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42.41 KB
- 文档页数:2
血小板在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陈珵;徐侃【摘要】All along, platelets were thought t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ves-sel and the proces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latelet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flammation. After stimulated by inflammatory factors, platelets were activated. Then, a large number of cytokines were released and involved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was briefly reviewed.%血小板以往被认为在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和出凝血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血小板在炎症中也起重要作用.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后,血小板被激活后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宿主抗感染防御过程.本文就近年来血小板在炎症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04【总页数】4页(P623-626)【关键词】血小板;炎症;血小板;活化【作者】陈珵;徐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病科,上海 2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病科,上海 2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3血小板(platelet,PLT)是血液有形成分之一。
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李婵娣陈煜森马晓瑭许小冰李嘉辉来源:《新医学》2021年第05期【摘要】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血小板活化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有关。
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微粒和外泌体,均表现出原细胞的特性,细胞外囊泡是一种非均匀的纳米级小泡,携带遗传物质(微小RNA、信使RNA等)、酶、蛋白质和小分子,介导细胞通讯。
该文就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揭示其作为疾病标志物、靶向治疗的潜能。
【关键词】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微粒;外泌体;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n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diseases Li Chandi, Chen Yusen, Ma Xiaotang, Xu Xiaobing, Li Jiahu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usen, E-mail:********************【Abstract】 Platelets are small and non-nucleated cells released from the megakaryocytes,which mainly function to stop bleeding, regulate inflammation, promote thrombosis, accelerate tumor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nd regulate immunity. Platelet activation is the key to its func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fun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leased after platelet activation. The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leased after platelet activation,including microparticles and exosomes, also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ginal cells.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non-uniform nano-scale vesicles that carry genetic materials (miRNA and mRNA, etc.), enzymes, proteins and small molecules, and mediate cell communication. In this article, relevant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tele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disease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unravel its potential as a disease biomarker and targeted therapy.【Key words】 Platelet;Extracellular vesicle;Microvesicle;Exosome;Disease血小板是从巨核细胞释放的小而无核的细胞,主要功能是止血,调节炎症,促进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调节免疫等,这些功能与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有关。
血小板在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杨修丁,朱跃坤,朴大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01摘要: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于骨髓中成熟后脱落下的小块无核细胞质,而癌细胞可以诱导血小板活化。
血行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癌细胞免疫抵抗,促使癌细胞与血管壁结合,促使癌细胞经血管壁外渗,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小板;血行转移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8.026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84094-04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命癌症[]。
结直肠癌早期不易被发现,有60%~7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
血行转移是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⑵。
