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 孤立结节的CT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43
浅析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肺顶孤立性结节指的是位于肺顶区域的、大小在3cm以内、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结节,它们的出现可能代表肺部某种疾病的征象。
C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工具,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有助于对肺顶孤立性结节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简单复习肺顶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一、CT诊断的影像表现在常规CT扫描中,肺顶孤立性结节的影像表现为致密、基本圆形或几何学形状规则的结节,边缘清晰,并且与周围肺组织的分界明显。
结节的密度变化可能是融合、钙化或坏死,通常与结节的生长速度、活动程度和器质性疾病的性质有关。
对于非特异性肺顶孤立性结节的包膜,它们在CT扫描中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平行于肺壁或平行于简单囊肿的线形或半圆形影像,这种影像被称为“波纹样结节包膜”或“薄壁结节包膜”。
二、CT鉴别诊断肺顶孤立性结节在CT上的成像表现可能会与其他疾病的表现相似,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1、肺部疾病的对比与肺癌相反,结核病在早期可以呈现出典型的结节阴影。
结核病性结节也可以呈现边缘模糊、密度增加,甚至可以伴随有周边强化现象。
而气胸、肺动脉瘤、肺结核、良性肿瘤以及巨大的肿瘤坏死,会影响结节的边缘和形态。
2、卡氏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卡氏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是肺结节的另外两种可能性。
它们的CT表现是类似的,都呈现为密度较高、半圆形和边缘模糊的结节。
但是它们通常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同时还具有淋巴管炎,这是肉芽肿和马拉巴锁病的典型表现。
3、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的肺部病理学表现的血管性疾病。
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的肺部CT表现是多发、大小不一、密度高致密度结节,在某些病例中并可呈现广泛的肺泡实变和纵隔结节。
这种结节在其他疾病中也有相似的表现,但进行性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炎的患者都会有一系列其他的系统性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昏迷等症状。
4、瘢痕化瘢痕化是一种肺部疾病,可在各个部位形成多个小结节和瘤状结痂。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目的: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加强化的CT表现分析,探讨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扫描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从CT检查资料得出:良性结节一般边缘清晰,可呈浅分叶及长毛刺,结节中有脂肪密度及爆米花样钙化,若出现空洞则呈薄壁且内壁光滑;而恶性结节多数边缘不规则,深分叶,短毛刺,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征,若出现空洞则是后壁空洞且有壁结节。
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多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标签:孤立性肺结节;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通常是指肺实质内球形阴影,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完全被肺组织所包绕,不伴有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肺不张。
在日常工作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是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难点之一,随着近几年多排螺旋CT的应用,孤立性肺结节在CT诊断学上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可以较充分地显示出来,为结节的定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经CT平扫及强化,发现肺结节病符合肺孤立性结节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6岁。
结节直径最小1.0 cm,最大直径3 cm,平均2.4 cm,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
在30例病例中,恶性结节19例,分别为腺癌11例,鳞癌5例,肺转移癌2例,肺泡细泡癌1例;良性结节11例,其中肺结核球4例,肺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肺隐球菌感染2例,肺脓肿1例。
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血痰、咯血、胸闷、胸痛、发热,少数病例无症状。
1.2 扫描方法全部病例采用GE16排螺旋CT机扫描。
扫描条件用120 kV,237 mA,DFOV 36.0 cm,层厚7.5 mm/27.5 mm,螺距1.375: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义及特点肺内孤立性结节(thesolitarypulmonarynodule, 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圆形或类圆形、最大直径小于3 cm的不透光影,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
肺内孤立性结节具有以下特点:(1)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2)病灶位于肺实质内。
(3)单发性。
(4)病灶小于3 cm。
(5)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
SPN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炎症性、血管性、外伤性和先天性疾病以及新生物,其他的良性病变还有类风湿结节、肺内淋巴结、浆细胞肉芽肿和结节病。
其中35%为原发性恶性肿瘤。
SPN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含气支气管征、钙化等,但这些特征在良、恶性结节中有部分重叠或有些结节并不具有这些特征。
因此,SPN的定性诊断一直以来是困扰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2 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是指局部组织细胞异常无限制地增生,生长是肿瘤的基本特征。
大量研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
Butler[1]等研究发现肿瘤血管生成出现在细胞数为1013或1014时,肿瘤直径约0.3 mm,这时如果不出现血管生成,肿瘤就会停止生长。
血管生成开始后,肿瘤细胞迁移至血管周围,开始迅速生长。
肿瘤血管的形成对实体肿瘤的生长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为肿瘤的生长及发展提供营养物质及氧气,排除代谢产物,同时创造了有利于肿瘤转移的微环境。
肿瘤血管的生成受肿瘤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调节。
VEGF是高度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具有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的移动,有利于血管生成,还有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扩散,为肿瘤的浸润、转移创造条件[2]。
3 肺内孤立性结节生长速度与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常常通过测量肿瘤的倍增时间(DoublingTime,DT)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