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A《登鹳鹤楼》、B《江上渔者》、C《望庐山瀑布》、D《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B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D.凌余阵兮躐余行

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B.人琴两亡C.阿大中郎D.三荆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C.慎于行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B.《庄子》C.《老子》

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A.不汲汲于贫贱B.不戚戚于贫贱C.不郁郁于贫贱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的文章。

A.司马光B.魏征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A.文质相当B.文质兼备C文质彬彬

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A.欲立人而立己13.己欲仁而仁人C.己欲达而达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下句是()。

A.师不必不如弟子B.师不必如于弟子C.师父不必贤于弟子

17.陆游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

A.菊花B.梅花C.兰花

18.苏轼《前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也;盈虚者如彼,而()也。”

A.不舍昼夜未消长B.未尝往卒莫消长C.未逝莫消长

19.《陈情表》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字意思是()。

A.单薄B.鄙薄C.迫近

20.《黄帝四经》中说:“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其中对“审”和“宾”二字的正确解释是()。

A.审查宾客B.审慎宾馆C.懂得服从

(二)填空(20分,每格1分)

2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

22.余霞散成绮,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4.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2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

26.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得失寸心知。

28.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9.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30.民为贵,_________,君为轻。

31.《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是指______________。

32.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是上给______________的。

33.《焦仲卿妻》最早收入南朝陈时徐陵所编的____________,题作

______________。

34.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___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

35.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3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______________。

37.能体现苏轼《石钟山记》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综合题(70分)

(一)诗词阅读

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8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8.解释

(1)瑞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金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9.“东篱”引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句:—————…,—…—————(1分)

40.“暗香”是指________(花名)淡雅的香气。(1分)

41.“帘卷西风”是一句倒装,意即______________。(1分)

42.这首词写词人在重阳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愁绪。(1分)

43.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你知道陆德夫说的是哪三句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每格1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4.作者字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称大李杜。

45.“却看”意即______________“青春”指______________。

46.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_________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________对。

47.这首唐诗以_____________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10分)

<中吕>卖花生?怀古

张可久

关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48.元曲四大家是(4分)

49.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隐含的典故是______________,作者以此写______________相争的历史。(2分)

50.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中众生的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的遭遇,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1.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的情调,“长叹”中包含着____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15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2.庄子名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______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__________”。(4分)

53.《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对话的形式,讨论了“______________”的问题。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出自这篇文章的。(5分)

5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1分)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55.对庄子《秋水》的艺术特色判断错误的一项是:()(1分)

A.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B.善于通过虚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

C.举出大量事实进行论证

D.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

56.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分)

57.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12分)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岁,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58.本段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______________。(1分)

59.解释: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材略:______________累:______________(2分)

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既:______________落:______________(2分)

60.划线句有几个分句?请为之断句。(将分句分别抄录于下,3分)

61.翻译“诸子安可与工徒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2.根据这个材料,请你为郭进写一句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鲍叔荐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63.本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也可用典故“知音”来形容,“知音”讲的是________两人的故事,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4分)

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选文围绕一个“知”字展开。第一段,写管仲对鲍叔这个人生知己的感激。

B.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大量而细微的事实说明鲍叔的知贤,语势充沛,说理有力。

C.在人物描写上属于正面描写。

D.原作全文虽然记录的是管仲和晏婴,不是鲍叔,但是无论是原作还是选文,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是“知人”。

E.众所周知,作者在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平生故交旧友竟然不为一言,知音何在?所以作者借管仲之口,表达强烈而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渴望知遇明君的人生理想。

6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此处是愚笨的意思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以……羞愧(羞耻)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困:不得志。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推崇

66.选出加点虚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1分)

A.分财利多自与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尝与鲍叔贾D.蹇叔之子与师

67.翻译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8.下面是关于鲍叔牙和管仲的介绍,读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述之。(6分)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管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是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哲学家。早年经商,后侍奉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事情失败,不死于主,宁可幽囚受辱。幸得鲍叔举荐,加上桓公冰释前嫌,荣任齐国卿相,主持政务,齐国大治,他被尊为“仲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思想言论,后人集编为《管子》一书传世。

简述:

附加题:(20分)

阅读《唐诗过后是宋词》,结合本文,就诗词的“雅与俗”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300字)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节选)

最近几年,我看到一些写得相当不错的歌词,歌词里有不少意象很美也很有深意,你就是把歌名列出来也能感到这一点,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打不开的锁,锁住了一个未圆的梦,背心,感觉捉摸不定,没有道理可寻,读来好象比那些号称诗的诗更像诗。好象近来词的作者也腻歪了从胸口一喷就到嘴边的写法,除了找一些和过去不同的主题之外,还在

