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浅谈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浅谈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浅谈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3-05-22T16:21:0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顾靓时华云王耀庭[导读]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工作者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

顾靓时华云王耀庭(河南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450053)【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03-02 【摘要】目的院前急救病人由于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病人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因消极、悲观、激怒而不合作,影响救治措施的实施。所以,对院前急救病人实行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关键词】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通过护理工作者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1]。院前急救患者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度、耐受性的不同,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亦不同,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院前急救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现对如何做好各类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谈几点护理体会。

一、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1 紧张、恐惧心理为主的患者:院前急救的病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特别需要有耐心,有意识地多和患者交谈,稳定其情绪,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一方面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救治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有意选择患者喜欢的话题,引导谈话方向,转移患者在自身疾病上过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也证实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2 暴躁、愤怒心理为主的患者:针对这种心理,先使患者的愤怒情绪得到宣泄,而后再多关怀,安慰患者,巧妙地用温和的建议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引导,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其情绪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3?焦虑、孤独心理?为主的患者:针对这种心理,应多与患者交谈,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进行心理安慰,从多方面关心、爱护,有针对性的消除患者种种思想顾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用关切的目光注视患者,取得病人的信任,在不影响抢救、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守护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受到安慰和鼓励,解除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

4 悲观、绝望心理?为主的患者:此类患者多有家庭、事业等因素,多处于狭隘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拒绝救治,态度坚决生硬,故意拖延时间而失去抢救时机。因此,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远比身体的治疗更重要。对此类患者应根据情况开导,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者的生存欲望,以同情的语言去感化,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面对现实,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应轻易放弃生命,尽快配合抢救治疗措施。

二、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和亲友的配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病情关键时期,家属态度和支持尤为重要。患者往往容易接受家属的意见,因此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通力合作,让其向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抢救能顺利进行,从而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由于院前急救现场情况复杂,时间仓促,加之患者病情重,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

1 对镇静且有主见的家属:应如实告诉其病人的情况及准备采用的抢救措施,做到在抢救患者的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协调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

其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并让他们做好病人的说服解释工作。

2 对恐慌的家属:首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家属,稳定其情绪,然后对家属进行劝慰,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使其安下心来,相信医护人员会尽一切能力救治病人,取得家属的信任。并劝说家属暂时离开患者,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3 对担忧、焦虑的家属:护理人员必须体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和相互沟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让他们对我们的救治有信任感。

4 对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的家属:护士在通知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再告知死亡的消息。当病人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总之,院前急救患者多发病突然、意外、病情危重,造成患者及家属复杂的心理状态。在分析其心理状态时要综合判断,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应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的护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品质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针对病人及家属不同的心理特点,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温暖、感化每一位患者及家属,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能够在短时间内积极配合救治,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参考文献

[1] 叶异乾.心理指导.心理学,1989,18(4):5-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