。
可触摸到圆形脐轮,听诊疝囊时有肠蠕动音。
如果肠管与疝囊或皮肤发生粘连时,伴有全身症状。
嵌闭性疝,肠管不能自行回复,病猪表现不安、腹痛、食欲废绝、呕吐、臌气,后期排粪停止,疝囊较硬,有热痛感,体温和脉搏增加,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肠管阻塞或坏死。
五、诊断鉴别:诊断可依据脐部有局限性的球形肿胀,按压柔软,而无红、热、疼的炎性特征;能将可复性疝的内容物还纳腹腔,使肿胀消失,但松开手或腹压增大时又出现肿胀。
六、病理变化:七、防治措施:可采取保守疗法(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对于疝轮较小的仔猪,可用压迫绷带或在疝轮四周分点注射95%酒精或10%~15%氯化钠,每点l~5mL,以促进局部发炎增生而闭合疝孔。
最好的疗法是手术根治。
术前停食1天,局部剪毛消毒,仰卧保定,局部麻醉;无菌操作,纵向把皮肤提起切开,公猪避开阴茎,不要切开腹膜,把疝内脱出物还纳入腹腔,用纽扣状缝合疝轮,结节缝合皮肤,撒布消炎药,加强护理1周,7~10天拆线。
在手术中,若发现肠管、腹膜、脐轮、皮肤等发生粘连,要仔细剥离。
若肠管已坏死,可切除坏死部分肠管;若疝脐孔过大,必要时可进行修补手术。
术后应加强护理,不宜喂得过饱,应限制剧烈活动,防止腹压过高,术后可用绷带包扎,防止伤口感染。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不良、疫病、环境不良等因素引起的。
疝气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将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的探讨,对于养猪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症状1、拉稀:猪疝气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猪出现拉稀,粪便呈黄绿色、稀薄或水样。
2、食欲不振:患病的猪在生活中食欲减退,甚至拒食,使得体重增加缓慢。
3、呕吐:猪疝气病患者可出现呕吐现象,剧烈的呕吐会使其整个精气神疲惫不振。
4、发热:猪患上疝气病会导致发热,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甚至出现烧烫的情况。
5、体重下降:猪疝气病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使得患病猪体重下降,生长速度减缓。
二、综合疗法1、调整饲料配方:合理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改善猪的肠道环境,增加猪的饲料利用率,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2、畜舍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消毒畜舍,预防细菌病毒的侵袭,减少猪疝气病的发病率。
3、饮水消毒:给猪消毒饮用水,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预防因脏水引起的疾病。
4、生物制剂使用:适当使用益生菌、酵素以及其他生物制剂,帮助猪的肠道功能正常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5、中药预防:适当使用中药预防疾病,如中草药复方抗肠道疾病,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疝气病的猪,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中西医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7、预防接种:定期给猪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8、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猪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1、饮食调理:保证猪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水和暴饮暴食,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2、合理养殖密度:猪的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保证猪的舒适性和生长发育,减少猪疝气病的发生。
3、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疾病的发生。
猪脐疝修复术-手术的操作步骤一、病因:(1)遗传因素:先天性脐孔闭锁不全,腹腔内容物通过脐孔脱出于皮下。
(2)断脐不当:仔猪出生后没有及时断脐,相互吮吸脐带,或断脐时脐带拉扯力度过大,断脐后脐带消毒不严格脐部化脓等导致脐孔破损是该病的主要原因。
二、症状:在腹壁脐孔部出现球形肿胀物,质地柔软,仰卧时手压内容物能还纳腹腔,能触摸到疝轮,可确诊为脐疝。
内容物变硬或发生粘连不能还纳即为嵌闭性或坏死性脐疝。
一般肉眼观察基本可以直接确诊,这里不做赘述。
三、危害:患猪病情较轻时会影响精神和食欲,延长出栏时间,随着病情发展腹腔内容物持续脱出引起腹围增大,严重时发生粘连腹部皮肤化脓破溃,内容物暴露于体外引起猪只死亡。
因此,手术能早做尽量早做。
四、手术治疗:1、术前准备(1)患猪准备:术前病猪禁食一天。
(2)药品及器械准备:a 药品清单:止血敏注射液(0.25g/20kg体重),氯丙嗪注射液(4mg/kg体重),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05mg/kg体重),青霉素粉针,碘酊,新洁尔灭,酒精棉球,生理盐水若干瓶。
b 器械清单:手术剪一把,止血钳不少于2把,缝合针2支,手术刀片2支,刀柄一把。
缝合线足量。
塑料容器一个。
(3)自制保定架一个,保定绳4根,后附图。
(4)人员配备:一个主刀,2-3个助手。
2、手术操作:(1)保定和麻醉用0.1%新洁尔灭倒入容器中,浸泡手术器械,手术前15分钟两侧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止血敏注射液。
10分钟后助手把猪仰卧放在保定架上,四肢用绳索保定。
生理盐水稀释氯丙嗪注射液耳静脉缓慢静注。
人员术部接触部位消毒。
病猪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时即可开始手术。
(2)手术通路术部清洗干净,碘酊消毒,酒精棉球脱碘。
助手抓住疝囊挤压,把内容物缓慢挤入腹腔,术者在疝囊基部做皱襞切开,暴露内容物,切开时应避免损伤疝囊内容物。
把内容物缓慢送入腹腔,注意肠道是否发生粘连和坏死,粘连要用手指或手术剪小心剥离,坏死部位切掉做肠管吻合术。
健康养殖·诊疗2020.10 畜牧业环境75摘 要: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是我国人民日常餐桌上的主要角色。