结直肠癌的血行转移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血小板扮演重要角色。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于骨髓中成熟后脱落下的小块无核细胞质,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生理性止血,有研究表明其在肿瘤转移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探究血小结直血行中的,于为床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本文对血小板在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11.1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膜为双分子层脂膜,多种糖蛋白镶嵌在双分子层脂膜上,如P选择素、糖蛋白I b-K-V复合物、糖蛋白P、C型凝集素样受体2,还有不同的整联蛋白。
双分子层脂膜上的糖蛋白主要参与血小板黏附,整联蛋白则参与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识别和黏附⑷。
血小板内存在两种重要颗粒:a-颗粒和致密颗粒。
a-颗粒中含有凝血因子、黏附分子、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等,分别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黏附、细胞分裂、血管生成过程⑹。
致密颗粒中含有小分子物质,如Ca2+、5-F色胺、腺\吟核$三磷酸(ATP)、腺\吟核$二磷酸(ADP)等。
综 述血小板保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刘 磊[基金项目]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联合项目(WJ2019H092);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武卫通[2019]87号)[作者单位] 430070武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输血科 [关键词] 血小板保存;血小板;血小板质量;临床输血;保存期;常规保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0X(2020)08⁃0108⁃04[DOI ] 10.3969/j.issn.2095⁃140X.2020.08.026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临床输注血小板能有效预防出血或止血、修复血管壁并促进血栓形成,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大失血抢救及外科手术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2]。
血小板输注在战时伤病员的止血、预防出血,提高伤病员救治率、生存率上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
随着我国各地区血液管理部门及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的严密落实,使得成分输血覆盖了大中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
传统的血液资源如全血、红细胞及血浆等得到更充分、合理地使用;同时也导致血小板、冷沉淀及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需求量显著提高。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采供血机构的血小板采集工作普遍存在着诸多困难,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血小板献血员群体难以实现。
血小板来源有限,因其储存时间短、储存条件要求高,导致临床用血中出现血小板过期浪费或失效无法使用的情况,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因此,血小板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已逐渐成为全球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项目。
本文将对现阶段血小板保存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综述。
1 液态储存血小板1.1 室温保存 目前,我国各地区采供血机构及医疗机构的血小板的常规保存条件均为(22±2)°C,振荡保存,有效保存期限仅为5d。
室温下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又被称为血小板的储存损伤。
这些改变主要包括血小板形状由圆盘状可逆地变为球形或分解为碎片状,血小板发生聚集、功能活化,以及糖酵解导致的乳酸浓度升高、pH 值降低等代谢变化[4]。
造血干细胞体外诱导生成血小板研究进展赵昕亚(综述);董林(审校)【摘要】Clinical platelet demand increases every year,but the platelet storage period is short.The problem i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number of donors,which will result in insufficient clinical platelet suppl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b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megakaryocytes to produce platelets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use.The various in vitro culture factors, especially the cytokines,are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elet in vitro inducing system .With technical advances on producing platelets in vitro,it′s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latelets derived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clinical blood source.%临床血小板需求量逐年增加,但血小板储存期短、献血者人数的不确定性等造成临床血小板供给不足。
造血干细胞可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细胞,继而生成血小板,此途径对临床用血意义重大。
其中,体外培养的各种参数,特别是可以调控生成血小板的细胞因子,对构建血小板体外诱导培养体系有重要影响。
血小板活化与肿瘤血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李晨旭【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2页(P367-368)【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肿瘤;血行转移【作者】李晨旭【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R73-37肿瘤血行转移是指肿瘤从原发病灶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靶器官,并逐渐形成转移灶的过程。
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成分的释放。
研究[1-2]发现随着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的数目或血小板活化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反之减少血小板活化的数目或抑制血小板活化可不同程度抑制肿瘤转移。
血小板活化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前提之一,从尸检中发现肿瘤血行转移的患者常常在肿瘤细胞部位有血栓形成。
1958年Wood首次用实验手段发现了肿瘤细胞周围形成血栓的全过程,并因此得出相关结论,血栓形成是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先决条件。
