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之我见2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0
行为艺术:八十年代,卡普罗在西德柏林墙内沿,用奶油和蛋糕砌成一段“柏林墙”.垒成后旋即被观众分而食之且大快朵颐。
他用智谋预设了“偶发”的必然,使偶然成为必然、应然和或然,使观众的趋乐心理服赝于一个政治寓言的共同“堆砌”和咀嚼。
当数北京艺术家王晋和他的伙伴们在郑州“二·七广场”完成的《冰·天然·1 996》。
假借郑州天然商厦火灾之后重新开业的(消灾解禳)庆典活动.他们象征性地筑起一道冰墙(高2 5m,厚lm,长30m),冰墙内部冻结了上千件时髦商品(电视机、金手饰、手表、香水、口红等),以及1 995年商厦失火现场图片.墙体外观形似巨大的琥珀变体。
开业典礼结束伊始,上万名市民蜂拥而至,用镐头、冰戳、石头撬开冰砖、砸碎冰块,顷刻问把全部商品物件抢走。
作品的”偶发性”明显是预设的——对人们非理性的物欲膨胀心理的一种转喻,对当时”经济过热”现象施以双关语的修辞反讽。
作品的意图实现表明,本土的行为艺术并非是无政府主义之“个人表现”,或如冷战时代那种激进政治激情的绝望移置,也不同于卢卡契所批评的现代派形式主义,所谓在交换价值的影响之下,现实瓦解成一堆非理性事实,上面遮盖着一张漏掉内容的纯粹形式法则的网。
行为艺术的参与性、日常性和事件性驱动着新的公共艺术“空间文本”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它无意间实践了哈贝马斯(Jurgen Habennas)的“交往活动理论”,不同的是行为艺术家对“现代性”话语从不抱有”未遂理想”的祈向,他们只是用个人方式表达了社会质询性质的关怀与警示,这可在赵半狄的《半狄与熊猫眯》中索引出更丰富的能指。
赵挪用了公益广告模式,来幽默、轻松地表达社会危像.如环境保护、下岗、毒品、伪劣假冒商品等,艺术家作为“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Intellectuals)[14]的角色,在此转换为平凡的社区工作者或“半个社会学家”。
旅美台湾艺术家谢德庆始于七十年代末,终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三项行为艺术《服刑》(1 978年9月至1 979年9月)、《打卡》(1 980年4月至1 981年4月)、《仍在服刑》(1 981年9月至1 982年9月)三项行为每项持续一年,即体现着苦行的当代象征意义。
论,行为艺术王硕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31班【摘要】随着行为艺术越来越被现代人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行为艺术的行列,行为艺术行为被越来越多人所效仿,行为艺术与其他行为的界限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模糊。
行为艺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关键词】行为艺术;何为;辨别;大众文化任何一种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表达方式,也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
对于行为艺术,这门现代争议最大的艺术,也应去深入的完整的了解它,而不是以偏概全。
一、何为行为艺术广义的行为艺术指的是现场的、实验性的作品,它不是戏剧,强调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直接的、不需要媒介的联系。
这种艺术形式没有规则,也没有界限。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自行为艺术在美国被认可为一种正当的艺术形式后,很多行为艺术家坚持这个原则:它永远都不应该被重演或者被商品化。
行为艺术,是在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出现的精神表达方式。
它从20世纪20年代的“达达运动”中萌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获得大规模发展,这与当时反对画廊和美术馆体制,回避作品的可收藏性,追求艺术体验的直线性,追求全方位改造生活模式的总体艺术的激进思潮有关。
在行为艺术中,艺术家利用人的行动过程及其结果构建其特定的情感和意义,而不是借助平面或立体的物质媒介,因而可以视为观念艺术的一种。
行为艺术自身蕴藏着丰富的可能性,在这一名目下还可以细分为这样一些范畴:以身体为主要动作对象和动作主体,并热衷于重新定义身体观念、开发身体经验的身体艺术;设计和制造特定社会行为以期触动整个社会机制的事件艺术;在时间变化中呈现艺术的过程艺术;强调行动的不可控制性和随机性,强调观众参与的偶发艺术等等。
行为艺术是目前世界艺坛的主流方式之一,有专门的行为艺术节艺术学院中的专业教学,它与绘画、装置、摄影、新媒体艺术(录像、电脑艺术等)等媒体并驾起驱,都有各自的从事着和观众群,也经常出现跨配体的交叉和渗透,如所谓的大地艺术,其实均带有行为艺术的性质。