想方设法变化词的风格,有的搀上一些古典诗词的句子,像《涛声依旧》借了《枫桥夜泊》,有的用上一些日常朴素的话语,像《小芳》就写得像白话,有的参考民歌的连章形式,像《弯弯的月亮》前几句就是辘轳体的变体,好象作者们也希望自己的词不要那么浅白没味……

当然,现在说流行歌曲取代诗歌还为时过早。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鲜写得贴心贴肝。那么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帐,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蔚为大观。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象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钉,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象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划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

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象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答案(C组)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

(一)选择(20分,每题1分)

1.B2.B3.B4.B5.C6.B7.C8.C9.A10.B11.C12,

A13.A14.C15.C16.C17.B18.B19.C20.C

(二)填空(20分,每格1分)

21.脉脉不得语22.澄江静如练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4.蝉噪林逾静25.江月何年初照人26.吹尽狂沙始到金27.文章千古事23.两情若是久长时29.雕栏玉砌应犹在30.社稷次之31.白居易32.刘禅或刘阿斗,写皇帝亦可33.《玉台新咏》;《为焦仲卿妻作》34.快阁东西倚晚晴;澄江一道月分明。35.在水之湄36.而入之所罕至焉3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第二部分综合题(70分)

38.(1)即龙脑,香料名。1分/(2)刻有兽形的铜香炉。1分3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分40.菊花1分41.西风吹卷门帘1分42.独守空闺,思念丈夫1分4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分44.子美李白2分45.回头看春季2分46.地名流水2分47.安史之乱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2分48.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4分49.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楚汉2分50.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1分51.直抒胸臆沉郁悲凉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3分52.周;宋;道家;老庄(4分)53.河伯、海若;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望洋兴叹”“贻笑大方”(5分)54.D(1分)55.C(1分)56,因为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夜郎自大、狂妄无知。(2分)57.说明楼外有楼,

天外有天,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2分)58.沈括(1分)59.才能、谋略;多次;(2分)已经;参加(2分)60.三个分句今邢州缄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3分)61.众儿子怎么可以跟工匠排列在一起(2分)62.郭进是一个既有才略又能谦和待下、不论资排辈的人。(2分)63.管鲍之

交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4分)64.C(1分)65.C困,此处意思是贫穷。(1分)66.C介词,“与、跟”等。ABD都是动词。A可译为“给予”,B可译为“结交、帮助”,D可译为“参与”“参加”。(1分)67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2

分)68.(参考:可以谈“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的品质”;也可以说明“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等等)(2分)

第三部分附加题(20分)

(供参考:本文归根结底也是在探讨一个雅和俗的问题。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表现在作诗遣词和意境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雅言入词或用俗语入词,是两种不同的遣词方式和语言载体。雅者,经过润色、雅正、合乎规范之语也:俗者,大众、通俗、流行之语也。雅和俗应是作词的方法、手段,而不是效果、目的。一种健全的文化生态,既不是雅文化的一枝独秀,也不是俗文化的独行其是,而是两者的交相辉映,共存共荣。不论雅俗,都应有品位。雅与俗既相互碰撞又互渗统一的格局,不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力量,也往往能真实地勾勒出某一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轨迹。概言之,从“俗”与“雅”互渗统一说开去;或从诗歌要“亲切和自然”及“机智和内涵”说开去。)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分类练习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分类练习 1、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白)诗圣:(杜甫)诗鬼:(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颢、岑参等人) 2、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3、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作者(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 (杜牧)(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白)(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兄弟》(王维)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白: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杜甫: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轼: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按诗词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A《登鹳鹤楼》、B《江上渔者》、C《望庐山瀑布》、D《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B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D.凌余阵兮躐余行 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B.人琴两亡C.阿大中郎D.三荆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C.慎于行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B.《庄子》C.《老子》 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A.不汲汲于贫贱B.不戚戚于贫贱C.不郁郁于贫贱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的文章。 A.司马光B.魏征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A.文质相当B.文质兼备C文质彬彬 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 一、送别诗 1、赠汪伦李白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山中送别维山中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离别白离离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别董大高千里【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渭城曲维渭城王维(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勃城阙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芙蓉楼送辛渐昌龄寒雨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故人【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51、送友人李青山【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思乡诗 9、逢入京使岑故园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秋思张洛阳: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1、天净沙秋思马枯藤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回乡偶书贺少小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春望杜国破: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泊船瓜洲王京口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西江夜行九遥夜张九龄(唐代)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6、梦李白杜浮云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8、宿建德江孟移舟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0、商山早行温晨起温庭筠(唐代)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52、夜书所见叶萧萧叶绍翁(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节日诗 17、元日王爆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维独在王维(唐代)