1962年Gasic等培养肿瘤细胞诱导出血小板聚集,进而证明了肿瘤与血小板活化的密切关系,为血小板活化与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肿瘤细胞具有激活血小板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之为“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后,开始启动血行转移,其可迅速激活血小板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释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其作用下血小板与肿瘤细胞发生黏附从而结合形成血小板瘤栓。
血小板瘤栓不仅能帮助肿瘤细胞遮挡血流剪切力引起的机械损伤,还可以保护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特别是NK 细胞的免疫杀伤力。
Palumbo等[3]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在血行转移的过程中,被宿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等消灭,只有小部分肿瘤细胞通过与活化的血小板形成瘤栓,逃脱正常人免疫系统的杀伤。
研究[4]表明肿瘤细胞释放出炎性介质、血小板数目减少等均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小板增多症研究进展一、病因病机及现代诊断黄振翘认为本病由血瘀证所致的眩晕,或痹痛,或癥积,或失血,虽其症状种种,病因不一,但从阴阳、水火、气血及五脏生克乘侮辨证,则属肝木失条,气火偏旺,以营血痹窒、络脉瘀阻为主要病机,故治宜条达肝木之气,清泄肝火,以使血络宣通。
血瘀证,现代诊断研究随临床活血化瘀的兴起而十分活跃,王阶总结认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①对症状体征等传统认识进行科学的机制阐释。
一大批研究者从各种不同的病种进行了研究,如青紫舌,从肉眼观察到镜下观察,从甲皱循环到血液流变学,从心脏血管到其他系统,都做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肯定了作为诊断主要依据的科学性。
②试图用客观、可靠、易于重复并具有可对照性的指标来研究血瘀证。
所作的指标主要有:血液动力学检测、微循环检查(甲皱、舌尖、球结膜)、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滞度、血液生化、血液凝固性、血小板诸指标)及其他检查(前列腺素及其代谢产物、胶原天然杀伤素、血浆纤维蛋白原结合素等)。
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血瘀证诊断的依据或参考。
二、辨证论治黄振翘治疗两例血小板增多证的经验为:①肝火燔灼,伤络留瘀。
认为火发为邪,则血横决,肝失所脏,瘀阻络道。
治用泻肝化瘀,兼以滋养,药用龙胆草、青黛、蛇舌草、狗舌草、玄参、生地、水蛭、地鳖虫、丹参。
药用月余后,血小板降至正常。
②肝血瘀结,气合心火。
认为病人肝络,风木挟痰,合于心火,心肝之火熬血为瘀,阴液被烙。
治以泻肝化瘀,药用青黛、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狗舌草、龙胆草、黄药子、水蛭、虻虫、丹参、茜草根、生地、山萸肉,兼用黄连、大黄、黄芩、炙甘草,乃为“实则泻其子”之意,清心火以助制肝消瘀之力;制半夏、陈皮、沉香粬化痰浊、降气逆,不使痰随风木之火升动。
调治3月余,血小板降至正常。
苏尔云认为本病急投清热凉血活血之剂,以缓其毒药之害;补气填精生津之品,以壮复其元气。
药用熟地、郁金各45g,太子参、北沙参、土大黄各60g,炒蛞蝓5条,黄精30g:制首乌24g,鳖甲12g,鸡血藤100g,合欢皮9g,羚羊角1g。
血小板保存袋保存效果的评价【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对照袋),进口(实验袋)两种血小板保存袋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效果。
方法: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保存袋于22℃保存,保存0、3、5、7d后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回收率、体外聚集活性、ph。
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延长2种保存袋血小板回收率逐渐降低,但各保存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保存7d时国产袋明显不如进口袋的保存效果,随保存时间延长ph均逐渐下降,血小板保存5d时各保存袋 ph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时,国产保存袋ph(6.20 ±0.15)明显低于国外保存袋(6.75 ±0. 08)(p 0.05)。
结论:国产与进口血小板保存袋相比,血小板保存5d时各检测指标接近,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但保存7d时国产保存袋其ph明显不如进口保存袋保存效果。
【关键词】手工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回收率;ph值;比较1 引言本实验利用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保存袋于22℃保存,保存0、3、5、7d后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回收率、体外聚集活性、ph、来检测血小板活性,从而鉴定保存袋的效果。
血小板在低渗环境中使自身体积缩小的机制和其他的动物细胞一样,通过产生一系列信息传导和生化反应,降低血小板内部离子的浓度来维持血小板内的体积,血小板内的这个反应依靠atp 完成。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样品:手工浓缩血小板6袋,每袋由400ml全血分离,均取自血站,于22℃震荡仪上储存。
进口血小板保存袋(实验袋),保存血小板7d。
国产血小板保存袋(对照袋)。
2.1.2 仪器:低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1.5m l microtube、载玻片、盖玻片(荧光显微镜观察需用)、cd1200血细胞计数仪(美国abbott公司);ph211型ph计(意大利hanna公司);sc2000型血小板聚集仪(中国赛科希德公司);ld400 酶标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PRF的制备及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毛俊丽;陈红亮;赵峰【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2页(P326-327)【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方法;保存【作者】毛俊丽;陈红亮;赵峰【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四川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9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于2001年首次提出,与第一代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相比,第二代富血小板制品因其简化的制备和血液未经生化处理而得到广泛应用。
骨增量术中,将PRF与骨移植材料混合,可以提高移植材料的稳定性及骨诱导性,从而起到止血、促进创口愈合、加速骨再生及骨改建等作用;也可以制备成膜,便于临床使用[1]。
临床试验表明,富含生长因子的PRF混合骨移植材料应用于引导骨再生,可以提高成骨活性[1]。
但PRF制作方法研究报道较多、较杂,保存方法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PRF的制作及保存方法做一综述。
1.1 制备原理制备PRF要求收集血液至不添加抗凝剂的试管,快速离心。
由于缺乏抗凝剂,血液接触试管表面即开始凝结,因此为了成功制备PRF,快速血液收集和在凝血反应开始前直接离心是绝对必要的[1]。
PRF制备过程同时进行着离心反应和凝集反应。
离心作用即在离心机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使血液中血细胞的沉降加快,把血液中不同沉降速率(基于粒子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决定)的物质分开,实现血液分层[2];凝集反应类似于人体生理凝血过程,依赖血液样本含有的少量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缓慢转化为纤维蛋白网状结构,这种缓慢聚合过程更符合生理凝血机制,应用于临床也会引起一个更高效的细胞迁移和扩散,促进软硬组织愈合[3]。