我国猪养殖业的规模相较于传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价值。
但是在农村环境的养猪场中,常常会发生仔猪疝气病,不仅会使猪染病降低肉食价值,而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仔猪死亡,使养猪户蒙受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仔猪疝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值得每一位养猪户引起重视。
关键词:仔猪疝气病;原因;防治1 仔猪疝气病形成的原因疝是一种猪种群常见疾病,常见有仔猪脐疝病或阴囊疝病。
通常仔猪疝气包含了外伤性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两种症状。
该病一般对仔猪危害程度较大,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因为养猪通常封闭养殖,而且通常在有很高的近交系数猪群身上发病率较高。
如果种猪本身有脐疝病史,那么其后代患病概率也更高。
仔猪疝气病的发病概率不分种类,但是相对而言,发生在长白猪和其杂交后代的仔猪身上的概率更高,有先天脐轮发育不全和脐轮未封闭完全两种症状。
前者的轮孔大于正常情况,使仔猪小肠更容易通过,后者则是因腹压增高,使肠管脱出。
阴囊疝则是因为腹股沟管内环过大,肠管会进入阴囊,进而形成阴囊疝[1]。
1.2 人为因素仔猪下生时,接产员再为仔猪接产的过程中,手术操作规范性不够,使刚下生的仔猪脐孔出现破裂现象,继而形成了脐疝。
2 仔猪疝气病预防的有效对策如果猪本身患有仔猪疝气病,或者仔猪有家族病史,则不能用于配种,防止仔猪疝气病进一步通过遗传方式进一步发病。
接产员在接产中,无论是操作还是消毒,都要保证规范性和科学性。
此外,对于刚下生的仔猪,一定要避免仔猪之间互相打架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防止仔猪被捕捉,进而减少仔猪因拥堵、挣扎扯破脐孔的现象。
3 仔猪疝气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仔猪疝气病对于仔猪,甚至猪种群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因此治疗原则应当越早越好,尽量在哺乳期早发现,早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大中体型猪同样也可以接受手术,但是相较于仔猪,手术创面更大,组织损伤更严重,愈合速度也会较慢,甚至会出现扯破组织重新脱出的现象。
养猪户天天说的脐疝,到底是怎么回事?
白疝症是肠管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道脱至皮下或其他腔内的一种常见病。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脐疝、腹壁疝、阴囊疝和膈疝。
常见的脐疝是由于脐孔闭锁不全,引起小肠管潜入脐孔和皮下而引起的。
腹壁疝是由于腹部肌肉撕裂,肠管通过肌肉间隙进入皮下而引起的。
阴囊疝是由于鼠蹊管扩张或破裂,肠管通过鼠蹊管进入阴囊而引起的。
膈疝是由于膈肌破裂,肠管进入胸腔而引起的。
除膈疝外,其他三种疝症均表现发生部位肿大、腹痛、腹围增大、呼吸和脉搏加快、呕吐、排粪减少。
膈疝一般表现精神极度沉郁、呼吸困难。
一般情况下脐疝很难治愈。
治疗措施脐疝、腹壁疝、阴囊疝三种疝症发病初期可降低腹压、局部按摩、热敷、将肠管缓慢送回腹腔,但无法根治本病,只有手术治疗才可彻底治愈。
(1)对于疝孔小的外疝采用皮外缝合法处置:将脐疝猪仰卧保定、腹壁疝侧卧保定、阴囊疝倒提后肢保定,常规术部消毒,局部麻醉,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然后用左手食指插入疝孔内,右手持针线(12~18号线)进行闭锁缝合,从皮外离疝孔约1cm处进针,以左手食指肚面试着进针深度,穿过皮肤、肌层、腹膜,再透出皮外为一针,依次进行均匀的皮外缝合,打结时,提升力度,狠提勒紧。
(2)对于疝孔大的外疝切开疝孔皮肤进行缝合,以免腹膜撕裂。
难复性疝宜常规手术切开,分离粘连的肠管。
术后应加强护理。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猪疝气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可以引起猪的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疗猪疝气病,需要掌握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和综合疗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腹部积液:疝气猪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腹囊膨大,腹膜炎也会引起类似症状。
2.腹胀:疝气猪腹部腹胀明显,消化道受压,食欲不振。
3.呼吸困难:疝气引起腹胀,压迫猪的膈肌,导致猪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4.精神萎靡:疝气猪体力逐渐下降,精神状态变得萎靡不振。
5.食欲减退:疝气猪的胃受压,导致食欲减退,牙齿咬合不正常。
6.站立困难:疝气猪因腹部积液增大,难以平衡,站立时会感到困难。
7.皮肤瘙痒:疝气引起皮肤过敏,猪会不断地用嘴咬自身的皮肤。
1.外科手术:疝气病一旦发现,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将疝囊及腓韧带切除。
2.抗生素治疗:在疝气术后,为了预防和治疗感染,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3.消炎止痛药物:对于疝气猪出现疼痛症状,可以使用消炎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4.中药疗法:传统中药也有一定疗效,可以应用中药进行治疗。
5.营养支持疗法:通过提供高能、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增强猪的免疫力。
1.合理饲养管理:猪场要做好环境卫生,保持饲料清洁干燥,定期给猪消毒。
2.科学配种:选择优良品种进行配种,避免产生易患疝气的后代。
3.避免过度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预防细菌耐药。
4.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进行防治。
5.合理饲喂:合理饲喂可以预防猪疝气病的发生,避免猪过度肥胖。
总结:对于猪疝气病的治疗,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猪疝气病的预防,需要从饲养管理、配种、用药、体检和饲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