小学阶段75首古诗词合集

小学阶段75首古诗词合集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悯农(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悯农(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7、《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三年级(上) 18、《四时田园杂兴》(选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2、《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年级(下) 2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6、《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7、《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8、《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四年级(上) 3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5、《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6、长歌行(汉-乐府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年级(下) 3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山村咏怀宋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年级上册】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一年级】下册: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0、《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 1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精品文档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30分) 1.《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主人公是(桑桑)。 2.秃鹤的本名叫(陆鹤),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他秃头)。 3.桑桑得的病是(鼠疮),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是(温幼菊),最喜欢的男老师是(将一轮)。 4.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陆鹤)。 5.在海伦凯勒读的诗歌中,她最喜爱的一首是( 《被禁闭的鹦儿》) 6. 海伦凯勒的老师的名字叫什么( 莎莉文) 7. 六(3)班养在鱼缸里的绣球鱼是遭到了(小龙鱼)的毒手,只剩下一副尸骨躺在水草旁。 8.米老师去豆芽儿家送给他的礼物是(治尿床的偏方) 9.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大闹( 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 芭蕉扇)。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花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二、选择题(17分) 1.《秋思》的作者是(B) A纳兰性德B张籍C杜甫 2.《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是(B) A爱惜粮食B珍惜时间C思念家乡 3.唐代诗人杜甫的《属相》写的是(C) A刘备B唐太宗C诸葛亮 4.“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句是( A) A海上明月共潮生B何处春江无月明C带雨云埋一半山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A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7.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C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2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B) A端午节B重阳节 C春节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汇总: 第一册 6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册 4 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3 古诗两首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册 4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牡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四册 2 古诗两首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莺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五册 9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小学生古诗词分类积累

小学生古诗词分类积累 一、描写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二、描写夏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三、描写秋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风》)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悯农》) 8、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代乐府民歌《长歌行》) 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五代李煜《虞美人》) 四、描写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部编版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129首

统编版“必背古诗文129篇”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3.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é)。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一年级下册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4.《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ě)。 天苍苍,野茫茫,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边关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B、天下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A 、李延年 B 、李龟年C、李贺 22、“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1.《一去二三里》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王维(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画鸡》唐寅(明)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赠刘景文》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草》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古诗词归类

精品试卷 1、描写春天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描写夏天的: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描写秋天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描写冬天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托物言志的: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描写梅花的: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表示送别的: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8、田园风光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描写长江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描写西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描写草原:《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咏柳: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3、描写黄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描写塞外: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5、表示思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表示爱国: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注重实践: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8、读书明智: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歌颂老师: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歌颂母爱: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江南美景: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2、珍惜粮食:李绅的《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学年级所有古诗词

1——6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画唐?王维静夜思唐?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村居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小池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山行唐?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唐?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绝句唐?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唐?贺知章春日宋?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唐?林杰嫦娥唐?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

(小升初必考)小学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一 前言 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变样,小升初该如何应对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升学,学校、家长都非常重视,进入好的初中,意味着进入好高中的成功率更大,而进入好高中的意义就无需多言了。 从统编版教材特点、教学体系、编排结构可以看出,对于语文科目,仅学教材上的课文已经远远不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都将不再是灵丹妙药。 新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内容,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增加 87%。87%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增加的是古诗词。 新教材从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还增加了1到2篇小古文(文言文)。小古文和古诗词一样,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义。 古诗词默写和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是每年的中高考必考项目。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19年的小升初试卷、以及19年3到6年级统考试卷,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考试趋势——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题型:读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几大题型。 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这几种题型,对小学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将会拉开很大的分差,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这些题型的训练。 小学古诗阅读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唐]卢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④白羽:指箭。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分)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完整版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 一、送别诗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山中送别维山中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离别白离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别董大高千里【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渭城曲维渭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勃城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芙蓉楼送辛渐昌龄寒雨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故人【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1、送友人李青山【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思乡诗 9、逢入京使岑故园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秋思张洛阳: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1、天净沙秋思马枯藤

12、回乡偶书贺少小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春望杜国破: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泊船瓜洲王京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西江夜行九遥夜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6、梦李白杜浮云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8、宿建德江孟移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0、商山早行温晨起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52、夜书所见叶萧萧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节日诗 17、元日王爆竹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维独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