制备的PRF包括以下3层:上层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中间层PRF凝胶,下层为红细胞层[4]。
第14卷 第2期2023年3月Vol. 14 No.2Mar.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肢体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李雨虹 赵闻雨 曾力【摘要】 肢体再植和移植是挽救创伤性肢体离断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安全有效的肢体保存是肢体再植和移植成功的关键。
静态低温保存技术是目前肢体保存的金标准,但保存时间较短,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器官保存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保存技术如深低温冷冻保存、过冷保存和机械灌注保存等相继出现,但目前这些技术多应用于实体器官的保存,而在包括肢体在内的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移植物保存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静态低温保存及机械灌注保存在肢体保存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肢体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肢体再植和移植的发展。
【关键词】 肢体再植;肢体移植;肢体保存;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静态冷保存;深低温冷冻保存;过冷保存;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 R617,R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2-0017-05【Abstract 】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traumatic limb amputation. Safe and effective limb preserv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Currently, static cold storage is the gold standard of limb preservation. However, the preservation time is short, which may no longer meet clinical requirement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organ preservation in recent years, novel 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ultra-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supercooling preservation and mechanical perfusion preservation, have successively emerg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se techniques are primarily applied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olid organs rather than composite tissue allografts with blood vessels including limbs. In this articl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c cold storage and mechanical perfusion preservation in limb preservation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mb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 Limb replantation; Limb transplantation; Limb preservation; Vascularized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 Static cold storage; Ultra-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Supercooling preservation; Mechanical perfusion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limb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Li Yuhong, Zhao Wenyu, Zeng Li. Depa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engLi,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2.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0744)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作者简介:李雨虹,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术后供者来源性感染,Email :********************通信作者:曾力,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保存和临床肾移植相关研究,Email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事故所导致的创伤性肢体离断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张式鸿1, 房邦仁2, 叶曼曼1, 邓冠华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080;2.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30)摘要:血小板释放是指活化的血小板以分泌的形式释放其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及内容物进入血浆的过程。
近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推动了血小板释放机制及其对临床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的研究。
在体外,血小板释放与标本检验前变异紧密相关,因储血容器的材质及内部添加剂、剪切力、保存温度等因素可导致血小板形态改变、活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释放颗粒及内容物并导致标本检验前变异,最终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有必要了解血小板释放对标本检验前变异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颗粒;检验前变异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platelet granule release and its effect on specime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ZHANG Shihong 1,FANG Bangren 2,YE Manman 1,DENG Guanhua 2.(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 ,China ;2.