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导论-上海开放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54
电大《信息治理概论》作业答案篇一:电大信息治理概论作业1-4_标题含答案信息治理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写题1、按照人类信息治理活动所采纳的手段与方法,根本上可以将其分为时期、近代信息治理时期和现代信息治理时期。
2、从信息治理发生源的角度来看,商企业治理领域、政府行政治理领域。
3、从信息治理的层次角度看,可以将信息治理分为对的信息治理、对中观层次的信息治理和对宏观层次的信息治理三个不同层次。
4、国外学者关于信息治理思想中,泰勒的“信息过程说”认为,信息治理工作是组织中信息处理的一种构造化方法,其核心内容围绕着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信息过程的本钱及效果等征询题展开;欲实现信息治理的目的,必须编制信息治理打算,以确定组织目的和方向,确定台信息资源、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明确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治理体制等方面的征询题。
5、知识治理的开展不断围绕着和这三个要素。
6、知识治理技术确实是可以协助人们消费、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
7、知识治理技术可以分为过程分类、矩阵分类、层次分类以及技术成熟度分类四个不同的类型。
8、从人们认识信息的层次上可以把关于信息的诸多定义划分为在、在学和科学认识层面以及在哲学认识的层面三个层面。
9、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其具有的特别性为:使用方向的时效性、消费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和驾驭性。
10、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选择与决策功能以及究与开发功能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1、从政府组织治理的角度出发,按照政府机构所面临的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的要素提出了信息治理思想开展的“四阶段说”的国外学者是(A)。
A、马灿德和克雷斯莱因B、史密斯和梅德利C、罗卡特D、凯尼格2、认为“知识治理确实是对信息的治理”,知识作为处理的对象,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利用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知识进展标识、组织、加工与传递。
这属于(B )学说。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1.信息:信息是解决人们认识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就是能够对一个表述或事件状态进行逻辑转换或强化的内容。
2.信息与相关概念:a)信息与情报:一般意义上的情报和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b)信息与数据: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以更具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c)信息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性的部分。
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系统化和序化了的信息。
d)信息、物质与意识:P6 四种观点e)信息、物质与能量: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能量是信息运动的动力。
3.多重信息分类体系:4.信息的特征: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储存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更强调了信息作为整体、作为可利用的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作用,是信息的高层次状态。
6.信息资源的构成:a)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资源主要有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
b)信息资源的链式结构:信息资源是一个不断开发和利用的循环过程,构成了以渐变、更新、扩充为特征的信息资源链,主要包括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或智慧5个链环。
c)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d)信息资源的空间框架7.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1)个体层次:第一,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
第三,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组织层次:第一,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
第三,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
3)社会层次:第一,监控社会发展大环境。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1信息与社会信息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
(选择)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选择)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1)主要特征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1.2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国家开放大学春季《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一单选题1 .信息的接受者是()。
A.信源B.情报C.信宿D信道下载删除本标记2.()是指,任何一个企业均可看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所构成,这些行为对应于物料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流动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物料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不断增加价值的过程。
A.企业过程再造B.供应链C.企业资源规划D.价值链3.()就是通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信息道德等人文手段进行管理。
A.行政管理B.经济管理C.技术管理D.人文管理4.()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
A.知识B.情报C.消息D.信下载删除本标记5,从()角度看,信息是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行动的桥梁和纽带。
A.管理组织B.管理系统C.管理目的D.管理过程6.()是指有目的、有时效,经过传递获取的涉及到一定利害的特定的情况报道或资料整理的结果。
A.知识B.消息C.信息D.情报7.()就是用技术的手段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A.人文管理8.行政管理C.技术管理D.经济管理8.()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曜彦术容胖:词学』微灰包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漏赢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A.信息战略管理B.信息过程管理C.管理D.信息管理9.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具有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亨利法约尔B.斯特洛特曼C.达文波特D.瑞克斯10.()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A.经济管理B.行政管理C.技术管理D.人文管理口()是指包含某种内平载删除本标记A.信息B.消息C.情报D.知识1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0。
A.香农B.霍顿C.哈特莱D.贝特朗菲13.BPR是一种(),IT是一种技术。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复习第一章名词解释:信息定义:(1)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
(2)信息是使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的东西;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信息资源定义:(1)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2)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是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了解这三部分的含义)简答信息类型:(1)○1按信息内容区分:社会化信息和非社会化信息○2按获取方式区分: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3按存在方式分:内存信息和外化信息(也可称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外化信息又分记录信息和非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指记录在延时性物质载体上如纸张、石碑、光盘、磁带等上的信息,非记录信息是指通过自然语言或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等即时性物质载体表现的各种信息。
记录信息一班可以称之为文献信息,尤指可以比较方便利用和存取的记录信息。
非记录信息的具体种类则非常复杂。
内存信息和非记录信息不易于传递和把握,必须转化为记录信息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信息内涵的作用○4按传播范围划分: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即传递和利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息,非公开信息则指传递和利用范围较小的内部信息和严格限制传递范围的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以及几乎不传递的如日记等信息。
也可以分为:白色信息(公开信息)灰色信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秘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的信息)○5按加工程度划分:零次信息(未经加工、零散不系统原始信息,第一手资料)、一次信息(初加工信息)、二次信息(信息组织的结果)和三次信息(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次组织信息)○6其他:按组织有序性,系统化、非系统化信息;按反应面,宏观、中观、微观信息;按产生时态,历史、即时、未来……………………P13(2)信息特征:(1)○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储存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2)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开发性、价值的不确定性 (二)其他特征①② ③④⑤ ⑥⑦ (记录信息)(非记录信息)及时性、相关性、便利性、呈现性、准确性等信息资源类型:口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特征:(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时间形势上的稀缺性)、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在信息使用中,组成信息资源的各个要素具有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2)无穷尽、可共享、对象的选择性、价值增值的间接特性、智能性、有限性 1. 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资源的本资源,是信息资源的核心,是连接人和信息技术的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