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Enterprise Key Laboratory for Blood Compatibility of Medical Materials ,Guangzhou 51053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Platelet release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activates platelets release their granules (α granules ,compact granules and lysosomal granules ) and contents into plasma. Over the past 2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platelet drug has led to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latelet release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In vitro ,platelet relea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the specimen. Factors including the material of the blood storage vessel ,internal additives ,shear stress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may induce platelet morphological changes ,activation and dysfunction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the release of platelet granules and contents. It will lead to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specimens ,and finally influence the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latelet release on preanalytical variation of specime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sults.Key words :Platelet release ;Platelet granule ;Preanalytical variation作者简介:张式鸿,男,1968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研究; 房邦仁,男,1990年生,硕士,主要从事采血管表面血小板行为的研究。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由于血小板制品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疗效,因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既便如此,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上仍长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未来的供需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从全血中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1])。
欧洲各国应用白膜法分离制备汇集血小板[2.3]。
目前国内制备浓缩血小板的2种方法都在应用。
下面就血小板的保存作一综述。
122℃室温保存由于血小板寿命短,结构和功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外保存时条件要求较严格。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血小板室温保存的研究,充分肯定了22℃持续振荡保存对血小扳活力维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有许多国家将22℃作为血小板保存的常规温度。
认为保存24h的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效果,血小板保存120h仍具有止血效果,而在保存过程中采用持续振荡可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以及利于血小板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为3一5d, 1984年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将保存时间延长至7 d,由于细菌污染导致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1986年保存时间从7d缩短到5d。
现在许多国家根据血小板成分制品是否开展无菌检测决1定保存时间,通常未进行细菌培养的血小板成分制品保存5d,经细菌培养的可贮存7d。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在保存8d后其体内和体外质量指标均无差异[4]。
血小板保存液(PAS)的研制和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储存环境,传统血小板成分制品经过离心,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制成“干血小板(dry Platelet)”,不仅节约了血浆,还大大减少了过敏、发热等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质量。
目前在英国已得到注册的PAS有PAS-II、PAS-III、PAS-IIIM(SSP十)和Composol,每种PAS的使用都对应特定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制备规程,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血小板在PAS储存可延长约20dL[5,6]。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1-08-08T11:13:29.8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聪[导读] 由于血小板制品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疗效,因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黄聪【中图分类号】R6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18-02由于血小板制品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疗效,因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既便如此,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上仍长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未来的供需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从全血中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1])。
欧洲各国应用白膜法分离制备汇集血小板[2.3]。
目前国内制备浓缩血小板的2种方法都在应用。
下面就血小板的保存作一综述。
122℃室温保存由于血小板寿命短,结构和功能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外保存时条件要求较严格。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血小板室温保存的研究,充分肯定了22℃持续振荡保存对血小扳活力维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有许多国家将22℃作为血小板保存的常规温度。
认为保存24h的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效果,血小板保存120h仍具有止血效果,而在保存过程中采用持续振荡可促进气体在血小板中的交换,防止血小板聚积,避免血小板.代谢产物形成高浓度,以及利于血小板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为3一5d, 1984年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将保存时间延长至7 d,由于细菌污染导致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1986年保存时间从7d 缩短到5d。
现在许多国家根据血小板成分制品是否开展无菌检测决1定保存时间,通常未进行细菌培养的血小板成分制品保存5d,经细菌培养的可贮存7d。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在保存8d后其体内和体外质量指标均无差异[4]。
血小板保存液(PAS)的研制和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储存环境,传统血小板成分制品经过离心,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制成“干血小板(dry Platelet)”,不仅节约了血浆,还大大减少了过敏、发热等输血反应,提高了输血质量。
目前在英国已得到注册的PAS有PAS-II、PAS-III、PAS-III M(SSP十)和Composol,每种PAS的使用都对应特定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制备规程,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血小板在PAS储存可延长约20dL[5,6]。
由于室温保存血小板时间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较大成功。
2血小板的深低温冰冻保存2.1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保护剂在深低温条件下,血小板胞膜内外的水都处于固态,细胞生命代谢基本停止,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功能活性物质可长期保存而不会衰退或功能耗竭,但血小板低温保存需要经历降复温过程中的损害而存活下来,因此在降复温过程需要添加冰冻保护剂。
目前,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护剂主要使用75%或100%DMSO溶液,添加DMSO时血小板体积先缩小再恢复至等渗的体积,在此过程中血小板体积不会发生膨胀,其缩小的最低限度也只能达到64%,所以75%DMSO溶液快速添加或缓慢加入100%DMSO 溶液,不会导致血小扳超过安全体积范围;此外,DMSO分子量小,可透过细胞膜,可增加血液粘滞性、降低被冻细胞的变相点和延缓冷冻过程,减少冷冻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延缓冰晶形成对细胞膜的损伤及减轻细胞脱水皱缩。
DMSO不仅对血小板保存效果好,而且低浓度的DMSO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且制作方便,输注时不用洗涤;同时,DMSO还有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明显仿止微循环堵塞。
在血小板冰冻过程中,当细胞内外产生瞬间压力差时,DMSO的分子运动可以迅速消除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和冰晶形成,避免细胞膜在冰冻过程中的损伤,从而达到低温保存的目的。
2.2血小板深低温冰冻保存技术将制备好的FPRP或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质量和标准同液体血小板),置于无菌清净台内,把预先消毒的75%或100%DMSO溶液缓慢添加到FPRP或单采血小板内,边添加边轻轻振摇,添加速度为1ml/min,DMSO终浓度为5%;把制作好的血小板用金属盒包装后放入-80℃冰箱,水平摆在金属架上,冰冻血小板盒之间保持3~5cm距离,在1-2h完成冰冻降温过程。
其保存有效期为1年;如需继续储存可置于液氮或-150℃以下,保存3年。
在保存期间低温冰箱断电不超过1h,并尽量减少打开冰箱门的次数,可延长深低温保存血小扳的保存期。
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直接置于37℃循环式水浴箱内完全融化,融化完毕后室温可放置4h,采用普通输血器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
随着-80℃冰箱在我国各地血站和输血科的逐渐推广应用,在血小板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指导下采用-80℃低温冰箱保存血小板可以简化和解决上述不便,使冰冻血小板得以批量制备和大量储存,实现了血小板临床应用“零预约”,促进了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7]。
2.4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新鲜血小板基本相同,具有即刻止血效果,特别适合手术、急诊、急性创伤出血的紧急抢救需求[8]。
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比新鲜液态血小板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9,10]。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制品内还有效保存了等体积血浆的全部凝血因子,融化后直接输注到受者外周循环血液中,可同时给患者提供血小板和全部凝血因子,特别适合战、创伤出血患者的输血救治,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血液的总需求量,将战时和紧急情况时输血救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临床基层应用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其安全性高,止血疗效显著。
3血小板的冰冻干燥保存3.1血小板冻干保护剂筛选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无细胞核,在体外极易激活而发生聚集、胞内颗粒释放、变形反应等,结果是输入体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也使得血小板的冻干保存方法不同于其它细胞--既要避免血小板冻干损伤,又要防止其体外过度激活--故血小板干燥保护剂的选择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
海藻糖a (a-海藻糖)是一种对于环境变化形成的应激状态具有高抗性的物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典型的应激代谢物,最初由Wiggers从黑麦麦角菌中分离出来,后发现它存在于低等蕨类植物、藻类、细菌、真菌、酵母、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中,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含量可>20%的生物体干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藻糖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其原因不仅因为海藻糖是一种低聚糖,而且它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它对生物体和生物分子具有独特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迄今,国外对血小板冻干保存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稳定中心Wolkers等[11]将负载海藻糖的血小板冻干再水化后,检测其对包括凝血酶、ADP在内的诱导剂的聚集反应性同新鲜血小板类似,但重复实验证明该法保存的血小板激活率高,体内存活期缩短。
1995年,Read和Bodel[12]首次观察到:将人血小板用1.8%的多聚甲醛固定、冻干、复水后,其超微结构完整,具有大多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黏附功能,但在体外,ADP不能诱导冻干再水化后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原因是多聚甲醛与膜和蛋白质发生不可逆交联作用,使血小板发生了理化性质改变,从而减弱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海藻糖性质十分稳定,是天然双糖中性质最稳定的,无还原性,而且能够降低细胞膜的相变转化;同其它糖类如蔗糖相比较,海藻糖以其稳定性能好、不易降解变性等特性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海藻糖表现出对物种的生物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良好的保护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的海藻糖具有良好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因此有人把海藻糖称为“生命之糖”。
目前国内首选海藻糖作为血小板冷冻干燥的重要保护剂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13,14]。
3.2冻干前有效负载海藻糖至胞内是血小板冻干保存成功的重要海藻糖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非还原性二糖,血小板胞膜对其具有非渗透性--海藻糖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血小板胞内--而血小板自身又不能产生海藻糖,如何克服细胞膜的非渗透性而有效地将海藻糖载入到血小板胞内,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海藻糖只有均匀分布在胞膜内外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血小板的冻干过程中对血小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Wolkers等发明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将海藻糖负载到血小板胞内的方法-液相内吞方法。
3.3血小板体外冻于前可逆性激活抑制剂的筛选在血小板体外冻干保存整个过程中(包括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在冻干缓冲液中再悬、冰东干燥、再水化等步骤),皆可引起血小板过度激活,细胞数量回收率降低,使输入体内血小板功能降低乃至丧失,因此整个过程的处理损伤是影响血小板冻干后再水化特性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获得高功能活性且数量回收率高的冻干血小板制品,避免血小板在处理过程的过度激活,筛选1种或几种可逆性的激活抑制剂来稳定保护血小板,防止其在体外过度激活,使其处于应用前的暂时休眠状态,是保证再水化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关键[15]。
国外对可逆性血小板激活抑制剂的添加研究较少,国内有人将可逆性激活抑制剂腺苷和前列腺素E1 (PGEl)在冻干血小板制备整个过程中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6]。
3.4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技术 1)37℃条件下,负载冻干保护液4h,冻干保护液中,血小板20%-50%、海藻糖0. 5%-2%、白蛋白0.5%-2%,干燥体积厚度<lcm、最佳<0.5cm。
2)冷冻:①自由降温至-15℃②由-15℃降至-40℃,降温速度(-1--5) ℃/min(最佳-1℃/min);③-60℃以下维持1h以上。
3)干燥:①一级干燥,-35℃, 10-100mT;②二级干燥,18℃,10-100mT;③一级干燥和二级干燥之间采用快速直接升温,避免梯度升温。
4)真空干燥完毕后;充入保护气氮后封装保存,需要时复水后使用。
参考文献[1]赵士刚,卢发强,徐国美,等.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38-440[2]Vasconcelos E,Figueimdo AC,Seghatchian J.Quality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derived by platelet rich p]asma,buffy coat and Apheresis[J].Transfus Apher Sd,2003,29(1):13-16[3]Murphy S.Platelets from pooled buffy coats;an update[J].Transfusion,2005,45(4):634-639[4]Sherrill JS, Doug B,Mary KJ,et al. Viability and function of 8- day-stored apheresis platelets [ J ]. Transfusion,2006,46 ( 10 ): 1763-1769[5]Van der Meer PF,pietersz RNI,Reesink HW. Storage platelets in additive solution for up to 12 days with maintenance of good invitro quality[J]. Transfusion ,2004,44(9) :1204-1211[6]Hornsey VS, MoColl K, Drummond O, et al. Extended storage of platelets in SSP + platelet additive solution[ J]. Vox Sang,2006,94(1) :41---46[7]刘景汉,欧阳锡林,王青梅,等.低温保存血小板在外科手术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39-141[8]Khuri-SF, Healey N, MacGregor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ransfusions of cryopreserved and liquid-preserved platelets on hemostasis and blood los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9,117(1):172[9]Bamard MR,MacGregorH,Ragno G,et al.Fresh,1iquid -pre-served, and eryopreserved plateles adhesivc surface receptors and membrane prccoabmlant activity[ J]. Fransfusion, 1999, 39 (8) :880-888[10]刘景汉,于洋,欧阳锡林,等.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J].中国医师杂志,2004, 6 (8) :1046-1048[11]Wolkers WF,Walker NJ,Tablin F,etal.Human platelets loaded with trehalose survive freeze-drying[J].Cryobiology,2001,42(2):79-87[12]Bode AP.Preclinical testing of lyophilized platelets as a product for transfusion medicine[J].Transfus Sci,1995,16(2):183-185[13]卢发强,刘景汉,欧阳锡林,等.冻干前负载海藻糖对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聚集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441-1443[14]刘景汉,卢发强,欧阳锡林,等.DMSO在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过程中耐血小板的保护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 19(4):265-267[15]Alberio L,Clemetson KJ.Platelet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Herz,2005,30(3):176-180[16]卢发强,刘景汉,欧阳锡林,等.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技术的研[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1):156-161作者单位:536000北海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